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角创设心得体会
浅谈小班自然角的创设
摘要:自然角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一部分,是科学教育的重要资源。
把大自然引入教室,弥补了幼儿活动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有助于幼儿感知周围事物的变化,促使他们更好地对大自然给予关注、探究和思考。
关键词:培养趣味性摆放积极参与自然角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一部分,是科学教育的重要资源。
幼儿与大自然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幼儿常常怀着真实的情感和大自然对话。
所以根据我们乡镇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利用园内资源创设自然角,提供小班幼儿亲近自然、保护自然的机会和条件,与大自然和谐共存,在阳光下,自然的、健康的、茁壮的成长。
针对目前自然角中存在的问题,现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合理设计和使用自然角,提高自然角的实效性。
一、选择适合幼儿的标语,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我在创设自然角的标语时,做了一些小班幼儿能认识的他们感兴趣的图标。
为了培养幼儿观察自然角的习惯,我利用他们喝完的牛奶盒,帮幼儿每人种了青菜,在盒子上贴上好看的卡纸并写上他们的名字,贴上他们熟悉的标志,让他们观察,看谁的青菜先发芽,然后定期用小茶杯浇水,看谁的青菜长得壮,小朋友在标志的提醒下,很快能找到自己的青菜盒,并能向家长解说自己的青菜生长的情况。
图示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为活动开展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幼儿园区角培训心得体会100字左右
通过参观学习,使自己清楚的认识到,区角活动是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创设的有限环境中,自由选择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和积累修整和表达自己的经验感受,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质等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首先明确什么是区域游戏,知道区域游戏可划分为:户外和室内,户外主要是:沙水区、大型玩具、动植物养殖区,室内的主要是:区角游戏、角色游戏、益智游戏和表演游戏。
接着从如何创设幼儿园区角以及如何投放区角材料:一、区角游戏的重要性。
二、区角游戏的分类。
区角游戏可分为:语言区、建构区、美术区、表演区、益智区。
三、区角游戏的设置。
在内容的设置上要按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兴趣爱好,并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材料的投放要注重自然、废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材料的安全性和艺术性、层次性和动态性。
四、区角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了解区域空间的设置,针对小空间的设置可以有以下三种方法:1、轮换开区2、开展专项区角3、联合开区。
1、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2、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3、促进幼儿创造性发展。
五、角色游戏的类型。
主要包括:娃娃家、银行、超市、医院、美食城等格式各类的商店。
老师通过展示幼儿园中的各个角色区域图片向老师们直观地介绍了各个区域的环境布置,并介绍了如何合理地运用材料来进行制作教玩具。
四、各年龄段的指导与观察。
这一环节,老师通过按不同年龄段让老师分组围绕“美容美发点”、“娃娃家”“、美食城”三个主题来制作教玩具,让后根据教玩具的提供,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来介绍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与观察方法。
同时还向大家展示了一些现场教学的视频,更加直观地让老师们学习教学中的一些指导策略。
总之,通过参观学习,进一步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我们具有了这些全新的理念之后,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幼儿园区角活动对孩子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将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对区角活动做进一步的关注和探究,使本班的区角活动更加趋于完善,充分发挥区角活动的教育价值,全面促进幼儿的发展,使区角活动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游戏乐园。
如何科学有效地创设班级自然角环境
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幼儿收集来的无生物等用品场地,是幼儿开展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场所。
在这里养殖着幼儿喜欢的动、植物,可以陈列全国各地的特产或工艺品,也可以是幼儿收集来的石块、沙子等无机物。
自然角绿意盎然、鲜花盛开、硕果累累的植物,活泼可爱、伸手可及、形态各异的小动物,可使活动室更加美观、有生气,使幼儿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自然角是幼儿感兴趣的地方,是幼儿认识、探索植物的窗口,它为幼儿提供了天天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管理、动手操作的机会。
有效地创设和利用自然角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教育价值。
本学期,我们拟定了以“”这一专题,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获得一些启发。
一.变被动为主动1体现教师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商议好了自然角投放的东西后,孩子们就地取材,利用各种材料废物等创设个性化的自然角。
孩子们自发地组成了一支支小分队:几个孩子在结构区搭建,几个孩子在废物改造,几个孩子在画画涂涂美化自然角。
不一会儿工夫,结构区的材料在他们手里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个小栅栏。
水果篮、油桶和大纸桶成了植物的家。
在活动中,幼儿充分感受到自己是自然角的主人,有能力参与班级自然角的创设,大大增加了他们与自然角的互动性,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动。
3体现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子互动平时,我们班的奶奶们也很关心我们的自然角,经常和孩子一起参与自然角的管理。
前段时间,我们班养殖了蚕宝宝。
而我们对饲养蚕宝宝又缺乏经验,于是我们班的奶奶主动地提出要负责照料蚕宝宝。
于是,我们班的自然角天天有一堆孩子和奶奶围在那研究“怎样让蚕宝宝顺利地吐丝
”“怎样让蚕宝宝结的茧圆圆的
”最后,有经验的奶奶告诉孩子:当蚕宝宝结茧时用一张纸条卷成圆筒状,让蚕宝宝钻在里面,这样就能让茧结的圆圆的又饱满。
在奶奶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与智慧下,终于养殖成功。
孩子们也第一次完整地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了蚕宝宝的每一个成长阶段。
孩子们的那份喜悦和收获真是溢于言表。
二、变观赏为实验以往我们在创设自然角时较多地注重自然角的美观性,提供的很多植物也是只是具有观赏价值的。
这样的自然角环境却很难让孩子学会观察、照顾、记录,促进幼儿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促使个性全面发展,人格更加完善。
因此我们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提高了自然角呈现的实验性。
实验具有可信性、科学性、兴趣性,实验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科学,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
为了让幼儿明白种子发芽的过程,我在自然角中准备了三个瓶子,分别放上同样的种子,第一个瓶子不放水,第二个瓶子放了许多水,第三个瓶子放得水不多也不少,然后让幼儿观察。
结果,第一个瓶里的种子没变,第二个瓶里的种子只是泡胀了,而第三个瓶子里的种子发了芽,。
从而幼儿知道种子发芽的顺序为:种子——泡胀——长芽。
又如:为了让幼儿知道植物的生长过程需要什么
我们又进行了实验。
我们将幼儿分成三组每组分别准备盛满干土的容器,一号瓶放入种子放在阳光下不浇水;二号瓶放入种子适量浇水密封盒中;三号瓶放入种子适量浇水放在阳光下。
(并附记录表)一周后通过观察孩子们发现三号瓶里的种子宝宝长得最快最好,幼儿验证教师总结出:植物生长需要水、阳光和空气。
使得本来很难懂的科学道理,在孩子们亲自观察、体验的情况下轻而易举地学会了。
三.变独立为整合自然角作为班级环境的一部分,不应是割裂的一块。
自然角的环境内容应于其他方面相互渗透,有选择性地结合。
1.与主题活动相结合。
例如:在主题“有用的植物”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根据主题开展的需要,自发地从家中带来许多的植物,有各种蔬菜、有观赏类的吊兰、茶花、芦荟等等投放在了我们的班级自然角中。
孩子在日常自然角的观察中获得了对各种蔬菜的认识,同时也丰富了自然角的环境。
又如在主题“春夏和秋冬”开展中,我们在自然角中投放“黄豆、玉米、各种花卉的籽、小蝌蚪、金鱼、蚕宝宝”等开始向幼儿传递春天的气息。
2.与园种植园地相结合在自然角中种植种子,毕竟有它的局限性,有些种子只能看到它们发芽、长叶,而这之后种子还会怎样就无法再观察、探索了,因为狭小的盆阻碍了种子的继续生长。
于是我们就结合了幼儿园的种植园地,种上了茄子、青菜、辣椒等植物。
在种植时,让孩子们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比如种菜时让孩子帮着拣石块,点菜种,浇水等;丰收时,带孩子们摘茄子、采辣椒,幼儿在种植和护理植物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探索,幼儿感受到植物种类繁多,不同的根和叶,不同的茎、花和果实,不同的生长环境和条件,不同的土质,阳光和温度条件,不同的水分情况……这样,孩子们可以亲眼看看种子是怎么发芽的,丝瓜是怎么长蔓的,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开阔了视野,使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植物顽强的生命力,培养了幼儿的好奇心和研究植物的热情,关爱与呵护植物的情感和能力。
科学有效地创设自然角环境,使自然角和主题活动、种植园地结合起来,高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自然角为孩子学习初浅的科学知识提供了一个小小的环境与设备;其次自然角是幼儿开展非正规科学活动的场地,它可以让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并弥补了集体活动时观察、探索的不足,有利于幼儿科学兴趣和对周围环境积极态度的培养。
最后有助于幼儿积累一些经验,发展其智能,掌握学习科学的方法。
对当前幼儿园自然角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自然角是幼儿园活动室的重要区域,也是最易吸引孩子们去观察和探索的活动区。
我们常常在自然角里摆花、养鱼,目的是要让孩子观察了解动植物的特点、生长变化。
虽然幼儿能够认识一些花草或给动物喂食,但很少有深入的探索研究,更多的是无目的的短暂观察和无意识的摆弄。
在我们的意识中,自然角就是整齐地摆放些生机勃勃的植物或养上几条小鱼就够了,至于幼儿从中收获了什么,似乎没有思考过。
如何让幼儿和自然角互动起来,激发幼儿更多的探索和发现
在参加了市学科中心组组织的幼儿园自然角创设活动后,我对以往的认识有了转变,并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实践与尝试。
一、自然角要注重材料的投放丰富的活动材料是幼儿开展一切活动的开始,通过与材料的互动能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的参与,促进各项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1.变废为宝——制作种植容器在这次自然角观摩活动中,很多幼儿园的自然角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它们打破了以往那种固有的格局,植物不一定都要栽在花盆里,可以将一些废旧材料充分地利用起来,制作出各种精美有趣的种植容器,例如,有的幼儿园用空油桶做了一只可爱的小猪容器;有的用废旧的足球做出一个
幼儿园自然角评比小结 反思
让我们的自然角生辉----幼儿园自然角评比反思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恒济镇中心幼儿园开展了班级自然角评比、展示活动。
各班秉着季节性、艺术性、探索性、丰富性、参与性的特点,创设了具有本班特色的自然角。
在创设自然角过程中,各班还因地制宜,积极调动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并选用生活中的食品罐、奶粉罐、奶茶杯、可乐瓶等废旧材料,制作器皿,培养孩子节约、环保意识。
自然角是教育活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角里的动植物具有生命力,他们生长发展的过程,具备特定的教育功能,孩子们在种植、喂养、采摘等体验活动中,观察动植物、照顾动植物,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兴趣以及幼儿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观察事物等方面的能力,萌发幼儿爱护动植物、亲近自然的情感。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我园自然角的变化十分明显,我想,这都是领导重视和教师积极参与的结果,体现了园本教研的实效性。
在观摩过程中,如:中三班的蔬菜生长过程牌不仅制作的美观实用,而且能有效地让幼儿观察对比,另外,她们班的管理区,贴上幼儿正在观察的照片能给班上幼儿起到很好的作用。
中六班的自然角架子摆放的比较有特色,不仅把每个区域划分的很详细而且还能注重色彩的搭配。
大一班的自然角采用了标签体现了独特的创意,能有效地激发孩子主动来探索的欲望。
大二班的自然角体现的是以幼儿为主体,真正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权,幼儿动手制作出来的花盆不
幼儿园的自然角可以创设哪些内容
急
1、植物2、日常熟悉的豆子3、水壶4、让幼儿自己带大蒜或葱来栽5、鱼缸里可以养小鱼(春天还可以养小蝌蚪)6、幼儿观察记录表
结合科学知识设计一个自然角。
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幼儿收集来的无生物等用品场地,是幼儿开展的场所。
自然角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区之一,也是最能激发幼儿观察、探究,促进创新能力发展,丰富幼儿知识的重要渠道。
自然角的精心创设,既可美化环境,也可使幼儿从小养成关爱环境-关爱动植物的情感,还利于幼儿观察、分析,从中发现大自然的奥妙,培养幼儿的。
如何更好地创建自然角,让班级里的自然角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呢
一、幼儿、教师、家长共同配合创建。
幼儿是主体,自然角的创建应遵从孩子的意愿、重视孩子的主动参与,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教育效能。
如自然角中内容,材料,管理等方面,都要幼儿参与和决定,这样的自然角才是孩子们的天地,孩子们才会对它们感兴趣,萌发照顾、管理的愿望。
老师承担着指导、监督的作用,运用已有的知识,对孩子进行指导,并以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幼儿。
如:早上幼儿来园时,我对孩子们说:“你们快来看,种子有点发芽了。
快来给他喝点水,让它长得更快些
”这样,孩子们非常有兴趣地给植物浇水,还给水生动物喂食。
家长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我们利用家园联系栏,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参与到自然角的创建中来。
如给孩子买一些水生动物,与孩子共同种植一盆花,一盆种子,不紧美化了自然角,也加深了亲子之间的感情。
另外,在寒暑假期间还可邀请家长和孩子领植物、动物回家,从而拓展其教育外延和内涵。
二、自然角内容的选择与季节、主题活动相联系, 自然角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班级有的年龄、认知特点,与季节,主题活动相联系。
如现在正值春天,我们发动幼儿种植了各种种子,引导幼儿观察种子发芽的全过程。
在“美丽的秋天”主题活动中,相应的增添秋天的水果、孩子捡来的落叶等,使自然角与互为补充、互相渗透与促进。
三、,放手让幼儿管理。
自然角的创建应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地点的选择应考虑到班级所处的地理位置,、阳光充足;器皿的运用提倡,如塑料瓶子、酸奶杯等等,安全不易碎,孩子人手一份的器皿运用这些废旧物简单易得,还可在上面做可爱的装饰。
我班利用竹节作为种种子的器皿,将它悬挂在走廊上,既美观,又是,一举多得。
放手让孩子管理,在来园、午后和离园等时段,引导幼儿对自然角进行观察、管理,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增强了孩子们的。
丰富的自然角可以让每个班级充满生气,充满活力。
而在整个自然角创建过程中,也让我们看到:老师和孩子正共同用科学的理念、创造的热情和智慧双手重新筑起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自然角的形式有哪些
小、中、大班的自然角区别在哪里
如何具体创造
自然角是小、中、大班不可缺少的活动区之一,是幼儿了解自然知识的一个窗口。
在自然角,幼儿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动植物的特征和生长过程;通过探究活动,可以激发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关注及探索兴趣;通过学习种植,可以了解简单的种植知识,并学习照料动植物,培养爱护动植物的情感。
由此可见,自然角的建立能帮助幼儿丰富很多知识,因此,教师有必要为幼儿建立一个他们喜欢的、能满足他们发展需要的自然角。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水平存在着差异,因此,小、中、大班的自然角环境创设也应有所不同。
具体可参考以下方法: 1、小班自然角的环境色彩要鲜明,动植物要易于观察、识别 小班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看到新奇的事物会主动接近,并努力探索其中的奥秘,尤其对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引起强烈情绪的事物更感兴趣。
因此,在创设小班自然角时,教师一定要选择色彩鲜明、形象生动、易于让幼儿观察认识的内容,并且要注意分类清楚。
比如:可以在自然角张贴幼儿熟悉的小动物或植物的图片,如兔子、鸡、鸭、鱼、水仙花等,让幼儿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还可以把水果和蔬菜装饰成各种娃娃,或者把种植的器皿设计成一列小火车、把花盆装饰成小动物的样子等,增添材料的新鲜感和趣味性,这样更能吸引幼儿进行欣赏和观察。
2、中班自然角的材料要相对丰富,要为幼儿观察和记录提供条件 对于中班幼儿,教师要鼓励他们主动观察、探索周围常见事物及其变化的简单规律,并从中体会到愉快的情感。
因此,中班自然角的材料要相对丰富一些,应包括种子类、养殖类、干果类、水果类、蔬菜类、标本类等,还要提供用不同方式种植的植物,如水培植物、土培植物等。
此外,为了多角度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教师还可以创设实验类的环境,如吸水性的实验、地膜实验、不同种植形式的实验等。
为幼儿准备观察记录表或观察记录本,教会他们认识各种文字标记,指导他们通过个人和小组两种方式观察和记录植物的变化。
3、大班自然角的创设,应更多地为幼儿提供能够进行观察比较的东西,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和探索比如按照植物的特点,提供阔叶类、
自然角和种植园的意义和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幼儿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支持和引导幼儿的操作摆弄、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
而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正好验证了这一理念的科学合理性。
准备环节是第一环节,其中包括区域环境的创设以及区域材料的准备和投放。
在区域活动中,活动环境和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会获得经验和知识。
一、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由幼儿决定怎样布置是否会直接影响他们自由交谈的程度。
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
活动区设置是要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的地理因素,通过师生共同商量,采用固定和灵活设置相结合,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的区角,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自由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
尽可能地使活动动静分区:一般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室内:如语言区、计算区;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如表演区、体育区、科学区、动手区等.并根据情况灵活调整.另外,要让环境说话,让幼儿与环境互动起来。
应该充分利用教室、走廊楼梯的墙壁展示与课的主题相关的资料、照片、或孩子的美术制作作品,如在组织“树”这个主题的时候,我们在楼梯的墙壁上布置上松树、枫树、桑树、桃树、柳树等构成一片大森林;在走廊的墙上贴上小朋友去参观树的相片;在作品展示墙上帖出小朋友们画的树;在自然角摆上小朋友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盆景;在活动室上方吊上各种树叶;带领小朋友在自然角和种植园里种上各种小树,总之,.在活动室里,所有可以利用起来的空间都用上了。
根据季节的变化、主题活动的变化等,孩子们会主动地配合教师布置周围的环境。
孩子按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自由选择表现的形式,共同装扮活动区。
二、活动区材料充分的准备及合理投放,促进幼儿主动参与 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因此在准备、选择、提供操作材料时,我们根据幼儿兴趣和发展水平进行投放。
1、家园配合准备区域材料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
”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
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
而利用自然物和废旧物品就成了很好的丰富区域材料的形式,在材料收集中就需要老师、家长和幼儿共同配合。
一是充分利用自然物,在自然区域里,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材料。
如小树叶粘贴成小动物、叶子拓印、制成“书签”;捡来小石头、小树枝当成计算材料;小石头染色,当成飞行棋子;叶子当成小伞、做成扇子、帽子、、、、、、孩子们在随心所欲的玩乐中得到了自由的体验和创造的乐趣。
二是巧用废旧物品,如老师或幼儿带来家中的洗发水瓶、化妆瓶子投放到“理发店”;方便面碗种上葱、蒜;小朋友把以前穿过的小衣服带来,变成了“娃娃的盛装”;瓶盖做成串铃等等,幼儿参与制作,动手能力进步了,创新意识增加了,环保意识提高了,也更喜欢玩区域活动了。
欣怡和妈妈用矿泉水瓶做了个“漂亮娃娃”;嘉嘉和爸爸用牛奶盒做了几部“移动电话”;星星和姐姐用旧挂历纸剪了“窗花”;豆豆和爷爷用各种广告纸折出了“轮船”等。
家长积极的参与丰富了区域活动,他们的环保意识也为幼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2、根据幼儿兴趣投放材料 教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
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则滥,滥则泛。
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投入活动,但也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玩得眼花,一会儿拿这个玩玩,一会儿拿那个玩玩,只学会了拿起一物——摆放片刻——丢弃——另换一物,显然这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悖的。
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
我们通常在开展某一区域游戏前,先与幼儿共同探讨,再根据幼儿的认识特点、兴趣及教育目标,共同制定区域游戏的规则。
如:我们在开展“奇妙的信”这一主题中,幼儿对寄信、写信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就生成了“邮电局”这一游戏区,我们还带领幼儿参观了邮局,了解邮局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我们与幼儿共同讨论了游戏的玩法,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又如,幼儿对自己没玩过的玩具很感兴趣,就可建议他们把家里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这样一个令幼儿留恋忘返的玩具区就可形成了。
3、提供层次性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满足不同幼儿发展需要 一方面,材料的投放要根据班级幼儿不同的需要、能力,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幼儿的主动探索。
众所周知的“水桶”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
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
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如为了有助于幼儿小肌肉发育和培养细致操作能力,我在手工区中设置了“夹玻璃球”的内容。
在练习用筷子夹玻璃球时,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夹进瓶中,能力弱的幼儿可选择夹进盒中。
班上有几位幼儿由于年龄小,,我就在旁边放了一把勺子,他们可以用勺子把玻璃球舀进盒中。
这样可以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操作机会。
在活动中,允许操作能力强,完成较快的幼儿在完成本次活动后选择第二区域的内容,这样既让操作慢的幼儿有足够的操作时间,也让操作快的幼儿减少消极等待现象,使每位孩子都获得成功感,另一方面围绕教育目标,提供多样性的材料。
如在小班的主题“认识花”中,就可以提供画花、花拓印、插花;中班认识“树”,提供树叶粘贴、叶脉标本、树叶变色等。
4、要选择在活动时间内易观察到变化的材料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在考虑与主题活动《树》相结合的同时,我在科学区中为小朋友们准备了“树叶变色”的小实验。
活动开始,5个小朋友兴冲冲地到科学区中,将各种树枝、树叶插进红黑蓝墨水中,然后很认真地观察,可是等呀等,仍不见树叶变色。
我在指导树叶粘贴时发现科学区相当安静,就忙走过去询问,发现树叶变色需要一段时间,就及时引导这五个幼儿先到其它区域活动,请小朋友活动快结束时再来观察。
活动后,我做了自我反思:象“树叶变色”这类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观察到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