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种子 业种子
佛教常识:何为阿赖耶缘起论
问:何为阿赖耶缘起论
答:唯识家主张六识之外,还有两个识—第七末那识(mana)和第八阿赖耶识(qlaya)。
末那意译为‘意’,是第六意识所依之根,它有一个单纯的作用,就是恒常不断地执持‘我’的思想。
由于‘我’的思想,人们在接触外界事物时,便有爱憎、好坏、是非、彼此种种意识活动。
阿赖耶意译为‘藏识’,它能保藏一切事物的‘种子’不使失坏。
‘种子’在这里是一个借用的名词,它的实际意义是能力,或者是潜势力。
阿赖耶藏的种子有两类:一是名言种子,‘名言’用现代语说,就是概念。
我们前七识所见闻觉知的东西留著印迹于阿赖耶识上面,用唯识家的术语,这叫做‘薰习’,好像用香薰衣服,衣服便留著香气那样。
薰习所成的便是作为潜势力而存在的种子。
二是业种子,就是我们的意识所造的善业、恶业熏在阿赖耶识上的种子。
由阿赖耶所藏的二类种子变起现在的五官(根身),外界(器界)以及现起前七识(所以根身、器界都是阿赖耶识所变现,它们是阿赖耶的相分)。
这身心宇宙的变起,叫做‘现行’(现在的活动)。
于是再由现行薰习名言种子和业种子而有未来的身心宇宙的变现。
这就是瑜伽系的‘阿赖耶缘起论’。
(节选自赵朴初居士《佛教常识答问》)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
是什么意思
有道理吗
命由己造 的“命”是命运 不是生命 说的是 你这辈子的命运 要通过自己来创造
你难道不知道修行期间一切外在事物都是内心的投射?
简单来说,就是相由心生。
“相由心生”一词在佛经和相学中都是有据可考的,佛学的“相”一般而言是指事物的表现形式,与“性”相对,性一般是指事物本质,相学的相则是指面相。
所谓“相”,即是我们平日生活中所见到的诸事物之表象。
梵语攞乞尖拏Laks!an!a。
指事物之相状,表于外而想像于心者。
大乘义章三本曰:“诸法体状,谓之为相”。
唯识述记一本曰:“相谓相状”。
法华嘉祥疏三曰:“表彰名相”。
花是相,草木是相,男女是相,美是相,丑是相。
所谓相由心生,即是阐述了一种超脱的唯心主义哲学,《金刚经》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说的是世上景象,不过光影;爱恨情仇,都是妄念。
之所以见相,是由于心中有相。
如来说勿着相,也就是让弟子们不要为尘世间的幻象所蒙蔽,应当一心求解脱,求大同,求真理。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以阿赖耶识中的名言种子,二取种子及业种子为因,依他(众缘)为缘,两相结合而生起。
这些事物和现象都是无常的,是虚妄分别。
然而众生为无明所盲,不明依他缘生法的真实相,起颠倒梦想,生我法执著,迷事迷理,故于依他起性上不证圆成实性,而得遍计所执。
禅宗六祖惠能于黄梅得法后,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家说的“相由心生”,应归源于“维识宗”。
“相”不是简单指“面相”,而有更广泛的意义:状态。
我们现在所处的状态都是众生的“心”所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