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学科资料 > 物理 >

初中物理工作坊研修心得体会

yiyyy分享 66644

yiyyy 分享

如何提升坊内骨干教师参与工作坊研修的主体意识

最近,选修课程、必了很多,但一直不敢写课记,因为了解自己要做什么,要怎么做。

所以,还是先观看《工作坊研修手册解读》,再写自己的学习笔记,这样就能胸有成竹地研修。

通过学习,我明确了自己的身份,知道了自己的任务。

我的身份是研修学员,主要配合坊主完成各项任务;我的任务有两个,第一个是和名师名家、骨干老师们一起打造300件优质资源课例和微课程,第二个是探索具有价值的工作坊研修模式;明确研修时间是一年。

这一次的研修,一共有5369人。

3月份进行破冰活动;3月至12月进行课程学习;4月至9月,考核学员;坊主金钥匙考核活动10月至12月。

学习过程中的专业指导与过程管理,一年时间内,注重开展:分阶段召开学情通报会,分阶段到各地进行中期视导。

首先进行的是网上破冰活动,要求学员在指定时间完成四个方面,包括:完善信息、制作自画像、填写问卷、制定研修计划。

第二,研修活动中,可以进行反复学习,对学习的考核进行计分,没有上限,有26门课程,必修4门,选修不得少于6门。

第三,课例研究,是本次工作坊研修的主体工作。

课例研究分两轮开展,4月至6月——每个工作坊的前三个知识点;7至9月进行后三个知识点的课例研究。

这些都可以适当提前。

已经发布第一个知识点,要求学员参与本工作坊六个的知识点研修活动,可以有所侧重。

讨论结果,列入网站排名,但不计入考核。

每人侧重两个知识点的作业。

最终,每个坊,针对每个知识点,形成两个资源包,共上交12个资源包。

这个方面,自己还不是很清楚,要和坊主、学员多研讨了。

第四,坊主金钥匙。

通过课程学习和主题研讨,形成三个系统和一个工作文化特色。

三系统:工具系统、效果系统和评价系统,构成了工作坊研究模式。

我们的研究成果需要用文本资料呈现。

每月工作如下:第一轮:作为学员的我,在3月份,则是:熟悉平台,了解手册,参与学习。

呵呵,已经开始了

4月份,继续学习课程,进行日常教学中的资源提供和课例研究,重点是第一个课例的知识点。

5月份,和四月份一样,唯一不同的是,重点为第二个课例的知识点。

6月份,和前两个月一样,重点是第三个课例知识点。

第二轮:7至9月工作内容同第一轮,在第一轮研修的基础上,不断提升。

第三轮:10至12月工作坊金钥匙。

明确了研修的方向,知道了研修内容,更要明白研修的价值。

学习后,我明白了工作坊有两个价值——核心价值和附属价值。

核心价值是通过培训,提高培训指导他人的能力;附属价值是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的能力。

这二者的关系是通过实现自身能力提高的过程,达到指导他人的能力提高。

核心价值确定为“提高培训指导他人的能力”的基本思考。

研修是教育发展需要、学校发展需要、教师发展需要。

其中的教师发展则是让骨干承载起它应有的使命,教师之间要同伴互助。

我们学员要深入研究课例,不仅仅对知识本体探讨,还要转化成对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对学员指导,使其培训他人的能力。

通过培训,让教师个体在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工作坊的研修过程,不仅自身能力提高,更主要的是,人人能学到指导他人的能力;在研修的过程中,以课例为媒介,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依托,提高他人的能力。

辅导他人的能力主要包括:培训教学能力、区域性教师项目设计与实施能力、校本研修规划与组织能力、网络研修指导能力、教师工作坊周长能力,在课例研究过程中,承载起五个能力的要求。

至于考核,根据研修考核严格执行,争取让自己从优秀走向卓越;对工作坊的考核,自己则是除了完成各项基本任务外,配合坊主开展主题活动。

最后的工作是坊主金钥匙。

是要找到金钥匙,打开教师队伍整体提升之门。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把教师队伍建起来。

培训中的研讨有两大不足,无序化、浅层化。

话题不一定聚焦在主题探索上,易无序化;不注意言层引导,会浅层化。

坊主到小组中进行专业引领。

要克服这两个不足,让研讨有效性和价值性。

坊主和组长首先要确定主题,要根据工作坊的主题活动;第二要将工作坊研修活动确定好后,以文本的方式,告知各组的学员;第三是讨论主题,组长要穿针引线,并整理研讨内容,提交给工作坊主。

研讨活动可以适当调整,指定时间。

研修中,还有学情会,会涉及到学习情况。

本次,共有四次学情会。

第一次学情会是建设团队文化,关注有效学习,时间定于三月下旬,注重学员的参训率和学习率,要有凝聚力,要聚人气,对于不经常参与网络研修的,要有效沟通,要召开组长、学员工作例会;第二次学情会是学情问题聚焦,分类分层推荐,在6月下旬。

层层梳理,讲解学员关注问题,给出分类分层的建议;第三次学情会是阶段成果梳理,生成资源解析,是在9月下旬,搭建一个理论与对话的平台,要生成优质的资源,坊主和组长要关注学员生成哪些优质资源,第一是学员的作品,第二是研修活动,其中学员的作品包括研修日志、典型案例、教案学案、教学反思、各项作业等;第四次学情会是聚焦三大系统,总结反思对标,在2015年1月。

预期成果是:课例研究资源包、三大系统成功册、文化特色成果册、生成资源成功册,具有固化形态的成果资源。

在研修的旅途中,认真来研修,办好工作坊,让自己能一路走来一路收获,确保研修成果优质丰硕。

一师一优课不是所有省级推荐的课都能评上市优质课

拟在全省中小学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

具体意见如下:一、主要任务研究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上好课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基本体现。

“一师一优课”,即全省中小学教师要根据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和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在全员远程研修、校本研修基础上,每学年至少要上好一个研究课,并在校内进行交流研讨;“一课一名师”,即在全省中小学教师全员研究课、交流课的基础上,通过推荐优秀教师参与县、市、省三级“晒课”和“赛课”活动,使基础教育每个学科、具有典型意义的课型至少有一位优秀教师讲授,形成优质课程资源,供全省中小学教师学习借鉴。

按照统筹规划、分级实施的原则,争取用3至5年时间,逐步形成覆盖全省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各版本、各主要课型的生成性、示范性优质课程资源库。

二、活动原则(一)坚持与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相结合。

把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贯彻到“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的全过程,使“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成为推动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载体。

(二)坚持与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

全省中小学教师全员研修工程与“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要整体设计、统筹实施。

教师全员培训要以校本研修为基本组织形式,将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整合设计,激励教师将集中培训学习成果嵌入到教育教学行为改进中。

以教师全员远程研修促进教师的校本研修,以校本研修带动“一师一优课”创建活动;以“一师一优课”推动“一课一名师”活动。

(三)坚持与促进中小学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相结合。

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校本研修要着眼于促进中小学教师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与应用,以提升中小学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为抓手,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倡导、鼓励、支持中小学教师在开展“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四)坚持与促进中小学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相结合。

建立和完善优质课程资源框架和标准体系,建立优质课程资源群建共享机制,促进生成性资源不断推陈出新,形成示范性优质课程资源体系。

三、组织实施全省中小学“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分学段、学年组织实施。

(一)实施全员培训,提高教师素养利用我省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完善远程研修平台功能,建设课程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采取远程培训等方式,组织开展普通中小学教师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全员培训,教师每年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培训不少于36学时。

坚持问题导向、应用导向,聚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培训课程针对性和实效性。

开发“菜单式”课程,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

要立足当地实际,对暂不具备远程培训条件的,可采取“送教下乡”和“送培上门”等多种方式,切实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

(二)开展校本研修,促进学用结合以普通中小学校为单位,围绕全省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统一要求组织教师参加校本研修,推动培训学习成果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要建立健全中小学校本研修管理制度,每个教研组、每位教师都要制定学年度校本研修计划,原则上教师参加校本研修每年不少于14学时。

在校本研修的基础上,学校组织每位教师按照“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的内容要求上好研究课,开展校内全员晒课、观课、评课、研课活动。

在此基础上,遴选优秀研究课例,推荐参加县(市、区)“晒课”、“赛课”活动。

凡注册参加全省远程研修的教师,集中研修与校本研修成绩合格,方可参加各级“晒课”和“赛课”活动。

(三)分级组织“晒课”和“赛课”活动在学校推荐优秀研究课例的基础上,各市、县(市、区)要在本区域内分级组织“晒课”和“赛课”活动。

由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牵头组成区域学科指导组,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网上观课、评课,开展线上和线下混合式区域教研活动,分享典型经验,推广优秀课例,在此基础上分级组织优质课比赛。

各市、县(市、区)要按照各学科课程资源框架和评优标准,在每年规定时间内完成评选推荐工作。

原则上每市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每个版本每堂课推荐1个“优课”,每位教师原则上只推荐1个“优课”参加省级评选。

省级评选采取网络评审、会议评审和“优课”大赛等方式,遴选优秀课例参与教育部“优课”评选并评选出省级“优课”,由省教研室颁发获奖证书。

在此基础上,评选省级优质课,由省教育厅颁发证书。

(四)分级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库加快社区化网络研修平台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教师“个人空间”和“教师工作坊”,建立优质资源群建共享机制,建设省、市、县、校四级网络“研修社区”和优质课程资源库,形成覆盖全省中小学各学科各年级的丰富的优质课程资源库,为广大教师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提供示范。

遴选具有课程资源价值的典型课例,总结梳理各学科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和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点、难点和共性问题,组织专家和教师联合攻关,开发以问题为核心、以案例为载体的教师培训课程资源,不断推动我省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向深层次发展。

对开展好幼儿教师培训的意见有那些

如何组织教研活动第一、教研活动的重要性教研活动形式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很重要。

一是简洁易行,不用找专门的场所;二是智慧的交流,同伴之间的交流可以碰撞出新的智慧,碰撞出新的教学思路与策略;三是切切实实是自己的东西,对同伴很实用。

这里面就有一个教师主动地性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时时刻刻就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教师之间要主动交流,交流自己的困惑,交流自己的经验,这种经验也许你是不经意的,可能是别人最需要的;你认为是自己最最成功的,别人也会给你经常补充。

第二、组织者或者说主持人的要求。

从这里开始谈的就是我们意识中的教研活动,十几几十人、一个学校的这样教研活动,这样的教研活动对于组织者要有较高的要求,组织能力、调控能力、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等,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我从另一角度把我的感受和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

1、要热衷于教改;2、有一定影响;3、要勤于学习;这样的老师有没有,有

能不能胜任主持人,不能

赶鸭子上架,是最贴切的说法,一次一次的历练,一次一次的感受、一次一次的对比、一次一次的提升,不断地修正自己、改正自己,才能取得大家的认可。

第三、计划要先行。

做任何事都要先做好打算,写在纸上也好,心中有数也好,有什么数

通盘考虑⒈合理规划,凸显重点⒉明确任务,落实到位。

每学期开始,教务处制定教育科研计划,每个教研组组长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和活动安排表。

做事之前都要先盘算盘算。

教研活动也一样,计划

北京教育学院现在的名称是什么

还是没有变北京教育学院成立于1953年,是北京市教委直属的成人高等师范院校,主要承担北京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 北京教育学院教育教师与管理干部的本、专科学历教育及在职培训。

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北京教育学院始终坚持为首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先后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党务工作者、骨干校长和优秀教师,成为首都“人才强教”的“工作母机”和首都教育事业发展的“奠基石”。

北京教育学院内设机构25个,其中党政管理机构15个,教育教学机构8个(包括教师教育人文学院、教师教育数理学院、校长研修学院、职业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信息与远程教育学院、国际语言与文化学院等7个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四位一体”的二级学院和图书馆),直属单位2个(包括《中小学管理》杂志社、《北京教育丛书》办公室),挂靠单位4个(包括教育部师范司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办公室、北京市普、职、成教育系统干部培训中心办公室、北京教育党校、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中心)。

另有学院主办的5个经济实体、办学实体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2008年,学院还与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合作举办了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根据首都教育“内涵发展、人才强教、资源统筹、开放创新”的发展方针,学院确立了“建设首都专业化、综合化、现代化的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教师培训基地、校长培训基地和党建研究中心,建设全国一流的校长教师培训的专门学院”的办学目标。

2007年学院有本专科在校生8727人;2007年,学院参加校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人数年均达到万余人次,逐步形成“面向全员、倾斜农村、突出骨干、服务急需”的培训思路。

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的领导与支持下,学院先后开展了“绿色耕耘”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春风化雨”初中校长教师培训、德育队伍建设行动、课程改革培训行动、迎奥运“育体、育心、育人”体育教师知识技能培训、教育信息化培训、国际合作培训行动等81个培训项目,建立了基础教育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室,投入培训经费8000余万元,为首都师资水平与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持。

特别是以“绿色耕耘”、“春风化雨”为标志的校长教师培训,惠及北京市远郊区县农村中小学和城区初中校万余名校长教师,为促进首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人才强教做出了特殊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同志三次为“绿色耕耘”行动做出批示,肯定“绿色耕耘方向正确,效果明显,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学院重视科学研究成果向基础教育实践的转化,结合基础教育实践,先后组织出版了《绿色耕耘》丛书、《校长研修》丛书和《学校诊断》丛书等,在全国教师教育领域产生较大影响。

近三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46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的学术专著41部、发表学术论文近600篇。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教育学院十佳学报”。

《中小学管理》杂志是以基础教育管理干部为主要读者的专业性期刊,已创刊二十年,被评为“中国核心期刊”、“华北地区优秀期刊”、“北京市优秀期刊”。

教改现场会学院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目前设有校园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微格教学、心理咨询服务、音像教学阅览、图书资料信息交流、中学教学法实验、基础教育研究等现代化教学、管理和研究系统。

建立了“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网”、“首都校长培训网”、“远程教育互动平台”,以信息网络和远程教育为核心,整合资源,初步形成了服务全市的远程教学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和培训管理系统,开设了一批网络课程。

图书馆藏书50余万册,中外期刊1000多种,开通网上全文数据库及千余件多媒体音像资料。

北京教育学院占地82亩,办学建筑面积98671.9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达到11126万元,设备器材达到4万多件。

学院现分为4个校区:总部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国际语言与文化学院和教师教育数理学院设在西城区西直门外文兴街2号,体育与艺术学院设在东城区黄化门街5号,校长研修学院设在东城区鼓楼外大街56号。

如何用批判性思维重建公共理性

可以参考一下C计划:如何用批判性思维重建公共理性一帮人,气势汹汹地聚集在某单位门口,表示要“讨说法”。

楼里走出个负责人,要求这群人选出一个可以进行对话的代表。

理想的情况是:代表站出来,一二三四提出诉求;负责人于是也心平气和,一二三四,一一作答;之后双方就有分歧的地方开展进一步的交流或者辩论。

但经常,才说到“二”,人群里就会有人跳出来,情绪激动地指着那个负责人:“别尽扯这些没用的!我问你,那啥啥啥到底怎么弄?”指头一出,现场画风立马跑偏。

“有话好好说,你别指我。

”“我就指你了,怎么着?”“你再指着我试试看?”“我就还指了,你信不信?”充满硝烟味儿的几句话之后,大多数人就会将此行的原本目的忘到九霄云外。

别说要探讨的问题得不到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就连场面也很可能变得各种难看以至无法收场。

任职财新传媒公共政策资深记者的几年间,蓝方对于以上情景再熟悉不过,但她并没有“见怪不怪”。

本科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专业,归纳概括、逻辑推理等技能几乎已经内化为蓝方的一种思维方式。

她注意到,这样的情况在不同的场合由不同的人们不断地上演,小区业主群、学校家长群……对于一个具体计划的讨论,总能演变成没完没了的“扯皮”。

蓝方发现,但凡稍带公共性质的讨论,几乎总是“充满毫无逻辑的骂战与毫无意义的冲突。

相比理性的表达、协商、就事论事,人们似乎更热衷于站队、诛心、人身攻击。

”她逐渐有了为公共理性的构筑添砖加瓦的想法。

在巴黎政治学院的求学过程中,蓝方也一直留心着国内外民间关于公民教育的各种实践。

2015年秋天,蓝方在菲律宾一家NGO—“菲律宾公民教育与民主中心”(PCCED)访学了三个多月。

PCCED做过许多与公民教育相关的项目,其中一个是让高中生以社区内的实际问题为研究课题,进行公共政策的分析和倡导。

在这个项目的展示会上,蓝方饶有兴趣地听了十多组学生的汇报。

孩子们的选题都是切实存在的问题,如校园禁烟、减少上下学路上的交通事故等,他们调查研究、制定政策的过程也踏实认真,但是拿出的方案都很简单粗暴—无非是以不同方式加大惩罚力度。

公民社会的形式不难模仿,但蓝方意识到,“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才是一个实质性的突破口。

”然而,强调知识记忆的学校课堂、强调集体主义的公共生活,留给独立思考与多元价值的空间并不多。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谈何容易?研究生毕业前夕,蓝方遇见了同路人。

毕业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类学专业、曾就职于高盛集团的郭兆凡,直到进入公益与教育创新领域之后,才终于感到生命中的热情与事业合流了。

看过国内外许多教育机构,她相信,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解决诸多个人、人际和社会问题的根本。

因此,她曾专门前往美国批判性思维协会研修。

蓝方也一直记得从北京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学院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劳工法律援助的叶明欣。

几年前,叶明欣听到蓝方计划未来创办一个公民教育机构的时候,只说了一句话,“等你创业时,叫上我。

”轻资产的社会企业“C计划”就这么诞生了。

“C”代表着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与Civic Education(公民教育)。

“C计划”计划通过一系列线上、线下课程、工作坊,帮助人们系统性地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最终目的,则是指向公共理性的重建。

“C计划”准备用一年的时间按顺序完成线上整套课程,包括旨在“破”的“堵住思维漏洞”课程四期(破解偏见、理性沟通基础课等)与意在“立”的“大脑加速器”课程七期(学会提问、批判性阅读、批判性写作等)。

每期3~4周,三位主创轮流负责,使用与当周社会热点紧密相关的案例、习题,结合课前讨论、课后作业及点评,引导大家去质疑从前生活中的那些“理所当然”,学习思维分析工具与论证方法,练习提出建立在可靠事实基础之上与经过自我反思审视的观点。

例如,在今年三月初由韩国部署萨德引起的反韩风潮中,一个爱看韩剧的女孩被自己上初中的表弟鄙视:你居然还在看韩剧?真是太不爱国了!女孩隐隐觉得哪里不对,想反驳,却发现自己也没想透彻。

活动现场在一篇文章中,蓝方阐述了“C计划”的一个办法—图尔敏论证模型:一个观点(结论)的提出肯定有理由,而一个理由背后至少会有一个假设作为支撑,要想发现观点有什么问题,就一一列出,检视观点与理由、理由与假设之间的关系是否成立,或理由、假设本身是否合理。

在这个案例中,表弟的观点是“你不爱国”,理由是“大家都在抵制韩国,而你却在看韩剧”。

这背后存在两个假设:1.抵制韩国即爱国;2.抵制韩国就不该看韩剧。

争议的焦点在于两个是观点而非事实的假设,进一步用图尔敏模型分析每个假设,并用“四步法”(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理清其中关键话题如“萨德”,整合相关权威信息……检查每个论证,并试着提出反驳,在一个个环节中破解偏见的圈套,形成独立判断。

C计划课程所做的就是传递这样复杂但负责的思考方式与方法。

2016年,C计划课程自第一期于7月18日上线之后一直备受好评,尽管没有进行商业推广,单凭微信公众号与朋友圈内的传播,每次课程、线下工作坊也都能很快报满。

微信群中进行的课前讨论发言活跃、交锋频频,不少学员表示收获很大,“体会到思考的方法是可以像学习开车这样的技艺一样,通过训练掌握一些方法的。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根据果壳网发布的《2016知识青年报告》,70%的学习者在2016年为在线学习付过费,这一数字在2015年仅为26%。

然而,在用户数量暴增之后,必然紧随着对产品内容与体验的进一步反思、筛选。

36氪对多家知识付费平台研究后发布的《我们研究了28家平台,为你揭开知识付费的现状与未来》一文中提到,“知识付费行业发展仍然处于早期阶段,除了适应移动化的消费方式造成的知识碎片化问题以外,还存在知识付费体验差、缺乏内容评价体系和筛选体系、复购意愿不高等问题。

”“C计划”自身的特性也导致了如火如荼的场面很难一直持续下去。

思辨教育的本质是严肃的,受过系统人文社科训练的蓝方、郭兆凡、叶明欣对她们所认为的“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有所准备,只是一开始时,她们并未充分认识到这鸿沟的宽广。

随着课程进展,蓝方她们发现,尽管每期课程之间相对独立,可以随时加入,但发言积极的多是一路跟了许多期的老学员,一些相对跟不上的新学员越来越沉默,可能就慢慢掉队了。

线上课程以视频讲座为核心,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门槛,也挑战了人们如今时间愈发碎片化,可能连完整的一个小时都难以拿出来的生活状态。

创立至今,蓝方、郭兆凡、叶明欣三人最多的时间就花在打磨课程上,经常争论各种学术细节直至半夜,讨论怎样把政治哲学、人文社科领域晦涩的概念,变成让所有人都能轻易理解的内容。

但受过相对良好的人文社科训练的学员往往听了两期之后就表示,他们就等“C计划”出书了,这样自学效率更高;也有不少学员反馈,“C计划”的课程和文章“复杂、烧脑”。

以“C计划”的愿景—重塑公共理性来说,最紧要的目标可能是提升那些在各种风潮中盲目而狂热的不当行动者的理性,好比将批判性思维20分的人提升到60分。

但这部分人恰恰不太可能主动来上这样的课,于是“C计划”做得更多的其实是将60分的人提升到80分。

这并非没有意义,但是蓝方她们并不满足于这样的效率。

在将近一年的课程开发、教授、调整中,“C计划”积累了大量的案例、习题、知识点。

接下来,它将基于这个数据库,做一个标准化的产品—一个高交互式的小程序或者APP,将知识点打散,根据更多用户的不同条件与需求,以测试、知识卡片、小游戏、短音频等形式呈现。

从2016年11月开始,清华大学、广州一家上市公司、银杏基金会、EV青年公益发展中心等越来越多的企业与机构邀请“C计划”前去进行批判性思维培训。

一直以来,“C计划”对NGO的收费仅是对企业收费的1\\\/3。

现在,她们要将产品标准化之后节省出的时间,更多投入在机构定制课程中。

“C计划”今年七八两月的时间已经被针对各地乡村教师、校长、大学生的培训排满。

蓝方将“20分提升到60分”的希望寄托于对教师的培训,“这一代已经长成的,我们可能没有能力(去改变),但是我们努力瞄准下一代,通过瞄准他们的老师。

”认清实然,确定朝应然而去的方向,“C计划”不缺乏调整方式的勇气,正如郭兆凡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或许不能很快改变潮水的方向,但至少,我们还能改变自己。

初中英语教师个人研修计划怎么写

cernible effort, he acquired at this school some rudime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下一篇:半导体物理助教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