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的十条格言
关于医德的名人名言
患者,养生之父母也。
——钟南山医德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服务态度。
——钟南山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孙思邈夫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世,道则流芳千古
——《衣贯》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
——《老子·道德经》 1、白衣天使最崇高的境界:医德·心中春意常在,医风·人间无处不开花。
2、不谋当谋之事,为医之耻;贪求身外之财,从医之危。
3、不自重者取辱,不自律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4、常修从医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
5、诚实是为人的行为支撑,守信是立业的道德基石,正直是行事的品质核心,廉洁是从医的行为准绳。
6、动摇理想信念,必然迷失方向;追求骄奢浮华,终将身败名裂。
7、反腐倡廉牢记服务宗旨,科技兴院发扬奉献精神。
8、合理地用好病人的每一分钱,尽早地帮助他恢复健康。
9、红包就是(犹如)肿瘤,手术之前不切除就会癌变。
10、坚持原则,以法服人;掌权为公,以廉服人;身体力行,以德服人;苦口婆心,以理服人;心系群众,以爱服人。
11、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让患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12、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
关于医疗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赋
1、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
——钟南山2、 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
——希波克拉底3、 一位西哲说:“医学是一门科学,但要成为一名医术高超的大夫却是一门艺术”。
4、马克思:“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疗效重于理论)5、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6、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
7、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
8、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
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
(清 吴瑭《温病条辨自序》)9、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人。
——《医工论》10、 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不可。
——【清】徐廷祚11、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
——【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12、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张仲景13、只要生命还可珍贵的,医生这个职业就永远倍受崇拜
——爱默生14、专家是令人尊敬的,他们对一般医生所不知道的事情,知道的越来越多;专家有时也是令人惋惜的,他们对一般医生所知道的事情,却知道的越来越少。
——妇产科学家郎景和15、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人,世界上最复杂的事物莫过于人。
要做一名好医生,首先一点要研究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医德。
医德不光是愿望,更是一种行动,这个行动要贯穿医疗的全过程,贯穿医生的整个行医生涯。
——吴阶平16、对工作还应该经常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这是一种面对病人最宝贵的生命而产生的责任感。
17、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
——【清】陈梦蕾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18、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
——【晋】杨泉《物理论》19、医者父母心,急患者之所急。
20、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21、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
22、学医当学眼光,眼光到处,自有的对之方,次有说不尽之妙,倘拘拘于格里,便呆钝不灵。
——【清】曹仁伯《琉球百问》
关于医疗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赋
1、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
——钟南山2、 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
——希波克拉底3、 一位西哲说:“医学是一门科学,但要成为一名医术高超的大夫却是一门艺术”。
4、马克思:“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疗效重于理论)5、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6、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
7、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
8、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
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
(清 吴瑭《温病条辨自序》)9、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人。
——《医工论》10、 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不可。
——【清】徐廷祚11、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
——【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12、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张仲景13、只要生命还可珍贵的,医生这个职业就永远倍受崇拜
——爱默生14、专家是令人尊敬的,他们对一般医生所不知道的事情,知道的越来越多;专家有时也是令人惋惜的,他们对一般医生所知道的事情,却知道的越来越少。
——妇产科学家郎景和15、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人,世界上最复杂的事物莫过于人。
要做一名好医生,首先一点要研究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医德。
医德不光是愿望,更是一种行动,这个行动要贯穿医疗的全过程,贯穿医生的整个行医生涯。
——吴阶平16、对工作还应该经常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这是一种面对病人最宝贵的生命而产生的责任感。
17、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
——【清】陈梦蕾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18、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
——【晋】杨泉《物理论》19、医者父母心,急患者之所急。
20、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21、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
22、学医当学眼光,眼光到处,自有的对之方,次有说不尽之妙,倘拘拘于格里,便呆钝不灵。
——【清】曹仁伯《琉球百问》
医学领域的职业道德名言
静则思 思则省 省则悟 悟则得 多思,多省,多悟,多得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 治贵乎巧,效贵乎捷。
知乎此,则医之能事毕矣。
(清赵廉《医门补要自序》) 无恒德者,不可作医,人命生死之系。
——林逋,《省心录论医》 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 来求救者, 不得问其贵贱贫富, 长幼美丑, 怨亲善友, 华荑愚智, 普同一筹, 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 --- 摘自《大医精诚》孙思邈 裘法祖院士经常教育我们应该: 急病人之所急, 想病人之所想, 痛病人之所痛。
——裘法祖(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校著名外科学教授 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医生确是很不容易 ,崇高的职业道德是核心 ,良好的业务素质 来源于扎实的基础知识 ,精湛的技术功底 ,襻登医学高峰还靠不断学习 ,即使你已有所成就 也不要自鸣得意 ,满招损 谦受益 应是成功者的座右铭。
青年医生成才之路 只有在树立对病人高度责任感与同情心后 ,不断地学习 —实践 —总结 (即用心学用手干用脑想),三者缺一不可 ,三者都有丰富的内涵 ,三者在循环中升华。
黄遵宪的诗: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 祖国传统医学道德的优良传统的内容: 医乃仁术、仁爱救人 博施济众,普同一等 以人为本,尊重病人 精勤不倦,博极医源 清廉淳正,行为端正 妙手回春; 扁鹊在世;悬壶济世;伏羲、神农“尝百草、制九针”; 张仲景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孙思邈“ 精勤不倦,大医精诚”;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是以古 今用医,必选名姓之后。
其德能仁恕博爱,其智能宣畅曲解。
… 贯微达幽,不失细小,如 此乃谓良医。
——[晋] 杨泉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唐] 孙思邈 医道,古称仙道也,原为活人。
今世之医,多不知此义,每于富者用心,贫者忽略,此固医 者之恒情, 殆非仁术也。
以余论之, 医乃生死所寄, 责任非轻, 岂可因其贫富而我为厚簿哉
——[明] 龚廷贤 无论至于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
——[古希腊] 希波克拉底 病人已经够痛苦的了,作为医生,如果言语不亲切和蔼,不和颜悦色,那就是给病人心头 加上又一痛苦。
——[瑞士] 科歇尔 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
——[唐] 孙思邈 为医者,须绝驰骛利名之心,专博施救援之志。
——[宋] 张杲 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唐] 孙思邈 古人云,行医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病人把最宝贵的生命交给了医院,医务人员在工作中 稍一粗心大意,就有可能致人伤残,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医疗工作不能有半点马虎和轻率。
——张孝骞 医生掌握的是病人的生命, 要以济世救人为主旨, 尽自己所能及的技术, 想方设法解除病人 的痛苦,是医生的天职。
——赵炳南
张仲景术的气质分型是如何确定
《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编目排序真相自《伤寒论》问世以来,由于《张仲景术》秘不示人,所以造成伤寒论研究史上诸多疑难未能尽释,而三阳三阴六病编目排序即是其中之一。
已故伤寒大家胡希恕老先生穷毕生心血学用经方,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但一直没有明白《伤寒论》六病的排序和经方治病的精神实质,其亲传弟子冯世纶,张长恩在其编著的《中国汤液经方》287页称“伤寒论六经的排列次序,虽不得确知著书人的用意何在,但三阳篇和三阴篇,均把半表半里置于最末,我们认为这多少有意义示人以辩六经之道”。
日人丹波元简亦云“盖欲明仲景阴阳之义,必先审《素问热论》之旨,三阳三阴之目所由出也。
夫三阳三阴之目,虽取之于彼,而其义则自有不同矣,故学者胸次必先了然于此,而始可读仲景书耳”。
丹氏之论极是,仲景对三阳三阴的理解和应用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创新,仲景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三阴三阳之谓人”。
《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病编目排序来源于人类个体先天遗传气质差异分型下的阳男8\\\/4太阳伤寒之人的九变十化气数图中,《伤寒杂病论》之名也来源于此,以示人辩病证而论治之道,但不是六病传变顺序和路线,学者当明之。
此图的公布可释千古疑难,于仲学研究不无小补。
太阳 阳明 少阳 太阴 少阴 厥阴三 二 一 一 二 三男八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女七男逆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6\\\/2 女顺6\\\/2 5\\\/1 4\\\/9 3\\\/8 2\\\/7 1\\\/6 9\\\/5 8\\\/4 7\\\/3 6\\\/2 5\\\/15\\\/1 4\\\/9 3\\\/8 2\\\/7 1\\\/6 9\\\/5 8\\\/4 7\\\/3 6\\\/2 5\\\/1 4\\\/94\\\/9 3\\\/8 2\\\/7 1\\\/6 9\\\/5 8\\\/4 7\\\/3 6\\\/2 5\\\/1 4\\\/9 3\\\/83\\\/8 2\\\/7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2\\\/72\\\/7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2\\\/7 1\\\/61\\\/6 9\\\/5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9\\\/59\\\/5 8\\\/4 7\\\/3 6\\\/2 5\\\/1 4\\\/9 3\\\/8 2\\\/7 1\\\/6 9\\\/5 8\\\/4一三五七九天数之中五,二四六八十地数之中六 ,天五地六合成十一,五脏六腑之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仲景方术诠释《伤寒论》条文之一2006-12-15 16:49拿病人做试验,练基本功,以药测病,三个中医三家会诊,就有三张处方,五个中医会诊,就会有五张不同的处方,这就是中医的现状,医道难难于上青天,难道就不能统一到经典——仲景学说临床规范化诊疗模式上吗
问题是,现在的许多人,是求财不求道,求技不求道,而现实社会又是:“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胡某,男,76岁,发作性腹痛,痞块,腹泻一年半。
患者素体健康,一年半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腹绞痛,痛时脐右侧可扪及一个拳头大的濡软瘕块,按之则痛甚,经揉按一天以后,开始暴泻,泻下水样便及干粪块,日十余次,泻二天后自行停止,泻后腹痛缓解,痞块自消。
缓解期精神疲惫。
饮食如常,却七八日又不大便。
之后前述症状又作,演变过程类同。
这样反复发作缓解发作,每月2至3次,患者痛苦不堪。
曾到河医大一附院检查,排除肿瘤,诊断为老年慢性腹套叠,建议手术治疗。
患者不同意手术,多处治疗不见好转。
症见形体消瘦,神疲少气,舌质淡白,苔白厚,脉沉紧。
思及《伤寒论》“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处以桂枝加大黄汤:桂枝10克 白芍20克 炙甘草6克 生姜3片 大枣10枚 大黄6克水煎服。
缓解期每日一剂,发作期每日二剂。
当服药后又一次发作时,腹痛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原方加党参15克继服,之后,每发作一次轻似一次,共服药60 剂,未在发作,患者自行停药,随访至今,未在复发。
(梁凤云医案)余用仲景方法:胡氏气质分型是2\\\/7太阴之人,其先天遗传缺陷是2\\\/7 3\\\/8 4\\\/9 ,73岁进入遗传缺陷期,因太阳表虚而太阴里虚寒,故发作腹痛和腹泻,随着疾病的渐进演化传变,到76岁时呈现太阳病传太阴阳明兼少阴热化证。
仲圣在宋本《伤寒论》279条云“本太阳病3\\\/8,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2\\\/7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大实痛者(病又传阳明1\\\/6),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到此,治医者该明白如何处方用药了。
此条文本宜放在太阳病篇,由于历代传抄之误,始置于太阴病篇,整部《伤寒论》颠倒条文甚多,这是后人之罪,非叔和之过,王叔和整理的《张仲景方》十五卷本不是如此。
暂不赘述。
在《伤寒论》中太阳中风表虚病3\\\/8不论是误治失治,始终遵循着固定的传变顺序和路线,那就是3\\\/8 2\\\/7 1\\\/6 9\\\/5 8\\\/4 7\\\/3 6\\\/2 5\\\/1 4\\\/9 。
仲圣当年的396条临证方法论,以条文的形式写出,明示人以辩病证而论治之道并揭示出疾病的传变演化规律,惜仲景方术从王叔和始,自南北朝就“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以致,《伤寒论》的原始面貌无人知晓,或知而不道。
在中国历史上凡是绝术和绝技都守秘很严,择徒而授,轻易不泄露给局外人。
仲景明训我们在临证时要“观其病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在此要特别注意“观”和“逆”二字的深刻含义,观其病证之“观”和知犯何逆之“逆”,是指观看人体三阴三阳配脏腑六病生成演化耗散结构图的传变路线,此图又称九变十化气数图,大道至简至易,通晓仲景之旨,临证时就可得心应手,余用仲景方术从未出现误诊误治,也从未出现过药后不良反应。
仲景方术,上顺天和,以疗人患,非通三才之道,而得往圣之心者不能明白和应用,唐孙思邈尚“粗晓其旨,亦不能修正之,况其下者乎”。
胡氏气数图2\\\/7 1\\\/6 9\\\/5 8\\\/4 7\\\/3 6\\\/2 5\\\/1 4\\\/9 3\\\/8 太阳病2\\\/7 太阴证1\\\/6 阳明证9\\\/5 少阴证不患位之不尊 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侈 而耻知之不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