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 >

小班自主游戏教师观察心得体会

yiyyy分享 63088

yiyyy 分享

幼儿园小班《自主游戏中教师怎样观察》教研反思

一、如何理解幼儿自主游戏 自主游戏即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由表现,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建构的过程。

可是当前,幼儿园在开展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儿童是游戏的主人,儿童对游戏活动能自主地选择、支配,在游戏中充分享受游戏的趣味性、娱乐性、自主性。

游戏自发行为是趋乐性的,儿童在游戏中因为需要的满足而获得快乐,同时游戏对儿童良好个性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儿童阶段年龄在三至六岁,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良好的个性能使孩子有积极的上进的生活态度,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地施展和发挥出来。

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现自主性游戏促进儿童良好个性发展的思想。

游戏是儿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就是游戏。

我们应该利用儿童这种强烈的活动动机诱导他们,使他们在自由、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生活、去探究、去创造,从而促进儿童良好个性的发展。

1、强调游戏的自发性。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指出:“自发游戏是儿童内心活动的自身表现,是儿童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活动的产物”。

他揭示了游戏在于儿童的内部需要和自发活动这一游戏本质。

所以指导自主游戏必须充分体现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必须改变过去对幼儿游戏作外部强加,充分尊重并满足幼儿的内在需要,创设幼儿游戏的良好环境氛围,激发幼儿的主体能动性。

让幼儿自己创造游戏。

2、注重游戏的互动性。

杜威强调:“教育过程是儿童和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真正合作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因此,在这个游戏过程里,教师应是游戏伙伴,不是“自上”的指导者,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产生互动。

3、释放游戏的童话性。

蒙台梭利认为:“每一个幼儿都有一种创造的本能,一种积极的潜力,能依靠他的环境,构筑起一个精神世界”。

对儿童而言,游戏是真实的生活和想象世界的统一。

生活的真实为幼儿的游戏表现提供了条件,虚构的童话想象使幼儿游戏充满了想象和创造。

为此,自发游戏的指导策略要重视引导幼儿对生活的体验,放任幼儿在游戏中的不真实和幼稚的行为,把儿童当儿童看,重要的是站在儿童的立场看儿童的游戏。

二、教师如何做到有效观察 1、 与幼儿在游戏中成为同伴,与幼儿处与平视中。

俗话说:换位思考,当教师真正学会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看待游戏,才可以让幼儿得要真需要的帮助,而不是教师主观的自我判断,有时候,教师给的不一定是孩子需要的,孩子需要的,在教师眼里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往往就是这样的小帮助,却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无限的帮助。

这是教师以与幼儿同样的游戏者身份,通过游戏的语言和行为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

当教师投入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往往能够吸引幼儿玩得更有兴趣,因为幼儿年龄小、能力弱,游戏的玩法技能相对比较缺乏,教师的与往往使游戏有更多的变化和情节的深化。

教师可通过模仿幼儿的游戏来对幼儿游戏施加影响。

如:中班时科科小朋友,在用积木搭“大高楼”,但他把小块积木放在下面,大块积木放上面,因此“大高楼”总也搭不高,站不稳。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坐到他身边,也拿一堆积木搭“高楼”,一边搭一边说:“我把大积木放在下面,小积木放在上面,这样我的大高楼就能搭的很高,很高”。

教师所采用的这种平行游戏的指导方式可以传递成人对幼儿游戏关注的态度,增进幼儿游戏的兴趣,同时成人的行为本身已成为幼儿可参照的范例或榜样,便于幼儿掌握游戏技能。

教师还可直接参与到幼儿游戏中,与幼儿一起共同游戏,如和幼儿一起下跳棋,和幼儿一起捉迷藏,到娃娃家作客等,在有角色扮演的共同游戏中,作为游戏参与者的教师可以扮演适宜的角色加入幼儿游戏。

在和幼儿共同游戏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幼儿想法,调动和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或扩展情节,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提高幼儿游戏的能力和水平。

如到公共电话亭打电话的人很多,教师可扮演打电话的人到邮局询问:有手机买吗

帮助幼儿拓展了“手机商店”这一主题;教师扮演的客人到娃娃家假装发现娃娃发热,并劝“爸爸妈妈”应带娃娃到“医院”看;教师扮“顾客”到“商店”买商店里没有的东西,引发幼儿自己寻求代替物,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游戏中的陪审团 幼儿毕竟不是大人,在游戏中难免有无法解决的问题,而教师也无法参与每一个游戏,当孩子在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听取多方的“证词”,做一个间接的观察,尽量把事情还原,然后再客观的给孩子一个恰当的帮助和解决方案。

让孩子在教师的适当干预中,得到必要的帮助,让游戏可以顺利的进行。

教师以旁观者身份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是指教师站在幼儿游戏外,以现实的教师身份干预幼儿的游戏。

它能更明确直接地向幼儿传递教育的意图,而且也便于教师同时影响更多的幼儿。

但教师须特别注意尊重幼儿的游戏兴趣和愿望,切忌以成人意志代替幼儿意志。

三、有效观察如何助推幼儿的自主游戏 1、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及时到位,确保自主游戏可以顺利开展教师在游戏中,应该要拥有敏捷的思维和敏感的意识,在孩子左右为难的时候,及时给予孩子一些必要的、正确的帮助,不管物质的还是精神上的,这种帮助,就像一双无形的双手,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轻轻地拉孩子一把,让孩子在自主游戏中可以更加顺利。

2、在游戏后及时反思,为以后相同情况保留经验在细心的观察之后,教师所应该做的工作就是及时地进行记录和反思。

把观察的情况书面化,然后针对收集的情况,进行反思,看看当时对孩子的观察是否到位,如果有介入,是否得当,若果没有介入,是不是需要介入,还是不介入比较好。

为下次遇到相同情况,可以做得更好,更加准确。

这种帮助,就像一张宽厚的弹簧床,在每一次接住孩子的时候,可以把孩子抛得更高,去触碰更高的天空。

3、在多次游戏中总结经验,让孩子的探索没有障碍 孩子在多次的自主游戏之后,教师就可以更加了解孩子的游戏特性,对于孩子的在游戏中的各种情况,可以做到应付自如,让孩子及时得到高质量的保障,这是对孩子自主游戏最好的支持,合理的对策,正确的应对,有效的处理,恰到好处的帮助,这样的帮助,就像一架梯子,在孩子一次一次的自主游戏中,让孩子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让孩子在自主游戏中汲取无限量的知识,成为在自主游戏中最大的赢家。

学习故事与观察记录心得体会

《观察记录与分析》学习心得----学习蔡伟忠《观察记录与分析》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观察记录与分析》,学习到了观察记录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记录可以有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目的。

其最基本的目的,在于它是观察的一个辅助环节,是观察的一个因素或后期的延续。

常见的情况下,要观察什么,就要记什么。

当然,从记录的过程中产生新的观察目的,也是很可能的。

在蔡伟忠老师的课程中,也学习到在幼儿平时的生活交往、区域活动等时间能如何观察记录与分析的。

观察记录的计划性在于它需要有一定时间安排和方式进程等方面的规划,其中包括记录的规模、频率、时间段、总时间长度、辅助工具(包括表格和各种机器设备)的设计与使用、保存与整理,等等。

在观察过程中幼儿的每句话、每个动作和与同伴对话,都有可能体现观察原因的答案,尽量具体记录清楚。

就拿杨✘成的案例来说,就要对其实施家园沟通:及时的和家长沟通,让其家长了解他在幼儿园的各种表现,家园合作,一起纠正他的“不良”行为。

在以后的活动中,一旦他出现一些良好行为的时候,老师要及时去强化,以促进他出现类似的良好行为。

冼建宜 2020.2.22

小班角色游戏观察要点

儿理学家指出:角色游戏是3—6岁幼儿最、最重要的游戏。

对一时期孩生活、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模仿性,在角色游戏过程中,他们不断模仿成人的行为,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

他们的语言、动作、社会交往、生活经验等方面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但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随意性,生活经验少,且刚刚接触游戏。

所以扮演角色能力差,游戏水平低下。

那么如何提高小班角色游戏水平呢

本人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分析小班角色游戏特征入手,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

一小班角色游戏特征1. 游戏情节简单而零散。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随意性。

生活经验少,且刚刚接触游戏,所以游戏中反映出来的内容简单,情节单一、零散。

如“妈妈”喂娃娃、抱娃娃、给娃娃穿衣或打电话、扫地、拖地等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的内容。

或者是爸爸烧饭、妈妈烧饭、你喂娃娃、我也娃娃。

游戏情节是零散的片段,相互间缺乏联系。

2. 游戏动作重复而简单。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手肌肉发育不够完善,喜欢做重复动作。

所以小班幼儿在游戏时,多是简单的重复动作,较少的系列动作是凭兴趣操作材料。

如反复地做切菜动作、炒菜动作、反复做接水、饮水动作。

但有时有感兴趣的材料也会出现一序列动作。

如幼儿会假想娃娃饿哭了,于是连忙泡奶、喂奶等动作。

3. 游戏语言交往较少。

由于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幼儿游戏中大多是平行游戏,幼儿独自操作材料。

如抱娃娃、喂娃娃往往是默默无语。

一起玩时也是各说各的话,专心于自己的游戏,旁若无人,有时也有一些简单的对话,但是是围绕模仿的材料开展的,如:锡凯拿着酸奶瓶说:“喝酸奶吧

”锐涵接过酸奶喝了一口说:“好甜呀”,然后又进行自己的游戏。

4. 游戏时缺乏角色意识。

幼儿游戏扮演的角色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

如:爸爸、妈妈、奶奶、爷爷等。

但幼儿经常满足于摆弄操作材料,未意识到扮演的角色。

有时扮演的角色也会经常转移。

这是因为幼儿的角色意缺乏。

游戏中的兴趣和注意力不稳定,较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例如:他当弟弟时,看到爸爸打电脑玩得特别高兴时,他就放下手中的扫把,也去打电脑。

可当他看见爸爸泡茶招呼客人很有趣,他就放下手中的键盘也要泡茶招呼客人。

5. 游戏时是依材料而进行的游戏。

由于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特点,小班幼儿操作使用的通常是实物或是具体形象的材料。

游戏中动作交往多于语言交往。

更多依赖玩具进行游戏,满足于玩具的摆弄,缺乏交往的能力。

例如:奶茶店的服务员,埋头配奶茶,对来买奶茶的客人置之不理。

二 小班角色游戏指导策略依据小班角色游戏特点,结合小班角色游戏目标,我对小班角色游戏进行一些尝试,总结出如下几方面的经验。

(一) 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是角色扮演、情节发展的前提条件。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生活经验越丰富,孩子在游戏中就越积极,角色扮演越逼真,情节越丰富,孩子们自然玩得开心。

反之,游戏就会变得枯燥无味,甚至不能持续。

教师就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强化、丰富孩子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从而激发幼儿扮演角色的愿望。

丰富的渠道很多。

首先,引导幼儿观察父母的活动。

因为小班角色游戏主题主要是娃娃家。

游戏内容大多反映父母对娃娃的关心、照顾。

所以我通过提醒幼儿注意观察父母在家做得事情、说的话,及爸妈对自己的关心,然后在游戏时将观察到的内容运用在角色扮演中,慢慢地孩子对爸妈在家所做的事情有了更直接的了解和体验,娃娃家的内容就更丰富了。

其次,引导家长带幼儿观察周围环境。

在生活中细致观察,获得感知越丰富,在游戏中扮演角色越逼真。

所以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便已向家长阐述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目的意义及即将要开展的游戏主题。

引发家长随机带幼儿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观察周围的生活。

为本班开展系列主题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

再次,启发生活,归纳生活印象。

通过晨问启发谈话:周末父母和孩子一起做过开心的事情:如爸爸带一家到XX地方旅游、拍照;爸爸妈妈为我过生日等。

引发孩子把这些深刻的生活印象运用到游戏中,孩子便会在所进行的角色游戏中更加融入角色,使游戏内容变得充实新颖。

最后,渗透情境化的小游戏。

如:情境教学“小猫做客”,为丰富游戏情节,提高语言交往埋下伏笔。

孩子们把情境游戏中学会的动作敲门,使用礼貌用语,学会接客运用到了角色游戏中。

在游戏中,幼儿反映“做客”的情节,这就是教学小游戏为他们引发“做客”反映。

幼儿在游戏中也倒邻居娃娃家做客,主人礼貌待客。

运用做客,请喝茶,推动游戏情节,提高孩子语言交往能力。

(二)创设温馨游戏环境,提供适宜材料,萌发进入游戏的愿望。

1.根据小班幼儿特点创设温馨、有意境而又丰富的游戏环境。

小班幼儿的教育重点是发展幼儿情感、动作、语言,有扮演角色的愿望和意识。

由于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的改变,进入幼儿园成了小班幼儿生活上的一个转折点。

他们伴有恐惧、依恋家的心情。

他们需要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需要情感安慰。

因此,小班的游戏环境不仅要考虑美观性、教育性、情境性,更要注意游戏环境的人文性,即游戏环境的情感倾向。

以“幼儿熟悉,能给他们带来温馨、有意境感觉为原则,创造能够吸引幼儿,又让幼儿感到温馨、安全、萌发介入的丰富的游戏环境。

如:教室里设置4个和区域整合的、充满意境而又温馨的娃娃家。

每个娃娃家因地制宜显得既宽敞又温馨:有置电脑、电视,配备逼真形象键盘、遥控,铺着整洁鲜艳床罩的小床和茶几,迷你而大方的煤气灶台、可爱迷人的梳妆台等。

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让每个孩子着迷。

他们每天都会走进娃娃家去看一看摸一摸,随意摆弄或添置一些玩具和场景,从而不断积累经验产生游戏的灵感。

2.有针对性的投入适宜小班幼儿操作的玩具材料。

鲁迅说:“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可见玩具和游戏材料是开展游戏的物质条件。

教育家陈鹤琴说:“我们要重视选择各种适宜的玩具,并把玩具作为教育孩子促进认识、发展想象、锻炼身体、培养高尚道德行为的一种手段。

”小班幼儿喜欢角色游戏,虽然游戏情节简单,喜欢重复而简单的动作,但是逐渐从独自游戏发展到共同游戏,各主题之间也开始联系。

所以,我供给小班孩子相同种类的玩具数量稍多,如娃娃家的玩具4套。

玩具的体积较大、颜色鲜艳、形态迷你逼真。

还有许多现成的玩具,如奶粉、奶罐、茶杯、茶几等,使孩子见了这些迷你逼真的玩具就产生对游戏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满足每个孩子扮演角色的需求。

例如娃娃家游戏时,我为孩子们提供每个一个绒布娃娃,这个娃娃就是孩子扮演角色的必须材料,它激起孩子想扮爸妈的愿望,让每个孩子学抱娃娃,学哄娃娃。

然后,再逐渐投放与主题有关的操作材料,如自制的成品玩具电视机、茶几、煤气灶、电脑、洗菜盆、刀。

这些自制的玩具都比较大而鲜艳、摆放平稳,便于孩子操作。

这样与之相应的动作也就表现出来了。

由于环境的温馨、意境、宽敞而丰富,我班的孩子也能表现出系列的操作动作。

如洗菜的系列动作:如开水龙头——洗菜——切菜——下油下锅——炒菜——上锅。

以上主题材料的投放除了大大激发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还发展幼儿的动作,提高游戏质量。

(三)把握有效时机介入,关注幼儿活动,促进游戏开展。

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还是比较弱的,游戏目的性较差,操作时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较低。

他们虽然扮演了角色,但不明确应该如何去做,在游戏过程中还常常忘记自己是什么角色,经常满足于摆弄操作材料,未意识到扮演角色。

教师应该围

教师对小班幼儿体育活动评价或总结语

日常体育活动,既注重激趣与创造潜能的发挥,又注重体育技能的传授。

在幼儿体育运动中要注重在兴趣的基础上,发展幼儿体育技能,应准确的通过语言及动作示范教授幼儿正确的技能技巧,且必须有针对性的对幼儿的各个技能进行相应户外游戏练习,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游戏中能够放松、自主的达到体育锻炼目的。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幼儿基本运动技能选择相应的、有趣的游戏,使其达到有的放矢,兴趣高涨。

教师如何在区域游戏中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观察(转载)

教师在区域活动时,首先应对想做什么,怎样幼儿有可能怎样做要理准备:其次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通过观察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诊断,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并能根据观察结果调整区角的位置、材料,使其更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和需要。

\ 活动区域中,首先要相信孩子,通过观察,我们看到幼儿并不是一些没有能力的弱小群体,而是一群非常能干、富有创造性的小主人。

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早已是众所周知的口号。

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成为幼儿的好朋友、好伙伴,与他们平等相待,将教师是授者的角色转向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

    \ 一、在观察的基础上,调整对不同层次幼儿的指导行为。

由于每个孩子的发展进程与发展速度是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老师应耐心而深入的观察,准确地把握儿童的强项和弱项、优点和缺点,确定符合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这为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方式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教师与儿童之间这种积极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唯一基础。

    \ 二、在幼儿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活动、了解当前幼儿已有的经验是什么,观察幼儿对什么感兴趣,考虑教师应在哪方面给予帮助。

特别是幼儿在活动时,教师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水平做标准去要求幼儿。

幼儿在游戏中应有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的权力与可能。

教师要认识到游戏过程是幼儿探索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观察必须学会忍耐和少干预。

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学会观察等待,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先观察再指导或多与处理好游戏中主客体关系,给幼儿自由选择与自己决定的权利。

    \   三、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加强指导语的艺术性。

小班突出直观性、趣味性,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理解语意的能力差,这时就要求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富有趣味的语言去启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中班应采取启发诱导的语言,中班幼儿语言有了一定的发展,理解语意的能力由逐渐增强了。

与小班幼儿相比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交往意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就要运用带有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指导引导孩子们,主动地去参与活动。

大班应趋于理性的指导。

大班幼儿在理解分析问题上都有了一定的经验。

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这样教师在抛给孩子们的指导语要趋于理性,使幼儿从中能悟出一定的道理。

做一个合格的观察者和指导者是一切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而如何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观察是真正做到儿童是活动的主体的关键。

区域活动的观察指导是一种极富灵活性、创造性的工作。

在活动中,我们教师还需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不断分析、调整和反思,以便更好的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探索、体验、学习和发展。

教师有效的观察与指导,促进幼儿的自主运动

[摘要]观察幼儿不仅仅要看表面现象,更重要的在于研究、总结孩子的行为表现,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为他们的健康发展铺路搭桥,本文主要是以幼儿为主体,通过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促进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教师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各种机会与条件,让他用自己的方式去运用自己获得的技能与经验参加活动,参加锻炼,使得幼儿的各种能力及身体方面得到锻炼。

  [关键词]兴趣性;协调性;有效性观察  一、细心观察指导、适时介入、激励幼儿尝试探索  对于小班幼儿,教师的细心观察和适时指导尤为重要。

教师要通过捕捉幼儿身体运动、情绪、语言等方面的信息,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心情、态度和水平,并以次为依据,为幼儿提供适时适度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细心人。

如:观察幼儿的情绪状态,活动时间的长短等,及时调整活动环境,提供幼儿活动的持性和兴趣性。

  教师作为游戏过程的观察者和指导者,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在幼儿中运用生动形象、鼓励的语言,用自身的运动行为暗示、支持幼儿,促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对活动保持兴趣。

如在小蚂蚁搬豆活动中,当小蚂蚁选择了在不同的路上爬行时,其中在有山坡的路上出现拥堵的现象,教师就说:小司机请注意,小山坡上正在堵车。

请驾驶员绕道走。

孩子们听了,就去寻找其他的路。

当有的幼儿爬不过山坡时,教师一句:没关系,再试一下。

并及时地帮助幼儿,当他们成功后,送上

如何促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活动教师论文小班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的转型,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教育必须能有效地促进知识的更新和创造,能培养出善于学习,善于质疑,具有自主探究精神,能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才。

据此,人们将培养学前儿童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作为当今幼教改革的重要目标,因此,在目前探究幼儿自主探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幼儿来说,所谓自主探究是指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交互环境中,充分动手、动口、动脑,自我发现问题,利用已有的经验去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的学习方法。

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兴趣和能力呢

  区域活动为幼儿随时提供了各种学习机会,幼儿可以随时根据各自不同的需求去活动区放开手脚大胆活动,充分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活动的内容,减少了幼儿许多不必要的无谓等待时间,也让幼儿获得了一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探索空间。

  同时本园正在开展“快乐教育”课题研究,许多研究证明探究的动力源于快乐的情感体验,因此笔者认为结合“快乐教育”,并运用建构论的学习原理,选择幼儿喜爱的、相对自由自主、操作性强、与幼儿互动更为明显的个性空间——区域活动作为载体,以这两点作为我们研究的生长点是行之有效的。

  同时,笔者从对我班幼儿的前期观察中发现:本班幼儿对区域活动这种活动形式十分感兴趣,但由于刚上小班、在活动中表现出兴趣持久性差、动手操作无序性、缺乏独立性,由此确证本班幼儿的自主探索正处于低级状态,因此,笔者将如何进一步优化区域活动,通过创设更有利于幼儿自主探索的区域环境并给予幼儿需要的帮助,以促进幼儿自主探索的快乐发展,订为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向。

  二、关键词:  自主探究区域活动快乐教育促进发展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论的学习理论:根据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Piaget)建构论的学习原理,幼儿通过游戏不断地选择、探索、实验、主动活动,通过他人与环境互动,将经验资料统合成一个有组织建构,这就是知识。

说得明确些,就是知识的获得,并不取决于家长的主观愿望,甚至也不取决于教师说什么、怎么说,不能靠成人单向的灌输,而必须经由幼儿自身的实际操作和与环境的互动才能得到。

  2.“快乐教育”:在美国被称为“havefun”,最早由英国著名教育家家斯宾塞在1854年提出,他认为求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四、研究的实施:  (一)研究对象:2002年9月入园小二班幼儿。

  (二)研究时间:一年(2002年9月——2003年5月)  (三)研究方法:以如常观察为主,并定期分析调整。

  (四)研究步骤:  1、选择适合小班幼儿的区域活动内容;  2、制定活动大致计划;  3、结合季节、主题教育和幼儿的兴趣点,创设有利于幼儿愉快自主探究的区域环境,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欲望;  4、观察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活动价值得到体现;  5、共同探究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提高幼儿的探究水平。

  五、研究过程:  具体实施阶段主要措施如下:  第一阶段:2002年10月——11月底,以建构区为重点,在结构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和能力。

  1、实施目标:进一步熟悉各类结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对结构游戏的探究兴趣。

  2、实施措施:①在建构区中为幼儿提供多种架构游戏材料及老师的示范作品,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

②提供各类积木的参考造型、各种外观美观结构简单的建筑物照片等,以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为创作创新积累素材。

③逐步添加适当的工具和辅助材料供幼儿自由探究、发挥。

  第二阶段:(2002年12月——2003年2月底)以角色区为重点,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和能力。

  A)实施目标:进一步熟悉区域中的相应角色,增强角色意识,激发幼儿对模仿各类角色的兴趣,进而激发幼儿对角色游戏的进一步探究兴趣。

  B)实施措施:①结合季节、重大节日和主题教育,了解幼儿的兴趣点。

②让幼儿共同收集资料和活动材料,在这个过程中丰富幼儿对这些角色的感性认识。

③提供活动时间,尊重幼儿的意愿,通过适当介入,帮助幼儿从对角色的模仿基础上激发其对角色游戏内容的探索兴趣。

  第三阶段:(2003年2月——3月底)以美工区为重点,在绘画游戏、玩色、手工制作等游戏中培养幼儿探究兴趣与能力。

  1、实施目标: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绘画、玩色、折纸、变废为报道兴趣,在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激发幼儿对色彩变化、不同折纸方法和利用废旧品、半成品制作各类玩具、物品的探究兴趣。

  2、实施措施:①从教学活动延伸出可供幼儿继续探究的内容,社于美工区内,让幼儿继续探究。

如在纸团印花活动后,笔者将活动的材料移入美工区中,请幼儿继续探索:试一试,在蘸色的纸团印上,除了用油画棒添上茎叶使它变成花儿,还能变出什么,等等。

②提供大量的废旧材料和半成品,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③鼓励幼儿寓美术创作于游戏之中,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探索兴趣。

④创设小小展台,体验成功快乐。

  第四阶段:(2003年4月——5月底)以自然科学区为重点,激发幼儿对身边事务的探究兴趣。

  1、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各种对比实验的观察兴趣和对身边事务的探究兴趣。

  2、实施措施:①从春季主题活动中延伸出可供幼儿继续探索的内容,设于自然科学内,让幼儿继续探索。

②为幼儿提供蝌蚪和蟾蜍幼虫成长对比实验、种子在不同环境中发芽的对比实验、春蚕成长实验等供幼儿观察、探究。

  六、具体实施过程:  (一)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  以区域为载体,并以此来促进幼儿愉快探究,首先要考虑到区域环境、条件的创设问题。

只有创设有利于幼儿自主活动的游戏环境,才能使区域活动中的幼儿探究行为深入、高质量的进行,使每个幼儿在各自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1、设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

  以一颗“爱心”,理解、尊重孩子的要求和欲望,与孩子建立起亲切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他们感到老师是他们的亲密伙伴,与老师在一起他们就会感到自然温馨没有压力。

同时,鼓励幼儿以其自己喜欢的方式挑选决定游戏的内容和方式,自主选择、自己动手、自主游戏、自主体验、活动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幼儿自己的手中。

正是这种轻松的心理环境才会激发幼儿的愉快探究行为。

  2、安静合理的区域安排。

(略)  3、提供丰富充足的活动材料。

  各类玩具、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不仅能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而且物化了教师蕴含在活动中的目标与内容,有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主动获取有关经验,是幼儿借以探究的基点。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但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笔者认为除了在量上要准备充裕,在品种上要保证丰富外,更重要的是对收集的材料还要求一个“趣”字。

因此我在收集活动材料时,十分注意以下几点:  (1)材料的多功能性,使幼儿能用多种方式使用它们。

如:各类珠子、绳子等都具有多种功能,既可以用来按大小、长短、颜色、质地进行分类比较,也可以用来装饰、用以计数、还可以作为美工区的着色拓印、毛线拖拉活动的工具,可谓一物多用,时玩时新,百玩不厌。

  (2)材料原始性。

记得赵寄石教授说过:真正有利于幼儿活动的材料不一定是昂贵的材料,相反,却是哪些简单的、到处都能找到的材料,象废盒子、包装纸、各类饮料瓶之类的东西。

我也认为这是由于有些材料不会限制幼儿的思维活动,对幼儿有很大的启发性,能满足活动随意性大的要求,它们让孩子们享受到了商品化玩具所享受不到的乐趣。

因此在我班的区域活动中,尤其是美工区的“做做玩玩”角,我为孩子准备了大量的废旧品供幼儿发挥想象、制作、探究。

  (3)材料与当前幼儿兴趣、活动内容的结合性:即深入到幼儿中,找到幼儿的兴趣、需求,并为之提供相应的探索活动材料或者内容结合当前的教学活动在区域中投放可操作的延伸活动的材料,以满足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操作的需要。

使幼儿的新旧知识得以相互迁移,也使每个孩子都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特点自由地选择到自己喜欢的活动空间和内容,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喜欢的区域中边玩边学、边探究边提高。

同时,请幼儿参与活动材料的收集、区域的布置,使其感兴趣的事物能纳入区域之中,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将各种材料以分批投放、一次性投放和自主获取形式发现,从而愉快地进入活动中,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

对其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探究,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与管理  1、表格式管理:与以往传统教育不同的是,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在幼儿活动时主要是作为一名活动的观察者。

通过观察幼儿的探索活动情况——幼儿喜欢的探索活动主题、材料、幼儿在活动中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在探索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解决了没有、是怎么解决的。

通过设计一些表格作为观察记录,以便记录幼儿近期感兴趣的是什么、认知经验还有什么问题等,以便总结分析和调整。

(同我园幼儿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相同,略。

  2、帮助指导:  ①自然状况下的随即帮助指导  a、教师作为探索活动伙伴的隐性指导。

在幼儿已全身心投入到区域活动时,笔者向来不是以教师的身份,而是作为幼儿伙伴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这是对幼儿探索活动的一种肯定、一种积极的态度,这样更能吸引幼儿、使幼儿玩得更有兴致,也能让教师的建议、指导更自然的为幼儿所接受。

  b、教师直接点拨的显性指导。

这是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如幼儿因为自身的经验在探索活动中遇到时),在探索活动之中插入有目的的指导。

但是,前提是不影响幼儿的探索活动。

  ②特殊情况下的特定指导  a、在探索活动中出现不安全倾向,或幼儿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

  b、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有所求助,或在探索活动中遇到困难想放弃时,教师要予以帮助。

  3、共同探讨、体验成功  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常常会碰到一些困难或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要引导幼儿开展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

如运用如下导语在:“你认为哪种方法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谁还有不一样的方法

”等等。

活动结束时,笔者还经常引导幼儿进行评价,让孩子们自己说说在探究中发生的“开心事”,发现的“新秘密”,并对幼儿探索活动中有新创意、新玩法加以积极地肯定。

同时,帮助幼儿提升快乐的探究体验,从而为继续进行下一轮探究做好良好的情感准备。

  (三)自主探索活动的观察  观察幼儿活动是为了了解幼儿的行为表现,了解其发展特点、能力与需要,了解其个别差异,使教育目标的确定更有针对性、更加具体化、对象化。

同时,教师通过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可作为自我检验教育效果的手段,为制定和调整教育计划、有的放矢地施加影响和指导提供客观依据,窝观察策略是:  (1)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

教师在观察幼儿探索活动时,要保证不妨碍活动,使探索活动能按幼儿预先的设计、预定的目标进行。

教师观察时选择的位置不能离幼儿太远,也不能太近。

  (2)、分析性观察,这是一种对幼儿在整个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作较详尽的观察记录的观察方法。

这种方法有利于我们掌握幼儿行为心理特点和其在活动的探究能力,如是否有探究行为、如何运用材料、活动是否有持续性创造性表现等。

这种观察方式用于学期初、末和每月初、末进行。

在每次活动时间,笔者一般观察5——6名幼儿,并集中观察若干次。

这样既可以掌握全班幼儿整体性水平、又能了解每个幼儿的具体特点。

  七、结果与讨论  1、本研究通过区域活动这一途径来促进幼儿愉快自主探究是可行的,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

同时较好地运用了区域活动本身的自由自主和个性化的特色,通过环境与孩子的互动,为幼儿的发展、为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可以继续坚持实践研究。

  2、在幼儿的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和相信一个孩子的能力,并应以双重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不断地调整变换与幼儿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影响其探究行为。

另外笔者还认为:除必要的指导外不能干预太多,教师应该是整个幼儿区域探究活动的观察者、精神支持者和促进者。

  3、愉快的探究体验是引发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和继续进行探究的原动力,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帮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这种快乐体验。

  4、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愉快的自主探究是对新型个性教育的一次尝试。

让幼儿在“来看看”、“来做做”、“来学学”的激情中,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活动,一名怕羞的孩子可选择安静的区域,一名性格开朗的孩子可以选择一个热闹的、需要多人合作的区域。

它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心情愉快地边做边学、边试边探究,而教师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观察每个孩子、对活动中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幼儿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更多关注,满足情感上的更多需求,体验到活动带来的更多快乐,从而成为新的探究原动力,发挥出更大的潜能

幼儿园小班学期工作总结

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转眼间本学期即将结束。

回想这过去的一学期,无论是孩子、老师还是家长都经历了一个难忘的成长过程。

现从以下几方面,对本学期的班级工作做个小结。

一、教育、教学我们本着“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先导,以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为标准,以主动探索、主动学习、主动建构、主动发展为核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课程方案精神,注重给幼儿提供创造性发展的空间,并根据、的要求,结合新课改内容制订与执行,注重从幼儿“最近发展区”确定教学目标。

本学期四月份进行了“春游亲子活动”,五月份进行了“六一游园活动”,六月份进行了“大班毕业典礼活动”。

本班三位老师都鼎力合作,使各活动都能顺利完成。

在“春游”活动中,家长从中更进一步了解了幼儿园及老师的工作,且很支持和配合老师的教育,是幼儿可到了更大提高。

每次的活动不仅展示了幼儿的进步,更能体现老师的教育成果。

在“大班毕业典礼文艺表演”中,我班“小花狗”也得到了家长的肯定。

,(一)身体方面经过一个学期的锻炼,幼儿的增强了,能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和游戏,有初步的自我保健意识。

基本能适应环境、气候和生活条件的变化,对疾病有了一定的抵御能力,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但对个别幼儿的身体体质还比较差,我们更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而且要加强和保证锻炼的力度。

(二)语言和认知方面本学期大部份幼儿逐步形成了用普通话与老师和同伴交谈,幼儿的口语提高较快,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都比上学期有进一步地提高。

但也有个别幼儿还是比较内向、胆小,缺乏自信心,针对这样的情况,鼓励和给予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大胆的表现自我。

在教学活动中,以游戏的形式去吸引幼儿,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幼儿能主动的参与数学和科学活动,对物体形状,大小,颜色,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初步能根据实物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排序;感知5以内数量分类及排序;学习交替排序及按特征分类等。

幼儿对科学充满好奇,认识事物特质有较浓厚兴趣,但知识面较狭窄。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继续提供更多有趣的科学实验,通过幼儿自主的动手操作和尝试,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丰富有关科学常识的知识。

(三)艺术方面幼儿对音乐地感受能力比上学期有很大地进步,节奏不断增强,舞蹈的基本形态和动作上找到了感觉,但技能技巧等方面掌握欠贫乏和规范,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发展动作的技能技巧,丰富各种形式,鼓励幼儿通过已掌握的舞蹈动作大胆地创编,培养幼儿的创作能力;而且,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美术方面,除了在教学活动中,平常还利用餐后时间让幼儿练习有关美术的技能技巧,如填色、绘画、折纸、粘贴、剪纸等,通过各种形式不断的练习,幼儿对美术手工操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动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绘画方面还需加强幼儿对色彩地大胆运用,丰富幼儿的想象力,通过多种方式,让幼儿充分的发挥表现自己所画的内容,动手操作能力虽然有了提高,但有关手工制作的活动还必须加强发展和渗透,逐步提高手工制作的技能技巧。

二、家长工作方面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不断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这也正是因为我们平时工作中注意了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

我们利用家园联系手册等方式与家长保持联系,还利用电话、家访等形式关心在家养病的幼儿情况。

主动与家长沟通,详细介绍本学期开展各项工作的意图,耐心、细心地回答他们的疑惑,让家长们全面、深刻地了解本学期幼儿园,班级、老师的工作目的及工作方法。

以上是对我班本学期各项工作的总结,它将成为我们今后的工作的方向标,催动着我们更尽心、尽力地做好今后的工作,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战.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温室效应的心得体会

下一篇:疫情家园共育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