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法读后感
土地已规划,是否可以盖房
规划后的土地可以盖房的市区扩张的第一步,是在城市周边的城乡结合部划出城市建设规划区,实行规划控制。
市区扩张,就用地而言,在我国就是要把归居民集体所有的集体土地变为归国家所有的城市土地,就是要把集体用地变为城市建设用地。
在土地性质改变的过程中,城市政府要代表国家就征收的土地及建筑物向居民作出经济补偿。
补偿的高低,在政府一方,关系到征地拆迁成本的大小和财政收入的多寡;在居民一方,关系到家庭个人财产的增减和日后生计的维持。
在双方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一场利益的博弈。
我发现,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居民违法建房问题是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据街道禁违中队统计,2013年一季度,街道辖区发现居民私房违法建筑65处,拆除54处。
违法私房建筑屡拆不绝、屡禁不止并呈愈演愈烈之势,不仅破坏了城市规划,加大了建设成本,扰乱了管理秩序,而且严重影响了干群关系,给社会造成了不稳定的因素。
据街道信访办统计,2012年至2013年4月,街道因为居民建房原因到市上访的共78人次,到区上访的156人次。
特别是今年以来,由于建房问题上访呈愈演愈烈之势. 一、原因分析 居民私房违法建筑之所以屡拆不绝、屡禁不止并呈愈演愈烈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集中体现为三对矛盾: 规划的滞后性与居民建房的自发性矛盾。
调查发现,街道辖区包括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内的城乡结合部等规划几乎空白。
一方面,由于缺乏规划的指引和控制,在大多数村改社区内,居民建房要么见缝插针,要么强占菜地,不仅导致社区建筑布局零乱,环境卫生差,安全隐患多,而且土地资源大量浪费,违章建筑大量出现。
另一方面,“树大开丫,崽大分家”,“娶媳妇,建新房”是居民一生中的两件大事。
日常工作中我看到,除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居民外,大部分居民仍然居住在二、三十年前甚至更早的土木、砖木结构的旧房里。
随着收入的增力口,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xx社区党支部书记说,该社区共有2712栋居民楼,因子女长大成家需要建设住房的有240户左右,占总户数的10%左右。
但是,由于缺乏规划,居民建房的愿望难于通过正常合法途径去实现,导致偷建、抢建现象屡禁不止。
为解决城市总体规划与城乡结合部分建设规划衔接伺题,化解城市快速发展与满足居民住房实际需求的矛盾,市、区各级政府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办法。
如经济适用房、安置房、居民公寓楼等,但居民建房愿望依然十分强烈。
究其原因:一是居民公寓楼主要是解决因城市建设被拆迁的居民住房安置问题。
对于没有被拆迁的大多数居民来说,住房困难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更何况部分生活并不宽裕的居民也买不起居民公寓楼。
二是由原行政村改制而来的社区大多是一个以血缘、亲缘、宗缘、地缘、民间信仰、乡规民约等深层社会关系网络构架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具有血脉传承的历史归属感,在就业、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居民在观念上难于接受居民公寓楼等。
三是受规划、布局、设计各方面影响,再加上城乡结合部的部分居民仍然以农业为主业,他们习惯于单户独院的居住环境,居民公寓楼不能完全适应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同时由于社区物业管理特别是水、电、气等居住成本的增加,使得部分困难户、低保户难于承受。
政策的约束性与居民建房的迫切性矛盾。
从宏观政策来看,城乡规划法、土地法等法律法规对居民建房特别是城市和风景区规划范围内居民建房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适应建设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城市的需要,我市加快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进程,强化了城市规划的约束功能,对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内的居民建房采取了严格控制的措施。
如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禁违拆违治违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明确规定,“在城区范围内一律不得私自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在违法建筑上实行零的目标”。
这些强制性政策和措施无疑对遏制居民违法建房、推进城市有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矛盾的积累,政策的约束性并没有从根本上制止居民违法建房现象的发生。
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部分居民住房的合理诉求得不到解决,即使是部分危房也得不到政造,直接导致偷建、改建住房现象时有发生。
2008年特大冰冻雪灾后,街道办事处对全辖区居民住房情况进行了调查,共发现危房78户。
如xx社区大部分房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土木结构的平房,受冰冻雪灾严重影响,大部分墙体开裂,地基下陷,有的局部到塌,经初步鉴定危房多达59栋。
二是政策不衔接导致居民违法建房。
按照市、区二级的有关管理规定,街道辖区被定为一类严控区,不得进行一砖一瓦建设。
今年3月,由于因灾倒塌以及拆迁还建等居民住房恢复重建问题,街道办事处特向上级政府提出了11户危房、无房户在“原址、原面积、原楼层”上进行改建、还建的请示,因与市、区禁违拆违治违工作政策规定不符,至今没有得到正式批复。
用当地居委会干部的话说,少数居民是“希望变失望,失望变绝望”,迫不得已违法建房。
三是在城市规划和和城市发展的预期下,少数居民受利益驱动,置法律和政策于不顾,公然强建、抢建住房。
他们有的以出租房收入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在没有取得建房规划许可证的情况下,未批先建、少批多建,擅自加层;有的则为了获得更多拆迁补偿费,不顾当地政府和执法部门的强力制止,突击抢建房屋。
居民建房的约束性政策,在具体实施中体现为“堵”有余而“疏”不足。
堵而不疏、堵而不力是城乡结合部居民违法建房的重要原因。
管理的统一性与责任主体的多元性矛盾。
居民建房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政策性强。
面对居民“只要平、不要赢”的心理,如果管理责任不统一、政策执行不到位,就容易由个别问题引发普遍问题、由局部问题引发全局问题。
今年,下发了2013年度禁违拆违治违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各级党政、政府以及禁违办是本辖区预防、制止和查处违法建设行为的主要责任人。
很显然,这一机制不仅存在责任主体错位、缺位的问题,而且存在责任主体的多元性、“条与块、条与条”责任不明确的问题,导致在居民建房审批、监督、管理上“人人负责人人都不负责”·乃至互相推诿现象发生。
同时还界定了地方、基层政府、居民自治组织和国土、规划、城建、公安、房管、城管、工商、卫生、监察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明确了在私房管理中“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责任机制。
但是,在实际操作和执行中,条块责任仍然不够明确。
如城市行政执法部门最主要的职能是受委托执法,在查处违法建设的过程中处于强制拆除的末端环节。
然而,目前禁违执法部门除负责前期发现、平时监督和后期拆除责任外,甚至介入私房建设的认定、审核环节。
这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角色,不仅成为条块互相推诿的借口,同时由于权力过大也容易滋生腐败。
管理责任的统一性是提高行政效能、减少行政成本的基本要求。
在居民建房管理上,如果存在多元化责任主体,必然相互推诿甚至越管越乱。
二、对策建议 城乡结合部居民违法建房的问题是一个长期性、复杂性的问题,要坚持“标本兼治、堵疏结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规范居民建房秩序,从根本上解决居民违法建房问题。
1、坚持科学发展,高度重视居民建房问题 居民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居民建房问题,事关我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大局,事关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事关居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
我认为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站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居民根本利益的政治高度,妥善解决好居民住房问题。
在快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要统筹中心城区与周边的规划和建设,增强城乡发展的协调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化解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张与农村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最大限度地满足富裕起来的居民对改善居住环境的合理需求,打造一批布局合理、社容整洁、功能完善的新居民区;要把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作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更好地维护居民合法权益,缓解居民社会矛盾,减少社区不稳定因素,为保障街道、社区社会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2、坚持规划先行,保障居民建房有序进行 规划是龙头,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要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把依法编制规划区集体土地规划作为当前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头等大事。
在规划中,一是要因地制宜,体,现民意。
根据各村(社区)客观条件,区别不同情况,统筹兼顾历史渊源、文化特色、生产生活习惯、经济承受能力等,不能千篇一律,搞“一刀切”。
二是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按照与城市规划相协调、相配套的要求,在规划居民住房的同时,做好道路、给水、排污、电力、电讯、绿化等基础设施规划和医疗、文化、教育、商贸等服务设施规划。
在试点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按规划实施。
三是要抓紧研究出台规划区集体土地上居民建房的办法,规范建设规划、宅基地管理及居民建房条件、建房标准、审批程序、拆迁安置、执法监督、法律责任等问题,做好私房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依法保障居民宅基地用益物权,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3、坚持分类指导,合理解决居民住房困难 以解决无房户、危房户、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为重点,根据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和居民生活水平状况,对居民建房实行分类指导。
一是对城中村实行整村改造、连片开发。
抓紧制定我市城中村改造计划,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整村拆除,安置先行,有形无形并重”的原则,用5年左右的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彻底解决城中村问题,实现农房向公寓、村庄向小区、集体经济组织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向社区自治组织的转变。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要抓住“土地换安置、土地换保障”这一关键,出台有关政策,推进市场化运作,以土地开发换取改造资金,切实解决好资金瓶颈问题。
与此同时,要妥善解决“农转非”居民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采取新建小区内预留商铺、多建小户型住宅、大力发展公益岗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办法,多途径、多渠道解决他们的经济来源问题。
二是对城乡结合部,严格按照“一户一宅”的规定,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代建、统一安置的办法,兴建公寓式居民小区。
对城市总体规划影响不大、人口相对集中、仍以农业为主业的社区,在节约用地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规划建设一部分低层联体式住房,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要。
三是对城市规划范围之外的社区,在充分尊重居民意愿和统一规划设计前提下,拆旧建新,由居民自建或由社区统一代建住房。
对经鉴定的各类危房要在报批的前提下,允许居民在原址、等面积改建。
4、坚持依法行政,加大违法建房查处力度 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
深入宣传城乡规划法、土地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居民建房的政策规定,通过公开曝光典型违法建设案例等方式,教育居民认清违法建筑的严重性、危害性和查处违法建筑的重要性、必要性,引导和教育广大居民自觉遵纪守法,依法依规建房,支持和拥护查处违法建筑工作,为查处违法建筑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是要加强预防监控。
健全完善监控网络,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巡查,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将违法建设处理在萌芽状态,尽可能降低拆违行政成本和执法难度,减少居民的财产损失。
三是要开展集中整治。
对违法建房情况进行一次集中调查,全面摸清现有住宅面积、宅基地地类、是否符合规划、是否履行有关手续等情况,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分类制订处理政策和具体操作办法,妥善解决遗留问题,在此基础上定期不定期开展集中整治。
对新产生的违法建筑要发现一处、查处一处、拆除一处。
对顶风违建和暴力抗法者,坚决依法严惩,决非不姑息迁就。
与维护稳定的关系,在查处违法建筑的过程中,做好维护稳定工作预案,确保各项工作到位,对矛盾突出的案件予以妥善处理,防止矛盾激化,杜绝引发恶性事件。
特别是对弱势群体、少数确有特殊困难的群众,应落实好各项帮扶救助措施。
五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按照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充实城市行政执法队伍,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增加执法经费投入,改善执法装备条件,确保各项执法顺利开展。
5、坚持属地管理,理顺居民建房管理体制 在市禁违拆违治违工作机制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级政府对辖区内查处违法建设工作负总责,统一行使指挥、决策、协调直至依法强制拆除的职权。
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层级负责的原则,将责任分解到乡镇、街道和村委会、社区,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明确区、乡镇(街办)、村委会(社区)行政“一把手”为农私房建设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研究制定《违法建筑责任追究办法》,对制止、查处违法建设不力甚至包庇纵容、失职渎职的,严肃查处,追究责任;理顺地方政府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和完善由地方政府牵头、各职能部门组成的居民建房协调联动机制,定期研究居民建房涉及的规划、土地、审批、监督等相关事宜,通报违法建筑情况,制定依法拆除措施,形成“地方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的良性互动、齐抓共管的局面。
如何学习好城市规划专业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有助于给在校大学生一个明确的就业目标,从而激励他们朝着那个方向不断的努力,奋斗。
而且,一份贴合实际又具有一定提升空间的职业生涯规划会给大学生一个可观真实的视角,让大家看到自己的就业前景,慎重择业甚至积极创业,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率,充实大学生的职场生活。
这一切都是有利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
所以,我们需要为自己制定一份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也许它不会十分完善规范,但它确是我们在校大学生对职业的理解,对未来就业的憧憬。
一.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使自己对自己的优缺点有一个概念,方便自己确定目标为自己的职业定位,从而较好的帮助自己进步。
本人来自教育学院,是09级的大二女生。
我的高中阶段是在一所普通高中学习,除了学习,其他技能可谓是一无所有。
现在的我若要学习学前教育的相关技能类课程只能说是从零开始。
目前,我们的课程已经涉及到有关的技能类课程。
但是,在我们所有的课程中,学前教育的理论课程所占的比例还是相当大的,并且技能学习时间相对较少。
再加上我本人的动手能力音乐学习能力很差。
所以,技能类课程,我掌握的程度不太乐观。
因而,救我个人而言,我对自己在学前领域就业的前景甚是担忧。
但是,这四年地学习终究会有东西沉淀下来,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自己的学习能力。
我想这些都会有助于自己将来的就业。
虽然,现在学前教育这个领域的师资
学环境监测专业,毕业后主要从事什么工作
拜托了各位 谢谢
为了支持科技的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曾一度从地球上索取着资源。
虽然是战绩辉煌,可回想起来是否也有些代价过大
环境污染严重、气候条件恶化、部分资源紧缺……种种问题的出现,给我们如火如荼的建设敲起了警钟,人们突然醒悟,意识到了人与自然的真正关系。
于是,环境问题正式提上议程,成了被受关注的焦点。
环境问题是个复杂的体系问题,除了加强各种政策管理之外,还必须培养专业人才并普及专业知识。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各大高校纷纷设立了相关的环境专业。
环境专业属于化工类专业的范畴,在大多数人心中,化工专业就业前景不是很好,而事实上能源、信息、材料是我们人类生活发展的三大支柱,能源又是材料和信息的基础,所以目前像化学化工类这种专业培养的人才,它的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像环境类专业随着其自身的变化及我们研究探索的不断深入,将会有更加深远的发展。
环境类专业就业方向及能力分析 环境学专业是个庞大的体系,分类比较多,一般来说主要包括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管理专业和环境保护监测专业等,此外,也有高校设立了大气环境、生态环境、乃至环境法教育等系列相关专业,可以看出,国家对环境问题是相当重视的。
环境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也比较广泛。
毕业生可就职于政府的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资源咨询公司,或者到一些化学、制造、工程、采矿、石油等领域的公司中担任环境专业人员或工程师。
例如: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城市规划与建设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及应用技术方面的工作;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则可以就职于政府的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资源咨询公司或者在一些涉及化学、制造、工程、采矿、石油等领域的公司中担任环境专业人员或工程师等;环境保护和监测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就可以去有关的环保部门、工矿企业、大、中、技院校,科研机构等从事环境保护、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治理、环境教育、环保宣传以及环保产业的管理等。
通过对环境专业已就业人员的统计得出:有40%的人员进入事业机关单位从事环保、监测及管理等工作;近60%的人员进入相关企业工作,其中有近50%是在生产型公司从事技术、开发工作,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在咨询服务型企业工作。
薪酬方面也有所差别,大体说来,从事技术研究工作比其他一般性工作者的薪酬要高;在大型生产企业比事业机构薪酬略高。
非技术类的工作者月薪较低一般在一、两千元左右,事业机构的技术类人员月薪在四千元左右,企业技术研究人员的月薪则可达六千元左右。
但是,就业范围广并不代表找工作就容易,还要看个人的情况,是否有从业的能力。
那么环境类专业的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方向的同时,又该具备哪些专业能力呢
独之秀职业顾问分析:首先就是专业知识,这就不必细说了;第二是观察分析能力,环境问题有其延续性,也有突变性,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力,才能把握问题的关键;第三是研究操作能力,理论的运用永远要求灵活和进步,要与实践不断摩擦,才能相互促进。
环境类专业能力培养 现在,很多毕业生在求职的时候,都比较看重证书,总认为证书可以证明自己的能力,证书越多越可以给自己带来机会。
对此,独之秀职业顾问指出:有的时候证书是可以为自己赢得一定的肯定,但这不是绝对的,证书不在多而在于精,要有针对性,以能突出优势为准,盲目的罗列证书却容易埋没优点,只能适得其反。
环境类专业自身的这种专业性很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也比较高,同样,外界像用人单位,他们对毕业生的能力资格也是非常看重的,在这种情况下,有相关的证书还是有用的。
不过在选择证书考试的时候,应该慎重一些,不要一味附庸潮流,或是抱有多多益善的想法。
以环境保护和监测专业为例,考取“分析中级操作工证”和“分析高级操作工证”是此专业本身的基本要求。
除此之外,可以就自己理想的目标职业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证书,像从事室内环境工作的可以考取“室内环境检测中级证书”、“环境工程设计证书”等。
还有一些基础的应用证书如“英语一级证”和“计算机中级证”,等也是用人单位会考虑的。
考取与则业倾向相应的一些证书对毕业生本身及求职都是有所帮助的。
独之秀职业顾问指出,考取证书不仅在于领取证书的结果,更在于考取的过程。
学生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肯定要认真的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熟悉操作技能,这是对其自身能力的强化和提高。
要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不仅专业能力过硬
建筑类 城市规划 园林景观等等 得进~~~~~~
【摘要】从城市设计对城市整体环境改善而带来 的城市复兴来认识城市设计除空间塑造和规划管 理外的深层作用,并通过对英国城市设计应用实 例的介绍,力求在我国目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对 城市建设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复兴; 1 概述1.1 城市设计的概念 近代城市设计理论与传统建筑学及形态艺术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在近代城市设计兴起之初,实际上是继承了传统建筑学和形态艺术的方法来设计和塑造现代的城市。
城市设计包含了实体设计层面和管理控制层面。
城市设计既能形象地设计城市空间环境,还能作为一种控制成果参与城市建设管理。
当它与城市经济、文化目标联系起来时,就可以成为振兴或复苏经济、文化的一种手段。
一方面是一种直接表达设计实体的具象设计,从设计成果中,人们可以非常直观地体会设计实体建成后的空间环境和效果,感触到对经济、文化复兴的实效;另一方面城市设计也是导则和管理政策的形式,作为一种对城市规划的合理充实指导和约束后续设计,通过城市设计,能够更好地控制城市开发、改善投资环境,同时还能维护、延续城市文脉,使城市发展两个关键因子较好地协调发展,为人类营造舒适的城市环境。
1.2 城市复兴的提出和含义 城市中心衰落是指 1990年代初的西欧国家尤其是英国,在经历了制造业持续不景气之后,由于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大城市居民人口下降,多迁移至别处居住,导致城市中心房屋闲置、中心区失去活力、居民生活呈钟摆式(commuter)而带来交通不便、城市失去竞争力的现象。
为了摆脱城市的衰落,使居民重新回到城市中来,在英伦三岛及欧洲大陆发生了一场城市革命,它包括了不仅仅是物质空间的重塑与保护,比如重拾丢失的空间环境、恢复破碎的社区、提供城市居民学习和锻炼的场所,它还是个相当巨大的任务,于多方面、不同层面影响着城市建设,并且已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
为此,整个“革命”称之谓城市复兴。
1.3 城市设计的深层作用 在索斯沃斯(M.Southworth)研究的设计项目中有2/3设计方案的目标直接有助于经济、文化的复苏和发展。
城市设计作为一项科学技术工作不能直接地解决城市问题,但是它能直接提供经济发展的合适环境,从而间接地带来经济效益,提供就业岗位。
此外它还能够通过对城市文化环境建构来形成城市居民趋向,塑造城市个性,推进城市发展。
本文试从城市设计对城市整体环境改善而带来对城市经济、文化复兴的作用来深化认识城市设计的角色,通过对英国城市设计应用实例的介绍,对我国城市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2 城市复兴中经济、文化的引入2.1 经济与城市复兴城市复兴最直接的因素就是经济复兴,由于工业发展,使城市经济效益提高,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活动随之增多,为城市带来的外部效益也越大。
哈维(Harvey,1989)认为,全球经济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结果就是政府从提供本地福利和服务转向外向型的做法,回过头来再更多地培育和鼓励本地经济增长。
在城市运行中也可以看出公共部门角色的转变——承担风险、具有创新性、具有利益动机,更加具备了私人部门的一些特点。
从全球范围来看,这种越来越多的政府运行模式可以看作是在国际化的市场中的一种吸引手段,带有更多的市场化机制,能够鼓励地方政府与私人部门相互竞争有效资源,减小对中央政府的依赖,通过刺激私人部门投资,带来城市经济逐步复兴。
哈维称这种政府模式为“企业化”(entrepreneurial)政府。
在这种策略的前提下,过去的设计与社会和经济发展脱离的做法已经受到许多城市政府置疑,他们认为城市设计在城市复兴过程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
西方所谓的“锈带”(rustbelt)工业,比如钢铁、汽车加工、纺织、化学等,这类工业在外来竞争和新的投资面前会逐步合理化,但往往造成大量失业,城市经济失去活力。
在这种残酷的竞争下,许多城市只有再三强调自身与众不同,突出比其他城市更具优势,更有特色,才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争取到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在城市经济发展中是主要面临的问题,也是城市复兴的关键。
2.2 文化与城市复兴文化可以看作是一个很复杂的实体,一个过程,一个产物,一种生活方式,一件艺术品,一种生产模式,一种消费模式(Montgomery,1990)。
文化是某种方式和价值的表达,不仅仅是艺术和学问,还包括普通的和法律的行为(Williams,1981)。
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文化是人类社会全部文化的集中体现以及人类文化发展的里程碑。
文化在西方城市复兴中的作用日益增加,地方政府为城市发展和复兴所采用的文化策略的实际原因也很复杂,但是从许多方面都明确了文化在城市政策中的重要角色。
在英国,随着中央政府对文化的重视,地方政府也开始着手于这个方面。
第一个制定成功的艺术政策的地方权威机构称为大伦敦议会(GLC),它不仅提供许多公众性艺术活动的资金,而且也意识到文化政策的制定应当直接服务于文化产商。
因此,为本地文化事业提供服务成为本地经济发展战略之一,尽管1986年大伦敦议会被废止了,但它为文化策略提供的模式仍为地方政府树立了榜样。
最主要的一点是,文化战略发展的原因是文化在经济发展和场所营销方面越来越重要。
城市政府会牢牢抓住本地特有的艺术和文化生活,重塑城市形象,强调本地生活对官员、经理、技术人员的吸引力,并以此作为区别于其他城市,击败对手、吸引投资商的手段之一。
这一点通常能带来城市的发展和复兴,因为在公司、商店、咖 啡店、餐馆和其他文化设施的共同运作下,游客 和本地人通常被这种多功能化的文化区发展所吸 引,地区消费量也会随之增长。
这种文化发展模式十分奏效,可以带来建成 环境自然面的很大变化,一些文化中心,如音乐 厅、艺术品陈列馆和博物馆都可以成为有成效的 或旗舰性(flagship)的项目。
这样一来,文化就 变成了城市景观中一个更为明显、更为具体的特 色。
同样,通过文化来展示城市,在场所营销中 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更好地表明了城市的 质量,从而能更好地吸引投资和增强市民自豪 感。
城市复兴还包括其他很多方面,比如交通地 位突出、生产布局调整、国际关系改善等。
但可 以比较明显地看出,城市经济与城市文化的复 兴,作为城市复兴中的关键因子,都与构筑城市 建成环境有关,在这一点上,两者又有解决手段 上的交叉,这便是城市设计。
3 城市设计的角色3.1 城市设计与城市经济复兴城市经济复兴中传统工业急需调整,投资环境、人口回归都有待改善,城市设计起着一定的作用,它提供了一种城市中心土地和生产投资的界限,它通过一种正确的刺激来激发开发的潜力,创造一种条件,引起人们对市中心开发的兴趣。
对城市意象的操作,包括了重拾和复兴城市空间,从而创造一个安全、愉悦的城市环境,最重要的还是要能效益化。
目前英国城市面貌差主要是针对1947-1973年这段时间建造的大量交通设施遗留物,典型的是现代化再发展模式和无法抵制的高速公路项目。
尽管有人认为这种再发展模式带来了商业活力,但它往往导致了一种缺乏公共需求的城市景观的出现,就像一句强烈的批评语说的:“城市变成了一座只有汽车才感觉是自己家的巨大水泥迷宫。
”(HRH prince of Wales,1989) 城市设计对于促进城市开发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至少反映在两个方面: 第一、由于工业开发需要建造大量的厂房和提供工人住房,不仅刺激了设计需求的产生,而且城市开发成为一项资本积累的必需过程;第二、建筑业可以成为主要的经济支柱,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间接经济效益也十分巨大。
当然,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又能为城市开发提供良好的条件,如城市有能力投入资金建造基础设施、交通设施和公用事业设施,然后,这一切又促进了城市设计的进一步发展,这样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设计构成了良性循环。
从根本上讲,城市努力吸引经济投资、增强内部城市竞争力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城市设计质量这种做法被认为是许多地区的特征之一。
在英国伯明翰(Birmingham)城,历史性主题的提出表明对传统的保护,对于缓解从工业化城市经济向后工业化城市经济转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还 为城市不断注入生机活力。
这样看来,城市设计 还可以看作是一项创造合适的经济环境和加强本 地经济的竞争优势的顺摄性(proactive)的战略。
在策略层面,与以前普通的广告、宣传等初 级的方法有质量上的不同,不仅仅是简单地赞美 一个城镇,现在采取的方法是重塑(re-image)或 是重制(re-invent)城镇,比如编织“地区神话”(place myths)来吸引外部投资。
在设计层面,新的城市意象塑造的尝试并不 是局限于广告大战的开始,而往往是手把手地创 造新的城市景观,这些引人注目城市景观的营 造,特别是在一些荒废用地或港口地区,在后工 业化国家的城镇有普遍的反响。
3.2 城市设计与城市文化复兴 城市文化复兴常常以大众文化艺术、社区和 经济政策等形式表现,即是通过各种渠道和方 法,形成一种充分体现城市深刻的历史文化内 涵,突出主题,提升城市品味,打造城市特色,城 市居民自身素质得以提高和发展,城市创造力和 创新性继续保持和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一致。
实际操作中,许多用来实施文化复兴的手段并没有标准,其改善的过程也不是显而易见的。
只有城市设计实践与艺术和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一种更具有可操作性和易见性的手段。
城市景观可以认为是一个社会的代表,是由个人或团体图式化(mapped)构建的(constructed)空间,是营造一种共享的、注重实际的、彼此相关的对一个地方体验的框架。
不仅仅传递纯空间的信息,也包括了个人从不同角度获得各种感知和信息。
作为社会代表的阶级团体的产生,他们共同创造环境的特色,最终明确某一个场所的特征,而这个共同营造的结果往往随时间产生互动的关系,因此,不同团体间意志的综合又会到达一个新的平衡点,从而要求新的城市景观的形成,这就是一个城市或地区如何发展的过程。
如果建成环境是两种类型设计的产物(一种是主导社会团体强加的,一种是每天使用者要求的),所有人都必须遵守一定的准则:即必须有某种模式或样板,来指导在相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这样所有的城市和建成环境才会井然有序。
能使城市和文化一样,基于共同的图则,共同活动的守则。
因此,社会团体在对城市文化营造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城市建成环境的一致性构筑。
城市设计是连接两种主体的一个比较好的技术方法,由此,融入了文化因素的城市设计对城市建设的干涉更为有效。
为地区文化复兴的城市设计首先要符合当地的情况,这是一切设计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城市设计在文化复兴中的角色包括艺术政策与其他服务方面的合并,比如公共交通、犯罪防治、街道保护,以及硬件设施设计与用途的合并,比如集体事件、活动(Montgomerg,1990)。
此外,城市设计控制中包括一系列框架,强调城市建成环境的进程同样可以和文化战略相结合,但这种框架只是对实际操作上的一个比较宽松的限定(表 1)。
总之,通过城市设计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地区文化复兴创造前提条件比通过设计强加给地区文化概念要好。
4 英国的经验 英国伯明翰城就是应用城市设计手段从而实现城市经济复兴的一个比较典型的实例(图1)。
弗朗西斯·提百茨(Francis Tibbalds,1990)所著的伯明翰城城市设计研究一书中,建议该市应该改造一些如同水泥丛林的地区,同时应该提供一种未来健康的形象和战略导则便于后续规划以此为依据。
研究还强调了通过加强可达性(accessibility)和增加街道一级的交往活动来提高城市的易识别性(legible)和友好性(friendly),同时还要提供一些作为城市标志性(landmark)的场所,规划和建设部门还利用研究的成果作为环境改善计划的依据和框架,包括街道的整修和人行系统的构建。
研究最具创新性的方面是划定了城市中心周围的许多所谓的“区”(quarter),对保护和美化地区也是非常重要的。
珠宝(Jewellery)区位于城市中心北部,区内多是随伯明翰珠宝业发展起来的 18-19世纪的建筑,随着工业化进程,历史性的建筑都被严重地破坏了。
通过城市设计框架的制定,该区被控制为文化遗产区,重建了新区中心,更新服务业设施,整个地区的结构被重新整修和美化,许多具有价值的建筑保留了起来。
到目前为止,城市设计在该地区制定了300多项许可(grants),同时政府投入了160万英镑用于建设,带来的是私人部门超过300万英镑的投资。
伯明翰城在它的长期经济战略中采用了很独特的做法,就是承认城市设计和投资之间的亲密联系。
其发展战略声称:“高品质的城市中心环境的改善是刺激和吸引投资的关键……城市中心是我们最有价值的地方”(伯明翰城市市政议会,1987)。
这种做法在《整体发展规划》(UnitaryDevelopment Plan,1991)杂志中反复提及,指出在力求经济复苏和城市更新方面,市政议会在创造最大机会上具有先进性。
同时又声明,一个吸引人的环境不仅能刺激投资,而且还能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这种取代了以前规划的城市设计意图的先进性在于,提供了城市设计在城市经济和城市复兴方面的一个典型实例(Punter,1994)。
北区(the Northern Quarter)是英国曼彻斯特城东北部一个相对比较紧凑的区域,面积为56hm2,紧邻城市零售中心(图2)。
19世纪末20世纪初该地区是个仓库区,曾经一度繁荣,但到1980 年代,地区经济随产业结构调整而逐步衰退,建成环境也受到破坏。
直到1993年,该地区被命名为“文化地区”(cultural quarter),其通过城市设计,对城市建成环境进行改造。
该地区强化建成环境的改善,而不是大规模兴建,一方面在实体设计中,加强空间整体感和公共领域的活力,比如地面植被的保留、街道家具、软环境的提供,以及街道照明的利用,城市政府还在不同的地点设置120个陶瓷路标,从而加强地区易读性,通过此举强化公众的地区感。
另一方面,依据一定的控制导则,在实施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城市建设管理。
英国通过城市设计,达到了城市经济、文化的复兴,也推动了城市的整体复兴,可见城市设计的作用极其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①维持市中心的经济活力;②维持市中心的社会和文化活力;③保证市中心能更好、更有效地被人们接近;④保留了市中心的建筑价值;⑤改善了环境;⑥使市中心能安全容易地完成市中心的购物功能、工作功能和娱乐功能;⑦使市中心作为值得参观的地点。
5 结语 有学者认为我国今后 50 年城市发展大体将按三个阶段持续前进,而第三个阶段(2031 —2050年)居民生活水平达到目前发达国家的中上等水平,在郊区化不断扩大的同时,大城市周围出现区域性的城市群,而原有的一些城市中心区,为了推动第二次城市复兴,普遍进行大规模更新,这时的中心区人口规模,便开始出现负增长势态(徐巨洲,1998)。
但是,这只是根据经济总量发展的前景,对未来城市作三个阶段的不同方式、不同速度的趋势分析。
目前中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很难对今后的发展做出什么十分精确的预测,在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城市设计作为一种城市整体空间环境营造的手段,是对城市发展的正向促进,引导一种可持续城市发展模式的形成。
同时,在旧城改造过程中,高强度更新和功能快速置换也势在必行,对功能的复合性,保护、利用与更新、发展以及公众参与和居民自建等都需要具备高瞻远瞩的城市设计观,通过这样的途径与方法,使当前的城市更新创造一个既适应现代生活需要、满足市场机制要求,又使文脉得以流传、品质得以提高的新的城市环境。
对城市设计在城市经济、文化复兴过程中作用的探讨,也进一步充实了城市设计理论中对城市设计角色的再认识: (1)借助于城市设计,能够实现设计与现实目标较好的融合和衔接,在创造城市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环境品质的同时,带来城市经济投资环境的改善,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振兴本地区经济发展,同时也体现出了城市设计自身的效益外部化。
(2)通过精心的城市设计,创造舒适、优美的城市生活环境,带来的是与市民息息相关生活质量的提升,突出了城市的易识别性和凝聚力,有利于城市文化氛围的形成,进而通过对文化复兴的作用带来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References)1 Phil Hubbard. Urban Design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J〕.Cities,1999(12):243-251.2 Matthew W. & Andrea M. The Role of Urban Design in Cultural Regeneration〔J〕. Journal of Urban Design, 2000(5):181-197.3 Towards an Urban Renaissance〔Z/OL〕.http://www. odpm.gov.uk/Office of the Deputy Prime Minister.4 刘树成.西方企业在经济衰退期的对策〔J〕.世界经 济,1995(1):28-31.5 吴晨.城市复兴中的城市设计〔J〕.城市规划,2003(3):58-62.6 郝娟.西欧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M〕.天津大学出版 社,1997.7 唐子来.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和方法〔J〕. 城市规划汇刊,1997(6):1-11.8 徐巨洲.理性看待中国21 世纪城市发展〔J〕.城市 规划,1998(2):17-21.9 唐子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设计控制〔J〕.城市 规划汇刊,2002(6):1-8.10 赵健,刘苏,宿一峰.城市设计与控制规划〔J〕.山东 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5(12):80.11 万艳华. 论城市更新与城市文化相契合的方法与 途径〔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1(12):26、
旧房改建要办什么手续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旧房改造经村委会签字盖章同意,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取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城乡个人建房用地许可和规划许可。
对大学的规划200字
一、生产部(车间)1. 福利待遇提高。
2. 如果以后条件允许,建议开辟一个资料区,相关工程的BOM清单在请购完成后,分门别类地存档,在生产过程当中发现有什么问题时可以随时查阅,当该项工程结束后,可以做销毁处理。
3. 下料处的规划情况,需要划分下料放置的区域以保证料物丢失,重复下料的情况。
4. 对员工应加强培训学习,增强员工的安全、质量意识。
5. 工作流程要明确。
工作环境要改善。
6. 图纸奇缺,装配时只有BOM清单及一张总装图,装配后不知对错。
7. 与售后联系太少,产品出现质量事故,一线员工应该及时知晓,及时更正。
8. 外协件来公司的货无图纸对照产品,缺少错件时有发生,缺少有力监管。
9. 工作计划不明确,突发性的工作较多,没有标准的作业指导。
10.新人比老人工资高。
11.建议员工多劳多得,提高每个员工的积极性。
12.环境的保洁非一人之力。
13.找料难(下料无标记,形成补料。
浪费人力、材力、物力)。
14.找零部件难(零部件焊接、油漆后无规定堆放、小部件更难找)。
15.指导、处理、协调和解决车间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为车间各项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做好车间技术有关信息的搜集、记录和反馈工作。
16.如果以后条件允许,建议开辟一个资料区,相关工程的BOM清单在请购完成后,分门别类地存档,在生产过程当中发现有什么问题时可以随时查阅,当该项工程结束后,可以做销毁处理。
17.下料处的规划情况,需要划分下料放置的区域以保证料物丢失,重复下料的情况。
18.对员工应加强培训学习,增强员工的安全、质量意识。
二、订单中心1. 生产部生产进度与生产排程计划进度的同步性,保证节点时间,如果有延迟需立即通知更改计划,提前则不需要,但也要记录完成各阶段所需时间。
2. 技术部出图计划与实际出图时间的同步性,计划出图时间需在该设备下料前。
3. 采购部原则上在装配之前需到货全部采购件,装配前一周需到货绝大部分,零星缺件到货时间不能迟于装配时间。
4. 发货单必须反馈给订单中心。
三、采购部1、公司的工作中出现无用功。
工资、待遇和付出不符。
2、公司技术部要提高采购资料的正确性,尽量减少对零部件的供用现象,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建议单休改为双休或淡季改为双休,现在周六办公室人员相对工作量都很少,完全可以减少公司各类资源的浪费,到旺季加班可按日薪制计算或再改为单休。
4、冬季下班时间五点天都黑了,建议改为四点半下班。
5、建议制定公司年度工作目标(KPI指标),各部门根据公司工作目标分解部门年度工作目标,使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年度工作目标。
6、采购部无明确的部门目标、 采购业务流程规范问题、 供应商无系统性管理。
四、质量部1、原材料的检验要按检验标准执行,外协供应商的产品检验要加强,钣金焊接的检验。
要按技术要求。
2、质量出现的问题要逐步改进。
五、财务部(含仓库)1、要保证存货编码统一,从而才能保证物料收发的准确。
2、做事无计划性,例如生产、采购等环节都无计划性,需要改善。
3、各部门都要担负起责任,各司其职,不能一有困难,自己还没想办法解决,就将事情推向总经理。
4、出纳岗位从事的工作过多,需要添置新人员。
把涉及审核合同和开具销售发票的相关工作专门由一人完成。
目前出纳属于超负荷工作。
5、要保证存货编码统一,从而才能保证物料收发的准确。
6、每次项目完工后,剩余库存的要进行消化处理。
7、废弃物料要有处理方法。
对库龄长的物资没有任何处理。
六、销售部1、建议公司完善岗位、部门组织机构,详细职能与工作职责。
2、与客户的沟通技巧有待提高,比如处理紧急事件、讨价还价等3、建议定1个主要人员专门管理备件资料。
4、建议除了销售部和公司股东,其他部门及人员尽量不要涉及销售价格(包括自制成本、采购价或给客户的报价),以免与客户接触的时候不小心露底5、项目实施过程中及项目运行后的问题解决方案,避免问题重复出现;6、销售部门当然是销售成绩最关键。
7、建议实施一些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措施。
8、建议完善制造工艺及质量检验流程,做到产品制造的规范性、质量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七、技术部1. 所做的工作没有系统的管理和记录,往往造成重复劳动和重复差错。
2. 设计进度有待改善,人员的培训有待加强,图纸的标准化有待提高。
3. 各部门之间的职责有待进一步明确,技术、生产、售后、项目等各司其职,集中精力搞好本部门的工作,同时协同配合。
4. 加强各部门的内部管理,确保进度与质量,进行精细化管理,不将问题传递到后道部门。
5. 加强生产管理,从生产准备到发货各环节,提高生产班组长的权限,努力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减少救火现象。
6. 完善制造工艺。
7. 加强检验制度。
8. 加强售后服务人员的培训。
采取措施提高工程师们的业务水平、学习能力以适应新产品开发的需要。
9. 发货的工作应做到更细,比如发货清单、相关照片,无论国内国外。
10.新产品从调研、分析、研究、设计、制造、改进等过程没有可比性,所以无法提出具体的考核指标。
11.针对一些项目或者产品中遇到的问题,参与项目的人员对问题的出现和解决适时的记录,并让其他的同事在许可的情况下得到共享。
12.下发的生产图纸需更好的管理,保证生产图纸不丢失。
13.各部门分工需进一步明确。
14.皮带机:1.图纸的完善,形成以宽度为系列的一整套图纸,这样发外制作、加工、装配就可以很灵活,既可以保证质量,还可以降低成本。
15.建议公司每周各部门要开一次例会,部门经理每周也需集中开一次例会。
16.现场问题,到底是工程部,项目经理还是产品工程师解决,不明确。
17.项目中的人员职责分工不够明确。
18.公司应实施技能工资,技能评定应从公司几大业务领域逐项评定,个人可以参与多领域的评定,综合得分最高者其工资可以高过部门领导。
以利于每个人明晰自己的差距及奋斗目标。
19.在工作量上,公司也应进行考核评定,与工资直接挂钩。
20.如果员工凭个人能力办成了其他员工办不成的事,公司应额外奖励。
21.技术应该负责指导实施轻微和一般不合格产品的返工、返修工作,配合质检部做好严重不合格品的技术分析和技术处理。
22.技术要配合车间做好发货指导工作;现场安装调试的指导工作及必要的技术支持。
八、工程部1. 要确保交货期,只有保证交货期,才能有效控制质量和项目施工周期。
2. 要全员参与提高控制质量。
3. 要缩短项目施工周期,控制成本。
4. 对设备来说单个的部件最好在家调试好了再发货,有利现场工作。
5. 建议每台设备中发货前表面处理质量一定要到位后再发货。
6. 缺件问题,希望公司有专门人员催货并及时发货。
7. 钢结构与设备最好在下单前双方工程师模拟组合一下。
8. 现场调试加班时间十几个小时、有时候为看护设备要守整夜,补助较低。
9. 外出人员对设备机械、电器了解程度有待加强培训。
九、机床事业部1、技术部应对质量部、生产部门进行监管,确保生产质量。
十、综合办公室1. 希望建立详细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任何岗位人员最终都可进行随时更替,不同岗位的人员被替换后不会造成工作停滞。
2. 加强各部门管理,使管理有序化。
3. 员工工作的主动性要加强4. 员工素质要提高:培训工作要加强5. 公司的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生产管理、采购管理等。
6. 建立员工职业规划设计体系何更好的用人、留人。
根据员工反映的问题初步显示:1、生产计划连续性不强,周密性也不强,时效性不切合公司的实际需要,这是公司的最主要的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公司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存在问题,缺少务实性,缺乏工作激情。
3、员工知识结构需跟进,缺少新知识力量的推动。
4、质量意识在关键部门很淡薄,员工自觉的责任心不强。
5、对员工的激励性没有发辉,员工的积极性不高。
6、职责与权限不清,且各个工作无明确标准。
凭良心与责任感做事。
随意性太大。
7、缺少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不能体现奖勤罚懒。
8、工序间连接不密切,流程环节问题有待解决。
9、各项工作监督较少,工作质量问题缺少预案。
10、公司缺少相关专业的培训机制,相关技能(包括技术研发、操作技能)欠缺。
11、公司员工的思想意识存在偏差,沟通存在问题,沟通不畅,导致政令不畅通。
12、公司的组织结构比较分散,部门的衔接不够紧密,管理人员与生产一线人员相互支持的力度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