描写唐朝建筑的句子
求描写古代建筑的句子或者青楼的句子
只见寝殿内云顶檀木作梁,水晶玉璧为灯,珍珠为帘幕,范金为柱础。
六尺宽的木阔床边悬着鲛绡宝罗帐,帐上遍绣洒珠银线海棠花,风起绡动,如坠云山一般。
榻上设着青玉抱香枕,铺着软纨蚕冰簟,叠着玉带叠罗衾。
殿中宝顶上悬着一颗巨大的明月珠,,似明月一般。
地铺白玉,内嵌金珠,凿地为莲,朵朵成五茎莲花的模样,花瓣鲜活玲珑,连花蕊也细腻可辨,赤足踏上也只觉温润,竟是以蓝田暖玉凿成,直如步步生玉莲一般,堪比当年步步金莲之奢靡。
大殿的四周,古树参天,绿树成荫,红墙黄瓦,金碧辉煌。
好大的一座宫殿似的建筑,金黄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正红朱漆大门顶端悬着黑色匾额,上面龙飞凤舞地题着三个大字‘风雅涧’。
怎么描写古代建筑
一、飞动之美 中国古代工匠喜欢把生气勃勃的动物形象用到艺术上去。
这比起希腊来,就很不同。
希腊建筑上的雕刻,多半用植物叶子构成花纹图案。
中国古代雕刻却用龙、虎、鸟、蛇这一类生动的动物形象,至于植物花纹,要到唐代以后才逐渐兴盛起来。
在汉代,不但舞蹈、杂技等艺术十分发达,就是绘画、雕刻,也无一不呈现一种飞舞的状态。
图案画常常用云彩、雷纹和翻腾的龙构成,雕刻也常常是雄壮的动物,还要加上两个能飞的翅膀。
充分反映了汉民族在当时的前进的活力。
这种飞动之美,也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
《文选》中有一些描写当时建筑的文章,描写当时城市宫殿建筑的华丽,看来似乎只是夸张,只是幻想。
其实不然。
我们现在从地下坟墓中发掘出来实物材料,那些颜色华美的古代建筑的点缀品,说明《文选》中的那些描写,是有现实根据的,离开现实并不是那么远的。
现在我们看《文选》中一篇王文考作的《鲁灵光殿赋》。
这篇赋告诉我们,这座宫殿内部的装饰,不但有碧绿的莲蓬和水草等装饰,尤其有许多飞动的动物形象:有飞腾的龙,有愤怒的奔兽,有红颜色的鸟雀,有张着翅膀的凤凰,有转来转去的蛇,有伸着颈子的白鹿,有伏在那里的小兔子,有抓着椽在互相追逐的猿猴,还有一个黑颜色的熊,背着一个东西,蹲在那里,吐着舌头。
不但有动物,还有人:一群胡人,带着愁苦的样子,眼神憔悴,面对面跪在屋架的某一个危险的地方。
上面则有神仙、玉女,“忽瞟眇以响象,若鬼神之仿佛。
”在作了这样的描写之后,作者总结道:“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胶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
”这简直可以说是谢赫六法的先声了。
不但建筑内部的装饰,就是整个建筑形象,也着重表现一种动态,中国建筑特有的“飞檐”,就是起这种作用。
根据《诗经》的记载,周宣王的建筑已经像一只野鸡伸翅在飞(《斯干》),可见中国的建筑很早就趋向于飞动之美了。
二、空间的美感之一 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
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
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
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
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例如,郑板桥这样描写一个院落: “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
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
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
而吾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弥新乎?对此画,构此境,何难敛之则退藏于密,亦复放之可弥六合也。
”(《板桥题画竹石》)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小天井,给了郑板桥这位画家多少丰富的感受!空间随着心中意境可敛可放,是流动变化的,是虚灵的。
宋代的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
”(《林泉高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
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
“望”最重要。
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
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
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
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李渔所谓“尺幅窗,无心画”)。
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
一琴几上闲, 数竹窗外碧。
帘户寂无人, 春风自吹入。
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又和外边联系起来了。
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
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Cyzanne)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
这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
左思《三都赋》:“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齐于一朝。
”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
”就是这个意思。
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
“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
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 这里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
古希腊人对于庙宇四围的自然风景似乎还没有发现。
他们多半把建筑本身孤立起来欣赏。
古代中国人就不同。
他们总要通过建筑物,通过门窗,接触外面的大自然界。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诗人从一个小房间通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也就是从一门一窗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时间。
像“山川俯绣户,日月近雕梁。
”(杜甫)“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
”(李白)都是小中见大,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丰富了美的感受。
外国的教堂无论多么雄伟,也总是有局限的。
但我们看天坛的那个祭天的台,这个台面对着的不是屋顶,而是一片虚空的天穹,也就是以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的庙宇。
这是和西方很不相同的。
三、空间的美感之二 为了丰富对于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就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例如借景、分景、隔景等等。
其中,借景又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镜借等。
总之,为了丰富对景。
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颐和园的一部分,这是“借景”。
苏州留园的冠云楼可以远借虎丘山景,拙政园在靠墙处堆一假山,上建“两宜亭”,把隔墙的景色尽收眼底,突破围墙的局限,这也是“借景”。
颐和园的长廊,把一片风景隔成两个,一边是近于自然的广大湖山,一边是近于人工的楼台亭阁,游人可以两边眺望,丰富了美的印象,这是“分景”。
《红楼梦》小说里大观园运用园门、假山、墙垣等等,造成园中的曲折多变,境界层层深入,像音乐中不同的音符一样,使游人产生不同的情调,这也是“分景”。
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自成院落,另辟一个空间,另是一种趣味。
这种大园林中的小园林,叫做“隔景”。
对着窗子挂一面大镜,把窗外大空间的景致照人镜中,成为一幅发光的“油画”。
“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人镜中”(王维诗句)。
“帆影都从窗隙过,溪光合向镜中看”(叶令仪诗句)。
这就是所谓“镜借”了。
“镜借”是凭镜借景,使景映镜中,化实为虚(苏州怡园的面壁亭处境偏仄,乃悬一大镜,把对面假山和螺髻亭收入境内,扩大了境界)。
园中凿池映景,亦此意。
无论是借景,对景,还是隔景,分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了艺术意境。
中国园林艺术在这方面有特殊的表现,它是理解中华民族的美感特点的一项重要的领域。
概括说来,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浮生六记》)。
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中国古代园林的艺术特色 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
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
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
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
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
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
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
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
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
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
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
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
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
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
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 中国园林,名之为“文人园”。
它是饶有书卷气的园林艺术。
北京香山饭店,是贝聿铭先生的匠心。
因为建筑与园林结合得好,人们称之为有“书卷气的高雅建筑”,我则首先誉之为“雅洁明净,得清新之致”,两者意思是相同的。
足证历代谈中国园林总离不了中国诗文。
而画呢
也是以南宗的文人画为蓝本。
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归根到底脱不开诗文一事。
这就是中国造园的主导思想。
南北朝以后,士大夫寄情山水,啸傲烟霞,避嚣烦,寄情赏,既见之于行动,又出之以诗文。
园林之筑,应时而生。
续以隋唐、两宋、元、直至明清,皆一脉相承。
白居易之筑堂庐山,名文传诵。
李格非之记洛阳名园,华藻吐纳。
故园之筑出于文思。
园之存,赖文以传。
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园实文,文实园,两者无二致也。
造园看主人。
即园林水平高低,反映了园主之文化水平。
自来文人画家颇多名园,因立意构思出于诗文。
除了园主本身之外,造园必有清客。
所谓清客,其类不一,有文人、画家、笛师、曲师、山师等等。
他们相互讨论,相机献谋,为主人共商造园。
不但如此,在建成以后,文酒之会,畅聚名流,赋诗品园,还有所拆改。
明末张南垣,为王时敏造“乐郊园”,改作者再四。
于此可得名园之成,非成于一次也。
尤其在晚明更为突出。
我曾经说过那时的诗文、书画、戏曲,同是一种思想感情,用不同形式表现而已。
思想感情指的主导是什么
一般是指士大夫思想,而士大夫可说皆为文人,敏诗善文,擅画能歌,其所造园无不出之同一意识,以雅为其主要表现手法了。
园寓诗文,复再藻饰,有额有联,配以园记题咏,园与诗文合二为一。
所以每当人进入中国园林,便有诗情画意之感。
如果游者文化修养高,必然能吟出几句好诗来,画家也能画上几笔明清逸之笔的园景来。
这些我想是每一个游者所必然产生的情景,而其产生之由就是这个道理。
汤显祖所为《牡丹亭》而“游园”、“拾画”诸折,不仅是戏曲,而且是园林文学,又是教人怎样领会中国园林的精神实质。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靡外烟丝醉软”,“朝日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其兴游移情之处真曲尽其妙。
是情钟于园,而园必写情也, 文以情生,园固相同也。
清代钱泳在《覆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
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
”一言道破,造园与作诗文无异,从诗文中可悟造园法,而园林又能兴游以成诗文。
诗文与造园同样要通过构思,所以我说造园一名构园。
这其中还是要能表达意境。
中国美学,首重意境,同一意境可以不同形式之艺术手法出之。
诗有诗境,词有词境,曲有曲境,画有画境,音乐有音乐境,而造园之高明者,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
能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
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
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国园林,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者,实以诗文造园也。
诗文言空灵,造园忌堆砌。
故“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风荷举”。
言园景虚胜实,论文学亦极尽空灵。
中国园林能于有形之景兴无限之情,反过来又生不尽之景,恍筹交错,迷离难分,情景交融的中国造园手法。
《文心雕龙》所谓“为情而造文”,我说为情而造景。
情能生文,亦能生景.其源一也。
诗文兴情以造园。
园成则必有书斋、吟馆,名为园林,实作读书吟赏挥毫之所。
故苏州网师园有看松读画轩,留园有汲古得绠处,绍兴有青藤书屋等。
此有名可徵者。
还有额虽未名,但实际功能与有额者相同。
所以园林雅集文酒之会,成为中国游园的一种特殊方式。
历史上的清代北京怡园与南京随园的雅集盛况后人传为佳话,留下了不少名篇。
至于游者漫兴之作,那真太多了,随园以投赠之诗,张贴而成诗廊。
读晚明文学小品,宛如游园。
而且有许多文字真不啻造园法也。
这些文人往往家有名园,或参予园事,所以从明中叶后直到清初,在这段时间中,文人园可说是最发达,水平也高,名家辈出。
计成《园冶》,总结反映了这时期的造园思想与造园法,而文则以典雅骈骊出之。
我怀疑其书必经文人润色过,所以非仅仅匠家之书。
继起者李渔《一家言·居室器·玩部》,亦典雅行文。
李本文学戏曲家也。
文震亨《长物志》更不用说了,文家是以书画诗文传世的,且家有名园,苏州艺圃至今犹存。
至于园林记必出文人之手,抒景绘情,增色泉石。
而园中匾额起点景作用,几尽人皆知的了。
中国园林必置顾曲之处,临水池馆则为其地。
苏州拙政园卅六鸳鸯馆、网师园濯缨水阁尽人皆知者。
当时俞振飞先生与其尊人粟庐老人客张氏补园,(补园为今拙政园西部),与吴中曲友顾曲于此,小演于此,曲与园境合而情契,故俞先生之戏具书卷气,其功力实得之文学与园林深也。
其尊人墨迹属题于我,知我解意也。
造园言“得体”,此二字得假借于文学。
文贵有体,园亦如是。
“得体”二字,行文与构园消息相通。
因此我曾以宋词喻苏州诸园:网师园如晏小山词,清新不落套;留园如吴梦窗词,七层楼台,拆下不成片段;而拙政园中部,空灵处如闲云野鹤去来无踪,则姜白石之流了;沧浪亭有若宋诗;恰园仿佛清词,皆能从其境界中揣摩得之。
设造园者无诗文基础,则人之灵感又自何来。
文体不能混杂,诗词歌赋各据不同情感而成之,决不能以小令引慢为 长歌。
何种感情,何种内容,成何种文体,皆有其独立 性。
描写古代建筑的词语
【朱甍】甍:屋脊.形容建筑物的华丽美观.【碧瓦朱檐】碧瓦:青绿色的瓦檐.青色的瓦,红色的檐.形容建筑的华美.【尺椽片瓦】指建筑物遭受破坏后所剩无几的砖瓦木料.【层楼叠榭】层:重复,接连不断;榭:建在台上的房屋.形容建筑物错落有致.【层台累榭】榭:建在高土台上的敞屋.一层层高台,一座座建在高台上的敞屋.形容亭台档榭一类的建筑高下相间,错落有致.【雕梁绣户】雕:雕刻,雕花;绣户:雕绘华美的门户.指雕绘华美的建筑.【雕梁绣柱】雕:用彩画装饰.用彩画装饰的大梁和用锦绣包裹的柱子.形容建筑奢华.【雕阑玉砌】形容富丽的建筑物.【雕栏玉砌】雕:雕绘;栏:栏杆;砌:石阶.形容富丽的建筑物.【殿堂楼阁】楼阁:两层以上的房屋.指各种建筑物.殿堂:高大的房屋.【钉头磷磷】建筑物上一颗颗的钉头光彩耀眼.【断瓦残垣】形容建筑物倒塌残破的景象.【荡为寒烟】荡:破坏,毁坏;寒:冷.指房屋等建筑物被烧毁,只剩下已经变冷的轻烟.形容彻底被毁坏,不复存在.【大兴土木】兴:创办;土木:指建筑工程.大规模地盖房子.【丹楹刻桷】楹:房屋的柱子;桷:方形的椽子.柱子漆成红色,椽子雕着花纹.形容建筑精巧华丽.【飞阁流丹】飞阁:架空建造的阁道;流丹:彩饰的漆鲜艳欲流.凌空建造的阁道涂有鲜艳欲流的丹漆.形容建筑物的精巧美丽.【飞檐反宇】飞檐:屋檐上翘其角更加突出,犹如飞翼;反宇:屋檐上仰起的瓦头.屋檐上翘,瓦头仰起.形容楼阁、宫殿等建筑外形精巧美观.【高出云表】云表:云外.高高直立,伸入云端.形容山峰或建筑物等高峻挺拔.【桂殿兰宫】建筑气派,设备华美的宫殿.【高耸入云】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高亭大榭】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指园林中供休息和四周景观的高大建筑物.【高堂广厦】厦:高大的房屋.指高大豪华的房屋建筑.【高台厚榭】厚:大;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指园林中供休息和四周景观的高大建筑物.【歌台舞榭】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演奏乐曲、表演歌舞的场所.【钩心斗角】心:宫室中心;角:檐角.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勾心斗角】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古香古色】古香:古书画散发出来的气味.古雅的色调、意趣.形容器物、书画和建筑等.【干云蔽日】干:冲;蔽:遮挡.冲上云霄,挡住太阳.形容树木或建筑物高大.【画栋飞甍】有彩绘装饰的屋梁,高耸的屋脊.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画栋朱帘】彩色的屋梁,红色的朱帘.形容雍荣华贵的建筑物.【画阁朱楼】彩绘装饰的楼阁.形容精巧豪华的建筑.【辉煌金碧】形容建筑物等非常华丽灿烂.【鸿图华构】宏大华美的建筑景观.【华屋秋墟】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华屋丘墟】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华屋山丘】壮丽的建筑化为土丘.比喻兴亡盛衰的迅速.【宏伟壮观】壮观:雄伟的景象.形容景象、建筑雄伟.【金碧辉煌】碧:翠绿色.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金碧辉映】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同“金碧辉煌”.【金碧荧煌】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同“金碧辉煌”.【金铺屈曲】金铺:大门上用来衔门环的金属底座,一般为兽形或龙蛇形;屈曲:盘绕.指大门上装饰华丽.比喻建筑物堂皇豪华.【摩天碍日】碍:遮蔽.触摩着天,遮蔽着太阳.形容山或建筑物非常高大.【楼阁亭台】泛指高大富丽的建筑群.亭,有顶无墙的建筑物.【楼阁台榭】楼:高楼;阁:架空的楼;台:土筑的高坛;榭:台上的房屋.泛指高大华丽的建筑群.【楼堂馆所】楼:高楼大厦;堂:殿堂;馆:宾馆;所:处所.泛指一切高档建筑物.【楼台亭阁】楼:多层建筑物;台:高而平,可供眺望的建筑物;亭:有顶无墙供游息建筑物;阁:楼房一种.统指多种供休息、游赏的建筑物.【琼楼金阙】犹琼楼玉宇.指月中宫殿,仙界楼台.也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琼楼玉宇】琼:美玉;宇:房屋.指月中宫殿,仙界楼台.也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琼台玉阁】琼:美玉.指神话故事中月宫亭台楼阁.形容华丽堂皇的建筑物.【琼台玉宇】琼:美玉;宇:屋檐,引申为楼房.指神话故事中月宫亭台楼阁.形容华丽堂皇的建筑物.【神工天巧】形容建筑、布置的奇妙,非人力所能为.【神工意匠】形容建筑、绘画等构思精妙,非人力所能为.【耸入云霄】形容山或建筑物很高,都进了云端.【碎瓦颓垣】形容残破、毁废的建筑.【殊形诡制】诡:怪异.原指宫室建筑形制多样,独特新奇.后泛指器物奇形怪状,争异斗艳.【身在江海,心驰魏阙】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身在江湖,心存魏阙】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太岁头上动土】旧时迷信,认为太岁每年所在方位为凶方,这一年如在这一方位动土建筑,便要发生祸事.比喻触犯强暴有力的人.【亭台楼阁】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五脊六兽】用于宏伟的宫殿屋顶建筑.也形容心烦意乱,忐忑不安.【万顷琉璃】琉璃:一种矿石质的有色半透明材料,也指涂釉的瓦.形容广阔的水面碧波闪烁.也形容都市建筑富丽堂皇的景色.【舞榭歌楼】榭: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为歌舞娱乐而设立的堂或楼台.泛指歌舞场所.同“舞榭歌台”.【舞榭歌台】榭: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敞屋.指歌舞场所.【绣闼雕甍】闼:门楼上的小屋;甍:屋脊.五彩绘画的门楼,经过雕刻的屋脊.形容建筑物的精巧、雄伟.【玉阶彤庭】彤:红色.饰玉的台阶,涂红的门庭.形容建筑物非常豪华.【一览全收】览:看.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一览无遗】览:看;遗:遗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一览无余】览:看;馀:剩馀.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玉砌雕阑】形容富丽的建筑物.【瑶台琼室】玉砌的楼台宫室.泛指华丽的宫廷建筑物.【朱阁青楼】指华美精致的建筑.【朱甍碧瓦】红色屋脊,青绿色的琉璃瓦.借指华丽的建筑.【珍楼宝屋】珍奇的楼房,富贵的居室.形容建筑物非常豪华.【朱楼翠阁】红色和青色的楼阁.指华美精致的建筑.【走鸾飞凤】莺:古作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疾走着的鸾,飞舞着的凤.形容建筑物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瞻天恋阙】阙:古代宫殿外的高建筑物;天、阙:均借指帝王.指仰望与依恋帝王.形容臣下留恋朝廷.【背山起楼】靠山建造楼房.比喻使人扫兴的事.【高楼大厦】厦:高大的房子.指高耸的楼房.【高堂大厦】指高耸的楼房.同“高楼大厦”.【楼台亭阁】楼:多层建筑物;台:高而平,可供眺望的建筑物;亭:有顶无墙供游息建筑物;阁:楼房一种.统指多种供休息、游赏的建筑物.【琼台玉宇】琼:美玉;宇:屋檐,引申为楼房.指神话故事中月宫亭台楼阁.形容华丽堂皇的建筑物.【玉楼金殿】美玉砌成的楼房,金子搭成的宫殿.形容楼阁宫室的精致优美或指仙人之居处.【朱楼碧瓦】指华丽的楼房.【珍楼宝屋】珍奇的楼房,富贵的居室.形容建筑物非常豪华1:浪漫与庄严的气质,挑高的门厅和气派的大门,圆形的拱窗和转角的石砌,尽显雍容华贵。
2:墙上挂着用金银各色丝线绣着狩猎图的帐幔,那绣工在当时可算得是最精致的了。
床上铺着一块同样富丽的绸罩单,四围挂着紫色的短幔。
椅子也都有彩色套子,其中一张特别高,前面放着一个镂花的象牙脚凳。
至少有四盏银制的灯架,点着高大的蜡烛,把全屋子照得通明。
3: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
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
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
4:墙的东北角摆放着一酱紫色的书柜,暖暖的阳光从朱红的雕花木窗透进来,零碎地撒在了一把支起的古琴上,粉色的纱帘随着风从窗外带进一些花瓣,轻轻的拂过琴弦,香炉离升起阵阵袅袅的香烟,卷裹着纱帘,弥漫着整间香闺。
5: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6: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jì),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
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
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gū)——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
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
7:纱幔低垂,营造出朦朦胧胧的气氛,四周石壁全用锦缎遮住,就连室顶也用绣花毛毡隔起,既温暖又温馨。
陈设之物也都是少女闺房所用,极尽奢华,精雕细琢的镶玉牙床,锦被绣衾,帘钩上还挂着小小的香囊,散着淡淡的幽香。
8: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
9:园内,那玲珑精致的亭台楼阁,清幽秀丽的池馆水廊,还有大假山、古戏台、玉玲珑等古代园林的杰作,都使我留恋往返。
特别是那饶着围墙屋脊建造的雕龙,鳞爪张舞,双须飞动,好像要腾空而去似的,更令人感动不已。
10: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六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描写大明宫的句子
含元殿是大明前朝第一正殿,也是唐长安城的标志建筑,建成朔三年(663年),毁于僖宗光启(886年),存在了220余年,其间每逢元旦、冬至,皇帝大多在这里举行大朝贺活动. 含元殿修建在龙首原上,殿基高四丈多.殿前东西两侧建有向外延伸的阁楼,东名翔鸾阁,西名栖凤阁.殿阁之间以回廊相互连接.唐李华《含元殿赋》描写说:“左翔而右栖凤,翘两阙而为翼,环阿阁以周墀,象龙行之曲直.” 含凉殿依水而建,夏天非常凉爽,不但如此,这座宫殿中还配备了“绿色环保”的“空凋装置”.根据史料记载,唐代时,皇帝在宫廷中建有专供避暑的凉殿,殿中安装了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张仲素《宫中乐》诗云:“甘泉将避暑,台殿水光凝” ,就是对凉殿消暑的赞誉
形容中国古代建筑有特色的词语或成语
唐代是中国古代建筑成熟时期,这时期的建筑,在继承两汉以来成就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建筑影响,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
这个体系由都市建筑、宫殿建筑、佛教建筑等方面组成。
就唐代宫殿建筑而言,大明宫、兴庆宫和华清宫最具代表性,有着鲜明且彼此不同的文化特征。
唐大明宫地处唐长安城东北的龙首原前沿,地势高旷。
从考古发掘可知:大明宫的平面北部呈梯形,南部呈东西长方形。
宫城内除了三座正殿———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外,另外还有门下盛中书盛翰林院、御史台、命妇院等近臣、机要官署建筑。
同时唐玄宗还置“左右教坊于蓬莱宫侧”。
宫城以丹凤门至紫宸殿为中轴线,中轴线上建有三座主殿,在中轴线两侧建有对称的殿阁楼台。
宫城的中部有太液池,太液池周围诸殿是皇帝后妃居住之地。
而宫城东西又对称地辟有专门供皇族游赏的园林佳区———内苑。
这种建筑组群方式,使大明宫有着明显的建筑分区———即皇帝办公议事的办公区,供皇族居住的居住区以及游乐区。
办公区内的宫殿庄重典雅,居住区又沿太液池而建,而游乐区又以园林为主。
这种既有区域的明确区分,又构成统一整体的布局,主从分明、左右对称的建筑组群方式,反映了盛唐建筑师独具匠心的设计风采,更体现出我国唐代皇宫建筑以正殿为主而又突出皇宫园林特色的文化特征。
唐大明宫在平面布局上有着显著特点:三座主殿,把用于皇帝会见外国使节,举行国家庆典等重大活动的场所含元殿建在最前面,其后是日朝宣政殿和常朝紫宸殿,这种排列方式既符合实际需要又能体现封建等级观念;把举行国宴和游乐活动的主殿———麟德殿置于太液池西岸的高旷之地,距左银台门和翰林院仅90多米,这样,既便于参加饮宴的文武百官、皇族贵戚出入,又能突出皇族权威,同时也使饮宴的喧闹之声不影响办公和居祝由此可见大明宫在平面设计上,既体现出封闭性的“空间”艺术布局,也反映出统治者高高在上的统治思想。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也是唐长安城内最宏伟的建筑。
从构图布局分析,这座殿利用龙首原做殿基,突出了殿基的高大。
阁基又高于殿基,犹如鼓风欲翔的两翼,加上上殿的坡道所谓龙尾道的设置,更增加了该殿的凌空感和宏大气势。
整个含元殿建筑群面对一个开阔的广场,似巨鹰从天而降,表现出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宫殿建筑所呈现出的壮丽、雄浑、大气的风格。
此外,从考古发掘出土的建筑遗物可知:含元殿的墙面是白色的,殿顶的覆瓦是黑色的,屋脊是绿色的,柱子是红色的,斗拱是赭黄色的,这种色彩配合使建筑物显得庄严而素净,突出了中国建筑以“厚”见长的民族文化传统。
麟德殿由前、中、后三殿组成,殿西建有西亭和结邻楼,东建东亭和郁仪楼。
三殿相连,翼以两楼二亭,并周绕严密,构思精巧。
这种用楼亭衬托中央大殿的组合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在庭院与组群建筑的布局上,采用左右均衡对称借以突出中央大殿的建筑特色。
这在甘肃敦煌唐代壁画上也有所反映。
同时,麟德殿的建筑,还开创了三殿相连的建筑形式。
总之,大明宫在建筑艺术方面多有创新,体现出我国中古时代宫殿建筑艺术追求雄浑大气、和谐统一之美的文化特色,堪称中国建筑史上里程碑式的建筑。
兴庆宫乃盛唐时期所建,占地面积2016亩,它是唐代园林与宫廷建筑相结合的典范,宫内的主要建筑如勤政务本楼、花萼相辉楼等多呈楼阁式。
这些楼阁式建筑所显示出的艺术形象,是高台基,大屋顶,大屋顶的垂脊呈弧形,屋檐也微微翘起,整个坡面呈“旋轮线”形。
“旋轮线”是最速降线,如遇大雨,屋顶上的积水可以最快速度流走。
同时“旋轮线”形,不仅屋面形象很美,还起到一个重要的平衡作用,加强了柱子的稳定性,对房屋结构有利。
这是艺术与科学的巧妙结合,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屋脊的两端饰有“鸱尾”,使整个建筑更加壮观,更富有神采。
兴庆宫的建筑还采用硕大的斗拱,挺拔的柱子,绚丽的彩绘,高高的台基,有机地结合为统一体,显示出尊贵、豪华、富丽、典雅的建筑文化特色来。
华清宫是唐代帝王游乐的离宫,因此选在京城长安近郊的骊山建筑。
这座离宫依山临水自然风景优美。
在平面布局上,许多殿阁分布在山上山下,掩映在花丛树林中,突出了自然风光的美韵,给人以宽松清新之感,以满足皇族贵戚来此休憩的需要。
这座离宫,主要是为皇族贵戚来此沐浴温泉而建。
因此宫内建有浴殿汤池多处,正如晚唐诗人陆龟蒙所写:“暖殿流汤数十间,玉渠香细浪回环。
”为了突出山林野趣,这些浴殿建筑所呈现的外观形象精巧秀美,规模也小,而浴池外观装饰则极尽豪华。
由此可以看出,唐代皇宫和离宫在建筑上的不同:皇宫突出宏大的气势,庄重雄伟的风格;而离宫突出园林风光,建筑分散,多呈小巧秀美的特色。
但都达到了内容与形式完美的统一,反映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我们今天研究唐代宫殿建筑的文化特征,既希望人们对古城西安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也是为给今日西安建筑突出古城风貌提供资料,使古城西安能更显示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与风采来。
唐代宫苑和游乐地 唐朝国力强盛,长安城宫苑壮丽。
大明宫北有太液池,池中蓬莱山独踞,池周建回廊四百多间。
兴庆宫以龙池为中心,围有多组院落。
大内三苑以西苑为最优美。
苑中有假山,有湖池,渠流连环。
长安城东南隅有芙蓉园、曲江池,一定时间内向公众开放,实为古代一种公共游乐地。
唐代的离宫别苑,比较著名的有麟游县天台山的九成宫,是避暑的夏宫;临潼县骊山之麓的华清宫,是避寒的冬宫。
大明宫 遗址在陕西省西安市东北龙首原上。
唐代贞观八年(634),太宗李世民为供其父李渊避暑,于长安宫城东北角禁苑内修建永安宫,次年改名大明宫。
龙朔二年(662)高宗李治加以扩建,一度改名蓬莱宫,后成为唐代帝王在长安居住和听政的主要场所。
唐末毁于战乱。
1961年其遗址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明宫高踞龙首原上,遥对终南山,俯瞰长安城,规模宏大,气势壮阔。
宫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宽北窄。
北墙长1135米,南墙(即长安城北垣的一段)长1674米,西墙与南北墙垂直,长2256米,东墙倾斜有曲折。
宫城内有三道平行的东西向宫墙。
所有宫墙均为夯土墙,仅在同城门相接处和城墙转角处内外表面砌砖。
城基宽13米余,深1米余,城墙底宽10米余。
宫城北部的东、北、西三面城墙之外平行筑有夹城。
西、东两面的夹城距宫城均为55米,北夹城距宫城160米。
宫城南墙正中的丹凤门为正门,东有延政、望仙二门,西有建福、兴安二门;西墙中部有右银台门,其北有九仙门;东墙有左银台门;北墙正中为玄武门,其东有银汉门,西有青霄门,玄武门正北夹墙有重玄门。
北门一带是当时北衙禁军的驻地,关系到宫廷的安危,所以在不到200米距离内设了三道门(包括玄武门内的重门),门的基址尚存。
据记载:大明宫分为外朝、内廷两部分。
外朝沿袭唐太极宫的三朝制度,沿着南北向轴线纵列了大朝含元殿、日朝宣政殿、常朝紫宸殿。
三殿东西两侧建有若干殿阁楼台。
外朝部分还附有若干官署,如中书省、门下省、弘文馆、史馆等。
内廷部分以太液池为中心。
池中建蓬莱山,池周布置曲廊。
周围殿宇厅堂、楼台亭阁罗布,寝殿在池南。
这是帝王后妃起居游憩的场所。
各殿具体位置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古发掘确定。
含元殿,大明宫中轴线上的第一座宫殿。
是举行重要典礼仪式的场所。
含元殿利用龙首原高地为殿基。
现残存遗址高出南面地坪10余米。
殿东、北、西三面为夯筑土墙,白灰抹面。
殿宽11间,每间面阔5米余,进深4间,北墙距北内槽柱中心5米,内槽柱南北跨距9.8米,殿四周为副阶围廊。
殿址上现存方形柱础一座,下面方形部分长宽各1.4米,高0.52米,上凸覆盆高10厘米,上径84厘米。
仅从这一构件的尺寸,可见含元殿的尺度规模。
殿前龙尾道长75米,道面平段铺素面方砖,坡面铺莲花方砖,两边为有石柱和螭首的青石勾阑。
含元殿东西两侧前方有翔鸾、栖凤两阁,以曲尺形廊庑与含元殿相连。
这组庞大的宫殿建筑群,体现了唐代建筑的雄浑风格,成为后世宫殿的范例。
麟德殿,是皇帝举行宴会、观看杂技舞乐和作佛事的场所,位于太液池正西高地上,距宫城西墙90米。
宫殿遗迹的台基夯土筑成,周围砌有砖壁,呈长方形,南北长130余米,东西宽约77米,上下二层,殿堂、廊庑建在上层台基之上,麟德殿由前殿、中殿、后殿组成,中殿为主殿,东西宽9间(两山墙各占一间除外),南北进深5间,殿内有两道隔墙,将殿分成东、中、西三部分,中部5间,两侧各2间,地面铺0.2米厚石板。
前殿东西宽亦为9间,两山与中殿齐,前后无墙,两端两间进深4间,当中7间进深3间,地面也铺石板。
后殿与中殿仅一墙之隔,两山与中殿两山对齐,进深3间,地面铺方砖,殿周环以回廊。
殿后侧东面为郁仪楼,西面为结邻楼,两楼前为东亭、西亭。
楼、亭均建于夯土高台上,楼亭廊庑衬托着三殿,构成一组具有唐代特色的大型建筑组合。
兴庆宫 遗址在陕西省西安市东郊,为唐长安三座皇宫之一,其他两座为大明宫、太极宫。
开元二年(714)就唐玄宗旧居五王子宅所在的兴庆坊建成。
宫殿为非对称布局,南部有较大的园林区,具有离宫性质。
唐天佑元年(904)毁。
据记载,兴庆宫以一道东西横墙隔为南北两部分。
北部为宫殿区,正门兴庆门在西墙;南部为园林区。
东面通过夹城与大明宫连通。
正殿为兴庆殿,主要建筑还有大同殿、南薰殿、新射殿等。
龙首渠横贯宫殿区,在瀛洲门东侧穿越东西横墙注入园林区的龙池。
园林区以龙池为中心,东北角有沉香亭。
宫的西南方有勤政务本楼和花萼相辉楼,是唐玄宗宣布大赦、改元、受降、受贺、接见、宴饮的地方。
整座宫殿没有一条全局的中轴线,这在古代宫殿建筑中是罕见的。
遗址南北1250米,东西1080米。
1958年在遗址范围内进行过发掘,其中有一座门址,面阔五间,长26.5米,进深三间,宽19米,进深的中间一间除明间处开门道外,西侧为夯土台,土台外侧接南面宫墙。
这遗址曾被认为是勤政务本楼遗址。
但也有人认为,与文献所载的位置、规模都不相合。
曲江池 中国唐代著名的风景区,在唐长安城东南隅,因水流曲折得名。
这里在秦代称恺洲,并修建有离宫称“宜春苑”,汉代在这里开渠,修“宜春后苑”和“乐游苑”。
隋营京城(大兴城)时,宇文恺凿其地为池。
隋文帝称池为“芙蓉池”,称苑为“芙蓉园”。
唐玄宗时恢复“曲江池”的名称,而苑仍名“芙蓉园”。
据记载,唐玄宗时引产水,经黄渠自城外南来注入曲江,且为芙蓉园增建楼阁。
芙蓉园占据城东南角一坊的地段,并突出城外,周围有围墙,园内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
曲江池位于园的西部,水面约0.7平方公里。
全园以水景为主体,一片自然风光,岸线曲折,可以荡舟。
池中种植荷花、菖蒲等水生植物。
亭楼殿阁隐现于花木之间。
唐代曲江池作为长安名胜,定期开放,都人均可游玩,以中和(农历二月初一)、上巳(三月初三)最盛;中元(七月十五日)、重阳(九月九日)和每月晦日(月末一天)也很热闹。
现在池址仍在,园林设施均已湮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