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学科资料 > 数学 >

低年段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yiyyy分享 64924

yiyyy 分享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1篇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1篇篇一小学六年级学生经过两个学段数学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初步形成了“三维目标”。

但头脑中的数学知识仍处于原始积累阶段,较为零乱无序,尚未构筑起清晰的网络结构。

在实际应用时渴望及时准确地反馈、重现。

这时帮助学生对所有数学知识回眸,显得十分重要。

能满足学生学习的积极“心理向往”,对已有的知识再学习,既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形成,又有利于对知识的进一步升华。

我校六年级数学教研组,通过集体备课、座谈讨论,将教材编排体系和相关的教辅资料分类整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实施有效复习进一步提高数学质量为话题,在优化复习时间、复习策略、复习方法、效果检测方面作出有益探索。

一、归类整理,穿珠成线本册教材总复习共有整数和小数、简易方程、分数和百分数、量的计量、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简单的统计七大知识板块。

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先分类复习,再综合练习,将相关知识点安排在每个课时中,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在脑海中重组,构建正态分布图。

按单元编写每个课时教案时做到精选习题,精讲多练;精心预设,精彩生成;及时巩固,狠抓课时目标达成工作。

也就是条块分割,各个击破,实现习题引领——概念重现——新题探讨——生活感悟应用的良性循环。

三、兼顾差异,因材施教我们的期盼:第一、要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首先教师务必对自己所教学科感兴趣,自然就带动了学生上数学课的兴趣。

这就要求教师作一名用心的教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

如何有效组织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总结

低年级儿童在公开课上学习井然有序,教师的教学预设密度虽然大,一般也能按时保量完成。

这与他们常态课上的表现差别很大,。

班额在60人左右的低年级班级,在生源不是较好的情况下,教师组织教学的难度是相当大的,笔者接触了不少低年级教师,多数是大嗓门,在交流中他们都承认这是多年工作习惯造成的。

许多教师都会这样形容任教的班级:乱得时候像“开了锅”一样。

学龄初期,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一般是大声思维,教师要想使喧闹的课堂平静下来,有时候需要三四分钟的时间组织教学,在课中还要不断地组织教学,以保证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而这些在公开课上一般是看不到的,因为在公开课上几乎不需要教师维持教学秩序,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己是在众目注视之下,这在客观上已经起到了维持课堂教学纪律的作用。

而我们平时多是通过公开课的形式来研究课堂教学,这在无形中出现了“失真”的现象。

对于低年级教师来讲,课堂学习活动的如何有效组织是一个非常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想从数学教学的角度谈一谈这个话题。

1、提高教师的课堂纪律容忍度,学会调节个人情绪   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应适当降低对于课堂纪律的忍受度,当学生不举手就发言,大声喧哗,随意下位,与相邻的学生打闹,这是孩子们在这个年龄阶段的正常表现,并不是明知故犯。

他们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安静,聚精会神地听课、学习,作为低年级教师千万不能大动肝火,应多些宽容心、耐心与平常心,理性地对待。

刚从高年级转入低年级教学的教师往往不能容忍吵闹的课堂。

低年级学生的自制力与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逐渐的、漫长的过程,低年级学生不可能很快就达到教师所希望的理想状态。

不少低年级教师之所以会体罚学生,主要是对于课堂纪律的容忍度过低,学生轻度违反课堂纪律,教师就进行责罚,时间长了也就形成了习惯,习成了“手痒之患”,见到学生违反纪律本能就想动手“卡学生的脖子、扭学生的耳朵、刮学生的脸皮”。

据笔者观察不少教师有这种体罚学生的习惯,他在做出这些举动之前没有去思考其实完全有温和的、艺术的、有效的解决方法。

体罚是一把双刃剑,给师生都带来伤害。

在体罚学生的过程中,受伤的虽然是学生,但教师的身心也倍受煎熬,一是深受良心的谴责,再者担心家长来“质问”,害怕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个过程是让人非常难受的,相信有此经历的教师都会有这种体会。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道:“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

”教师应反思自己在自然状态下地教育教学行为是否科学、艺术、有效。

在教学中,低年级教师要适当提高容忍度,避免怒气上升失去理性,做出伤害学生身心,也伤害自己的举动。

当然,提高容忍度绝不是要放纵学生,而是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形成和谐课堂学习文化过程中的理性选择。

低年级教师要做到适当提高容忍度,最重要的是能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教师如果心情舒畅、情绪高昂、心态良好,在教学中就能淋漓尽致地挥洒自己的教育智慧,耐心而热情地对待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如果教师受琐事困扰而心情郁闷、情绪低沉、心态不佳时,教学前不能进行很好的自我调节,教学中就会丧失教学激情,造成课堂气氛紧张压抑,影响学生学习情绪、学习动机及学习效果,而且他很可能会在不良情绪的驱使下做出不理智的教学行为,因此低年级教师应当能自觉进行心理调适,努力稀释消除不良情绪,努力酝酿和培育积极的情绪、情感,保持健康的心态,以便在教学中迅速进行状态,从而保持教学热情,成功组织教学,获得教育教学成功的愉悦感。

2、按照低年级儿童的注意规律,设计课堂教学 低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仍占主导地位,正处于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变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在一节课中前十五分钟一般能够集中注意力,而在后一段时间,教师应当不断调整教学程序与节奏,使之适应学生的注意规律。

一年级教学中一般安排一个课中静息的环节,或是通过做肢体律动来缓解学习疲劳,二年级教学一般在课尾安排教学游戏,通过轻松活泼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三年级教学一般把说、写、听、操作、实验等活动交*起来,避免呆板单一的学习活动长时间进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低年级教师在教学中应讲究教学节奏,注重抑扬顿挫、紧缓相随、动静结合。

3、多采用“哄”的教学对策  “哄”就是要诱发学生内心深处积极向上的“潜在能量”,使之由发展可能变成发展现实。

“哄”是一种教学技法,也是一种教育艺术,更是一种教育境界,细心地研究学生,高度地尊重学生,充分地发展学生是“哄”的秘诀。

小学低段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小学低段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又近尾声,本学期我们小学数学低段教研组全体教师紧紧围绕中区教研室工作要点,以“解决问题”为教学研究重点,以探索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为目标,围绕学校工作计划中对教学工作的要求,立足课堂,反思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并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加强教研力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每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已顺利完成了一系列工作,现就以下几方面总结如下: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组内教师的业务素质水平。

1.组织广大数学教师进一步学习贯彻和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思想和方法,努力促使广大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加强实践感悟,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

2.认真学习领会新标准,积极开展新教材材研究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加强与兄弟学校教学的交流与协作,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

3、学习、实践、反思相结合。

学习理论,边实践边思考,并把自己的反思过程记录下来,在反思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二,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重视听评课活动的反思。

本学期围绕着观摩名师录像课《解决问题的策略》展开的,全组教师在一起听课,领略名师风采,随后进行了评课,相互交流探讨,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悟。

每次课后教师要认真地反思教学,要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写出有质量的听课反思,通过

怎么写《数学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第一、数学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先遇到了怎样的问题,他们是怎样解决的,他们解决这些问题是怎样想到的,就为我们开拓了思路,提供了办法。

第二、从数学史的角度来看,中国近代数学落后的原因在于数学思想方法的落后,没能跟上数学发展的最前沿。

方已把极限、无穷小等概念烂熟之时,我们还只沉醉在一些算术的小技巧上。

第三、每一次的数学危机都是一次数学的革命,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数学思想、方法。

根本性的改变了我们对数学、以及对整个世看法。

与其他知识部门相比,数学是门历史性或者说累积性很强的科学。

重大的数学理论总是在继承和发展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们不仅不会推翻原有的理论,而且总是包容原理论。

人们也常常把现代数学比喻成一株茂密的大树,它包含着并且正在继续生长出越来越多的分支。

数学史不仅是单纯的数学成就的编年记录。

数学的发展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更多的情况充满忧郁、徘徊,要经历艰难曲折,甚至会面临危机。

数学史也是数学家们克服困难和战胜危机的斗争记录。

对这种记录的了解可使我们从前人的探索与奋斗中汲取教益,获得鼓舞和增强信心。

因此,可以说不了解数学史就能全面了解数学科学。

小学数学学习心得怎么写

我是四年级的,400字以上的学习心得,是心得,不是总结

这个周末之前给我

如何学好数学 :学好数学的方法其实跟读其他科目没太大差别,流程上可区分为六个步骤 1. 预习 2. 专心听讲 3. 课后练习 4. 测验 5. 侦错、补强 6. 回想 以下就每一个步骤提出应注意事项,提供同学们参考。

1. 预 习 : 在课前把老师即将教授的单元内容浏览一次,并留意不了解的部份。

2. 专心听讲: (1)新的课程开始有很多新的名词定义或新的观念想法,老师的说明讲解绝对比同学们自己看书更清楚,务必用心听,切勿自作聪明而自误。

若老师讲到你早先预习时不了解的那部份,你就要特别注意。

有些同学听老师讲解的内容较简单,便以为他全会了,然后分心去做别的事,殊不知漏听了最精彩最重要的几句话,那几句话或许便是日后测验时答错的关键所在。

(2)上课时一面听讲就要一面把重点背下来。

定义、定理、公式等重点,上课时就要用心记忆,如此,当老师举例时才听得懂老师要阐述的要义。

待回家后只需花很短的时间,便能将今日所教的课程复习完毕。

事半而功倍。

只可惜大多数同学上课像看电影一般,轻松地欣赏老师表演,下了课什麼都不记得,白白浪费一节课,真可惜。

3. 课后练习: (1) 整理重点 有数学课的当天晚上,要把当天教的内容整理完毕,定义、定理、公式该背的一定要背熟,有些同学以为数学著重推理,不必死背,所以什麼都不背,这观念并不正确。

一般所谓不死背,指的是不死背解法,但是基本的定义、定理、公式是我们解题的工具,没有记住这些,解题时将不能活用他们,好比医师若不将所有的医学知识、用药知识熟记心中,如何在第一时间救人。

很多同学数学考不好,就是没有把定义认识清楚,也没有把一些重要定理、公式”完整地〃背熟。

(2) 适当练习 重点整理完后,要适当练习。

先将老师上课时讲解过的例题做一次,然后做课本习题,行有余力,再做参考书或任课老师所发的补充试题。

遇有难题一时解不出,可先略过,以免浪费时间,待闲暇时再作挑战,若仍解不出再与同学或老师讨论。

(3) 练习时一定要亲自动手演算。

很多同学常会在考试时解题解到一半,就接不下去,分析其原因就是他做练习时是用看的,很多关键步骤忽略掉了。

4. 测验 : (1) 考前要把考试范围内的重点再整理一次,老师特别提示的重要题型一定要注意。

(2) 考试时,会做的题目一定要做对,常计算错误的同学,尽量把计算速度放慢, 移项以及加减乘除都要小心处理,少使用“心算” 。

(3) 考试时,我们的目的是要得高分,而不是作学术研究,所以遇到较难的题目不要 硬干,可先跳过,等到试卷中会做的题目都做完后,再利用剩下的时间挑战难题,如此便能将实力完全表现出来,达到最完美的演出。

(4) 考试时,容易紧张的同学,有两个可能的原因: 1. 准备不够充分,以致缺乏信心。

这种人要加强试前的准备。

2. 对得分预期太高,万一遇到几个难题解不出来,心思不能集中,造成分数更低。

这种人必须调整心态,不要预期太高。

5. 侦错、补强 : 测验后,不论分数高低,要将做错的题目再订正一次,务必找出错误处,修正观念,如此才能将该单元学的更好。

6. 回想: 一个单元学完后,同学们要从头到尾把整个章节的重点内容回想一遍,特别注意标题,一般而言,每个小节的标题就是该小节的主题,也是最重要的。

将主题重点回想一遍,才能完整了解我们在学些什麼东西。

在数学教学中总结的经验,如何让学生发挥潜在力

这意味着,目标由传统的“双基”发展为“四基”。

“双基”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简称,这一个提法至少可以追朔到 30 多年前。

而“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的基本含义是:深刻理解、牢固记忆数学定理;准确、迅速地运用公式、法则进行运算;正确、熟练地从事几何证明等。

(一)双基内涵应当与时俱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在更新,技术也在突飞猛进,从而,“双基”的内涵也不能墨守成规,必须与时俱进。

比如,一、二百年前,有一手好毛笔字是读书人的基础,但现在已经不是必备的了;类似地,熟练的珠算技能曾经为小学生必备、熟练地使用计算尺曾经是中学生的基本技能。

现在,由于计算器和计算机的普及,它们也都不是必备的技能了。

相反,中提到的估算、算法、认识和处理数据、初步等以往没有涉及的内容,由于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常常被用到,所以应当成为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

按照的要求,这些基础应当是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具体说,就是:学生后继学习的基础,未来社会生活的基础。

继续保留了“双基”,这意味着应该继续注重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发展。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基于对“双基”的认识,摸索出了一套较为固定的“双基”教学程序,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那么,教学中应该如何去落实《标准》中“双基”的要求呢

(二)“双基”教学方法也应与时俱进 教师的“启发式”讲授仍然是“双基”的主要方法。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既可以适当采用以往的“精讲多练”、“变式练习”,也可以采用现在的“自主探究”、“交流”等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双基”的教学应该注重“理解和掌握”。

《标准》中指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

所以,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的教学,要注重其来龙去脉、与其他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其他的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

特别是与学生**常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

在联系中理解数学的知识,而不是仅仅记住这些表述。

基本技能的形成和熟练,必须要有一定量的训练和重复,但是,这种训练不是僵化的训练,这种重复不是呆板的重复。

尤其应该注意的是,为了达到“熟练”的程度,训练和重复应该掌握适当的“度”,否则物极必反。

近年来,在习题训练方面,有些教师选编数学开放题进行教学,或者加强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训练,由此开展数学“双基”的教学,是值得提倡的。

(三)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引导学生感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首先,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融于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之中的,而且的获得在不同的数学内容教学中通过提炼、总结、理解、应用等的过程。

学生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逐步“悟”出数学知识、技能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数学活动经验也是在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活动过程中,通过经历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反思与建构等活动方式才能够逐步积累的。

因此,教学中应提倡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特别地,《标准》明确指出: 综合与实践 领域的学习应当成为帮助学生有效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主要途径。

此外,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去自己探索结论,教师要善于启发,与学生“合作”。

通过一步步引导,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自己获得结论。

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获得活动经验,和的培养。

二、教学中如何培养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是《标准》中提出的两个,自然就应当成为数学教学的重心。

按照《标准》的界定,数学思考包括思考数学和用数学思考其他现象或问题。

这里包括和数学方法。

而问题解决则主要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设置恰当问题情境,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提供环境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的动力。

所以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的实际出发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基于情境进行思考,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二)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首先,有效的数学活动应当是“数学”的。

学生所从事的活动要有明确的数学目标,动手实践、、同伴交流等都是活动的形式。

因此,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对数学对象的理解(包括内涵、与其他内容的联系、在实际中的应用),是最重要的。

一般而言,,数学探究都是一些有效的数学活动方式。

一道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有效的数学活动过程”。

让学生从事“做数学”的活动,也是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数学化”——从数学的角度思考现实中的现象(问题);抽象归纳则是真正的“数学化”过程——形成对数学的理解;应用举例是让学生通过的活动,发展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活动对许多教师而言还是很有挑战性的。

因为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大多习惯于“讲授”,而一旦学生进行自主活动,教师如何应对,教师应该做什么便成为一个问题。

(三)准确定位教师角色,促进学生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标准》对数学教学过程给出的说明是: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作为组织者:要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时要留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与时间;作为引导者,要实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作为合作者,要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共同参与数学活动,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成果。

三、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之一。

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如果一个学生喜欢上某个事物、并且常常主动去摆弄它、研究它,那么他就能很快地了解这个事物、并把握它(比如电脑);相反,如果这个学生不喜欢某个事物,不能够主动地思考它,而仅仅是听从别人的解释、模仿别人的做法,那他多半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个事物,更谈不上把握这个事物。

学习数学也是类似的,如果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并且在活动中使用一些有效的方法,他就很可能学好数学,反之,如果这个学生仅仅通过死记硬背、模仿复制的方法学习数学,他多半学不好数学。

因此,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主体的意义在于,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远比仅仅经由老师的讲授所了解的知识要理解的深刻、有效。

那么,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标志是他们 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如观察、操作、实验、概括、交流等,并且在活动过程中主动地思考、探究学习对象。

(一)教学活动设计要体现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 数学教学不是把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而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自己寻求知识产生的过程,探索数学知识与其他事物的联系。

在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能够逐渐了解概念、寻求规律、获得结论。

(二)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问题(问题串)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 问题的设计要基于学生的实际,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和阶梯性,指向核心的数学知识。

问题要有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有东西可想,又要符合学生实际——让学生想得出。

即学生在课堂上经过自己的思考或与同伴的简短交流、或者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能够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教师当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要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以平等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自主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这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作为“合作者”,教师应耐心地倾听学生的意见,这是尊重学生的人格的重要表现。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

当学生说出了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时,对于学生的“创造”,教师应当充分肯定;有的同学得到结论不正确,但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有一些正确的思想和方法,教师应该肯定这些有价值的东西;也有的同学反映了他们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这也是有价值的,它们可以对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即使学生的意见是错误的,教师也应视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及时给学生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充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急急急

因建档需要,本人急需小学语文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各15篇。

哪位朋友帮我一下

谢谢

创设情境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 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提高兴趣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兴趣能够使一个人自觉自愿地去接触、认识和掌握知识技能、参与活动,特 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各种理论研究、教学实践 都证明: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会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主动进 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 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 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 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 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 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情境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学; 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主动学;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 学生想学。

那么,创设一个魅力无穷、充满趣味的教学情境就成了激发学生数学 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2、我校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现状分析 2007 年秋季开学,我校又迎来了近 150 名一年级新同学,经过两周的教学 发现: 一年级的数学课难上

一年级学生在课堂上不会听讲, 不会看书和做作业。

上课刚一会儿,就开始说话、玩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前后左右来回动,老师们往 往是按了葫芦又起瓢, 大大影响了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而刚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 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课堂上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部分学生学 习兴致不高。

究其原因: (1)我校坐落于西夏区西端,生源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三分之二的 学生家长靠打工为生,无暇顾及孩子,也没有配合学校教育、辅导孩子的意识和 能力。

家长与学校教师的沟通没办法实现,家校配合教育不到位,学生在学校形 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效果得不到及时巩固,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2)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一年级学生在学前班、 幼儿园的主要活动是游戏,学习要求比较宽松。

入学后的主导活动变为学习,学 习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 学习要求严格。

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难免会出现不 适应。

(3)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 容易分散,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会全神贯注,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 焉。

而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十分抽象的学科,数学课堂枯燥乏味,上课不专心 听讲就成了令低年级数学老师倍感头痛的问题。

如果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良好 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来说,将受益终生。

低年级数学教师要寓教于 乐、教学得法,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 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

而数学情境的创设恰恰能够将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形 象,促进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此,我校 低年级数学教师成立课题组,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创设情境提高低年级学 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的课题。

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借助情境创设提高低 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而大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 用。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1、概念的界定 (1)情境:字典中解释是情景,境地。

情景是指具体场合的情形。

在本课 题中,情指情感,境指外部教学环境与师生内部心理活动的综合叠加,情境就是 作用于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兴趣反应的学习环境。

(2)情境教学: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的 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

情境教学是教学的突破口,学生在不自觉中达到认知活动 与情感活动有机的渗透与融合, 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全身心 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3)兴趣:字典中解释为喜好的情绪,在课题中指学生个体在一定的学习 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 轻松愉悦的情感状态和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行为 表现。

2、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 境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 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 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 赋 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 则要引起顺应过程, 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以达到对新知识的掌握。

因此,真实情境的 创设,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成学生对知识 的自主探索、发现和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2)教育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识的 行为, 需要使学生产生内部动力,从而达到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获取知识的目 的。

因此,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3)人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和感情倾向都与其文化背景、家庭环境有很大的 关系, 这是因为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 人与环境密不可分。

因此, 一个民主、 和谐,适宜学习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活泼、有个性的发展。

(4)《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希望实现以下目标: 1、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运用情境教学的能力。

2、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和主动参与数学 活动的意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低段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围绕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 教学实效这一主题,分以下内容开展实践研究: 1、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类型; 2、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运用; 3、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 我校一、二年级学生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对已有的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结合本校低年级学生的 实际情况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

2、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主要为行动研究,立足课堂教学,依托校本教 研进行实践与反思, 通过对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观察,先进经验的总结与交流 等方式展开研究。

3、个案追踪法:针对同一节数学课采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 思的模式进行分析讨论,以获得理性认识。

4、对比研究法:利用同课异构的模式研究同样的教学内容以不同的情境呈 现在不同群体中所发挥的作用。

5、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教师边研究边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和措施,上升 到理论。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 年 8 月——2007 年 9 月) 1、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根据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突出 问题确定课题; 2、课题组成员互听推门课、开展座谈会,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状态与教师日 常教学方法; 3、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的研究成果、研究理论和先进经验,撰写课题 研究实施方案,提高研究效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7 年 10 月——2008 年 12 月) 1、带领课题组成员认真进行课题研究,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创设适合 的情境上好数学课; 2、课题组成员全员参与,不断实践,不断反思,积累素材,在实践中不断 成长; 3、加强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讨会,上好示范课,及时总结,为研究、 解决问题提供有效依据。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09 年 1 月——2009 年 3 月) 1、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成果反馈、交流活动,推荐课题组成员上专题 汇报课; 2、收集优秀教学案例与教学设计,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发布研究成果,推 广应用。

八、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1、课题组组长 孙定芬:教导处主任,主管学校数学教学工作,小学一级教师。

2、课题组成员 出生 姓名 邵梅芳 孙定芬 许 秀 夏 辉 性别 女 女 女 女 年月 1957.12 1980.5 1959.10 1984.9 术职务 小教高级 小教一级 小教高级 —— 专长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 专业技 研究 学历 中师 大学 大专 大专 年级、学科 一年级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任教 3、课题组分工 孙定芬:课题总负责,负责课题实施方案的制定、实施指导与管理,负责课 题成果的总结、撰写与交流、推广;负责一年级数学教学研究以及相关资料的收 集与整理。

邵梅芳:负责一年级数学教学研究以及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许秀、夏辉:负责二年级数学教学研究以及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4、课题组顾问 周桂秀老师: 西夏区教育局小学数学教研员, 对我校课题研究的准备、 实施、 总结等各阶段工作给予指导, 对研究过程中的疑惑给予解答和帮助,保证课题研 究的科学、有效。

谢咏青、李保常:分别为我校正、副校长,银川市级骨干教师,对课题研究 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协调学校各部门配合课题研究工作,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 行。

九、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2007 年秋季我校的新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硬件设施按照自治区一类标 准逐步配置,趋于完善。

加上两位校长在教育科研方面的全力支持,为课题的顺 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2、课题组组长为我校教导处主任,西夏区级骨干教师,热衷于教育科研事 业,在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级数学课堂教学优质课评比中分获一等奖。

3、课题组成员的理论修养和文化素养较高,有一定的教改、教研水平和经 验。

平时注重理论学习,善于吸取他人的教学长处,注重教学反思,积极撰写论 文,多篇论文、教学设计在县、市、区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4、课程改革以来,西夏区教育局小学数学教研室十分重视西夏区各小学数 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要求小学数学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努力成为研 究型教师; 鼓励小学数学教师针对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开展小课题、小专题研 究,整理、总结、交流、推广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力求探寻适合西夏区小学数学 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2007 年秋季,西夏区教研室小学 数学学科开展了新一轮的课题(小专题)申报及课题(小专题)研究成果征集、 展示、推介活动,我校数学组课题在西夏区科研兴教的浪潮中应运而生。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低年级数学课堂心得体会

下一篇:低年段数学家庭作业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