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个案诊疗王晓春读后感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大全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大全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我读完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
这本书通过点评一个个教育案例,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我有机会读到他的书的真是受益匪浅,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
我边读边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要做一个聪明的老师。
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老师》给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
这句话看似简单。
其实要做到不容易。
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
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
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
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
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
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所以,思维定势的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
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
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 袁尚梅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 袁尚梅]在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中,我有幸读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一书,并且深深爱上了它,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 袁尚梅。
该书通过点评一个个教育案例,传达着王晓春老师的思想,传播着他的理念,我有机会读到他的书的真是受益匪浅,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
我边读边思考,有很多句子印象深刻。
“要做一个聪明的教师。
”——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
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给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
这句话看似简单。
其实要做到不容易。
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
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上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
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
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读后感《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 袁尚梅》。
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孩子。
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所以,思维定势的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
所以,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
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
王老师的话无疑为身处“迷茫”中的我找到了方向,看到了希望和未来。
就像王老师说的一样,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我们高兴,学生也快乐。
细细读完《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发现,原来老师可以这样做,这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王晓春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作者的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较强的教育案例中,在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魄。
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真可谓是思想的好向导,前进的指明灯。
我想我会积极的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努力去理解厚积薄发的深刻含义。
我也认为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有进步,长此以往,必然将越来越好,从而尽可能达到自己所可以达到的最好程度,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同时也就为教育事业做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读后感 袁尚梅〕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
谁有《教育智慧从哪来》pdf电子版下载
家教智慧从哪里来 家庭教育个案诊断 王晓春,孙阳立可以制作扫描版本PDF。
班主任怎样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一、教育科研的重要价值 1、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要求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科学的教育。
有了教育科学,才会有科学的教育。
没有教研过不好日子,没有科研过不长日子。
教而不研则罔,研而不教则空。
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好象是对校长们说的:“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快乐,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但是我们目前教师在搞教科研的时候,却没有多少幸福感,把教科研叫做叫苦研,为什么呢
说大家不在做教科研也是不客观的,其实,大家都在做,只是做得很苦,特别是开题和结题的时候,苦于结题时的赶材料,苦于做无米之炊,这是我们说的“两头热”、“形式主义科研”现象的结果。
苦于没有价值感和成就感,这是科研与教研、研究与实践相脱节的“两张皮”的结果。
苦于应付,苦于交差,这是教育科研功利化的结果,是为了评职称、应付各种考评的额外的工作。
这样的教科研的确很苦,是在日复一日重复教书匠劳作之苦外的又一种苦,是双重苦难。
从而决定了教科研成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一项工作。
那么怎样让教师幸福着教科研呢
从上分析,也很容易找到答案:要让教科研与教研及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使教科研成为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师生负担的重要手段,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切实感到问题来于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结果直接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时候,研究中投入的精力就会增多,思维的灵动就会增强,研究达到预期目的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另外,要让有效教科研给教师带来成就感,即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我们现在提倡草根化的校本教科研,就是这个目的。
也是教科研的根本目的。
2、建设特色文化的要求 教育科研是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文化力干科研必须突出特色,特色是科研的生命抓特色必须注重创新,创新是科研的灵魂 3、建设现代化示范学校验收的要求 创办名牌学校必须开展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学校核心竞争力,干教育必须抓科研,科研是先进的动力。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现在诸多的考评机制也越来越注重教育科研,如目前正在进行的现代化示范学校的验收,如江苏省规定:地级以上课题成为必要条件,省级以上发表论文至少13篇才能达标(50分,每篇4分),地级更需25篇(每篇2分)。
而课题的申报、论文的发表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地积累。
当然,这些考评主要起到督促学校开展教科研的作用,基于这一形势,学校应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推进学校教科研的迅速发展。
4、适应新课程考试改革的要求 教育质量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科学的教育。
通过教育科研探索科学的教育质量标准。
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上水平。
新课标提倡探究性学习,新大纲在试题设计中注意发掘考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拿物理学科来讲,观察事物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方案(调查、实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考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作为一个理科生,要创新,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发现问题。
新大纲更多地要求通过问题、实验得出结论,这样正体现出新大纲对考生能力的要求。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来源 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和理论文献两大方面,一个课题的选定,往往是在教学实践中,受某一教育现象触发,产生研究的冲动,或者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教育杂志、报纸及教育文献资料时受到启发,产生联想,萌生教育科研意向。
1、课题来源于校本的教育实践: 在学校教育科研中,本来所有研究问题都应该是校本的,服务于教学实践的,这是学校教育科研课题中应有之意,但今天这一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却成了问题,颇值得我们关注。
在今天的学校改革与发展中,其实我们恰恰不缺少问题,甚至是问题成堆、成灾的。
无论从决策的角度,还是从理论的角度,留给学校的空间不是太小了,而是太大了。
偌大的空间,隐含着无数的问题,蕴藏着无限的科研契机。
从管理层面上,要落实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将教育理念转化为实践,教育计划转化为行动,教育目标转化为学校的具体任务,每一环节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从教学层面上,要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理念,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将教学行为转化为教学品质,将教学品质转化为教学智慧,每一步骤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矛盾;从教育层面上,要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体验学生的生存方式,把握学生的文化特征,吸纳学生的生活经验,每一方面都会提出与以往师生交往方式不同的新情况;所有这一切都可以经由一系列思维加工过程,形成为教育科研问题。
那么怎样加工、怎样提炼呢
1)从提高工作质量、效率上去发掘课题 教育科研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使学校的各项工作科学化、高效化。
例: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图书管理员研究如何提高图书使用效益与进行阅读指导;学校教育管理人员研究如何对学校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等等。
从本职工作中去寻找课题,加以研究,有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科学化程度。
2)从工作中的困难与缺点、矛盾与困惑中去发掘课题 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中的热点的、重要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直接转化为研究课题。
是否可以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法,如采用“自学辅导法”、“导学法”、“自主参与教学”,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是否可以改变原来的课堂教学结构,把班级授课制与小组讨论、个别答疑结合起来,并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习活动,以增加学生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是否可以调整原来的教学内容,处理好教材,增加实践环节与学生练习、实验时间,加强反馈----矫正;是否可以对学校考试的形式和内容作些改革试验,使它们真正发挥反馈、激励与科学评估的作用,而不是仅仅为了分等等等,只要悉心思考,是不难找到研究课题的。
又如,我们对肯定性评价的作用持肯定态度,出现了愉快教育法、成功教育法,对否定性评价的作用众说不一。
现在,也出现了一直在肯定性评价中的学生将来抗挫折能力不强,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的观点,因此也出现了挫折教育、军事化教育等。
愉快教育与军事化教育、成功教育与挫折教育是两对极端的矛盾,也带来了教学上的困惑,也带来了课题《否定性评价对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作用的实验研究》。
“两难”情境在教育教学中比比皆是,有时甚至贯穿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
例如,顾及到了单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有可能妨碍了学生集体;关注到了学生的兴趣,规范性、一致性的要求就有可能被削弱了;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与班级生活中确立起来了,教师的引导角色的实现就有很大困难。
3)从教育改革与教育建设遇到的新情况中去发掘课题 在教育改革实践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就形成许多研究课题。
例如,我们进行了“导学法”法实践,却发现导学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但如何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及时反馈,并作针对性的分层教学却很难。
我们进行了小组讨论式课堂教学,但发现很热闹却效率很低。
我们在进行网络课实验时,却发现不是每个教师都能有效地进行网络环境下的组织与管理等等。
其实,这也是我们在评审或鉴定这类课题时最感兴趣的问题,即不仅仅在形式上体现课改理念,而看课改研究的实质效果,真正找到这些新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就是研究成果。
4) 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
中小学教师与专业研究者一个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一直生活在教育教学实际的现场,是在现场中感受教育事实、生发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智慧的。
而教育现场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是问题产生的真实土壤,进入教育现场的教师对教育现场所作的任何真切而深入的分析,都有可能滋生大量的待研究的问题。
观察教育实践活动,最能发现问题,若以科学的敏感,学术的敏感来进行理论的思考,就不难发现一批极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听课时观察学生的听讲、回答、提问、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注意力、反应、表情、神态变化等都能发现问题;教师通过摄像观察自己的上课的感觉与自己上课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会发现许多自己平时感觉不到的问题;听一节特别成功的课和不成功的课,都会给人带来很多的启发与思考。
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集体研讨,找出共性的、关键的问题,确立课题。
例:我听薛丽芬老师的视频公开课《孔子游春》时,不仅深受薛老师的启发,也深受孔子的启发。
这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一种“游园式的教学方式,讲了孔子在游春玩水之中,在弹笑舞蹈之间,与学生们作了一次师生心灵之旅――从水的特点中悟出了君子之道。
这同样使我联想起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学园”、泰戈尔在家乡建立的理想校园、苏霍姆林斯基的将儿童带入自然的教学。
它们有着许多共性:条件比较质朴,环境比较开放,非常接近自然,师生平等交流。
于是我想这种对物质条件要求不高,返朴归真的学园式教育是否适合农村小学的语文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呢。
是否可以进行《农村小学“学园式”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呢。
5)从各种信息交流中去发掘课题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同事、朋友等的交谈、会议发言或辩论中,在广播、电视、报纸的报道中,会涉及许多教育问题,若留意将它们记录与思考,就有可能形成教育科研的课题。
要认真创设良好的信息交流的研究环境。
物理学的哥本哈根学派有一种“下午茶”的形式,出席的人来自各个领域,宽松交流,出了好多思想。
我们也可以创设这样的环境,来激发教师的研究的灵感。
例如,在环境优雅的咖啡茶座,几个志同道合的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交流自己的教学感想;在教育在线论坛中,一群全国各地的新教育发烧友在彻夜交流;在学校阅览室里,一群教师在交流阅读中发现的问题。
6)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中去发掘课题 教育工作者从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教育经验,有不少是成功的。
但往往又是零碎的、不自觉的,也未经科学检验。
因此,这些经验往往“自生自灭”,难以推广。
若运用经验总结法或实验法予以科学检验与总结,揭示教育措施与教育效果间的关系,并给以理论的抽象与概括,就使它们有了推广的可能。
例如有些关爱型的老师善于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些偶像型的老师善于利用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教育学生;有些博学型的老师善于突破教材进行拓展式教学;等等,这些经验在一定范围内都收到过好的成效,但如何从经验中提炼、揭示一般规律,只有将这些问题变成课题、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研究,才能实现从经验到规律、从方法到策略、从课例到模式、从措施到机制、从成绩到成果的质的飞跃。
上海顾泠沅从各个学校的100条经验中总结出了4条规律。
我们教培研中心、学校管理者应关注成功老师的经验,并积极探索经验背后的规律。
老师自身应对自己成功之处、得意之处、特色之处加以总结,并将之课题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
7)从对某教育现象进行调查基础上形成课题通过对自己关心的教育现象的现状深入的调查,做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研究,挖掘问题,提出对策,这也能形成教育科研课题。
例如:陆渡中学曾对全体初一、初二学生的情商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发现免费班的情商存在较大的问题,如:68%的人与同学打交道时有心理障碍;80%感到很孤独,不愿与同学交往;61%的学生认为金钱可以决定一切,拜金思想严重等。
由此确立了《农村弱势群体子女良好情商的培养对策与研究》。
2、课题来源于教学理论:在各种理论文献、教育类报刊杂志、会议交流论文集、专题资料集、获奖论文集以及有关的课题指南等等之中,都有教育科研的成果与动态的反映,认真阅读,可以从中发掘出研究课题,其中或是别人尚未注意到的问题,或是尚有争论的问题,或是虽有进展,但仍可作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在教育信息中发掘课题2)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探索新的问题3)在理论空白处与争议处挖掘课题4)在各级课题指南或规划中选题三、教育科研课题选题的一般步骤(一)加强理论学习1、培养读书习惯: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总结出他做校长的最成功的经验,就是组织教师一起学习。
作为教科研管理者,应想方设法地组织教师开展读书与学习系列活动,聆听窗外声音,扩大教师视野,为教师购书,赠书,荐书,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心灵沐浴书香。
下面推荐几位教育名家的几部教育名著、教育理论书籍: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是一本百读不厌的、把教育当作生命的智慧之书;陶行知的《中国教育改造》,这是一个用西方教育思想改造中国教育的大书……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教育的视界》堪称教育经典三部曲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诗意的语言,深刻的涵义,读来觉得是一种享受,也给人以沉思。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课程与教学论》难得的理论类书籍,静下心来看,会有许多收获。
郑金洲《案例研究》、《教师如何做研究》指导性极强,跟着一步步实践,必定得到提高。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郑杰: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因其观点新锐而独特,被戏称为“另类校长”。
《做一个书生校长》程红兵《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教有所思》李镇西 教育哲学博士、“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教育专家”等称号,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
《青浦教育实验》顾泠沅《今天怎样做教师——点评100个教育案例(中学)》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小学)》王晓春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
作者文笔幽默、干净利落,每每使人大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丛书》叶澜《新教育之梦》朱永新《教育漫谈》纪大海等做到阅后必反思、培训后必有论文、教研活动后必总结。
归纳总结课题化。
2、把握教育改革方向:1)学习基础理论:现代教学理论:素质教育、新课程理论、创新教育、教育信息化、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走进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一些常用的教学模式: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德国的范例教学、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模式、杜威的设计教学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教学模式等2)了解现代教学观: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发展。
现代教学观的六大特征:①既重视教师更重视学生。
②既重视知识更重视能力。
③既重视教法更重视学法。
④既重视认知更重视发展。
⑤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
⑥既重视继承更重视创新。
3)现代师生观:在教学中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以人为本,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等3、结合工作反思:读书是否有益于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在阅读时,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注意把理论的论述转化为对自己工作中相关问题的解读与说明,并注意将自身已有的经验与阅读材料中的分析相联系。
问题有时也就是在这样的转化、联系、解读中逐渐呈现并变得清晰起来。
4、针对课题专题阅读:围绕课题购买专题书籍,开展专题读书与理论学习。
5、做资料卡:可自行设计、印刷,有利于教科研情报资料的规范引用、分类整理;有利于老师阅读的交流与检查;也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
(二)调查研究,提出问题 课题始于问题,为了提出新的问题,确定研究工作的起点,就要了解前人或他人研究的情况,就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有关的研究课题发展史实,课题研究水平与今后发展趋势,摸清进行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调查研究的方法,有查阅资料、现场调查和专家咨询三种。
1.查阅资料查阅资料可以考察、论证所选择的课题是否有研究价值,吸收与消化有关领域内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了解他们研究达到的程度以及目前研究动态。
这样,可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主攻方向,从而使研究课题具体化、深入化。
还可以从资料中了解别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供自己比较和参考,避免或少走弯路。
2.调查到教育实践的第一线去调查,有利于发现问题与形成课题。
在调查前要明确调查目的,拟好调查提纲,设计好调查表格,力求调查的情况真实、全面、系统、可靠。
在调查中,要注意听取教育实际工作者的意见与对教育问题的分析。
3.专家咨询征询专家或对某方面有研究经验者的意见,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取得借鉴,有时要反复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
(三)资料的分析与综合 对调查所得的资料要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综合。
第一步要去伪存真,保留其中真实可靠的材料;第二步要分析各种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内在联系和问题所在;第三步对收集的问题进行筛选;第四步,提出课题或项目。
(四)提出课题的设想与设计 在调查研究与资料分析综合的基础上,首先,要确定课题的名称。
其次,要明确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阐明研究课题要解决的问题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以及课题的国内(或地区)研究水平和动向。
再次,提出研究所采用的方法、途径、步骤及所需的经费、设备、手段等。
(五)预实验或预调查 对一些综合性的、重大的、研究因素比较复杂、探索性比较强的教育实验研究课题,往往需要进行预实验或预调查,通过模拟研究,对提出的研究目标、采用的方法、途径、研究内容进行初步的论证。
以上这四个步骤,又可统称为开题论证。
需要指出,研究者选定课题,不论是上报有关管理部门还是自行研究,都应该遵循选题的基本原则与步骤,都要重视开题论证,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有助于研究获得预期成果。
(六)课题确立 课题选定后,研究者向有关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提交“教育科研课题申报评审表”。
(七)给每个课题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包括:1、开题材料:课题立项审批文件;课题方案;开题论证会议资料(论证记录、音像资料、签到表等)。
2、过程材料:季度报告、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学习材料(相关理论书籍、读书笔记等);培训材料(培训方案、培训资料、培训记录、培训考评材料);研究活动记录(各种研究方法与措施的原始材料:调查方案、调查问卷及调查报告;实验方案、过程记录、实验报告;“个案研究法”的设计,个案跟踪过程及措施分析;个案的处理等。
大型活动通知、活动方案、活动总结、相关的音像资料;教研活动方案、典型教案(教研型教案)、学生的考试成绩(实验班与对照班,或发展性统计);课题研讨活动、沙龙记录、相关的音像资料。
3、成果材料:结题报告、论文集、个案集、学生作品集等;现代教育媒体软件资料(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录像带、VCD、CAI课件、集件、电子作品集等);单项成果(论文、教案、公开课推广、交流、获奖情况。
)四、论文的写作 (一)作好准备--收集资料 选题确定之后,论文有了中心思想,在写作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但是,要写好一篇论文,作者还必须占有丰富、准确、全面、典型、生动具体的材料。
从中研究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用具有说服力的题材(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这些材料必须是有根有据的,而不是主观臆断的。
它们或是通过自己亲身实践研究的出的,或是他人以前研究总结的可靠成果。
因此,资料的收集对论文的写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收集资料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阅读有关的理论专著。
参加教育教学研究,撰写论文,必须掌握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方法。
对于教育、教学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要理解掌握。
2、调查研究,收集有关的论据。
论文的中心思想确定后,作者明确了所要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要着手拟订调查提纲。
列出调查研究从何入手,了解哪些方面的情况,每个方面包括哪些项目和具体内容,需要哪些典型的材料和数据,取材的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应达到的深度和广度,等等。
3、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 作者不仅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对于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社会科学知识也要有所涉猎。
因此,要注意多阅读教育书刊、报纸,收集有关研究信息,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开阔自己的思路,完善自己的设想。
(二)安排好论文的结构 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论点,进行论证,概括结论。
1、题目--体现内容。
论文的题目是论文的眼睛,也是论文总体内容的体现。
一个好的题目能吸引读者阅读文中的内容,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好的题目应是用精辟的语言来阐明作者打算探索和解决的问题,要明确、精练、易懂,要能正确地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恰当地反映此研究的范围的所达到的深度。
同时要使内行人看得明白,外行人也能有所理解。
例如,"浅谈应用题教学中学习的激发"和"问题意识与数学教学"。
前一个题目明确的反映了论文的中心内容和研究范围,即在应用题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一个题目明确而精练,读者一看便知研究的中心内容,即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绪论--提出观点。
对本论内容加以简要介绍,把中心论点准确地概括出来。
绪论要求写得精炼、明确,字数不宜多。
常见的绪论写法有: -直接申明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
-提示内容要点。
-因事发问,启人思考。
-从日常生活现象写起。
-引经据典,说古道今。
3、本论--进行论证。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论点作分析说明。
以事实、数据和有关理论作为论据,按思辨的规则进行推理,展开论证。
这一部分是论文展开论题、分析问题的部分,论证即阐明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必然联系,证明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以帮助读者了解结论的产生及其正确性。
因此,这部分内容应当丰富、充实,观点要与材料一致,有理有据。
论述的先后次序,推理的层次,都要根据事理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做到有条不紊。
所以这部分要求结构的层次性、论证的逻辑性和论据的丰富性。
一般结构复杂的论文,在中心论点提出后,还要将其分解,在不同的方面设置若干分论点或小论点。
在内容结构的安排上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并列式,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彼此并列的分论点,然后分别论证求得综合。
另一种是递进式,将总论点分成几个不同层次的小论点,逐步深入地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4、结论--概括结论。
在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结论性的意见,作为文章的总概括,得出或重申自己的见解。
写结论的目的是加强读者对全篇文章的印象,所以要简明扼要,精确有力。
结论的位置一般写在文章的最后部分,但也有的文章因每层各段的意见已交代清楚,不需另作结论。
5、注释和参考文献。
注释是对文章中的词语、内容或引文的出处所做的说明。
参考文献是作者在撰写论文时,曾经借鉴、引用过的重要文章和著作。
论文写好之后,要将这些文章或著作编目,附在论文后面。
任何人的科学研究都有一定的继承性,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的发展和提高。
所以,论文中常常引用他人著作或论文中的观点、材料、方法作为自己论述的根据,对于这些被引用的内容,在论文中一定要给以明确的标记。
这样可以反映出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和自己论证的根据,同时也为读者继续研究提供查阅文献的方便。
(三)论文的写作如何撰写教育论文 1、拟订写作提纲。
拟订写作提纲是论文写作的开始。
提纲是论文的雏形,通过它把论文的主要观点和结构用文字固定、明确下来,使论文构思更完善,起到组织材料、思考缜密、防止遗漏的作用。
在提纲的拟订的过程中,要完成下面几项工作。
(1)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也叫总论点。
它是作者将要在文章中阐述的核心观点。
文章里的全部材料都是为它服务的。
中心论点在文章中就像血脉一样贯通全篇。
但是,要想把中心论点阐述得具体、切实,就得分解成若干个分论点。
分解中心论点的根据一定要明确、统一,前后一致。
分解出的分论点,既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又要有外在的序列形式。
每个分论点都是中心论点的构成部分,几个分论点的综合就是中心论点。
全文就是根据分论点的序列展开的。
(2)安排分论点的的序列。
明确了有几个分论点以后,要把它们排列起来。
安排时,要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和分论点的内在关系作全面分析。
可以分成几个方面一一论述,也可以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轻到重地论述。
这也就是前面所讲的两种情况,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
(3)材料对号入座。
把将要写到文章里的材料,根据分论点的需要分组,属于同一分论点的材料放在一组。
有几个分论点,就有几组材料。
到撰写时,写到哪个分论点,就自然用到哪个材料。
孩子初一了,学习很不主动.不会的题从来不问,怎么办
根据你所说的情况,一般最好是多跟孩子谈心交换学习想法。
使其多多了解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培养孩子爱好学习知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