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投放材料的心得体会
如何投放幼儿喜欢,感兴趣的区域材料
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材料自身应富含着多种教育因素,根据幼儿兴趣和需求投放材料,一物多玩,活动区材料投放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如系鞋带,鞋带的颜色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穿插图片的数量应充足,以保证幼儿通过对材料的充分操作,提高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方面的发展。
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有的教师为了丰富活动区材料,倾其所能,聚齐所有,投放的材料可谓五花八门,由于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容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玩得花眼,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玩那个,只学会了拿起一物——摆弄片刻——丢弃——另换一物,不能专一地进行活动,显然这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反的。
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材料与幼儿需求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
教师要善于观察,在与幼儿共同的活动中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不断丰富、调整材料,才有利于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发展。
对于区域活动材料的科学投放,随着区域活动的开展,我们还应边尝试边摸索,边进行边不断地改进,让幼儿在玩中学到知识,并养成开动脑筋、不断探索的精神,不断地做出总结和修改,使之日趋完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区角培训心得体会100字左右
通过参观学习,使自己清楚的认识到,区角活动是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创设的有限环境中,自由选择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和积累修整和表达自己的经验感受,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质等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首先明确什么是区域游戏,知道区域游戏可划分为:户外和室内,户外主要是:沙水区、大型玩具、动植物养殖区,室内的主要是:区角游戏、角色游戏、益智游戏和表演游戏。
接着从如何创设幼儿园区角以及如何投放区角材料:一、区角游戏的重要性。
二、区角游戏的分类。
区角游戏可分为:语言区、建构区、美术区、表演区、益智区。
三、区角游戏的设置。
在内容的设置上要按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兴趣爱好,并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材料的投放要注重自然、废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材料的安全性和艺术性、层次性和动态性。
四、区角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了解区域空间的设置,针对小空间的设置可以有以下三种方法:1、轮换开区2、开展专项区角3、联合开区。
1、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2、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3、促进幼儿创造性发展。
五、角色游戏的类型。
主要包括:娃娃家、银行、超市、医院、美食城等格式各类的商店。
老师通过展示幼儿园中的各个角色区域图片向老师们直观地介绍了各个区域的环境布置,并介绍了如何合理地运用材料来进行制作教玩具。
四、各年龄段的指导与观察。
这一环节,老师通过按不同年龄段让老师分组围绕“美容美发点”、“娃娃家”“、美食城”三个主题来制作教玩具,让后根据教玩具的提供,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来介绍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与观察方法。
同时还向大家展示了一些现场教学的视频,更加直观地让老师们学习教学中的一些指导策略。
总之,通过参观学习,进一步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我们具有了这些全新的理念之后,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幼儿园区角活动对孩子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将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对区角活动做进一步的关注和探究,使本班的区角活动更加趋于完善,充分发挥区角活动的教育价值,全面促进幼儿的发展,使区角活动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游戏乐园。
幼儿园活动区域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园活动区域培训心得体会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下面是幼儿园区域培训心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幼儿园区域培训心得 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游戏一直以他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
人们对游戏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而区角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游戏活动,同样受到了孩子们的普遍欢迎。
它重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以及选择广泛的内容。
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
因此,孩子们学的特别轻松、自然、没有压力,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这种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
首先建立活动区规则,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
成为区角游戏的必要性,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为所欲为。
而应该是掌握规则之后的一种自主游戏,在创设活动前就必须考虑规则问题。
而制定区角活动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幼儿,偏向某一方都是不妥的。
其次根据近期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材料,要利用有限的空间使每一个区域都有相对宽松的活动范围,同时也有利于材料的摆放与收整。
某些内容相近区域的合并有利于材料最大限度的被利用。
比如:益智区、语言区、美工区、计算区等放在小箩筐中合并为一个区,可以让孩子资源共享,也便于老师在材料的投放上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
其次,材料的投放要为教育目标服另外,材料的选择
通过学习区域活动的设置及材料的投放,有哪些学习心得及反思
心得体会怎么写及范文 1、什么是“心得体会 在参与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中,人们往往会产生有关某项工作的许多感受和体会,这些感受和体会不一定经过严密的分析和思考,可能只是对这项工作的感性认识和简单的理论分析。
用文字的形式把这些心得表达出来,就是“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一种日常应用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一般篇幅可长可短,结构比较简单。
2、心得体会的写法 心得体会的基本格式大致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I、标题 心得体会的标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在XX活动(或XX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关于XX活动(或XX工作)心得体会(或心得)。
如果文章的内容比较丰富,篇幅较长,也可以采用双行标题的形式,大标题用一句精练的语言总结自己的主要心得,小标题是“在XX活动(或XX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例如:从小处着眼,推陈出新——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的心得 II、正文这是心得体会的中心部分 (1)开头简述所参加的工作(或活动)的基本情况,包括参加活动的原因、时间、地点、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过程及结果。
(2)主体由于心得体会比较多地倾向于在文章标题下署名,写作日期放在文章最后。
3、写作心得体会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混同心得体会和总结的界限。
一般来说,总结是单位或个人在一项工作、一个题结束以后对该工作、该问题所做的全面回顾、分析和研究,力求在一项工作结束后找出有关该工作的经验教训,引出规律性的认识,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它注重认识的客观性、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刻性。
在表现手法上,在简单叙述事实的基础上较多的采用分析、推理、议论的方式,注重语言的严谨和简洁。
心得体会相对来说比较注重在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主观认识和感受,往往紧抓一两点,充分调动和运用叙述、描写、议论和说明甚至抒情的表达方式,在叙述工作经历的同时,着重介绍自己在工作中的体会和感受。
它追求感受的生动性和独特性,而不追求其是否全面和严谨,甚至在有些情况下,可以只论一点,不计其余。
(2)实事求是,不虚夸,不作假,不无病呻吟。
心得体会应是在实际工作和活动中真实感受的反映,不能扭捏作态,故作高深,更不能虚假浮夸,造成内容的失实。
(3)语言简洁,生动。
心得体会在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叙述、议论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采用描写、抒情及各种修辞手法,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幼儿园区域活动投放材料要注意什么
一、把握年龄特点,拓展幼儿兴趣 在班级区域活动中,教师应为每个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材料,并让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和意愿决定玩什么、和谁玩、怎么玩、用什么玩,从而积极地与同伴、材料互动。
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及活动的持久性与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有着直接的联系。
为使材料具有教育价值,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教师应提供能够充分吸引和拓展幼儿兴趣的材料,让材料与幼儿积极“对话”。
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本班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同时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与学习兴趣。
只有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才会变得积极主动。
二、明确材料蕴涵,凸显教育价值 首先,应凸显活动材料的教育价值。
教师应明确什么样的材料可以引发什么样的活动,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这就是说,活动材料的投放不能盲目,而必须与具体目标相联系,并能保证幼儿与材料的互动。
其次,在材料的旁边应放置图书和其他资料。
在提供材料的同时附上图像或文字,有助于幼儿在真实物体和图片、图画以及与材料有关的故事之间建立联系,从而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探索与学习资源。
如在区域中提供简单的操作图,或将幼儿活动材料的相关画页张贴在墙壁上,都能增加幼儿探索材料的方向性和可行性,从而更易完成操作活动。
再次,可以利用材料强调某个学习领域。
有效的材料投放也可以作为突出某个学习领域的工具。
例如在科学区提供有趣的、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的材料,包括有趣的多棱镜、会变的颜色、磁铁、沙漏、天平、奇妙的转盘等;在“生活区”添置剪刀、针线等多种生活、劳动工具,让幼儿学习穿针、缝线等基本生活实用技能。
三、提供组合材料,创新操作方式 教师应能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对材料进行优化组合,通过资源共享、设置情境、分层呈现等各种方法使材料实现物尽所用。
对幼儿来说,只有能够引发幼儿动手、动脑的材料,才能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因此教师在调整材料时不必匆忙撤换材料,而应对材料进行分析。
在肯定目标合适的前提下,可考虑调整投放的形式,如将材料从教室中的一个区角移至另一个区角,或者把材料和幼儿之前从来没有使用过的物品放在一起,或者通过新旧材料的承上启下的组合产生新的游戏情境、思维方式、操作方式等,促进幼儿将新旧经验相连,从而使操作活动更具延续性与连贯性。
四、支持、启发、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 孩子自己选择材料,决定用材料做什么,能极大地激发幼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材料得到有效使用。
因此,教师可以将环境创设和材料搜集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与幼儿一起设计、准备和制作材料。
幼儿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想(利用已有的经验)、问(如家长、邻里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看(书、画报)去获得有关的信息,通过自己动手和求得他人的帮助去获得所需的材料。
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发展了设计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发展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有关的知识经验。
幼儿园环境及区域材料投放的困惑有哪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幼儿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支持和引导幼儿的操作摆弄、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
而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正好验证了这一理念的科学合理性。
准备环节是第一环节,其中包括区域环境的创设以及区域材料的准备和投放。
在区域活动中,活动环境和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会获得经验和知识。
一、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由幼儿决定怎样布置是否会直接影响他们自由交谈展开的程度。
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
活动区设置是要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的地理因素,通过师生共同商量,采用固定和灵活设置相结合,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的区角,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自由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
尽可能地使活动动静分区:一般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室内:如语言区、计算区;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如表演区、体育区、科学区、动手区等.并根据情况灵活调整.另外,要让环境说话,让幼儿与环境互动起来。
应该充分利用教室、走廊楼梯的墙壁展示与课的主题相关的资料、照片、或孩子的美术制作作品,如在组织“树”这个主题的时候,我们在楼梯的墙壁上布置上松树、枫树、桑树、桃树、柳树等构成一片大森林;在走廊的墙上贴上小朋友去参观树的相片;在作品展示墙上帖出小朋友们画的树;在自然角摆上小朋友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盆景;在活动室上方吊上各种树叶;带领小朋友在自然角和种植园里种上各种小树,总之,.在活动室里,所有可以利用起来的空间都用上了。
根据季节的变化、主题活动的变化等,孩子们会主动地配合教师布置周围的环境。
孩子按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自由选择表现的形式,共同装扮活动区。
二、活动区材料充分的准备及合理投放,促进幼儿主动参与 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因此在准备、选择、提供操作材料时,我们根据幼儿兴趣和发展水平进行投放。
1、家园配合准备区域材料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
”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
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
而利用自然物和废旧物品就成了很好的丰富区域材料的形式,在材料收集中就需要老师、家长和幼儿共同配合。
一是充分利用自然物,在自然区域里,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材料。
如小树叶粘贴成小动物、叶子拓印、制成“书签”;捡来小石头、小树枝当成计算材料;小石头染色,当成飞行棋子;叶子当成小伞、做成扇子、帽子、、、、、、孩子们在随心所欲的玩乐中得到了自由的体验和创造的乐趣。
二是巧用废旧物品,如老师或幼儿带来家中的洗发水瓶、化妆瓶子投放到“理发店”;方便面碗种上葱、蒜;小朋友把以前穿过的小衣服带来,变成了“娃娃的盛装”;瓶盖做成串铃等等,幼儿参与制作,动手能力进步了,创新意识增加了,环保意识提高了,也更喜欢玩区域活动了。
欣怡和妈妈用矿泉水瓶做了个“漂亮娃娃”;嘉嘉和爸爸用牛奶盒做了几部“移动电话”;星星和姐姐用旧挂历纸剪了“窗花”;豆豆和爷爷用各种广告纸折出了“轮船”等。
家长积极的参与丰富了区域活动,他们的环保意识也为幼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2、根据幼儿兴趣投放材料 教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
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则滥,滥则泛。
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投入活动,但也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玩得眼花,一会儿拿这个玩玩,一会儿拿那个玩玩,只学会了拿起一物——摆放片刻——丢弃——另换一物,显然这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悖的。
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
我们通常在开展某一区域游戏前,先与幼儿共同探讨,再根据幼儿的认识特点、兴趣及教育目标,共同制定区域游戏的规则。
如:我们在开展“奇妙的信”这一主题中,幼儿对寄信、写信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就生成了“邮电局”这一游戏区,我们还带领幼儿参观了邮局,了解邮局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我们与幼儿共同讨论了游戏的玩法,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又如,幼儿对自己没玩过的玩具很感兴趣,就可建议他们把家里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这样一个令幼儿留恋忘返的玩具区就可形成了。
3、提供层次性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满足不同幼儿发展需要 一方面,材料的投放要根据班级幼儿不同的需要、能力,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幼儿的主动探索。
众所周知的“水桶”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
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
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如为了有助于幼儿小肌肉发育和培养细致操作能力,我在手工区中设置了“夹玻璃球”的内容。
在练习用筷子夹玻璃球时,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夹进瓶中,能力弱的幼儿可选择夹进盒中。
班上有几位幼儿由于年龄小,,我就在旁边放了一把勺子,他们可以用勺子把玻璃球舀进盒中。
这样可以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操作机会。
在活动中,允许操作能力强,完成较快的幼儿在完成本次活动后选择第二区域的内容,这样既让操作慢的幼儿有足够的操作时间,也让操作快的幼儿减少消极等待现象,使每位孩子都获得成功感,另一方面围绕教育目标,提供多样性的材料。
如在小班的主题“认识花”中,就可以提供画花、花拓印、插花;中班认识“树”,提供树叶粘贴、叶脉标本、树叶变色等。
4、要选择在活动时间内易观察到变化的材料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在考虑与主题活动《树》相结合的同时,我在科学区中为小朋友们准备了“树叶变色”的小实验。
活动开始,5个小朋友兴冲冲地到科学区中,将各种树枝、树叶插进红黑蓝墨水中,然后很认真地观察,可是等呀等,仍不见树叶变色。
我在指导树叶粘贴时发现科学区相当安静,就忙走过去询问,发现树叶变色需要一段时间,就及时引导这五个幼儿先到其它区域活动,请小朋友活动快结束时再来观察。
活动后,我做了自我反思:象“树叶变色”这类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观察到变化的
如何优化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及材料投放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策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区域活动中,活动环境和材料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会获得经验和知识。
而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的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
一、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让材料促使幼儿动起来在幼儿自由探索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探索情况及时创设环境,提供相关材料,并考虑怎样合理应用材料。
1.材料的投放与主题内容相结合,围绕主题目标开设区域活动。
主题活动是一种整合性的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往往一个主题的内容可以涉及音乐、美术、语言、运动、游戏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网络化结构。
而区域游戏正是实现主题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材料是支撑幼儿游戏的基础。
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投放游戏材料。
如在“可爱的小兔”这一主题下的表演区“小兔乖乖”内,我用泡沫和卡纸为孩子们制作形象的大树,用皱纸剪出小草贴在墙边,使表演区的背景凸现出来,再配上各种色彩鲜艳的头饰和一些道具。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个游戏。
2.不断加强材料的可操作性,使之丰富多样。
幼儿的认识和能力都是在操作和活动过程中建构的,通过动手操作可调动幼儿的学习
浅谈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一幼儿园)摘要:幼儿园的孩子处于爱玩好动的年龄阶段,区域活动可以给孩子们提供轻松自由的环境,是孩子们特别喜爱的一种活动,而且引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刺激孩子们的自身潜能,让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般四五岁左右,他们开始逐步有自我意识和探索意识,也对规则有了相关理解。
所以在中班小朋友的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中需要注意能迎合孩子这个阶段的身心发展,将从如何在中班区域活动进行材料投放进行探讨。
关键词:区域活动;材料投放;问题区域活动一直都非常受小朋友的喜爱,而活动材料作为幼儿在玩耍中获得知识的媒介,不同的材料蕴含着不同的价值,对孩子的智力发展、行为习惯等有着引导和开发的作用。
幼儿园阶段操作材料在区域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非常明显。
合理的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是保证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但如何根据孩子们的发展需求,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合理的材料投放,是值得探讨的。
一、幼儿园中班孩子的特点他们注意力比小班孩子更加集中、更加独立,好奇心和思维能力也有所增强,而且能开始控制自己的情绪,慢慢地对规则有了相关认识,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能力也逐步增强,除此之外,中班小朋友的
怎么写外出学习心得区域活动以及幼儿进步的流程心得
区域体会 区角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创设多种领域的学习区域。
并提供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
而教师的任务是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关键词: 区角活动 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游戏一直以他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
人们对游戏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而区角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游戏活动,同样受到了孩子们的普遍欢迎。
它重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以及选择广泛的内容。
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
因此,孩子们学的特别轻松、自然、没有压力,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这种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
一、 建立活动区规则,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
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为所欲为。
而应该是掌握规则之后的一种自主游戏,在创设活动前就必须考虑规则问题。
而制定区角活动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幼儿,偏向某一方都是不妥的。
1、在活动前提出规则 有些活动规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要求幼儿在活动中务必要遵守,对于这类规则,我们可以在活动前就向幼儿提出来,比如:使用玩具时需注意的卫生、安全问题,游戏结束后的整理、归放。
活动中遇到问题应开动脑筋想办法等等。
区角活动规则往往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逐步完善、逐步到位的。
2、在自然活动中形成规则。
有些孩子经常会带一些自己的玩具到幼儿园,当区角活动时,他们就在一起玩玩具,有时是玩自己的,有时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着玩。
过了一段时间,通过老师和孩子一起讨论,班上就逐渐有了一个全体认定的规则:无论是谁,不一定要将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但是在玩别人的玩具时,一定要事先征求别人的同意。
3、在解决问题中建立规则。
幼儿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着帮忙解决问题,而应当引导幼儿自主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建立起相应的活动规则。
比如:在建构游戏中,孩子们玩的很尽兴,可到最后却没有多少作品展示,这是为什么呢
当我把问题抛给幼儿后,得到了多种答案。
有的说:“我搭了一间漂亮的房子,但被别人捣乱推倒了”,有的说:“收玩具时我们自己拆掉了”还有的说:“我快搭完时,自己倒下来了”等等。
“那怎么才能让老师看到你们的作品呢
下次玩的时候你来告诉我好吗
”经过多次玩后,孩子们把发现告诉了我:“玩的时候搭牢一点,建房子时在旁边建一条路,别人就不会不小心踩坏了。
不要有太多人挤在一起,以免撞坏。
”在大家的建议下,孩子们掌握了保护作品的方法,同时玩游戏的规则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
二、根据近期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材料 首先,要利用有限的空间使每一个区域都有相对宽松的活动范围,同时也有利于材料的摆放与收整。
某些内容相近区合并有利于材料最大限度的被利用。
比如:益智区、语言区、美工区、计算区等放在小箩筐中合并为一个区,可以让孩子资源共享,也便于老师在材料的投放上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
其次,材料的投放要为教育目标服务。
另外,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幼儿总是喜欢在一个区活动,而对别的区角却没有兴趣,但我们又不能强迫那个幼儿一定要离开那个区,或是一定要去某个区活动。
此刻,我们就要对照目标看一下,所选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再看材料是否具有游戏性。
只有材料是玩具,幼儿才爱玩。
三、参与孩子的活动,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引导者。
首先,在活动中,我们要相信孩子。
通过观察,我们看到孩子并不是无知和无能的,而是一群非常能干和富有创造力的小主人。
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我们要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好伙伴,与他们平等相待,将角色转向幼儿的合作者及引导者。
其次,在幼儿的活动中,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活动,了解他们当前已有的经验,观察他们对什么感兴趣,是否应在哪方面给予帮助。
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水平做标准来要求孩子。
当出现突发情况时,进行随机教育。
四、注重幼儿能力差异,安排适当内容 每一个孩子总会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许多人眼里的乖孩子可能在动手能力方面却差强人意,而一个平时不惹人注意的孩子在建构区可能会有突出的表现。
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设立榜样,组织幼儿“说第一”活动,让幼儿说说自己哪方面最棒。
并在区角设立成果展示台,随时放上幼儿的得意之作,展示自己的“绝技”。
此外,我们还开展区角内的手拉手活动,鼓励幼儿互相指教,体验同伴间互动学习的快乐。
在区角活动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都在不断的积累经验,只有做到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尊重孩子的想法,才是开展区角活动的真正意义所在。
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教研中该提什么问题去教研
更多幼教相关知识:点击“中国”即可进入一、材料的安全性和艺术性 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这足以说明安全工作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
同样,在区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上,安全性应是第一位的。
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应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
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应注意包装和制作的艺术性。
比较坚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装盒可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
还可选用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
如动手区内练习系纽扣的活动材料,可为幼儿提供色彩鲜艳、做工精美的玉米造型、花瓣造型等,注意操作材料的色彩搭配和便于操作,使其在具备教育功能的同时,充分将其艺术性展现出来。
以吸引幼儿对活动材料充满兴趣,积极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利于的顺利开展。
二、材料的目标性和探究性 指出:促进幼儿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发展,是的基本任务。
而材料投放的目标性和探究性是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前提。
由于是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主题目标的指导下,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开展的系列活动。
因此,材料投放应具有目标性,根据近阶段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活动材料。
如结合的主题活动,围绕“让幼儿感受新年的节日气氛,体验过年的忙碌、热闹,参与新年的准备活动”这一活动目标,在社会性活动区域——超市里,为幼儿提供大量红色包装纸、纸卡和各种礼盒等,让幼儿通过在超市里的加工、分类、采购和互赠等活动,从而达到落实活动目标,促进其的目的。
活动材料还应具有探究性。
材料的探究性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
探究是儿童在动脑思考基础上的动手操作,是儿童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交织进行的活动。
不能让幼儿开动脑筋思考的动手操作活动,不能被看作探究活动。
例如,给幼儿几架,让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找一找有几扇窗几个轮子,有些什么不同,这并不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探究活动。
如果交给幼儿各种材料,如中的门、窗、轮子等让幼儿自己拼装出飞机,就是一种探索活动。
因此,我们在材料的提供上,还应密切注意材料的探究性。
三、材料的针对性和计划性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
因此,活动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
同样是建构区,结合小班幼儿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和小肌肉群不够发达的生理特点。
可为他们提供体积大,便于取放,类别相同的建构材料。
而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思维敏捷,在提供建构材料时,则要注重多样性和精密性,以满足他们的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
社会性区域在设置上也应注意针对性,角色简单、分工明确的娃娃家应设在喜欢模仿、欠丰富的小班,利于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超市购物可锻炼幼儿的分类、计数、交往等综合素质,可设在中大班,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的不同需求引导幼儿开展系列的活动,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
医院、邮局、理发店、银行这些社区的服务设施是幼儿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所经常接触到的,便于幼儿的社会性成长,可设在大班,让幼儿在充分参观、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开展。
四、材料的层次性和动态性 区域活动最大的优势莫过于能为兴趣、能力各异的幼儿提供丰富多变、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
哪怕是平时最不善于交流、沉默寡言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也可以自信地操作、自主地交往,充分调动其活动的积极主动性,这也是区域活动深受幼儿喜爱的主要原因。
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材料的提供上应注意材料的层次性和动态性,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
材料的动态性: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
如教师发现前阶段备受幼儿喜爱的语言区无人问津了,通过对幼儿区域活动的观察和了解,发现语言区域里的图书因投放时间长,造成破损严重和内容陈旧。
于是,教师动员幼儿把家里的新图书带到幼儿园一起分享。
同时,根据近期主题目标有目的地投放一些用于幼儿查阅资料的科技书籍。
果然,语言区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非凡,孩子们相互讲述自己熟悉的故事,介绍自己的新书,并时常光顾新到的科技书籍。
材料的动态性还体现在各年龄段及平行班之间的互动上,各班教师应及时沟通、交流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做到材料的互补,资源共享,让材料真正地为活动提供服务。
材料的层次性:一方面从材料的加工程度来讲,可为同一个活动区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
如动手区内,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制作沙漏的空、装饰好的和已经做好的成品,这样才有利于幼儿的操作探索,更大程度地鼓励幼儿的自主学习。
另一方面可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
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
它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幼儿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
在这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操作和交往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和表现,有效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是对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
而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它的重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就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复杂性体现在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探究,还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一致的探究结果。
作为幼教工作者,如何投放区域活动中的相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是值得我们当前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更多幼教相关知识:点击“中国幼儿教育网”即可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