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词》教学反思
新派作文四年级下册学写导游词教学反思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彭导,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讲解颐和园的风景名胜. 请大家随着我走.现在,我手指的这个是著名的长廊.这个长廊可不一般.它全长700多米,分成273间.大家可以看到,每间的横槛上都有许多五彩图画,画得各式各样,有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难怪被称为“世界第一廊”.
为鸟的天堂写一段导游词100字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然而,随着教学经验的增加却发现,过去很多已经毕业的以及现在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回想以前的课程学习,绝大部分学生都说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很无聊。
有部分学生说这门课就象导游词讲解,甚至有部分学生觉得这门课程没有什么好学的。
秦陵兵马俑教学反思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今天,上了《秦兵马俑》的第二课时,本课时的重点就是联系课文内容,体会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形象鲜明。
从而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所以,本课时的教学,我还是以过渡段为中心,由复习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入手,然后自然过渡到重点段落(4—9),引导学生体会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
针对这一教学重点为,我主要设计了三个大问题: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
他们有着怎样的鲜明形象
仔细读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兵马俑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然后由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保证一定阅读时间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这一部分的教学,学生的兴趣倒是比较浓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可由于交流汇报占了许多时间,学生阅读感悟的时间倒是少了,给人的感觉像是在做表面文章。
我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问题设计得不够合理,而且教学没有抓住重点。
每个自然段的教学时间几乎是平均分配,教学节奏没有变化。
或许,在教学中,我可以先以“将军俑”为例,具体分析一下他的鲜明形象,并指导学生朗读,然后再让学生照样子来介绍分析其它的兵马俑。
这样做才是真正“授之以渔”,而且也不至于让学生的阅读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
另外,秦兵马俑的出土震惊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它是秦文化的缩影,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
我想,仅仅凭书上的介绍和几张图片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肯定是不够的。
还应该利用一些教学资源,让学生对秦兵马俑有更多的了解。
而在这点上,我做的也不理想,因为课前没有让学生收集更多的关于秦兵马俑的资料,只是教教材,而没有做到“用教材”,没有开发和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
《秦始皇兵马俑》这篇课文写的是古代文物,介绍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壮观的建筑物和兵马俑的军阵、神态,指出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是我国考古史上最大的发现之一。
这篇课文语言精练、词语丰富、段落清楚,从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来讲是训练学生丰富语言和运用段落大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教材。
但这篇课文写的是古代文物,对于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其见识少,缺少主观性认识,对教材的理解又是一个难点。
我在教学《秦始皇兵马俑》这篇课文是采取了这样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审清题意,读通课文,给课文分段。
2、初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学习第1、2、3自然段,完成作业本上的第1、2题。
第二课时:1、了解兵马俑的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能用“也许”“似乎”造句。
本课的重点是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是课文第二段,秦始皇兵马俑军阵这一段的课文理解。
所以,我在突破这个难点是作以下尝试,先让学生报名参加:①军事家、②文学家、③美术家、④导游哪个组,并给每个组出了题目:①军事家:你认为秦始皇是怎样安排军阵的
②文学家:作者在观察军阵时是怎样观察的
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下来的
③美术家:你能把这幅军阵图画下来吗
④导游:你能给来兵马俑博物馆参观的游客写几句导游词吗
然后分组进行活动,最后各组交流。
由于是大家自己喜欢的题目,讨论时大家非常热烈,交流时也特别认真,其效果也比较好。
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学生喜欢学的,有兴趣的参与其表现也比较积极,受到的效果也比较好。
因为,我安排了四个小组,让学生参与到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小组中进行学习,所以,学生们学得快乐,收到的效果也比较好的。
2、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课文,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
3、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参与当军事家、文学家、美术家、导游的活动,让他们参与了活动,让他们尽自己的能力去发挥,去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我体会到语文教学本身是训练学生语言文字,培养学生想象,创造,表达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但如何进行这一方面的训练和培养,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尝试和探索,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使学生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得到培养。
我决心今后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尝试,是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口语交际 我来当导游
江苏无锡蠡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将去游览的景点是蠡园。
蠡园距无锡市区10公里,位于前湖北岸的青祁村,是一处以“堆造假山、巧借真水”而闻名的江南水乡园林。
【蠡园简史:得名由来—创建历史—景区分布】 蠡园因蠡湖而得名,蠡湖原名“五里湖”,是太湖东北岸的一个内湖,湖面9.5平方公里。
相传2000多年前,越国大夫范合助越王灭亡吴国后,功成名就,携西施隐居于此。
后人把范蠡、西施当年泛舟的五里湖叫做“蠡湖”,蠡园也因此而得名。
蠡园的建设,最早是在民国初年,当时的青祁村人虞循真在蠡湖岸边种植了柳树、菱藕,然后筑堤围坎,建造茅亭,形成了“梅埠香雪”、“南堤春晓”、“曲渊观鱼”等“青祁八景”,并设立“山明水秀之区”牌额以示游人,从而奠定了蠡园风景开发的基础。
1927年,又一位青祁村人王禹卿,在上海经营面粉生意致富后,回到乡里,在“青祁八景”的基础上辟地30亩,凿池引水,叠石为峰,历时三年建成蠡园。
1930年,台园的另一位建造者陈梅芳在蠡园旁建造了另一个园林,据范蠡在此与乡亲们一起养鱼的传闻,取名“渔庄”,并声称要胜过蠡园,因名“赛蠡园”。
1936年,王禹卿的儿子王亢元,又分别营建了湖心亭、凝春塔等建筑。
解放后,1952年无锡市政府经全面整修,在台园与渔庄之间,建筑了一条千步长廊,从而将两国连成一体,统称“蠡园”。
1978年又在长廊之东拓建新园,形成了如今的规模。
台园现占地123亩,其中水面占40%以上,全园分为四个景区:东部有百花山房、月波平眺、南堤春晓和四季亭;西部有千步长廊、湖心亭、凝春塔;中部有假山群、莲防;新辟的有春秋阁等名胜景观。
【蠡园大门—百花山房】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蠡园大门,这是由原渔庄大门改建而成的。
进门是90平方米的敞厅,右侧墙上刻有蠡园风景图。
向前过暗廊、月洞门,穿过假山屏障,只见右边堆砌着湖石、假山,这就是著名的百花山房。
它建于1934年,外观为落地长窗,配以各种花纹雕刻。
厅里陈设古式家具,房后种植芭蕉、棕榈。
百花山房回廊中的墙上装饰着彩绘壁画,它以西施故事为线索,形象地展现了西施~生的主要经历。
西施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浙江诸暨人。
在吴越争战中,越国谋臣范合帮助越王勾践设“美人计”,将西施献给吴王夫差,从而使夫差沉迷酒色,最终亡国。
由回廊向前,二层楼建筑是“濯锦楼”。
【假山群—莲舫—洗耳泉—桂林天香】 假山石阵是台园景区的主要特征。
1930年陈梅芳建渔庄时,用太湖石堆砌假山群,由浙江东阳人蒋字元设计建造。
来到假山群,只觉峰回路转,曲折盘旋,置身其中,如入迷宫。
假山群的建造丰富了园林内容,增加了山林野趣,又分隔了景区空间。
这些假山都以“云”字题名,有云窝、云脚、穿云、朵云、盘云、归云、留云等。
假山最高处是“归云洞”,高12米。
在此可以眺望全园景色。
我们到此,是否有一种“身在此山中,不知云深处”的感觉呢
假山虽小,却风景独特。
在假山群旁,还配置着小亭、池塘、小溪、曲桥、石笋,并且种植了各种名贵花木,大有会稽兰亭之风光。
假山群中最大的建筑是“莲航”。
它建于1930年,三面临池,一侧和驳岸相连,分成三个舱:前舱是落地长窗,中舱装饰着矮墙花窗,尾舱隔有粉墙栏杆。
航是园林湖泊中建造的一种船形建筑,主要供人在游览时驻足停留,观赏水景。
江南园林造园多以水为中心,蠡园又建在太湖边,因此陈梅芳在假山群中造了这座莲航,使游人不在水中划船,却如同置身舟中的感觉,充分体现了造园者的用意。
看完莲访,我们沿石路向南,前方有一口直径约一米的泉井,周围叠石形如耳廓,这就是著名的“洗耳泉”。
泉旁这块大石,状如狮子,似在守护着清泉。
再看泉畔石路两旁分布着这些湖石,倘若游客们仔细辨认,就能看出12生肖的动物形态。
跨溪石桥上有“潜鱼”两字。
此处景观以景状物,让我们不得不叹服造园者的别具匠心。
下面让我们绕过假山,来到一片豁然开朗的景区。
这里平地上种植着数十株古老的桂树,郁郁苍苍,香溢满园,因而名叫“桂林天香”。
倘若中秋时节来到这里,定能使您感受一番“天香云外飘,桂子月中落”的情趣。
【酒虚亭—四季亭—月波平跳—空界桥】 走出假山群,过月老亭石拱桥,前面看到的攒尖敞开的亭子,就是“涵虚亭”。
此亭本来在蠡园东部,建渔庄时迁到这里。
原先亭子分成八面,有矮墙,上装花格长窗,1958年整修时,拆除了花窗和矮墙,成为现在开敞的样子。
1983年还塑有“西施浣纱”像。
“涵虚亭”前是“四季亭”。
四个亭子外形虽然一样,寓意却十分深刻,它们代表了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时。
四季亭于1954年建造,造型别致,歇山式亭顶。
亭内三面扶手称作“美人靠”,亭顶上装饰着水生植物——荷花、荷叶、莲蓬。
我国古代把水生植物看作吉祥物,认为可以避免火灾。
那么这四个亭如何加以区别呢
一是看亭边种的植物:春亭旁种梅花和迎春;夏亭畔种夹竹桃;秋亭边种桂花;冬亭侧种腊梅。
二是看四亭所处的方位,无锡地处近海,纬度较低,属亚热带气候,春、夏、秋、冬四季风向分别以吹东、南、西、北风为主,所以“四季亭”以东、南、西、北方位确定。
四季亭还各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这是在1980年《无锡日报》上公开征集评选的,它们分别是:春亭叫“溢红”,夏亭名“滴翠”,秋亭为“醉黄”,冬亭称“吟白”。
在蠡园西南角,临湖建“六角亭”,这就是蠡园风景之最的“月波平眺”。
它飞檐翘角,绿瓦红柱,因亭顶原立有一只仙鹤,故又叫“仙鹤亭”。
1958年整修时拆除了,换成现在的葫芦攒尖顶。
顶上有12根楞木,斗拱相连,雕刻着60只金凤凰,每五只凤凰由一条龙率领,中间绘有双龙戏珠,所以也叫“龙凤亭”。
1981年,无锡书画家倪小近写的“月波平眺”匾悬挂在亭正中央。
站在亭中可以眺望五里湖,领略湖光山色,所以也叫“望湖事”。
各位游客:如果我们在这里坐船游览蠡湖,便能眺望到远处的宝界桥,它是荣德生在1934年做60大寿时,出资建造的。
桥的全长375米,宽5.6米,高7.7米,桥下架有60个桥孔,象征荣德生60大寿。
因桥在宝界山下,故名“宝界桥”,又因为此桥是无锡最长的桥,所以人们也称它为“长桥”。
【南境春晓—千步长廊—暗红烟绿—凝春塔】 在“望湖亭”前沿湖边的是“南堤”。
长二三百米,30年代初,虞循真在这里种植桃树和柳树,称“南堤春晓”,成为“青祁八景”之首。
如今共有300多棵柳树,600多株桃树。
每到春天,红碧桃、紫叶桃,以及从外引进的金散金碧桃、重瓣白碧桃等十多个品种的桃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将这里点缀得分外美丽。
沿南堤向东,走过假山石洞,是一个小天井,左边是木香树,右边是一棵紫藤,再向前穿过月洞门,就是长廊。
长廊全长289米,也称“千步长廊”,建成于1952年。
它既连接了老蠡湖和渔庄,也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致。
长廊一面临蠡湖,另一面是长墙,墙上开有80多个漏窗,并用青瓦砌成各式图案,大家仔细端详就会发现,每个图案各不相同,别具匠心。
长廊东边,嵌有38块砖刻,刻的是苏东坡、米芾、王阳明等人的作品,这是在1928年建园时镶嵌上去的。
整个长廊临水一边设置长椅,既装饰游廊,又能供游人休息,倚栏观景,人在其中,确能领略到“山光照槛水绕廊”的意境。
于步长廊东边的尽头,用栈桥和长廊相连的是湖心亭。
湖心亭采用平桥涵洞的建筑结构,伸向湖中约50米,它是1935年由王亢元出资建造的。
整座亭呈长方形,飞檐翘角,四面通敞,上部金色琉璃瓦顶,底部用黄色架筑材料。
一面墙上雕刻有《嘉湖佳话》壁画;另一面有“晴红烟绿”匾,表明五里湖景色四时多变,因此也叫“暗红烟绿”水谢。
和湖心亭隔水相望的是“凝春塔”,高约数米,五层八角,红砖青瓦,小巧玲戏,中西结合,是蠡园中的著名一景。
【半亭—春秋阁】 现在我们从千步长廊返回,可看到长廊一端,有一段独特的建筑,它与长廊相连,一半是走廊,一半是亭子,因此名叫“半亭”。
半亭是千步长廊的延伸,它连接着蠡园新区,起到了一个过渡作用。
这里也是观赏春秋阁的最佳地方。
游客们:前方这座三层楼的高阁就是“春秋阁”,它建于1978年。
让我们走近阁旁,各位请看:这幢单檐歇山顶的建筑矗立在整个园林的最高处,给台园建筑增添了层次错落的变化。
檐下高挂一块“春秋阁”的横匾,是著名书画家刘海粟的手笔。
阁名取自春秋时期范麦和西施的故事。
游客们:阁内有回廊,可以登临远眺,阁的底层还有一幅大型壁画《范蠡西施泛舟图》可供欣赏。
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登上春秋阁,居高临下地领略一番蠡园的壮丽景观吧
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有什么意义
在教改沸沸扬扬,教法五花八门的情况下,我校从优选择实践了谢仲卿教授主持的“两先两后”课题教学法。
经过三年的实验,我们深深感到,“两先两后”课题适合农村实际,是用最简单的办法落实课改精神。
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在“两先两后”课题框架内,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两先两后”改变以往的教学程序一位名家曾经说过“衡量课改成败的关键是看学生学习方式是否转变。
”“两先两后”(先学后教,先练后导)教学法就是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自觉的学习。
(1)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做一些基础性的练习。
自学过程中,我保证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走进文本。
难度大点的习题,通过学生精读、感悟、自学,做题,老师评讲。
通过学生思维能力的生成和思维结果的呈现,让学生走出文本。
(2)学生先学,让学生课堂上有事可做,并且有目标,有任务,有压力,既让学生动脑,又让学生动手。
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广,学习的机会有保证。
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满堂灌,学生充当听客,看客。
即使老师讲得再好,也是事倍功半。
(3)充分发挥“兵教兵”的作用。
①让同桌根据课本,根据知识点相互给同桌出题,然后交换做,做完再交换互改。
这样做,不仅活跃了气氛,还提高了学习效率。
②课文的重点语段,在学生多次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再由提问题的同学点名要求同学回答。
让会的教不会的,这样做,既解放了老师的劳动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力。
(4)练习的设计低坡度,有梯度。
让学困生有会做的题,中等生有思考了就会做的题,优等生有挑战性的题,既照顾了全体,又训练了优秀生。
每一节课都以鼓励为主,表扬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二、敢于创新,灵活运用新的教学模式任何一样一成不变的模式都会使人厌倦。
教学中,根据实际,灵活运用“两先两后”教学模式。
如:在口语交际(采访任课老师)中,让学生先拟定好采访问题,然后现场采访我。
通过实践,发现有的同学说话不注意称呼,有的同学不注重礼貌,有的语气不妥,有的用词不当。
通过学生或老师点评,学生印象深刻。
又如:在劝说的口语交际活动中,设计这样一道题:周末了,经过一周紧张的学习,你很想放松下,看看湖南台的《天天向上》或《快乐大本营》,而你的母亲却要看韩剧,你如何劝说你的母亲
把这一道题作为周末作业,劝说成功的下周展示。
再如:在学习《三峡》这篇游记时,我让学生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每人充当一回导游,写一篇导游词,简洁介绍三峡的景物及特点。
三、因地制宜,创造性使用教材区域的不同,城乡差异,还有各地中考试题各具特色等因素,在不违背编者意图的基础上,任课老师根据学情不同而创造性使用教材,选择性使用学材。
如在讲授《地毯下的尘土》这课时,课后有这样一道题:“虽然当时没有人知道,但自己心里却很不安。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你愿意说给人听吗
可以肯定,一旦说出来,心里不安就会消失。
我把这道题设计成课前问卷题:你认为诚实重要吗
你做过不诚实的事吗
用一句简洁的话写出来然后展示。
这样设计简洁明了,适合农村实际。
况且引导学生把不诚实说出来本身就是一种诚实。
还有,文中的米妮在地毯下发现了十二枚金币。
这既是文章的高潮,也是体现写作意图的关节点。
我设计了这样一道拓展延伸题:如果你是米妮,你会接受这十二块金币吗
为什么
这就很自然把课本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又培养了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四、小试牛刀,成绩喜人作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和习惯。
辛勤的付出换来初步的成效。
2012年秋期,在县语文知识竞赛中,我班2人获特等奖,3人获一等奖,6人获二等奖;2013春期,在“中国梦”征文比赛中,5人获特等奖,我班就占了3人次;6人获一等奖,所有参赛选手全部获奖。
科研成果收获颇丰。
2011年8月录像课《桃花源记》获市级一等奖。
2012年7月说课《桃花源记》获市级一等奖。
2013年6月教学设计《桃花源记》获市级一等奖。
2010年6月论文《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反思》发表在《玉林教育》第六期。
2011年8月论文《浅谈作文教学的有效尝试》发表在《广西教育》2011年第八期。
2013年5月参与市级课题《初中作文生活化的研究》结题。
近几年来,在县级、市级的说课、讲课比赛中,在我和其他专家的指导下,我校派出18人次,15人次五个科目获得一等奖。
总而言之,我要做个学习型的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
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片广阔的芳草地,我就是其中平凡的一株,我一定要尽情地享受阳光雨露,散发我独特的芬芳。
如果说,语文课堂犹如幽美的康河,我一定要“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相信有那么一天,我将“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