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诗词文化的心得体会
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感想(800字左右)
关于我学宋词的感受 宋词是中华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文学史上一朵艳丽风雅的富贵之花。
学习宋词是走进中华文化,培养人的情趣,增强自身文学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可以讲宋词使中国人拥有自我民族的情感和精神。
当我读宋词的时候,我会有感情的全身心投入的诵读,词是语言的艺术,它讲究音韵的和谐,追求美的旋律,因为美,所以我们学习欣赏。
反复的诵读,能够对词由浅入深的进行体味和理解,进而形成语言的感觉,而且许多的东西的理解是跟随一个人的成长的,经历了人生,方能更深的理解,体味其中真谛,形成情感的共鸣。
宋词中有表现爱国爱家的,如陆游,有表现儿女情长的,如柳永,等等.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给人一种凄苦,不忍促读;“老夫聊发少年狂”“大江东去”“山间兰牙短浸溪”等等的豪迈,明月几时有等的恬静与思念;王安石“登临送目”的流畅;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绿树听鹈鴂”“更能消几番风雨”蕴含的悲愤;还有张孝祥“长淮望断”令人罢席,等等,读来一种生活中没有的体会与感悟。
宋词和唐诗一样是中国古代文化精华,对人的修养是一种升华。
古人在平时生活中对万事万物产生了感想,用精练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其实现代人也会和古人一样,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感情,读古诗词会让你感觉与先辈的思想交流。
并且,如果在与朋友郊游的过程中,你能吟出一首优雅的古诗,必然能为自己的谈吐增色不少. 学了一个学期的宋词,虽然一周就一节刻,但是我们的收获还是很大的!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8月23日—29日,本人有幸参加了由肇庆市教育局组织的为期7天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交流,深入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弟子规》等课程。
教授们的讲座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让我深有感触,受益匪浅。
一、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
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弟子规》、《论语》等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几千年文化的积累,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是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结晶。
因此,我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对为人处世有了新的认识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因此,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
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
对中国文化产业的感想(1000字)
中国文化渊源流长,纷繁复杂,没有中国文化产业的振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不可能走得长远。
所以,中国文化产业对于整个国民经济,乃至中华民族都十分重要。
因此,需要下大力气去发展中华文化产业。
首先,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
文化属社会意识,是上层建筑范畴的概念。
因此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决定什么样的文化产业,所以要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有个良好的经济基础。
文化产业是文化需要的衍生产品。
要走一条良性的文化产业路子,必须要有对良好社会文化的巨大需求。
因此必须引导文化消费。
进行适量正当的文化消费。
其次,中国文化产业有多种衍生,需要进行选择。
我们发展文化产业,就需要立足中国,稳稳地实践,不能操之过急。
也不能照搬照抄他国文化经济模式。
这样,很容易掩盖住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独特特点,而简单复制了垃圾文化。
文化是一种精神需要。
文化产业的发展折射出经济发展的背景。
文化产业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特点。
这样的文化才是中国特有的,土生土长的中国文化。
当然,文化也不是一层不变的。
当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与外来的先进文化产生融合。
中国文化产业的多样性,由此而产生了源于本土的文化与输入性的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以后产生的新的中国文化产业之间,有了对立。
这就需要进行甄别。
不能一概而论,社会主义的苗好,资本主义的草不好。
关键是文化的发展能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有益的。
再次,凡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发展中国文化产业最初,必须进行规范文化产业。
建立良好的文化市场经济秩序。
使文化经济的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文化产业发展有个重要的问题。
就是文化与人的结合。
有文化的人,就具有比缺少文化素养的人有价值。
这个提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个真命题。
有文化素养的人能更好地贯彻领导交办的工作,处理的事务更贴近人性。
因此,能更获得市场的青睐。
能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但是,人和人在本质上是平等的。
无论正常人、残疾人,有文化还是没文化,都是平等的。
这是宪法的原则。
那么,如何,体现有文化素养的人与没文化素养的人的差别呢
不能简单化处理。
这就需要建立文化市场。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经济。
以使有文化素养的人能够发挥一己之长,为更多的人民服务,得到社会的认同。
发展中国文化产业,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我们国家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还很低。
因此,需要实事求是的从自身需要出发走节约的发展道路。
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的发扬。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
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党在坚持根本理论阵地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通过学习《弟子规》、《道德经》等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
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
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和《弟子规》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
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
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
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3篇
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3篇 传统文化的大众化、国际化和现代意识传播是提升文实力的重要途径。
下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是文明的结晶,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
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与自己的工作关系不大。
然而,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
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
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
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身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一是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而事亦随之而始、而起。
无论事小事大,事微事繁,有开始则必有终结,有缘起则必有
对中国历史文化感想
开放后国社会打开了那扇久闭的窗户,的西方文明一下子出现在了后”的中国人面前,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面临着西方文化的严重挑战。
在这中、西文化的冲突中,大概出现了三种思潮:(1)“民族虚无”论。
在他们看来,中国民族文化就是沉重的包袱、历史的惰力,中国民族文化一无是处。
他们主张全盘西化。
(2)“儒学复兴”论。
他们就像清朝的顽固派,完全排斥西方文化。
他们相信在新时代传统儒学必定会有新的发展。
他们主张完全复兴儒学文化。
(3)“中西合璧”论。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中西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他们主张把这两种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也就是说集和两者优点,优势互补。
应该怎样评价中国传统文化,这不仅是一个理论(想)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做)的问题。
历史总是那么喜欢捉弄人。
其实,只要你留心当今世界文化的整体发展动态,你会看到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国人怎么怎么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之时,正是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掀起“中国热”“中国文化热”方兴未艾的时候。
众所周知,日本企业让美国都很头痛,可就是这些曾经的战败者硬是经常到中国传统文化里边寻找精神武器。
《论语》《老子》《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成为日本企业家的必读书。
他们的企业文化核心------团队精神正是儒家家族伦理观念在企业中的应用,无怪乎日本企业文化被称为“家族主义企业文化”,日本的资本主义被称为“儒家资本主义”。
《孙子兵法》在韩国的销售量创造了韩国销售史的最高纪录,它的精髓可以概括为“智信仁勇严”五个字,企业家称之为“企业的经营指针”。
新加坡近几年恢复了中断多年的儒家伦理教育,诸如勤劳、节俭、和谐、忠诚等思想。
新加坡总理讲出了他们这样做的意图:“新加坡人越来越西化了,人们的价值观也由儒家伦理的克勤克俭和为群体牺牲的精神转为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
这样的价值观的改变将会严重削弱我们的国际竞争实力,从而影响国家的生存与繁荣。
”我想,这个看法是颇有见地的。
日本、韩国、新加坡的经验和教训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它告诉我们应该积极吸取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拒绝学习的盲目排外是愚蠢的,但我们不能也不应该照搬他们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的消极保守因素应当抛弃,但其重视伦理道德的全体价值观却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文化遗产。
日本学者村山孚说得好:“我希望中国朋友在时下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道路上,不要以为只有外国的新奇概念和奥妙的数学公式才是科学,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的文化同样是实现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宏大源流。
”我想上面一段话不仅对企业家是金玉良言,他同样提醒我们所有的中国人,别在对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用以鄙视的眼光,我们应该正确定位和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朋友,为了实现中国的早日富强,加油吧,努力吧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在今年的专业课培训中,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使我受益良多,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震撼,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过去我一直认为文化是一种飘渺虚无的东西,但是学习后我了解到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生活创造形成的产物,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智慧结晶,其中许多精华、处世原则和哲理睿智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所遵循的标准。
本次学习不仅让我从思想认识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了解,还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借鉴,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我们心中,将忠诚、守信应用于我们的一言一行,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安定和谐,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兴旺发达。
以前,在生活学习中仅仅了解过《弟子规》《论语》中的篇章,其余国学书籍看之甚少。
但是通过这段时间学习认识,抓紧对《道德经》、《论语》、《弟子规》等,使我对修身、处事、接物等行为有了新的认识:一是对“孝”的认识。
其实“孝”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孝敬父母是不难的,只限于物质上给父母买东西和给点钱,但格局不高,不能做到从精神上关心。
缺少一份大爱,做不到“泛爱众”,也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但是在年轻的中国一代中,这种传统精神的影子越来越模糊了。
提起传统文化,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文化气质,开拓学生的人生境界,并能启悟生命的智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一学习传统文化的第一天,夏天的阳光照的我们特别的难受,但是早上我们都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到嵩阳办事处,我们有秩序的排队入场,看着义工老师们亲切的说:“老师,您好!”我被他们的和蔼可亲的态度所感动。
进入会场,我们在主持人的带领下朗读弟子规,之后白雪老师用亲切的声音对我们说欢迎我们抽空参加本次学习。
对于本次学习我有很多的感受,这三位老师解读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其中许建国老师的讲解,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喜爱,赢来了阵阵掌声,他用自己的事例讲解着对孝道的理解,让我们明白了百善孝为先,诸事和为贵。
其中有两句话让我很受启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
书读百变,幸福自现。
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用这两句话来督促自己不断的进步。
本次三天的学习对我有两点感动:一、义工老师们的行为,让我很感动,看到义工孩子的所作所为让我很感动,从孩子们的身上,我看到了青春、激情、民族的希望。
同时我也希望自己能向他们学习,感恩生活,感恩身边的人。
二、三天讲座,最让我感动的有三句话:“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
”“书读百变,幸福自现。
”“百善孝为先,诸事和为贵。
”这三句话让我感触很深,同时我也在想我孝顺吗?我想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我想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一定严格要求自己,多读书,从而来提高自身的素质,争取有更大的进步。
作为年轻人,千言万语,我更愿意把自己的语言化作行动,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篇二一、当今婴儿、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