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与管理变革的心得体会
对于变革,领导力和进程管理哪个更重要
如何提升领导力作为企业的高层领导,该如何进行领导力提升,前文讲到,所谓领导力提升,其实就是做正确事情的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领导也需要通过充电来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更好的领导公司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的进程迈进。
高层领导的领导力提升就更应该足够重视。
那么对于高层,什么是做正确的事情呢
又该如何通过做正确的事情来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呢
以下四个原则可以作为参考。
一、以身作则所谓以身作则,是指高层管理者要在企业价值观、公司制度规定、流程运作等方面做员工的表率,为员工树立坚持原则,按原则办事情的榜样。
通常,高层是价值观、制度与流程的倡导者,他们最关心这些机制安排的完善性,最关心这些工作的进展情况,所以,经常,命令从这里发出,智慧从这里汇集,成果从这里体现,当公司上下经过紧张忙碌之后,形成了明确的企业价值观,形成了完善的制度安排,形成了高效的流程运作机制,成果形成了,但效果并不一定按照预期的体现。
为什么
哪里出了问题
高层这里的做事方式出了问题,明明制度规定了的事情,有些人不按制度办事,找高层协调,这时候高层经常会从事情的本身出发,直接解决问题,动用企业赋予自己特有的职权,直接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解决方案提了出来,而作为制度管理部门看到领导已经发了话,已经做出了决定,也就不敢再提制度的事情。
下属之所以不敢再提,还有一层因素,就是这些人认为领导决定的就是正确的,听领导的准没错,错了也没事,有领导担任,责任由领导背。
这是哪里出了问题了
是领导的榜样没有树立好,领导习惯了按照自己的意愿而不是原则办事情,导致上行下效,下属不愿主动提醒领导,更缺乏风险意识,从而导致企业管理混论,有制度不执行,有流程不按流程走,使得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氛围紧张。
那么,高层领导的这种方式会给员工造成什么影响呢
员工会认为领导说一套做一套,说是要按章办事,规范现代企业制度,但是第一个打破制度的就是他。
这会给员工一种印象,以后凡是不必认真,领导都不认真对待,我们认真了只能咨询烦恼。
这就是弱化了高层在员工心目中的影响力,就会造成领导说领导的,员工作员工的,两张皮。
所以,高层领导领导力提升从以身作则开始,对于原则的清晰界定以及坚守会逐步领导力提升高层的影响力,高层领导要做到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二、探索航向管理上有一个著名的说话,就是管理者要做应该做的事情,而非感兴趣的事情。
什么叫感兴趣的事,就是在自己提升高层自己做的事情,就是本质职责之外的事情,比如原来是业务经理,由于业务开展的好,被提拔为营销副总,但是由于角色没有转换到位,仍然喜欢抓具体的业务,而对于营销规划的制定,营销政策的调整,市场的预测则置之不顾,这就叫做感兴趣的事情,而没有做应该做的事情。
那么,对于高层来说,什么才是做应该做的事情呢
定方向,定目标。
高层是带队伍的,队伍往哪走,要由高层领导把握方向。
所以,第二个方面就是探索航向,明确目标。
高层领导大部分时间都在探索方向,在明确战略定位,描述愿景,而不是具体做个事情,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
高层领导力提升来自于对战略方向敏感认知和把握,在于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判断,在于把这些认知、分析和判断有效地传达给管理者,让他们也认识到这些,并认同这些,这就是探索航向的力量。
当高层领导带领团队把战略方向明晰了,并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手段把这些内容沟通给了管理者,高层的领导力提升就用在了刀刃上,就会对管理者形成一种影响力,就会吸引大批的追随者和崇拜者。
这样的领导站到员工面前的时候,带来的是方向和力量,员工是欢迎的,企业也会因此更加成熟。
三、整合体系战略方向明确了,高层领导还要规划支撑战略发展的管理体系,比如如何有效表达战略定位,让每个人都能清晰地认识战略目标,认识自己和战略的关系,这就会用到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使战略变成可执行的语言。
战略目标分解到位了,全面预算是否完善,流程管理是否配套,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激励体系是否支撑
等等。
这些配套支撑的管理体系需要高层通过影响力来整合布局,这也是高层领导力提升自己影响力第三个该做的事情。
四、充分授权战略方向明确了,管理体系整合了,领导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就是授权。
如何高效地授权,如何保障授权之后不乱,也是高层领导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之一。
什么样的权力该授,什么权力不该授
授权之后如何监控进程,确保管理者按照权限履行职责,这些都是高层领导需要修炼的。
领导力提升不论是对企业还是个人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领导力在提升过程中磨练领导的那你管理和耐心还有解决问题能力的快速有效性,是对人自身的一种升华。
如何提升执行力一、团队执行力差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团队执行力差的现象主要有:1.分工不明有的企业没有明确的能够落实的战略规划和策略,还有一些企业政策经常变,再加上信息沟通不畅,使员工们很茫然,只好靠惯性和自己的理解去做事。
这就使员工的工作和企业脱节,企业的重要工作不能执行。
如果部门之间的分工不明,哪个部门该做哪些事分不清楚,没有白纸黑字写下来,往往出现不该自己部门做的事情坚决不做,是自己部门的事情也要等等看的情况,大大降低了团队的执行力,还有可能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2.职责不清团队内部,每个人每个岗位到底该做什么事,没有定位清楚,没有白纸黑字把它写下来。
每个人只是大概知道我要做哪些事,但又都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这样整个团队就没有执行力了。
所以,管理者要让员工清晰:我到底该做哪些事?只有这样,员工才能把他该做的工作做好。
3.考核不严有一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 员工不会做你希望做的事,只会做你要检查的事。
这样经常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没人考核检查,工作只要做了,做得好与坏没人管。
或者是有些事没有明确规定该由哪些部门去做,职责不明确,所以无法考核。
二是考核检查的方法不对。
监督检查原则的混乱和自相矛盾,在考核指标内容、项目设定以及权重设置等方面表现出无相关性、不科学合理,随意性突出,常常体现出长官意志和个人好恶,任意更改,难以保证政策上的连续一致性。
这样在企业中常出现管理“真空”或者管理重叠现象,会导致事情无人负责的情形。
4.待遇不公所谓待遇不公,就是企业薪酬的设计不科学,太过失衡,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有人认为平均就是公平,管理者如果努力这样做的话,结果将变得一团糟。
不管怎么做,回报都是相同的,那么每个人都缺乏积极性,就会导致企业的亏损。
因为“平均主义”的所谓公平就是对积极工作的员工最大的不公平。
平均主义会犯众怒。
因为每个人都不满意,要奖励最优秀的员工,通过对能力与业绩的考核,体现出团队对业绩重视程度的高低。
二、提高团队执行力的办法一个企业想要发展,靠的不是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团队。
团队用战略获取胜利果实的时候,还要用执行力去打造无坚不摧的竞争力。
所以只有执行到位,才能够应对多变的环境,为团队赢得先机。
通用前任总裁韦尔奇认为,所谓团队执行力就是企业奖惩制度的严格实施。
而中国企业家柳传志认为,团队执行力就是“用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
提高团队执行力的办法有:1.合理组建团队团队是一个企业的支柱。
要成就企业,先从打造团队开始。
团队中有各种不同类型的人,如动力型、开拓型、保守型、外向型、内向型等。
而每个人又有各自独特的,甚至他人无法替代的优势和长处。
当然个人也都有弱点和短处。
将每个人的长处,根据工作实际合理地搭配起来,优势互补,就能发挥最佳的整体组合效应。
唯有找到最为合适的人才,才能使团队的力量发挥得更好。
2.明确共同目标“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团队与员工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团队为员工施展才华、开创未来提供了一个平台,员工是团队的基础,也是团队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执行文化的核心是塑造团队成员的共同价值观。
而共同价值观已经成为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团队成员就会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互相支持。
众人同心,其利断金。
当大家目标一致时,所有人都会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大家步调一致,团队的执行力就会提高,企业也将不断壮大。
3.提升领导能力一个团队的“领导力”决定了团队的执行力,反之,执行力又作为领导力的后续,支撑领导力继续向前。
结合实际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管理者的领导力:作为管理者应具备较高的“四商”、“五能”。
“四商”即德商、智商、情商、健商。
德商(MQ):指领导者道德的水平。
包括尊重、容忍、诚实、正直、负责、忠心、礼貌等美德。
智商(IQ):领导本身就是一种仰仗智慧的工作,需要有精心的思考,要智慧。
情商(EQ):领导者处理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健商(HQ):领导者健康水平和健康意识的高低。
“五能”就是要有科学判断的能力、按规定办事的能力、驾驭团队的能力、应急管理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
4.建立业务流程企业管理者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完善的制度流程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护身符”。
完善的制度流程让工作更简单。
企业的制度流程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是无数人的经验总结,明确公司的制度流程,按照流程办事,可以使员工少走很多弯路,用最快最直接的方法达到最高的执行。
各个部门都按照自己工作的职责和流程办事,团队的整体执行能力就会增强,随之而来的是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企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5.严格绩效考核。
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各项管理制度的成效应该通过绩效考核来实现,而不应仅仅只是单纯地对员工的行为进行道德上的约束。
要通过考核,通过抓事励人,不断进行员工行为和思想的纠偏,才能不断弱化员工不被监督时产生的惰性,真正将团队的意图贯彻下去,重点工作才能执行到位。
对布置的工作要建立督办机制,要有跟踪、检查、监督和反馈,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强势的“执行力度”。
实施绩效考核时要掌握以下原则:公开性原则:以让被考评者了解考核的程序、方法和时间等事宜,提高考核的透明度。
客观性原则: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评价与考核,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
开放沟通原则:通过考核者与被考评者的沟通,解决被考评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常规性原则:将考核工作纳入日常管理,成为常规性管理工作。
发展性原则:考核的目的在于促进人员和团队的发展与成长,而不是惩罚。
及时反馈原则:便于被考评者提高绩效,考核者及时调整考核方法。
绩效考核有利于提高组织和员工的绩效能力,实现团队目标,改善企业整体运营管理。
通过整体绩效管理,及时了解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修正策略,跟踪行动计划和绩效结果,从而保证发展战略的实现。
6.完善激励机制所谓激励,即激发与鼓励。
具体讲,就是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挖掘员工的身心潜能,鼓励员工的工作干劲。
员工是需要激励的,人的工作干劲来自激励。
激励员工要从结果均等转移到机会均等,并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激励要公平准确、奖罚分明。
激励要有健全、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做到考核尺度相宜、公平合理。
管理上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激励”和“分配”的问题。
要把竞争机制引入激励员工的方案中,提倡企业内部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有序平等竞争以及优胜劣汰。
像奖金、工资调整、轮岗、评选优秀、储备人才的培养等,都可以作为激励的手段使用。
同时,我们又必须实行一定比率的淘汰制。
7.勇于开拓创新创新应该是始终伴随团队的发展历程的。
只要这个团队没有灭亡、裁撤、消失或者被吞并,变革就应该一直存在。
团队在创新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阻碍。
认清阻力,也就是去认识变革中的守旧力量,是一个团队创新的基本前提。
创新的阻力主要有:利益冲突方面的阻力和不确定性的心理阻力。
创新包括新技术应用、目标调整,制度创新,流程创新,激励机制创新等模式。
如果不能接受创新思维,也就阻断了团队前进的引力,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社会,别人都削尖了脑袋要挤到最前面,如果你不进步就意味着退步,也就意味着最终被淘汰的那一个就是你的团队。
创新,能够提高团队执行力,不断向前,并源源不断地注入动力。
在团队中,常存在分工不明、职责不清、考核不严、待遇不公等原因,导致团队执行力低下,许多政策与策略贯彻不下去,团队无法发展、壮大。
对于团队成员而言,没有你我,只有我们。
我们需要合理组建团队、明确共同目标、提升领导能力、建立业务流程、严格绩效考核、完善激励机制、勇于开拓创新,带领团队中所有的成员都向着一个目标努力奋斗,才能提高团队执行力,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赢得胜利。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心得体会
领导者应如何提高领导力和执行力
领导力是一种影响力,它能使人们超出常规标准,常规质量的去完成任务,并且乐意这么做。
”领导力作为社会交互作用的一种要素,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它包括:影响的过程同为领导者与追随者的行动者一系列可能的结果-目标的完成、个体对目标承诺的实现、团队凝聚力的增强以及组织文化的提高。
执行力通俗地讲就是“抓落实的能力”,是领导干部贯彻落实上级战略决策、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它是一位行政管理人员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在公共管理实践中,它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下面就如何提高领导者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提出我自己一些见解。
一、提高一个领导的领导力和执行力,首先得具备领导者的素质从古自今,只要有群体的地方就会自然地产生了领导者。
远古时期的领导者有带领整个部落狩猎,采集食物,维持生计的义务。
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高级化,对领导者的要求相应就有所提高了,需要的新型领导者应具有全方位的素养。
帝制时期,最有权威,有地位的领导应该是该朝的皇帝。
但是有的朝代兴盛,而有的朝代衰败;有的皇帝在民间是美名传
管理学 1、讨论领导者在组织变革中的作用 2、详细描述组织职能的特点 3、简述组织中管理权力的种类及作用
这些年来,我国企业生存环境变化越来越快,越来越复杂,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买方市场的形成,海外兵团的威胁和微利时代的到来使中国企业面临很大压力,企业无论在体制保证、价值取向和经营方式上都要发生重大变化。
市场经济和具体的竞争压力赋予企业管理新的内容、方式和手段,企业需要在经营理念、战略、组织、文化整合等领域进行系统的变革。
但企业必须对变革的复杂性、艰巨性保持清醒的认识,因为,变革对企业来讲,一般都是一次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创新活动。
成功的变革需要有效的变革管理为保障。
企业为了取得变革的最终胜利,必须加强对变革管理的认识,提升变革管理的能力。
1、什么是变革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变革对企业而言是一种常态,对于企业而言,变革是指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地改变自己的经营运作和管理体系,以适应挑战性的需要。
2、什么是变革管理变革管理是指对变革中组织和人的层面进行管理的过程,其目标是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价、最持续的效益来实现企业的管理变革。
3、为什么要进行变革管理 尽管变革是容易理解的,并且令人激动的(没有人愿意被视为不思进取),然而变革在实践中常常会把人消磨得垂头丧气,加之变革的成功率也比较低(据统计约10%),所以“不变是死,变革也死”成为时下流行的口头禅。
变革确实存在风险的,然而企业最大的风险就是不变革。
一般来讲,推动企业迈上变革之路是企业内外部两种驱力的综合。
外部驱力指来自环境因素的改变所形成的管理变革的驱动力量,包括政府的法令与规章、经济形式、科技发展、文化演进、市场竞争、突发事件、产业链聚散等;内部驱力指因为本身因素所产生的变化而形成变革的驱动力量,包括企业战略改变、资源调整、制度滞后、员工的态度、引进新技术和新方法等。
4、变革管理的特点 本质上讲,变革的过程是个创新的过程,它不同于日常管理那样按部就班和有条不紊,变革管理经常充满激情和遭遇意外风险,你不确定将会发生什么。
而且,如果只有少数人参与其中,那么变革实际上将无法进行下去。
因此,变革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 变革的特点 变革管理的特点 变革过程不确定 变革管理不能通过“命令-执行-检查”的机械模式进行,不可能预先制定一个详细计划并按此实施和监控。
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变革管理的需要 变革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和创造性 需要变革的管理者去动员人、激励人,放弃旧的观念、心态和做事方式,接受新观念、心态和做事方式。
单凭领导的决策无法奏效。
5、何时进行变革我们周围有太多的变革遭遇失败。
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变革的时机选择不当,要么太早,要么太迟。
尽管在现实世界中,大部分管理变革动因于外部驱动力量,但从韦尔奇在通用电器的变革历程表明,最伟大最彻底的变革常常是基于内部驱动。
以下的六项标准可以检验企业的内部变革驱动是否发展成熟: ☉企业成员认同感下降,不认同企业的价值和远景,私心大于公益; ☉组织不同部门的冲突加剧,部门本位主义取代团队合作; ☉组织决策权利集中在少数高层,大多数成员无力改变现状,得过且过; ☉组织既得利益者排斥新技术和新知识; ☉组织思考模式僵化,对变化反映迟钝,思维同质化; ☉组织缺少前进动力,沟通和激励机制失效; 从企业成长的角度看,企业在不同阶段遇到危机时会有不同的变革。
特征 背景 面临危机 解决思路 第一次变革 从个人化到职能化 创始阶段常感觉不到管理的压力,但随着组织的成长,创业者感到困难重重 领导危机 适度分权;职能部门规范化 第二次变革 从职能化到功能分层 消费者逐步出现分层,导致企业职能分化,企业内形成不同的利润中心 组织危机(包括集权、分权危机) 企业内部功能的分化和整合 第三次变革 从功能分层到产业决策 随着投资多元化和大量的兼并,企业的组织规模逐渐膨胀,产业集中度大大提高,企业家开始面临产业问题 决策危机 战略研究、财务革命、全面质量管理的导入和发展 第四次变革 从产业决策到组织再造 为了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日趋激烈的竞争,企业组织一是从以产品为中心的事业部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事业部转变;二是进行全方位的组织再造 官僚危机 组织和流程再造;组织内高效团队的形成 6、变革管理的关键因素 统计数据表明,变革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企业内部习惯的阻力(60%)、现有体制的限制(43%)、领导层的决心不足(38%)。
变革的阻力通常来自组织抵制和员工的抗拒,组织抵制主要原因是群体惯性、结构惯性、有限的变革点;员工的抗拒主要原因是对未知的恐惧、害怕失去既得利益、怀疑变革的效果等。
大量的经验和教训表明,要想克服观念、习惯、能力和其它未知的挑战,取得变革管理的全面胜利,以下几方面因素至关重要:认识到变革需要、最高层领导的信心和决心、各级员工的参与、普遍认同的远景、持续一致的沟通、利益相关者的疏导、坚定的推动与贯彻、时刻监控与灵活调整。
7、变革管理的步骤与风格 变革管理的难度,在于你必须对变革可能会出现种种难以预料的情形进行大局观上的把握,这需要科学、周密的流程安排。
我们承认有关变革的软性层面(如价值观、技能、风格等)是难以控制的,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变革管理的步骤如下: 另外,在不同的情况下,企业应选择不同的变革管理风格: 风格 方法 优点 缺点 适用情况 教导 采用简介会的形式,组织自行管理变革,假设组织内部对变革取得一致 能够克服信息不足,利用群众的参与 耗时;方向性不明 循序渐进变革或需要很长时间完成的转型型变革 参与 参与变革过程,团队管理变革 保持决策的控制,提高决策质量 耗时 干预 由变革机构来协调,分派变革任务 指导\\\/控制变革过程 下属感觉被操纵 渐进式变革或无危机的转型型变革 命令 利用权威规定变革方向和方法 明确、迅速 难以取得认同 转型型变革\\\/危机 总的来讲,如果企业在变革时真正能够按照以上步骤和风格要求进行,最终一定会取得变革的胜利
【咨询案例】 我们的客户是一家管制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省级公司,随着国家对该行业管制的逐步放开,和主辅分离、主多分离政策的逐步明确,2004年,客户实施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变革,由于面临从体制、战略到组织、文化等诸多转变的压力,希望我们为其提供变革实施方面的帮助。
我们了解到,客户在变革管理中采取了命令式风格,利用权威明确、迅速变革方向和方法,适用于转型期变革;同时利用建制调整赋予的自主权,把握了变革的适宜时机,在企业尚未面临迫在眉睫的直接竞争时,可以从容把控变革进程,总体看来是成功的。
同时,我们也发现,客户在变革的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层的重视并及时解决,例如在构建愿景规划、在组织内沟通等步骤上做的还不够好(见下表): 经过全面的调研分析,我们认为: ☉客户应继续保持坚定、快速的变革节奏,并成立专门的跨部门机构负责指导整体的变革工作; ☉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即将进入深化和攻坚阶段,此时高层领导必须保持对变革目标和方向的坚定信心,坚决推进变革进程 ☉保持一定的变革推进速度对于保持势能、冲破阻力非常重要; ☉高层领导应明确变革愿景,加强内部沟通,协调部门运作,指导整体变革工作。
同时,我们为客户提供了系统的变革管理建议,在某些方面还提供了具体的变革实施方案,目前客户正按照这些建议和方案展开行动,效果反映良好。
管理和领导的区别?
领导(leadership)与管理(management)不同,但是两者不相同的原因与大多数人所认为的并不一样。
领导既不玄妙也不神秘,它与“超凡魅力”或者其他异乎寻常的个性特征没有关系。
领导不是少数人的专利。
领导未必优于管理,也未必可以取代管理。
确切地说,领导与管理是两种互不相同而又互为补充的行为体系,各有自己的功能和特点。
在日趋复杂、变化无常的商业环境中,两者都是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既擅长领导,又善于管理。
一些人有能力成为出色的管理者,但是不能成为优秀的领导者;另一些人具备巨大的领导潜力,却由于种种原因很难成为优秀的管理者。
聪明的企业对这两种人都很器重,并努力让他们都成为团队的一部分。
一旦公司弄明白领导与管理之间的根本区别,就能够开始培养自己的高层经理,使他们既善于领导又善于管理。
那么,领导与管理究竟有何不同呢
简单地说,管理与处理复杂情况有关。
管理的实践和程序主要是对20世纪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大型组织的出现——所做出的一个反应。
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复杂的企业可能会杂乱无章,面临生存危机。
良好的管理给诸如产品的质量和赢利能力等关键指标带来一定的秩序和连贯性。
相比之下,领导与应对变革有关。
近年来领导变得如此重要,部分原因就是现在的商业世界竞争更加激烈、更加变化无常。
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国际竞争加剧、政府对市场放松管制、资本密集型行业产能过剩、石油卡特尔缺乏稳定性、垃圾债券的冲击,以及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变化的最终结果是,延续昨天的做法或者仅仅改进5%,已不再能保证获得成功。
要在这种新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并有效地进行竞争,进行重大变革就变得越来越有必要。
更多的变革总是需要更多的领导力。
以军事做一个简单的类比。
在和平时期,一支军队一般只要上下各个等级的行政与管理都很完善,辅以集中在最高层的领导力,常常就能生存得很好。
然而在战时,一支军队在每个等级都需要很强的领导力。
至今还没有人知道如何有效地管理军队去打仗,军队打仗要靠领导。
处理复杂情况和应对变革这两种不同职能,形成了管理行为和领导行为的特征。
两个行为体系都涉及:决定需要做什么,建立完成一项计划所需要的员工与关系网络,并努力确保这些员工各尽其职。
但是,对于完成这三项任务,两者采用的方法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