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 >

我的规矩规则意识心得体会

yiyyy分享 62336

yiyyy 分享

树立规则意识心得作文

规则意识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需具备的一种意识。

但中国人恰恰缺乏这种规则意识。

“冠生园月饼”事件,“房地产买卖”黑幕……商场里的“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永恒规则一次次被打破。

而我们的甲A赛场呢

“假球”“黑哨”也无不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乘车不买票,不排队,闯红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更是随处可见。

我们每天随意的走在街上,仿佛踏入了毫无规则的“动物世界”。

正是因为平时不注意规则,忽视遵守规则习惯的养成,中国人在国外的不文明行为屡有发生,给国人的形象抹黑。

以致在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出现用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当游客成为中国的最新出口品时,“中国人”却成了不文明的代名词。

所以有规则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思维习惯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可以享受它的‘利息’。

中国知名品牌海尔,在它的厂区上下班时工人走路全部靠右边走,没有其他企业员工潮进潮出的现象,完全按交通规则。

遵守规则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如此重要,何况是一个社会呢

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与人之间遵守规则,会使生活变得愉快、和谐和安定。

规则意识的最高要求是遵守规则成为人的内在需要。

在这种境界中,遵循规则已成为人的第二天性,外在规则成为人的内在素质。

从规范向素质的转变,对于个人来说,意味着规则不再仅仅是一种外在强制,从而在某种意义上使人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按孔子的话来说,这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大家可能觉得这种要求太高,因为能达到这种境界的是孔圣人。

其实不然。

在国外,几乎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

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曾经讲过这么一件事:“我有个中国同事在联合国任职,他的孩子从小在瑞士长大。

有一次大家在日内瓦湖上划船,我们代表团有个成员喝完可乐以后,顺手就把可乐瓶仍到湖里了,这在国内司空见惯。

可是这个在瑞士长大的小孩当时脸色都白了,告诉了他的母亲,好像扔可乐瓶的人犯了很大的罪恶似的。

”还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一群德国大学生做了一个实验,在德国科隆一条街上的相邻两个电话亭分别贴上“男”、“女”字样,然后躲在暗处观察,结果七八个德国男子在贴有“男”字的电话亭外排队,而贴有“女”字的电话亭却空着。

许多中国人看了可能会觉得可笑,电话亭又不是厕所,要分什么男女

这些德国人真傻,殊不知正是这股“傻劲”才使德国成为一个世界公认的法治相当完善、发达的国家。

一家有规则一家强,一国有规则一国强,天下有规则天下强。

愿我们都能遵守每一方寸土上的约定。

请在你我心中永远树立规则意识吧

什么是规则意识,如何加强规则意识培养

规则意识,是指是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

比如说遵守校规、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

拿排队作个比方:排队的次序是法治,每个人都可以排队是民主,那么每个人都愿意排队就是规则意识。

没有这个意识,民主和法治都是空的。

这个最基本的意识和人性与良心有关,和道德与信仰有关。

规则意识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都必备的一种意识。

规则意识有三个层次,它首先是指关于规则的知识。

比如说,不偷不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爱护环境、讲究卫生、遵守学校纪律、尊敬师长,等等。

但仅有规则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

这是规则意识的第二个层次。

谁都知道偷车是不应该的,是违反社会秩序、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没有哪个社会或哪所学校鼓励学生偷车。

但是,为什么偷车事件还会屡屡发生呢

这是因为有人并没有一个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因此,重要的不是知道规则,而是愿意和习惯于遵守规则。

这尤其表现在没有强制性力量阻止违反规则的时候,也自觉予以遵守。

车子未加锁,周围又没人

怎么办

是顺手牵羊,还是帮其看管

古人说的好:君子慎独。

君子在独自一人的时候是很慎重的,因为没有人监督你,人性中的不好的一面就会跳出来,千方百计地诱惑你。

如果没有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在四周无人的情况下,顺手牵羊不是没可能的。

而在一念之间,你可能就铸成大错,后悔莫及。

规则意识的最后一个层次是遵守规则成为人的内在需要。

在这种境界中,遵循规则已成为人的第二天性,外在规则成为人的内在素质。

从规范向素质的转变,对于个人来说,意味着规则不再仅仅是一种外在强制,从而在某种意义上使人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按孔子的话来说,这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大家可能觉得这种要求太高,因为能达到这种境界的是孔圣人。

其实不然。

在国外,几乎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

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曾经讲过这么一件事:“我有个中国同事在联合国任职,他的孩子从小在瑞士长大。

有一次大家在日内瓦湖上划船,我们代表团有个成员喝完可乐以后,顺手就把可乐瓶扔到湖里了,这在国内司空见惯。

可是这个在瑞士长大的小孩当时脸色都白了,告诉了他的母亲,好像扔可乐瓶的人犯了很大的罪恶似的。

”前不久,国内报纸也报道过“美国女士街头救人,武汉数十名同胞围观”的新闻。

而在以前,曾有外国人主动地在长城捡拾垃圾。

众所周知,长城是中国人的宝贝,污染也是由中国人造成的,与外国人毫无瓜葛,他为什么要去捡垃圾

还有,为什么瑞士小孩在意中国人的不文明行为

为什么美国女士在异国街头援救并非“同胞”的外国人

一句话,习性使然,是他们自小在本国内培养的习性使然。

他们打内心里就知道,不能随手扔垃圾、不能见难不救、不能污染环境。

所以,他们在我们看来完全不必要的时候站出来,很自然地做了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什么是规则意识,如何加强规则意识培养

所谓,是指是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

比如说遵守校规、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

规则::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普遍性)其实现代社会充满规则,如交通规则、竞争规则、游戏规则、家庭规则等。

制定规则是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没有的孩子,将来无法在社会中立足,更谈不上成才了。

所以,家长要从生活细节入手,从小培养孩子的,让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规则,从而愿意学习规则、执行规则,并慢慢养成习惯。

  量身定做一套规则◆家长态度要坚决,规则要明确,尽量避免漏洞或片面化。

如,“大人不在家,不准触摸电器开关和”这样的规则就不妥,这会给孩子留下“空子”:是不是大人在家的时候就可以触摸呢。

正确之举是严肃地告诉孩子:触摸电器开关和会有触电的危险,任何时候都不准碰。

  ◆当规则针对某种具体物品时,最好说清此物品的功用,这样孩子会更乐于接受。

就说家中的椅子吧,您应该告诉孩子“椅子是用来坐的,不是用来站的”,这种说法比“不许站在椅子上”或“站在椅子上危险”的效果要好得多。

如果您和孩子说“积木是拼搭着玩的,不是扔着玩的”,就比单纯说“不准扔积木”或“扔积木会砸坏其他东西”更适合孩子的心理,也更容易被他接受。

  ◆对于孩子偏爱的、不被允许的游戏,家长不妨为其提供相应的替代玩法。

如,孩子对扔盘子有兴趣,您可以指着金属小勺对他说:“扔盘子不好玩儿,咱们来扔小勺吧。

”  ◆规则的制订要给孩子留有希望。

当孩子想做某件事而家长必须拒绝时,家长应对孩子的心情表示理解。

举个例子:晚上,孩子没写完作业就要看电视。

您可尝试用以下方法分步予以拒绝:  第一步:“妈妈,我想看动画片”——耐心倾听孩子的要求。

  第二步:“可我们已有约定,没写完作业不能看电视啊”——明确亮出规则。

  第三步:“明天,你早点儿写完作业再看吧”——给孩子留有希望。

  显然,以上做法会比您一口拒绝孩子,更易为他接受。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家长在制订规则的时候要考虑全面,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尽量避免使他产生。

家长须知,规则的制订在于建立“警戒线”与使孩子有秩序感,保障孩子沿着安全健康的轨道成长,而不单是为了树立家长的威信。

  ◆尽可能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订,尤其是涉及与孩子关系密切的事情。

共同制订规则除了表示对孩子的尊重外,还会增强他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另外,规则内容务必明确、具体,不能给孩子讨价还价的机会,更不能“乞求”他遵守规则。

  执行规则有技巧  规则制订了,关键在实施。

规则执行效果好的家庭固然不少,但执行效果较差甚至彻底失败的家庭也非少数。

下面是一些失败的事例,让我们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发掘、领悟出相关的技巧吧。

  失败事例1:吃饭时,茵茵边吃边玩儿,她把果汁倒进饭碗里,搅个不停,然后又把盘子里的菜挑出来扔在地板上,再看茵茵的爸爸妈妈,吃饭也是挑三拣四,嘴里嚼着食物,而眼睛却盯在电视机屏幕上。

  失败原因:孩子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模仿来学习规则的,家长的行为往往是他们的样板。

家长吃饭不认真,孩子吃饭又怎能专心呢?

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幼儿园大班是孩子规则意识形成的关键期。

错过了这个关键时期,孩子的规则意识就很难形成。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规则意识首先是在家庭中萌芽发展的。

因此,家长应当重视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那么,作为家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呢

给家长朋友提几点建议: 一、在日常生活中定规则 首先家长本身要有规则,再给孩子定生活、学习、与人交往等方面的基本规则,家长要有帮孩子定规则的意识,比如说,早晨要按时起床,上学不迟到,与人交往时主动打招呼等。

大班孩子面临升入小学,到学校后要遵守纪律。

纪律是什么

在家庭中就是一些小的规则,给孩子定规则,让孩子知道应该怎么做。

二、规则表述要清楚明确,易于理解 比如当你发现孩子边看电视边时,你不应该对孩子说:“你快点吃

”因为你要求他“快点吃”,他会理解为“加快速度,狼吞虎咽地吃”,而不能正确理解你的意思是让他吃饭要细嚼慢咽,不做别的事情。

三、以积极的方式对孩子提出规则 家长要积极正面的影响孩子。

比如,家长告诉孩子吃饭时要一心一意地吃,不要带着情绪说反话。

倘若家长说反话,告诉孩子“你就慢慢吃吧

”有些孩子就当真慢慢吃,并且振振有词地说,“不是你让我慢慢吃吗

”其实这一阶段的孩子能听懂反话,但他就和家长对着干,所以,家长最好用积极肯定的方式、愉快的方式向孩子提出要求。

四、让孩子参与定规则 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参与定规则。

如家长和孩子一起出门,让孩子当导游,领着家长过马路,启发孩子说出:红绿灯要遵守,要走斑马线。

让孩子身体力行,他接受起来会很容易。

这样,让孩子觉得这个要求不仅在要求自己,也在要求别人,孩子还会有一种责任感和自豪感。

五、对孩子遵守规则的行为及时进行鼓励 当孩子做得很好时,家长应给孩子表扬或鼓励,这种表扬或鼓励不一定是买玩具或零食,可以是一个拥抱或口头上的鼓励,都会使孩子非常愉快,关键是家长的态度,及时的鼓励可以强化孩子的好行为。

六、家长要以身作则 家长要时时、处处、事事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

年幼的孩子最擅长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模仿,比如说,家长要求孩子不能玩电脑游戏,而家长自己却痴迷网络,这样就会影响孩子,所以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非常重要。

因此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

比如,看完书后放回原处,见到客人主动打招呼等。

这些细小的行为都会对孩子良好规则意识的养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七、规则意识的培养要持之以恒 孩子终归是孩子,规则的意识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

孩子有点反复也是正常的,但家长的要求要始终如一。

比如,定在每天6点起床,家长就必须6点起床,每天都这样做,这对孩子是一种带动,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不管规则怎么合理,讲得怎么细,如果不能坚持的话,所有的一切都是零。

在这里给家长朋友提个醒,当我们决定做这样的事情,孩子也愿意做这样的事情,那么,我们一定要坚持下来,持之以恒。

高分

谈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从规范向素质的转变,对于个人来说,意味着规则不再仅仅是一种外在强制,从而在某种意义上使人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按孔子的话来说,这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大家可能觉得这种要求太高,因为能达到这种境界的是孔圣人。

其实不然。

在国外,几乎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

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曾经讲过这么一件事:“我有个中国同事在联合国任职,他的孩子从小在瑞士长大。

有一次大家在日内瓦湖上划船,我们代表团有个成员喝完可乐以后,顺手就把可乐瓶扔到湖里了,这在国内司空见惯。

可是这个在瑞士长大的小孩当时脸色都白了,告诉了他的母亲,好像扔可乐瓶的人犯了很大的罪恶似的。

”前不久,国内报纸也报道过“美国女士街头救人,武汉数十名同胞围观”的新闻。

而在以前,曾有外国人主动地在长城捡拾垃圾。

众所周知,长城是中国人的宝贝,污染也是由中国人造成的,与外国人毫无瓜葛,他为什么要去捡垃圾

还有,为什么瑞士小孩在意中国人的不文明行为

为什么美国女士在异国街头援救并非“同胞”的外国人

一句话,习性使然,是他们自小在本国内培养的习性使然。

他们打内心里就知道,不能随手扔垃圾、不能见难不救、不能污染环境。

所以,他们在我们看来完全不必要的时候站出来,很自然地做了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如何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

  1、 坚持正面正确引导学生,引导学生主体参与。

创设形式多样的导行氛围,使学生在形象生动中受到教育,认识自我,规范自我,完善自我。

“纠错”要与“导行”相结合,及时纠正学生不良习惯。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强调他们的“主体地位”,使外部客观的东西自觉“内化”为自己内部主观的东西。

通过促进内化进程,提高内化效果,“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3、 严格约束,规范训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

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

  如:学校规则的训练:在楼道里行走慢步轻声靠右行,不说笑打闹;课间不奔跑追逐,不大声叫喊,学会休息和游戏。

  4,、教师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规则;讲明怎样遵守这些规则;进行右行礼让、慢步行走的训练;教给孩子一些有趣的游戏。

发现好的课间活动形式向学生推荐。

  规则意识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成的,因为小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弱,因此需要学校和家庭不断地提醒、监督,帮助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明确、统一、可持续发展的规则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

这样,予学生、予社会都有好处,我们才可以构建真正和谐有序的社会。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宝宝出现这种现象,说明宝宝现在还处在凡事以自我为中心阶段,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也没有规则意识,这时就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要让孩子懂理凡事都要有规则,小朋友们上滑梯或做其它游戏项目要一个一个的来。

不要一味的说教或训斥,在孩子的眼里,家长的训斥是“很可怕”的。

《布奇乐乐园》里一个早教的小故事恰到好处的指导了如何改掉孩子的这种行为。

用一个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告诉孩子们什么事情都是“一个接一个”的进行,要注意规则保持一致。

生活中也可以随时告诉孩子“一个接一个”的规则,比如分苹果,一个小朋友分完了再分给下一个小朋友,一个小朋友从滑梯上下来后另一个小朋友再上去,小朋友们要一个接一个的排队玩等等,要让孩子有这个意识,一种规则意识。

只要家长老师有耐心,这种规则意识很好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在这次的课题研究中,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规则习惯,想出了很多办法,也得到了不少成功的经验,通过对资料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我们对学生遵守习惯的培养有了较深的认识,并得出了我校实践课题的新思路。

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论证课题研究得出的结论。

\ 一、根据习惯养成的规律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总结出一套培养学生遵守规则习惯的方法\ (一)重习惯,明是非\ 重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前提。

我们通过讲故事、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来自于对行为的正确认识,所以我们还要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好的习惯及为什么,哪些是坏的习惯及为什么。

很多时候,学生可能认识不到自身的一些不良习惯,这样,坏习惯就无从改正,好习惯就无从培养了。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关心和参与这个活动,我们还在学校中广泛聘请了“红领巾监督员”。

以学生的角度去发掘校园最新的善正行为,为栏目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内容。

开播以来,《校园常规镜》成为了学生当中的热点话题,凡是校园常规镜当中出现的善正行为,学生的是非判别能力也明显增强了。

\ (二)立规范,严要求\ 《论语》说,“不学礼,无以立”。

俗语也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规、班规、校规就是礼,就是规矩。

学生的行为准则,行动指南,都是养成习惯的依据。

但是制定规范要注意全体性原则,不要搞一言堂,搞强迫,那样效果不好。

应该发动大家,一起讨论制定,让学生、老师、家长都参与。

使学生的遵守规则和家长的配合督促从被动的“要我做”,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做”。

当然良好行为习惯的建立仅有良好的主观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严格的要求督导。

既要学生自己努力,还要有同学老师家长的监督与指导,内因外因共同作用。

老师要注意及时评估学生的行为,做得好的、有进步的就要予以表扬,做得不好的就要批评引导,甚至要有一定的惩罚。

实验证明严格的教育干预有会助于出现预想的成果。

\ (三)勤训练,不间断\ 培养良好习惯一定要有持久性的针对性训练。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连续坚持21天。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要求他的弟子,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尽量向后甩,每天做三百下。

结果一个月后有九成的学生坚持了下来,两个月后有八成的学生坚持在做,一年后只剩下一个,他就是希腊的另一个哲学家柏拉图。

柏拉图告诉我们说:“成功的唯一秘诀就是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

”由此可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培养不了好习惯的。

培养好的习惯需要说了算,定了干,言必行,行必果,需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精神。

\ (四)抓细微,创氛围\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为了改变空泛无效的德育状况,我们认为培养习惯应该从身边的细微之处入手。

著名教育家孙云晓提出的培养孩子的10个基本良好习惯,教育家魏书生主张培养学生的12个良好学习习惯,共同点都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

大而空的东西容易流于口号和形式,不容易操作和坚持。

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做就做到底,最终成大事。

魏书生每天跑三千,三十一年不生病;每天写日记,出十八本专著,就是这个道理。

\ 二、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小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需要\ 道德,是人作为社会营生时连接人际关系的基本规则与秩序,人在降生瞬间就已经置身于所属社会共同拥有的道德意识——社会习惯(和习俗)之中了。

社会习惯是潜移默化、无意识地渗透于个体之中的,而伦理与法则是作为和发展社会共同体的社会规范确立起来的。

以个人为目的的行为不是道德行为,以他人为目的的行为也不是道德行为,惟有以社会为目的的行为才是道德行为。

根据两年多的实践研究,我们认为规则意识的培养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尊重道德、遵守道德的平台和机遇,以此来形成适应社会的健康人格和道德。

小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更需要依靠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以便于自己形成健康的人格。

实验前后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变化表明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束缚小学生手脚的缰绳,而是引导他们进入文明世界的途径,也是小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需要。

\ 三、在规则的遵守中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自由\ 稍具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越是现代化,越需要严格的规范和纪律。

积极的自由观说明,只有当一个人能够有效控制自己的生活,积极主动地塑造自己的生活时,他才是自由的。

学生需要在未来的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还必须经历关注自我到关注社会的转变,进而把自我价值的实现融入社会前进的潮流。

教育促使学生不断社会化,规则教育则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规则意识的渗透。

\ (一)制度由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制定,真正体现集体智慧,由于规则是自己制定的,教师们、孩子们不仅能够理解,而且自觉接受,主动遵守。

\ (二)坚持发展观念,与时俱进。

对管理各项制度加以不断完善,顺应学校发展要求;坚持“节省”原则,规则内容力求少而精,留给学生正常发展的自由空间。

\ (三)提倡创造性宽容,对学生应做到不压制集体意志和个人意见,确保学生富有个性地、健康地发展;。

\ (四)规则的实施必须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表现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的过程;不断改进纪律管理的方式方法,使纪律由“控制性压力”状态向“自主性压力”状态转变。

\ (五)教师要善于疏导,长于激励,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规则意识,培养遵守规则的习惯。

\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遵守规则的习惯必须从小事做起\ 如不随意往教室的地面乱扔纸屑杂物,人离关灯,每天佩带红领巾,清洁后摆放好洁具等。

我们如果能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就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什么要有规则意识

规则不是束们手脚的,而是让世界秩序井然的必要手段。

只有人人遵守了规则,才证大家更好地生活。

所谓规则,就是大家都应该遵守的做事规程和行动准则,小至村规民约、行业规范、大至国家法律法规、国际公约。

规则无处不在,开车有交通规则,踢球有竞赛规则,做游戏有游戏规则。

就连洗盘子,也有洗盘子的规则。

一个在德国的留学生,在餐馆洗盘子以赚取学费。

当地餐饮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行规,盘子必须用水洗上七遍。

洗盘子的报酬是洗得越多就挣得越多。

这位留学生为了多挣钱,盘子就只洗五次。

在一次抽查中,老板用专用的试纸测出盘子清洗程度不够。

在责问留学生时,该留学生反而振振有词:“洗五遍和洗七遍差不多啊

”于是老板辞退了他。

后来,他又到其他很多家餐馆应聘。

得到的答复都是:“你就是那位只洗五遍盘子的留学生吧,像你这种没有规则意识的人,我们不需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该留学生就是因为头脑中没有规则意识,所以不遵守规则,最终被规则无情地淘汰了。

规则不是束缚人们手脚的绳索,而是让世界秩序井然的必要手段。

只有遵守了规则,才能保证大家更好地生活。

如果大家没有规则意识,都不遵守规则,都违背、破坏规则,那将是十分可怕的。

以食品行业为例,有的企业漠视、违背食品卫生标准和法规,制造注水猪肉、有毒大米、劣质奶粉等等,虽然一时能够获得暴利。

但久而久之,造成消费者的信任危机,最终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南京冠生园因为严重违背规则,用陈旧霉变的原料加工月饼,在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

结果80年老字号的名牌企业在一夜之间就化为乌有,破产倒闭。

这就是规则对它最好的惩罚。

更为可恶的是,那些蔑视规则、破坏规则的害群之马还会殃及无辜,同时也毁坏了市场经济秩序。

如果任其泛滥,最终还将毁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强国之梦。

如何才能树立规则意识呢

就得做到承认规则、熟悉规则、遵守规则、运用规则和维护规则这几方面。

下面这个故事就包括了这几个方面的意思。

有名律师买了一盒极为昂贵的雪茄,还为雪茄投保了火险。

他在一个月内慢慢地把这些顶级雪茄抽完了,就要求要保险公司赔偿,理由是“雪茄在一连串的小火中受损”。

保险公司当然不愿意赔偿,理由是:“此人是以正常方式抽完雪茄。

”法官在判决时表示,虽然此项申诉非常荒谬,但是既然保险公司同意承保,而且保单中没有明确指出何种“火”不在保险范围内。

因此,保险公司必须赔偿投报人1.5万美元。

律师得意洋洋地将支票兑现后,保险公司马上报警将他逮捕,罪名是纵火案疑犯

因为从他自己先前的申诉和证词中,证明这名律师“蓄意烧毁已投保之财产”的罪名成立,所以判他入狱服刑24个月,并罚款美金2.4万元。

作为律师,当然熟悉规则,但他不遵守规则,反而要求索赔。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法院先是承认规则,认为合同有效,所以让保险公司赔偿;而后,运用规则惩罚了律师,最后维护了规则。

我们看见高压电线时,谁都知道碰不得,谁也不敢去碰,而且还经常提醒别人不要去碰。

对于规则,我们也要这样做,千万不要与规则较劲,千万不要去恶意运用规则。

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地有了规则意识。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多元智能理论心得体会

下一篇:治理网络谣言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