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生作文 > 读后感 > 中国名著读后感 >

傅雷家书读书求学片段读后感

yiyyy分享 63065

yiyyy 分享

求《傅雷家书》、《培根随笔》的读书笔记。

(包括主要人物形象、情节内容、主题思想、读后感)谢

《傅雷家书》:1、主要人物形象: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主要是儿子)无私的热爱,有良知,为人坦荡,禀性刚毅   傅雷夫人: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非常成功   傅聪: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严谨,热爱音乐   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恳恳2、情节内容:(1)评价及简介: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

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2)有感染力的细节:关于为什么这么强调写家信,傅雷这样认为: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有好几种作用: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傅雷又说家信作为自己的工作、思想总结也是很好的:对自己的工作(思想方面亦然如此)需要来个“小结”吗

你给我们谈技巧,就等于你自己作小结。

千万别懒洋洋的拖延

我等着。

同时不要一次写完,一次写必有遗漏,一定要分几次写才写的完全;写得完全是表示你考虑得完全,回忆得清楚,思考也细致深入。

傅雷在与儿子沟通时,想到的不全是自家的人,认为儿子在国外寄回来的家信:也有一个道义的责任,使你要尽量的把国外的思潮向我们报导。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演讲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植

因为傅雷家庭教育的信条是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植

因为傅雷家庭教育的信条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傅雷与儿子的书信往来过程是十分高兴的,虽然他自己工作很繁忙(翻译家,文艺批评家,著作等身;还有很多社会职务,是上海市政协委员),但从未觉得写信是一份耗时的差事。

我跟你是永远谈不完的,正如一个人对自己的独白是终身不会完的。

我高兴的是我有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我跟你的讨论与争辩,常常就是我跟自己的讨论与争辩。

父子之间能有这种境界,也是人生莫大的幸福。

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

傅雷写信不仅是言教,同时也是身教。

他经常以自我批判来教育身在千里之外留学欧洲的儿子。

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你过去承认我“在高山上看事情”,也许我是近视眼,看出来的形势都不准确。

但至少你得用你不近视的眼睛,来检查我看到的是否不准确。

果然不准确的话,你当然不用,也不该听我的。

等到有一天,我发觉你处处比我看得清楚,我第一个会佩服你,非但不来和你“缠夹二”乱提意见,而且还要遇事来请教你呢

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

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

我做父亲的一向低估了你,你把我的错误用你的才具与苦功给点破了,我真高兴,我真骄傲,能够有这么一个儿子把我错误的估计全部推翻

有一次,儿子的来信给邮局弄丢了,傅雷误解了儿子,显示出了内心的不高兴: 转往苏联学习一节,你从来没和我们谈过。

老实说,我是很有自卑感的,因为这反映你对我还是不放心。

大概我对你从小的不得当,不合理的教育,后果还没有完全消失。

但傅雷的出发:“先为人,次为艺术,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傅雷与儿子的书信往来过程是十分高兴的,虽然他自己工作很繁忙(翻译家,文艺批评家,著作等身;还有很多社会职务,是上海市政协委员),但从未觉得写信是一份耗时的差事。

我跟你是永远谈不完的,正如一个人对自己的独白是终身不会完的。

我高兴的是我有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我跟你的讨论与争辩,常常就是我跟自己的讨论与争辩。

父子之间能有这种境界,也是人生莫大的幸福。

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

傅雷写信不仅是言教,同时也是身教。

他经常以自我批判来教育身在千里之外留学欧洲的儿子。

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你过去承认我“在高山上看事情”,也许我是近视眼,看出来的形势都不准确。

但至少你得用你不近视的眼睛,来检查我看到的是否不准确。

果然不准确的话,你当然不用,也不该听我的。

等到有一天,我发觉你处处比我看得清楚,我第一个会佩服你,非但不来和你“缠夹二”乱提意见,而且还要遇事来请教你呢

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

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

我做父亲的一向低估了你,你把我的错误用你的才具与苦功给点破了,我真高兴,我真骄傲,能够有这么一个儿子把我错误的估计全部推翻

有一次,儿子的来信给邮局弄丢了,傅雷误解了儿子,显示出了内心的不高兴:转往苏联学习一节,你从来没和我们谈过。

老实说,我是很有自卑感的,因为这反映你对我还是不放心。

大概我对你从小的不得当,不合理的教育,后果还没有完全消失。

但傅雷的出发点还是让儿子心领了的。

孩子,以后随时来信把苦闷告诉我,我相信还能凭一些经验安慰你呢。

爸爸受的痛苦不能为儿女减除一些危险,那末爸爸的痛苦也是白受了。

父母的缺点与坏脾气应该不断的作为孩子的戒鉴,不然的话,人的性格就没有改善的指望了。

家里嘱咐你的话就多听一些,在外就不必只受别人批评。

一个人的发泄是要求心里健康,不是使自己越来越苦闷。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对自己父母,不用怕“自吹自捧”的嫌疑,只要用时分析一下弱点,把别人没说出而自己感觉到的短处也一齐告诉我们。

傅雷甚至这样劝儿子勤于写家信,真是太可爱的父亲啊:想到你们俩的忙碌,不忍心要求多动笔,但除了在外演出,平时你们该反过来想一想:假定我们也住在伦敦,难道每两星期不得上你们家吃一顿饭,你们也得花费一二小时陪我们谈谈话吗

(3)名句摘录:〈一〉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二〉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学习是免不了的。

这一点我早预料到。

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地去争取。

〈三〉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

……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四〉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五〉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六〉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

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

   〈七〉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八〉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

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九〉最折磨人的不是脑力劳动,也不是体力劳动。

而是操心。

  〈十〉……多思考人生问题、宇宙问题。

把个人看得渺小一些。

那么自然会减少患得患失之心。

结果身心反而会舒坦,工作反而会顺利。

  〈十一〉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

  〈十二〉中国哲学的思想,佛教的思想,都是要人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

  〈十三〉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痴,哭笑无常。

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一样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

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最高的境界。

 〈十四〉一个人没有灵性,光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

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

“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

  〈十五〉艺术家与行政工作,总是不两立的

  〈十六〉世界上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十七〉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会落伍。

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十八〉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象征。

  〈十九〉惟有肉体禁止,精神的活动才最圆满: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

  〈二十〉只要是先进经验,苏联的要学,别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也要学。

(50年代怀有如此“反动”的思想,相当不易)   〈二十一〉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无非是完美。

但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

所谓完美像水中花、镜中月,始终可望不可及。

  〈二十二〉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

  〈二十三〉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须考虑周详。

尤其是改弦易辙,丢开老路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个天平。

把老路和新路放在两盘里精密地称过。

  〈二十四〉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一腔热血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

  〈二十五〉现在我深信这是一个魔障。

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

老是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目的。

  〈二十六〉生性并不“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

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耍调皮,而结果反而吃亏,一个道理。

  〈二十七〉汉魏人的胸怀更近原始,味道浓,苍茫一片,千载之下,犹令人缅怀不已。

  〈二十八〉艺术特别需要苦思冥想,老在人堆里。

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归纳。

  〈二十九〉而且究竟像太白那样的天纵之才不多,共鸣的人也少。

所谓曲高和寡也

同时,积雪的高峰也会令人有“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之感,平常人也不敢随便瞻仰。

  〈三十〉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一下不是可耻的事。

  〈三十一〉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

  〈三十二〉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部的感情深入 〈三十三〉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

  〈三十四〉一切伟大的艺术家必须兼有独特的个性与普遍的人间性。

  〈三十五〉事情主观上故盼望必成,客观方面仍需有万一不成的思想准备3、主题思想:拳拳爱子之心、殷殷爱国之情4、读后感(3)或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因为一本书,改变了对人和事的看法,使平淡的生活增加了些许亮色;因为书中的一个人物,产生了对生活的渴望和冲动,让纯真本性复苏,开始反省自己,是不是在平庸之中迷失了自我

那就让我们将那些因一本书而沉淀在我们记忆中的思想碎片重新拾起。

这些书大都是被称之为人文经典的作品,经 过岁月的洗刷,它们仍使我们感动着、渴望着,让我们共同来分享那一份美好的情感、一段成长的经历、一个温馨的回忆……  《傅雷家书》摘编了1954年至1966年间傅先生暨夫人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等家信180多封,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后来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子傅聪的信件。

洋洋洒洒数万言,从父亲对国事、政事的看法,与儿子就音乐和艺术的探讨以及对儿子生活的嘘寒问暖中,教育儿子懂得国家的尊严和荣辱,做人的态度和品格。

信中也不乏傅先生对过去教子过于严格的自责和悔赎,文章隽永,字字爱意涌动,使阅者无不为傅先生爱子、教子情之深切所感动。

傅先生是一代宗师,治学严谨,治家也不例外。

傅先生也是严厉的,一生做事力求尽善尽美。

《傅雷家书》,这本傅先生以仁慈的博爱,滴着心血写就的舐犊之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反映了先生培育子女,延续自己生命的心路历程。

正像楼适夷先生在该书《代序》中指出的那样,它告诉我们:“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傅先生遭受了意想不到的磨难,“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掩灭,还要为大家所认识,得到他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也正是因为如此,《傅雷家书》虽然内容严肃,但自1981年出版以来,一版再版,不论在大陆还是海外,都很畅销并影响深远。

  书信之于通讯尚不发达的年代,无疑是沟通两地相思情感的使者。

人们常把家比做港湾,离家在外的人就是漂泊在江河上的行船。

不论是太平盛世还是炮火连天的年代,接到家书,犹如雾夜航行中看到了灯塔。

亲人祝福的笑容,情人发辫的香气,还有家乡那沁人心脾的稻花的芳,亲情、爱情、乡情纷纷跃然纸上;欣喜、激动、释然伴随着潸潸,方寸之间淋漓尽致。

还是在举国上下全都陷入“疯狂”的年代里,16岁的我有幸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在辽西的一个县城边上服役,每人每月三两油、半斤肉,合下来每天的生活费仅四角多一点。

我所在的部队正在执行施工任务,体力消耗甚大,每天收工回来就再也不想动一动,说苦不堪言那是一点都不夸张。

部队虽然距县城近在咫尺,但纪律很严,几个月、半年才能轮到一次外出的机会,惟一能和外界接触的渠道就是通信。

  家信每每由母亲执笔。

母亲文化不高,信中没有什么修辞,但很实在。

除了平安和询问的话外,再就是鼓励和写一些如何待人处世经验之谈。

母亲的每一封来信,我都要反反复复看上许多遍。

每当夜深人静我在翻阅这些信的时候,犹如把玩藏在密隅的心爱之物,总能在幻觉中隐约看到母亲的影像和听到她的声音。

家里的来信时间不定,在接不到信的日子里,疑虑、惆怅煎熬着的思念和企盼,还有于精神和身体双重疲惫之中的行船人对港湾渴望的心情,到现在都不能忘怀。

这种心情状态,就像等待已久的心灵,抚摸着由远方而至的亲人的面庞和肌肤,是一种那些无法互通家书的人在现实中难以体察到的感觉,好像没有进过沙漠戈壁的人,不知道在骄阳的烘烤和高温的蒸腾下,一滴水对于人生命的重要。

傅先生是大家,其处世的风格和文章的长短,当然不是我辈所能指指点点的。

但傅先生苦心孤诣、垂范后来的教子家书,我却能从散发着内心感动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在襁褓中父母留在记忆里的体温和心的搏动,自然、温馨,如细雨润物,充满了亲和力;炽热、真诚,像酒窖的醇酿,熏陶着情操的升华。

傅先生的家书还于殷殷切切之中,又多了一层信念的支撑,能使苦旅中的人们见到光明和希望,有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如此家书便也就不仅仅是家书,而成了推动舟行长河的顺风顺水了,仅此,足见家书的风骨。

  翻看着手中这本内文纸张略微泛黄的《傅雷家书》,再次想到我的母亲。

如今和母亲同住一个城市,离的也不远,信,是早就不用写了,什么时候想了,过去看看也很方便。

母亲老了,母子相见时只有很少的家常话,更多的便是沉默。

但从母亲的眼神里,我永远都能看出那深藏在她内心的对子女的挚爱之情。

岁月留给母亲的衰老迟早也会光顾我们,正像傅先生在家书中说的那样,“人的关总是过不完的,等到过得差不多的时候,又要离开世界了。

”父母对于子女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情感之爱,尤其是他们为你花费的心血最多,却从来也没有向你索取什么

今天的年轻人,恐怕长到这么大都没有接到过一封真正意义上的家信,当然也不会有等信、写信的心情了。

至于有一天,你也为人父母,也有离家求学或外出务工的子女,你会像傅先生那样,拿起你的笔(可能今天更多的是电话、手机短信或E—MAIL),把你从父辈那里继承下来的和你自己生命中积淀下来的统统告诉他们吗

抑或像傅先生那样,把你对子女全部的爱,也像园丁那样,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朵,送到世间去让别人享受吗

  这,又怎是一个情字所能了得的。

(4)谆谆人世语 悠悠父子情 —读《傅雷家书》有感 每个人都有生身父母,大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和教诲。

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不是老师的教导,不是长者的叮嘱,而是父母对儿女的关切,是不同于我的父母的关爱,却不失被细心呵护的感觉,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爱,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

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爱慕不减的原因吧。

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父亲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年轻时甚至有些暴燥,极富个性。

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端庄贤淑,又温厚善良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

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

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

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

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而所谓“人”在傅雷心中又是具体而微的,这不只是一个愿望,一个口号。

它大到对世界对人类对祖国的忠诚与献身精神,小到对自己事业的严谨,对父母的孝敬,对妻子的理解,对友人的宽容,甚至具体到了一个乐段的处理,一位友人的交往,以至于儿子的言谈举止也都一一告诫“手要垂直,人要立直”都使读者印象深刻,颇有感言。

母亲在那个险恶的年代,在个人安危毫无保障的日子里,她心系远方的儿子和孙子,她克制着内心的恐惧和痛苦,把坚强、安详、无微不至的关怀传送给漂泊异国他乡的亲人。

一件为孙儿一针又一针织出来的毛衣,情重如山,她却为“礼薄”而不安,为了让儿子在异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她一丝不苟地写下菜肴的制作程序,惟恐疏漏一个细节。

她爱夫爱子,一生为这个家奉献,然而,她同样为了不能再忍受的人格尊严的践踏和侮辱,夫妻二人一同将生命融合,迈向永恒,或许更多的是徇情,也算是个结束。

然而这个结束却从没让人把他们夫妇俩分开过。

夫妇二人作为中国人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两个儿子成材,大儿子傅聪成为著名的钢琴大师,小儿子傅敏成为英语特级教师。

是他们教儿子先做“人”,后成“家”,在他们的人生的句号中,就用“人”字结束了,一切美好的的回忆不愿让自己屈辱,不愿再让生活中有如此多的自己不能忍受的不愉快。

他们宁肯抛弃自己而获一个解脱,来完成人的诠释。

他们的死在我心中有了震撼,我不再象年轻时那样为他们痛楚,只求半个世纪来他们真正的安息。

正是他们严格的家教陶冶出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大师。

正如好友楼适夷面对傅雷对儿子傅聪的家教的过严过细却“不以为然”。

然而就是这样严格的家教,才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并给千千万万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宝镜,照一照我们给了孩子一些什么吧

为了孩子我们自己怎样做事做人

在书中我们不光看到了一个严格的戒子而又亲切关爱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长。

他的音乐译着和儿子沟通交流,他把对祖国的发展的关切之情,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同样流露给学生,傅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心力,在对社会祖国和人类世界尽自己的责任。

儿子傅聪,在异国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么丰富的养料,但父亲使他在海外孤儿似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边,时时给他指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当成长的道路,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条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

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

时间,距离都不是问题,有心的父母,你那颗不眠的爱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书,人生的加油站。

这种关爱不是意识一个阶段,而是伴 父爱而来。

这位严肃的父亲,从来就没有推卸自己的责任,即使在上海被日本包围成孤岛时,他就把孩子关在家中,而且很早发现在他幼小的身心中,有培养成为音乐工作者的素质,正如他对自己对人对工作对生活各方面都要求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一样,对待幼小的孩子一样,他亲自编制教材,给孩子制定日课,一一以作则,亲自督促,严格执行,他规定孩子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

他做到了,也一同要求儿子做到了。

真乃真父子。

我为人间的这一遭父子情惊叹,对,是朋友,是同志。

除了感慨傅雷在创作上甚丰的翻译作品,骄人的成绩,还为他是这样一个集艺术与生命都美妙地融入自己生命中的一个近乎完美的人。

他的生活有规律,人生就是优美的弧线,那留给我们的点点滴滴那样温暖每个少年、青年、父母的心。

对待儿子,他说:“我高兴的是我有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长的。

”而且,他谦虚诚恳地说:“我与儿子的相处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教会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以怎样的一种姿态交往。

”孩子经受痛苦时,他说:“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他不为孩子包办,而为孩子这种蜕变的过程而高兴,并且鼓励他艺术要有更诚挚的心,“得失成败尽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为了指导儿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习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他说“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

” 面对现在大学生邮给父母的待寄汇款单,没有其余的问候,而这位父亲告诫儿子写信就是强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极好的训练。

在如今是多么需要啊。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诫儿子“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紧时间”;“做事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

我觉的就是我们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而这样严于律己教子的人,他却说:“身外之名,只是为社会上一般人所追求,惊叹;对个人本身的渺小与伟大却没有相干。

孔子说的‘富贵于我如浮云’,现代的‘名’也属于精神上‘富贵’之列,智者自甘淡泊,因此我们不因该受羁于贪念和欲望”。

对成名成家的儿子不忘人生指南。

而当成年后,儿子面对感情的选择,他竟也不失时机的帮助:“要找一个双方缺点各自都能各自认识,各自承认,愿意逐渐改,同时能彼此容忍的伴侣(这一点很重要),要找永久的伴侣,也得用理智考虑,勿被感情蒙蔽,服人的眼光---结婚就会变,变得你自己都不相信事先要想不到这一着,必遭后来的无穷痛苦。

”而当他们成家后,他有叮嘱切勿钱在手头,撒漫使花,越是轻视物质,越需要控制物质。

随处读来,有反复叮咛,有温馨提示,有如朋友交心,有的甚至连点重重的着重号,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些如细流般温润人心的句句话语,难道只是一般父母意义上的唠叨,这是千年修来的服气。

翻动着每一页字字沁人心脾,我的心总能被染的金灿灿的。

字数太多、贴不了了,《培根随笔》等等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10篇

是一部很特殊的书。

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因为是给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体现了作为爸爸的他对儿子苦心孤诣。

百分之百地体现了傅雷的思想。

是写在纸上的都是些家常话。

他无拘无束,心里怎么想的,笔下就怎么写,用不着担心“审查”,也用不着担心“批判”。

正因为这样,《傅雷家书》如山间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卷的白云,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鸥,如无瑕的白璧,如透明的结晶体。

感情是那样的纯真,那样的挚朴。

没有半点虚伪,用不着半点装腔做势。

《傅雷家书》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傅雷家庭的范围。

书中无处不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他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纵使以如此之大的中国,能够达到此种地步的,未知能有几人,因为这确实需要充足的条件,父亲要学贯中西,儿子也要知书达理,而父子之间更要在相互尊重和爱护的基础上达成充分的默契。

  《傅雷家书》的出版,是一桩值得欣慰的好事。

它告诉我们: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掩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1.感受最深的当然是傅雷夫妇对孩子的那种无私的博大的爱。

傅聪从小就极有音乐天赋,20岁时留学波兰,这是他第一次离开父母:  车一开动,大家都变了泪人儿,呆呆的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冗长的列车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

回家的三轮车上,个个人都止不住流泪。

敏(傅聪之弟)一直抽抽噎噎。

昨天一夜我们都没睡好,时时刻刻惊醒。

今天睡午觉,刚刚朦胧阖眼,又是心惊肉跳的醒了。

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

今儿一天好象大病之后,一点劲都没有。

妈妈都想哭,--眼睛已经肿得不像样了,干得发痛了,还是忍不住要哭。

只说了句:一天到晚堆着笑脸,她又呜咽不成声了。

真的,孩子,你这一次真是一天到晚堆着笑脸

教人怎么舍得

老想到五三年正月的事,(一九五三年正月,就小提琴奏鸣曲哪一首最重要的问题,傅聪与父亲争论激烈。

傅聪根据自己的音乐感受,不同意父亲认为第九首最为重要的观点,认为最重要。

双方争执不下。

父亲认为傅聪太狂妄,才看过多少书

,而当时国外音乐界一般都认同第九首最为重要。

所以父亲坚持己见,这样双方发生了严重的冲突。

在父亲勃然大怒的情况下,倔强的傅聪毅然离家出走,住在父亲好友毛楚恩的友人陈伯庚家近一月余。

后因傅雷的姑夫去世,觉得人生在世何其短促,父子何必如此认真,感慨万千,遂让傅聪弟弟傅敏接傅聪回家,双方才讲和。

)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

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

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

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

真的,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这是家书收录的第一封家信。

傅雷对孩子要求极严,他为人极为严肃,甚至刻板、不近人情。

妻子朱梅馥女士是傅雷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人情深意笃,相敬如宾。

就连她也说有时和傅雷在一起是“精神上备受折磨”。

傅雷性格倔强,一生追求艺术第一,真理第一;而傅聪年少气盛,更是一个“,但吾更爱真理”的人,所以导致后来的父子反目,傅聪离家出走。

其实还是性格使然。

但这件事对傅雷的打击很大,在这封家书里傅雷表达了作为一个父亲的真诚的愧疚之情。

自从有了元元之后,我身兼老师和父亲的双重身份,对傅雷的这种感情应该说是体会更深。

我现在明白了并且有了一个结论,这个结论也许有的人不会同意,那就是:一个没做过父亲(母亲)的人也绝不会是一个好的老师。

在我看来,在很多方面做父母和做老师是相通的,他们面对的都是孩子,都是要教育的对象,并且都是未成年人,而父母或老师手中有一种权力,这种权力好象是天生的,你拥有它是天经地义的一样,所以我们有时就不免滥用这种宝贵的权力而做出一些让人后悔的事来。

傅雷其实就是这样,他可能觉得作为父亲,管教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做父亲的拥有不容质疑的绝对权威,他不允许儿子来挑战这种权威。

其实做老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试想想,当老师这么多年,做出的伤害学生的事情还少吗

给他们带来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伤痛还少吗

真是不堪回首,不敢回首啊。

所以读到这一段感触特别深,我完全能体会傅雷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内疚。

往事已矣,“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后来者当深戒之,更重要的是做好后面的事。

  再看这一封: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

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

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烦恼。

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

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这哪里是一个著名的翻译家、艺术家写的文字呢

这分明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邻家老者对孩子的喃喃细语、絮絮叨叨啊。

但就在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里包含着父母对儿女多少的爱恋和期盼。

我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父母,想起天底下所有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

同样的道理:做儿女的也只有自己做了父母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做父母的这种感情。

  儿女的婚姻大事历来是父母最关心最操心又最担心的事。

傅聪,身材修长,才华横溢,温文尔雅,更兼艺术家的气质和禀赋,多少女孩子对他表达爱慕之情。

加之一个人长年在海外,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孤单和寂寞可想而知。

做父母的深知这一点。

但是为了孩子的事业,他们苦口婆心,循循善诱,一封封家书就像温暖的火种不仅安慰了异乡的游子孤寂的心,也照亮了他前方的路:  其次我不得不再提醒你一句:尽量控制自己的感情,把它移到艺术中去。

你周围美好的天使太多了,我怕你又要把持不住。

你别忘了,你字誓要做几年清教徒的,在男女之爱方面要过几年僧侣生活,禁欲生活的

这一点千万要提醒自己

时时刻刻防自己

一切都要醒悟得早,收蓬收得早;不要让自己的热情升高之后再去压制,那时痛苦更多,而且收效也少。

亲爱的孩子,无论如何你要在这方面听从我的忠告

爸爸妈妈最不放心的不过是这些。

  再看看妈妈写给儿子的话:  幸运的孩子,你在中国可说是史无前例的天之骄子。

一个人的机会,享受,是以千千万万人的代价换来的,那是多么宝贵。

你得抓住时间,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练,不足以报效国家,对得住同胞。

看重自己就是看重国家。

不要忘记了祖国千万同胞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为人类的幸福而努力。

尤其要想到目前国内生灵所受的威胁,所作的牺牲。

把你个人的烦闷,小小的感情上的苦恼,一齐割舍干净。

这也是你爸爸常常和我提到的。

我想到爸爸前信要求你在这几年中要过等于僧侣的生活,现在我觉得这句话更重要了。

你在万里之外,这样舒服,跟着别人跟不到的老师;学到别人学不到的东西;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气氛;享受到别人享受不到的山水之美,艺术之美;所以在大大小小的地方不能有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同胞的事发生。

否则艺术家的慈悲与博爱就等于一句空话了。

  这才是真正的爱、博大无私的爱

这是抛弃了狭隘的小我,成全了高尚的大我的爱。

在最隐私最坦诚的家书面前,傅雷夫妇为孩子做出了表率,表现了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道德和良知。

这种高尚的品德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可惜在现在的时代我们渐渐离它而去了。

傅雷夫妇堪称天下所有为人父母者学习的楷模。

傅雷家书:好词好句  1、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远不得安宁

真的,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p1)  2、人生的关是过不完的,等到过的差不多的时候,又要离开世界了。

(p2)  园丁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果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

(p2)  3、……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p9)  4、自己责备自己而没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

不仅仅是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

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

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耍调皮而结果反吃亏,一个道理。

(p12)  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你从今以后,一辈子记住这一点。

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待

(p12)  5、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p13)  一个人发泄是要求心理健康,不是使自己越来越苦闷。

(p14)  6、关于感情问题……无论如何要克制,以前途为重,以健康为重。

(p15)  7、……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非克服不可。

  8、一个人孤独了,思想集中,所发的感想都是真情实感。

(p19)  9、对于你感受的东西不要让它浮在感觉的表面,而要仔细分析,究竟新感受的东西,和你原来的观念、情绪、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这是需要冷静而强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

(p23)  青年人最容易给人一个“忘恩负义”的印象。

其实他是眼睛望着前面,饥渴一般的吸收新的东西,并不一定是“忘恩负义”;但懂得这心理的人很少,……(p23)  10、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训,不管是出之于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于熟人生人,都得接受。

(p29)  你的随和脾气多少得改掉一些……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归纳。

  11、耐着性子,消沉的时间,无论谁都不时要遇到,但很快会过去的。

(p30)  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无愧于心。

(p31)  12、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果,真正的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才不至于受伤……慢慢地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去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在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去分析前因后果,作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要把这些事情当作心灵的灰烬来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p32~33)  13、比赛问题固然是重负,但无论如何要做一番思想准备。

只要尽量以得失置之度外,就能心平气和,精神肉体完全放松,只有如此才能希望有好的成绩……倘若能常常想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名句,你一定会精神上放松得多。

唯如此才能避免过度的劳顿与疲乏的感觉,最折磨人的不是和体力劳动,而是操心

(p38)  下功夫叫自己心理上松动,保管叫你有好成绩。

紧张对什么事都有弊无利。

……存着“我尽我心”的观念,一紧张就马上叫自己宽驰,对付你的精神要像对付你的手与指一样,时时刻刻注意放松。

(p39)  平日你不能太忙。

人家拉你出去,你时候要补足功课,这个对你精力是有妨碍的。

还是以练琴的理由,多推辞几次吧。

要不紧张,就不宜于太忙;宁可空下来自己静静想想……切勿一味重情,不好意思。

工作时间不跟人出去,做成了习惯,也不会得罪人的。

人生精力有限……(p39)  14、……艺术是你的终身事业,艺术本身已是激动感情的,练琴时万万不能再紧张过度。

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里着眼,才好。

你原是感情冲动的人,更要抑制一些。

(p42)  15、……多抑制感情,多着重于技巧,多用理智,我相信一定能减少疲劳。

(p42)[这是傅雷先生指导傅聪在练琴时应该注意的、如何减少练琴疲劳]  功夫用得不够;没吃足苦头绝不能有好成绩

(p43)  16、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人,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

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

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忘了它的目的。

(p47)  17、……不要再已经觉得疲倦的时候再force自己。

多留一份元气,在长里看还是占便宜的。

(p54)  18、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

(p56)  19、母性的伟大不在于理智,而在于那种直觉的感情……(p60)  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

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p61)  ……年轻人往往容易估高自己的力量。

(p61)  ……今日之下,你已经过了这一道骄傲自满的关,但我始终是中国儒家的门徒,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危惧、戒备的感觉。

(p61)  ……其实perfection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食街、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

要就是存在于哲学家的理想和政治家的理想之中。

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的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远无止境,所以perfection像水中月、镜中花,始终可望而不可及。

但能在某一个阶段求得总体的“完整”或是比较的“完整”,已经很不差了。

(p62)  20、一个人要做一件事情,事前必须考虑周详。

尤其是想改弦易辙,丢开老路,换走新路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个天平,把老路与新路放在两个盘里很精密地称过。

(p69)  读书笔记: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辑印在这本集子里的,不是普通的家书。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超脱小我,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2.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

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

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

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

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

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说到父子家信,当然,那是本教子为人处世,精研琴艺的凝血之作。

记忆中是本薄薄的简册,清新素雅。

虽屡次再版,但依旧朴实无华,简练的近文中溢露出浓浓的严父之爱。

  尽管这札家信的作者和最初的阅者都与我们有世纪之遥,尽管不同时代社会制度下,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实有迥异,尽管如今的出版业为其缀加了更多的商业炒作,但是今天的读者应该做到的是摒弃这些外在的隔阂和枷锁,静读字里行间的文字深情,一定会受益匪浅。

  弗兰西斯.培根曾说:“人类的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里。

”我们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业,这就需要智慧的指引。

那么,就从这本书开始吧

它将告诉你所有迈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你打开财富的智慧之门,开创你辉煌的人生

3.傅雷家书读后感1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

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

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

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

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

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傅雷家书读后感2  要回头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容易。

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

所以,在这里我只是记录一些一读该书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

  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

根据自己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了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

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

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

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

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

但绝不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

当然,我不认为它仅仅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教子篇”,对于像我这样并非艺术学徒(狭义)的读者,这些家书仍不失其伟大。

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

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

在我看来,这就是重视和强调“一般修养”的重要。

在其他信中,这种思想都有出现,比如关于去博物馆、去森林等建议,便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搞音乐。

对我的启发则是,读书只是修养途径之一,另外还应有其他。

即使读书,也不应仅限某某学科。

一般修养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诸领域都需阅读。

因为,人生或生活绝不像大学学科分类那么规范齐整。

各领域都只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侧面,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己,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

其实我早就受了的影响而这么要求自己了。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关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关系,应当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际或宇宙的视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为真知灼见,无不闪耀着理性的灵光

以上便是一读《傅雷家书》后的一些感想。

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后感只能记录我的一部分收获,更多的则写不出来,而是要融入身体。

本来读书笔记、读后感之类就是手段而已,理解并践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后目的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五篇 内容+感受

【《傅雷家书》读后感300字:篇一】  暑假之前,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我们每个人都去读读《傅雷家书》。

于是,放假的时候,我就要爸爸给我买了一本。

没想到,这本书带给了我深深的感动。

  傅雷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

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

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给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

爱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从书中我体会了父母对我含辛茹苦的养育,他们辛辛苦苦的工作,为我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在一个舒适的场所学习,用功努力,能为将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

他们辛苦了!而我们还总是不懂道理,不顾父母的苦口婆心,一意孤行。

其实到最后吃亏的还是我们!没有才能、水平,以后如何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伟大的父爱。

读傅雷家书两则读后感

读《傅雷家书》有感  这个暑假,语文老师向我们极力推荐《傅雷家书》。

带着一份好奇,我开始进入傅聪与他的父母之间的书信交流。

  《傅雷家书》读起来并不沉重,反而很亲切,是一位父亲在对异地的儿子的谆谆善诱。

字里行间有着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也有着作为父亲的严厉。

同时,书中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以深刻的开导。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艺术评论家,他写的书信以其真挚的情感、深邃的哲理、独到的艺术见解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

作为父亲的傅雷,在信中常常从小事出发给儿子以深刻的教育。

我认为《傅雷家书》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书中除了教儿子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令人感动。

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

《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我们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

  在其他信中,傅雷还提出了关于让儿子去博物馆、去森林等建议,便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提高儿子的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

对我的启发则是,读书只是提高修养途径之一,另外还应有其他。

即使读书,也不应仅限于某某学科。

因为,人生绝不像学科分类那么规范齐整。

各领域都只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侧面,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己,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

  除此之外,傅雷还教育儿子如何处理感情和理智的关系,应当以理智控制感情;告诉儿子要常以宇宙的视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这些无不闪耀着理性之光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和教诲。

当我读着这本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子之情。

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傅雷家书》,感受的是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

父子之间的感情因为艺术的崇高而得以升华,成为一份取之不尽的人类精神的养料。

傅雷家书 读书笔记

主要内容:  《傅雷家书》是一部很特殊的书。

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因为《傅雷家书》是给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体现了作为爸爸的他对儿子苦心孤诣。

《傅雷家书》百分之百地体现了书中无处不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他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纵使以如此傅雷的思想。

是写在纸上的都是些家常话。

  好词好句:  一〉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二〉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学习是免不了的。

这一点我早预料到。

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

  〈三〉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

…………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四〉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五〉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六〉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

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

  〈七〉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八〉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

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九〉最折磨人的不是脑力劳动,也不是体力劳动。

而是操心(worry)。

  〈十〉…………多思考人生问题,宇宙问题。

把个人看的渺小一些。

那么自然会减少患得患失之心。

结果身心反而会舒泰,工作反而会顺利。

  〈十一〉人寿有限。

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

  〈十二〉中国哲学的思想,佛教的思想,都是要人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

  〈十三〉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痴,哭笑无常。

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一样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

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最高的境界。

  〈十四〉一个人没有灵性,光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

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

“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

  〈十五〉艺术家与行政工作,总是不两立的

  〈十六〉世界上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十七〉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会落伍。

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十八〉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象征。

  〈十九〉惟有肉体禁止,精神的活动才最圆满: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

  〈二十〉只要是先进经验,苏联的要学,别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也要学。

(50年代怀有如此“反动”的思想,想当不易)  〈二十一〉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无非是完美。

但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

所谓完美像水中花、镜中月,始终可望不可及。

  〈二十二〉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

  〈二十三〉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须考虑周详。

尤其是改弦易辙,丢开老路的时候。

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个天平。

把老路和新路放在两盘里精密的称过。

  〈二十四〉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一腔热血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

  〈二十五〉现在我深信这是一个魔障。

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

………………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

老是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目的。

  〈二十六〉生性并不“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

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耍调皮而结果反而吃亏,一个道理。

  〈二十七〉汉魏人的胸怀更近原始,味道浓,苍茫一片,千载之下,犹令人缅怀不已。

  〈二十八〉艺术特别需要苦思冥想,老在人堆里。

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的整理、归纳。

  〈二十九〉而且究竟像太白那样的天纵之才不多,共鸣的人也少。

所谓曲高和寡也

同时,积雪的高峰也会令人有“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之感,平常人也不敢随便瞻仰。

  〈三十〉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一下不是可耻的事。

  读后感: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

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

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

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

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

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

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里主要收集了傅聪在国外学习期间,傅雷给儿子的书信,其中有一部分是给傅敏的,还有一部分是给傅聪的老婆弥拉的。

部分信件还有傅聪母亲的信件。

书中的内容涉及了文学,艺术,人生等等很多问题。

通过看此书,除了感觉到傅雷的伟大之外,更加感受到的是那种父子之情。

  《傅雷家书》中傅雷夫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辑印在这本小说中,不是普通的家书。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

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

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

爱子教子的精神令我感动。

  1.感受最深的当然是傅雷夫妇对孩子的那种无私的博大的爱。

傅聪从小就极有音乐天赋,20岁时留学波兰,这是他第一次离开父母:  车一开动,大家都变了泪人儿,呆呆的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冗长的列车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

回家的三轮车上,个个人都止不住流泪。

敏(傅聪之弟)一直抽抽噎噎。

昨天一夜我们都没睡好,时时刻刻惊醒。

今天睡午觉,刚刚朦胧阖眼,又是心惊肉跳的醒了。

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

今儿一天好象大病之后,一点劲都没有。

妈妈随时随地都想哭,--眼睛已经肿得不像样了,干得发痛了,还是忍不住要哭。

只说了句:一天到晚堆着笑脸,她又呜咽不成声了。

真的,孩子,你这一次真是一天到晚堆着笑脸

教人怎么舍得

老想到五三年正月的事,(一九五三年正月,就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哪一首最重要的问题,傅聪与父亲争论激烈。

傅聪根据自己的音乐感受,不同意父亲认为第九首《克勒策奏鸣曲》最为重要的观点,认为《第十小提琴奏鸣曲》最重要。

双方争执不下。

父亲认为傅聪太狂妄,才看过多少书

,而当时国外音乐界一般都认同第九首最为重要。

所以父亲坚持己见,这样双方发生了严重的冲突。

在父亲勃然大怒的情况下,倔强的傅聪毅然离家出走,住在父亲好友毛楚恩的友人陈伯庚家近一月余。

后因傅雷的姑夫去世,觉得人生在世何其短促,父子何必如此认真,感慨万千,遂让傅聪弟弟傅敏接傅聪回家,双方才讲和。

)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

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

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

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

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这是家书收录的第一封家信。

傅雷对孩子要求极严,他为人极为严肃,甚至刻板、不近人情。

妻子朱梅馥女士是傅雷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人情深意笃,相敬如宾。

就连她也说有时和傅雷在一起是“精神上备受折磨”。

傅雷性格倔强,一生追求艺术第一,真理第一;而傅聪年少气盛,更是一个“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人,所以导致后来的父子反目,傅聪离家出走。

其实还是性格使然。

但这件事对傅雷的打击很大,在这封家书里傅雷表达了作为一个父亲的真诚的愧疚之情。

自从有了元元之后,我身兼老师和父亲的双重身份,对傅雷的这种感情应该说是体会更深。

我现在明白了并且有了一个结论,这个结论也许有的人不会同意,那就是:一个没做过父亲(母亲)的人也绝不会是一个好的老师。

在我看来,在很多方面做父母和做老师是相通的,他们面对的都是孩子,都是要教育的对象,并且都是未成年人,而父母或老师手中有一种权力,这种权力好象是天生的,你拥有它是天经地义的一样,所以我们有时就不免滥用这种宝贵的权力而做出一些让人后悔的事来。

傅雷其实就是这样,他可能觉得作为父亲,管教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做父亲的拥有不容质疑的绝对权威,他不允许儿子来挑战这种权威。

其实做老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试想想,当老师这么多年,做出的伤害学生的事情还少吗

给他们带来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伤痛还少吗

真是不堪回首,不敢回首啊。

所以读到这一段感触特别深,我完全能体会傅雷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内疚。

往事已矣,“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后来者当深戒之,更重要的是做好后面的事。

  再看这一封: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

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

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烦恼。

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

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这哪里是一个著名的翻译家、艺术家写的文字呢

这分明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邻家老者对孩子的喃喃细语、絮絮叨叨啊。

但就在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里包含着父母对儿女多少的爱恋和期盼。

我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父母,想起天底下所有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

同样的道理:做儿女的也只有自己做了父母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做父母的这种感情。

  儿女的婚姻大事历来是父母最关心最操心又最担心的事。

傅聪英俊潇洒,身材修长,才华横溢,温文尔雅,更兼艺术家的气质和禀赋,多少女孩子对他表达爱慕之情。

加之一个人长年在海外,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孤单和寂寞可想而知。

做父母的深知这一点。

但是为了孩子的事业,他们苦口婆心,循循善诱,一封封家书就像温暖的火种不仅安慰了异乡的游子孤寂的心,也照亮了他前方的路:  其次我不得不再提醒你一句:尽量控制自己的感情,把它移到艺术中去。

你周围美好的天使太多了,我怕你又要把持不住。

你别忘了,你字誓要做几年清教徒的,在男女之爱方面要过几年僧侣生活,禁欲生活的

这一点千万要提醒自己

时时刻刻防自己

一切都要醒悟得早,收蓬收得早;不要让自己的热情升高之后再去压制,那时痛苦更多,而且收效也少。

亲爱的孩子,无论如何你要在这方面听从我的忠告

爸爸妈妈最不放心的不过是这些。

  再看看妈妈写给儿子的话:  幸运的孩子,你在中国可说是史无前例的天之骄子。

一个人的机会,享受,是以千千万万人的代价换来的,那是多么宝贵。

你得抓住时间,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练,不足以报效国家,对得住同胞。

看重自己就是看重国家。

不要忘记了祖国千万同胞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为人类的幸福而努力。

尤其要想到目前国内生灵所受的威胁,所作的牺牲。

把你个人的烦闷,小小的感情上的苦恼,一齐割舍干净。

这也是你爸爸常常和我提到的。

我想到爸爸前信要求你在这几年中要过等于僧侣的生活,现在我觉得这句话更重要了。

你在万里之外,这样舒服,跟着别人跟不到的老师;学到别人学不到的东西;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气氛;享受到别人享受不到的山水之美,艺术之美;所以在大大小小的地方不能有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同胞的事发生。

否则艺术家的慈悲与博爱就等于一句空话了。

  这才是真正的爱、博大无私的爱

这是抛弃了狭隘的小我,成全了高尚的大我的爱。

在最隐私最坦诚的家书面前,傅雷夫妇为孩子做出了表率,表现了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道德和良知。

这种高尚的品德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可惜在现在的时代我们渐渐离它而去了。

傅雷夫妇堪称天下所有为人父母者学习的楷模。

傅雷家书:好词好句  1、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远不得安宁

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p1)  2、人生的关是过不完的,等到过的差不多的时候,又要离开世界了。

(p2)  园丁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果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

(p2)  3、……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p9)  4、自己责备自己而没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

不仅仅是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

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

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耍调皮而结果反吃亏,一个道理。

(p12)  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你从今以后,一辈子记住这一点。

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待

(p12)  5、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p13)  一个人发泄是要求心理健康,不是使自己越来越苦闷。

(p14)  6、关于感情问题……无论如何要克制,以前途为重,以健康为重。

(p15)  7、……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非克服不可。

  8、一个人孤独了,思想集中,所发的感想都是真情实感。

(p19)  9、对于你感受的东西不要让它浮在感觉的表面,而要仔细分析,究竟新感受的东西,和你原来的观念、情绪、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这是需要冷静而强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

(p23)  青年人最容易给人一个“忘恩负义”的印象。

其实他是眼睛望着前面,饥渴一般的吸收新的东西,并不一定是“忘恩负义”;但懂得这心理的人很少,……(p23)  10、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训,不管是出之于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于熟人生人,都得接受。

(p29)  你的随和脾气多少得改掉一些……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归纳。

  11、耐着性子,消沉的时间,无论谁都不时要遇到,但很快会过去的。

(p30)  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无愧于心。

(p31)  12、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果,真正的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才不至于受伤……慢慢地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去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在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去分析前因后果,作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要把这些事情当作心灵的灰烬来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p32~33)  13、比赛问题固然是重负,但无论如何要做一番思想准备。

只要尽量以得失置之度外,就能心平气和,精神肉体完全放松,只有如此才能希望有好的成绩……倘若能常常想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名句,你一定会精神上放松得多。

唯如此才能避免过度的劳顿与疲乏的感觉,最折磨人的不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而是操心

(p38)  下功夫叫自己心理上松动,保管叫你有好成绩。

紧张对什么事都有弊无利。

……存着“我尽我心”的观念,一紧张就马上叫自己宽驰,对付你的精神要像对付你的手与指一样,时时刻刻注意放松。

(p39)  平日你不能太忙。

人家拉你出去,你时候要补足功课,这个对你精力是有妨碍的。

还是以练琴的理由,多推辞几次吧。

要不紧张,就不宜于太忙;宁可空下来自己静静想想……切勿一味重情,不好意思。

工作时间不跟人出去,做成了习惯,也不会得罪人的。

人生精力有限……(p39)  14、……艺术是你的终身事业,艺术本身已是激动感情的,练琴时万万不能再紧张过度。

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里着眼,马拉松赛跑才好。

你原是感情冲动的人,更要抑制一些。

(p42)  15、……多抑制感情,多着重于技巧,多用理智,我相信一定能减少疲劳。

(p42)[这是傅雷先生指导傅聪在练琴时应该注意的、如何减少练琴疲劳]  功夫用得不够;没吃足苦头绝不能有好成绩

(p43)  16、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人,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

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

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忘了它的目的。

(p47)  17、……不要再已经觉得疲倦的时候再force自己。

多留一份元气,在长里看还是占便宜的。

(p54)  18、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

(p56)  19、母性的伟大不在于理智,而在于那种直觉的感情……(p60)  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

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p61)  ……年轻人往往容易估高自己的力量。

(p61)  ……今日之下,你已经过了这一道骄傲自满的关,但我始终是中国儒家的门徒,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危惧、戒备的感觉。

(p61)  ……其实perfection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食街、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

要就是存在于哲学家的理想和政治家的理想之中。

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的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远无止境,所以perfection像水中月、镜中花,始终可望而不可及。

但能在某一个阶段求得总体的“完整”或是比较的“完整”,已经很不差了。

(p62)  20、一个人要做一件事情,事前必须考虑周详。

尤其是想改弦易辙,丢开老路,换走新路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个天平,把老路与新路放在两个盘里很精密地称过。

(p69)  读书笔记: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辑印在这本集子里的,不是普通的家书。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超脱小我,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2.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

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

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

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

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

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说到父子家信,当然,那是本教子为人处世,精研琴艺的凝血之作。

记忆中是本薄薄的简册,清新素雅。

虽屡次再版,但依旧朴实无华,简练的近文中溢露出浓浓的严父之爱。

  尽管这札家信的作者和最初的阅者都与我们有世纪之遥,尽管不同时代社会制度下,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实有迥异,尽管如今的出版业为其缀加了更多的商业炒作,但是今天的读者应该做到的是摒弃这些外在的隔阂和枷锁,静读字里行间的文字深情,一定会受益匪浅。

  弗兰西斯.培根曾说:“人类的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里。

”我们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业,这就需要智慧的指引。

那么,就从这本书开始吧

它将告诉你所有迈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你打开财富的智慧之门,开创你辉煌的人生

3.傅雷家书读后感1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

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

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

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

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

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傅雷家书读后感2  要回头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容易。

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

所以,在这里我只是记录一些一读该书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

  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

根据自己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了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

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

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

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

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

但绝不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

当然,我不认为它仅仅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教子篇”,对于像我这样并非艺术学徒(狭义)的读者,这些家书仍不失其伟大。

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

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

在我看来,这就是重视和强调“一般修养”的重要。

在其他信中,这种思想都有出现,比如关于去博物馆、去森林等建议,便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搞音乐。

对我的启发则是,读书只是修养途径之一,另外还应有其他。

即使读书,也不应仅限某某学科。

一般修养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诸领域都需阅读。

因为,人生或生活绝不像大学学科分类那么规范齐整。

各领域都只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侧面,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己,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

其实我早就受了的影响而这么要求自己了。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关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关系,应当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际或宇宙的视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为真知灼见,无不闪耀着理性的灵光

以上便是一读《傅雷家书》后的一些感想。

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后感只能记录我的一部分收获,更多的则写不出来,而是要融入身体。

本来读书笔记、读后感之类就是手段而已,理解并践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后目的

培根随笔和傅雷家书的读后感,400字左右就行了

俗话说的好:“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读完了《傅雷家书》本书后,我充分感受到了父母对儿女的爱。

信中的傅雷流露出对儿子的深情,同时也不乏有着不可抗拒的威严。

信中的父子,似乎已成了朋友。

他们谈论着艺术,生活,学习,做人修养等。

一封封的书信,一次次的爱,作为父亲的傅雷用父爱影响了傅聪的一生,为傅聪以后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会了他如何在这世上生存。

其实,傅雷只是这千千万父母之一而已,同时他也是这千千万万的父母的代表之一。

他拥有着这世上最普通,最平常的爱,同时这也是这世上最伟大,最圣洁的爱,但其实我们的父母也和傅雷一样拥有着如此伟大的父母爱。

父爱母爱是伟大的。

母亲孕育了我们,而父亲为我们撑起了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

母亲就像避风港,外面再风大雨大,母亲也会为我们遮风挡雨。

父亲就像是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前进的道路,把我们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

你不要说你没有感受到父母带给你的爱,其实爱就在我们身边,它们等着你去发现它们。

从我们儿时的呀呀学语,到姗姗学步,到现在,父爱母爱就包围着我们。

当我们生病时,母亲在旁细心照顾我们,父亲为我们担心。

当我们尝遍喜怒哀乐时,父母可能比我们所尝的却比我们多得更多。

虽然有时候父母会责骂我们的不是,甚至会动手打我们,但请记住,父母打骂我们时,其实心里比我们更痛。

也请记住,父母永远都是为我们好,永远都是爱我们的。

父母之爱,应没齿难忘。

我们应当知恩图报,做一位孝顺的儿女。

你读《傅雷家书》,看到了哪些角度可以展开写读后感

从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嘱托从文章内容来看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生活细节、读书求学、人际交往、感情处理。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品牌传播策略读后感

下一篇:叶圣陶的《玫瑰和金鱼》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