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无我的名言
儒家,关于 君子 的名言或者语句都有哪些
汉代以前,《论语》中关于德行的言论都可以算,比如说”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汉代以后,儒家盛行,士大夫的话就基本都算了,比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儒家关于道德名言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翻车。
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奢。
—— 陈毅 不满足是的车轮。
—— 鲁迅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
—— 葛洪 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
—— 魏相 放荡功不遂,满盈身必灾。
—— 张咏 虚已者进德之基。
—— 方孝孺 满盈者,不损何为
慎之
慎之
—— 朱舜水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 王阳明 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
—— 谭嗣同 人生至愚是恶闻已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 申居郧 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
—— 张廷玉 骄傲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 老舍 昂着头出征,夹着尾巴回家,是庸驽而又好战的人的常态。
—— 冯雪峰 我们不要把眼睛生在头顶上,致使用了自己的脚踏坏了我们想得之于天上的东西。
—— 冯雪峰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 我们不能一有成绩,就象皮球一样,别人拍不得,轻轻一拍,就跳得老高。
成绩越大,越要谦虚谨慎。
—— 王进喜骄傲的人必然嫉妒,他对于那最以德性受人称赞的人便最怀忌恨。
—— 斯宾诺莎 由于痛苦而将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
—— 斯宾诺莎 自卑虽是与骄傲反对,但实际却与骄傲最为接近。
—— 斯宾诺莎 显而易见,骄傲与谦卑是恰恰相反的,可是它们有同一个对象。
这个对象就是自我。
—— 休谟 我首先要求诸君信任科学,相信理性,信任自己,并相信自己。
—— 黑格尔 卑己而尊人是不好的,尊己而卑人也是不好的。
—— 徐特立 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
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弧立。
—— 徐特立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
—— 毕达哥拉斯 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 约翰·洛克 最盲目的服从乃是奴隶们所仅存的唯一美德。
—— 卢梭
能体现儒家乐天知命的名言有哪些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后期鲁国人。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诸葛长青:孔子文武双全、博学多才、因材施教,令人敬佩。
作为中国人,应当了解儒家的基本思想。
儒的思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
孔子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根基。
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
孔子提出修身为本,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
孔圣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同时精通易经《十翼》所作者,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提出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著名美学命题。
诸葛长青:孔子思想博大精深,体现了中国智慧的精华。
以下内容选自张海清先生的《孔子名言名句》,收录了部分《论语》中的一些孔子经典言论。
《孔子名言名句》,是了解孔子思想的基础读物。
以下是孔子部分思想精华。
学而时习之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
”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
但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诵习”仅是“一端”(见刘宝楠《论语正义》)。
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三时。
”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晨夕。
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十三经概论》)。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
语出自《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义相同。
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
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
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
”(《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
”(《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惘。
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
“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
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
当从前解。
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
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
”(《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
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
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
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
”(《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
”(《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包咸注:“讷,迟钝也。
言欲迟而行欲疾。
”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
”《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
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 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
’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
”《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
’”也即此章义。
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
”(《论语集注》)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文子,卫大夫。
“文”是他的谥。
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学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
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
”(《论语集注》)又说:“古人谥法甚宽”,“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节此一惠,则敏学下问,亦是它好处”足见孔子“宽肠大度,所以责人也宽”(《朱子语类》卷二九)。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
质者,本也。
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
”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
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
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
“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
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
”(《礼记·表记》)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雍也》,孔子答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朱熹《论语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
”清阮元《研经室集》:“为之不厌,己立己达也;诲人不倦,立人达人也。
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达者,如‘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之达。
”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
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
以己所欲譬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标准,即从积极意义上实践“仁”其低标准则是推己所厌及他人而不恶加,即从消极意义上实践“仁”(见《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认他人之价值,关心他人之生存与发展,从又一侧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义特征。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又见《孟子·公孙丑上》:“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吕氏春秋》亦记载:“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
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
其句意谓:默默将所见所闻记于心间,发愤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学生不知疲倦。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三者已非圣人之极至,而犹不敢当,则谦而又谦之辞”。
近人钱穆认为“或以本章为谦辞,实非也。
”(《论语新解》)孔子于此所举三事:其一,重在言识(记忆),不在言默,所谓“多闻,质而守之”(《礼记·缁衣》),“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其二、三,则表达了孔子于求知学问的勤勉不怠和教授弟子的一腔热忱,同时也是孔子从认识和方法对“学”与“教(教诲)”的合理总结。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
汉郑玄注:“富贵而不以义者,于我如浮云,非己之有也”。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
意谓:以不义手段占有的财富与官位,对于我如同天际的浮云。
又见《论语》同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孔子于此重申其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违此而获,则被视如过眼烟云之不足取。
同时亦表明其于清贫生涯甘之如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与襟怀。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汉郑玄《论语注》:言此才,勉人于学也。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未得,则发愤而忘食;已得则乐之而忘忧;以是二者俯焉,日有孳孳而不知年数之不足。
但自言其好学之笃耳”。
近人康有为《论语注》:“忘食,则不知贫贱;忘忧,则不知苦戚;忘老,则不知死生;非至人安能至此”。
其句意谓:发奋用功连吃饭也不记得(学有所获),便高兴得忘了忧虑,连入老境也未觉察。
此实乃夫子自道,自勉之辞。
《礼记·表记》:“子曰:‘《诗》之好仁如此。
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
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其一生好学不倦,倡导积极有为,对所创立学说的实现孜孜以求,“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礼记·中庸》),是以展示了孔子自强不息,终老不疲与明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朱熹注:“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
是二人者,皆我师也。
”(《论语集注》)刘宝楠引旧说,又提出两解:一谓“我并彼为三人,若彼二人以我为善,我则从之;二人以我为不善,我则改之。
是彼二人,皆为吾师。
书洪范云: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
此之谓也。
”一谓“三人行,本无贤愚。
其有善有不善者,皆随事所见,择而从之改之。
非谓一人善,一人不善也。
既从其善,即是我师。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名言,也作“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语出《论语·述而》。
《说文》:“坦,安也。
”荡荡,广远之称。
戚戚,时时忧虑之称。
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
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
皇侃疏引江熙曰:“君子坦而夷任,荡然无私。
小人驰兢于荣利,耿介于得失,故长为悉府也。
”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
”(见《论语集注》)《荀子·子道》篇言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与此义同。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雕,凋谢;松柏,喻栋梁之材。
朱熹引谢上蔡注曰:“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
”(《论语集注》)荀子则把松柏喻君子:“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见君子无日不在是。
”(《荀子·大略》)《庄子·让王》引孔子言曰:“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
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
”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名言。
《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正义》引《申鉴·杂言下》注曰:“君子乐天知命故不忧;审物明辨故不惑;定心致公故不惧。
”又《论语·宪问》所记三者次序不同:“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孔子自谦其不具备知、仁、勇三者达德,而自子贡视之,孔子三道尽备,故曰:“夫子自道也。
”(《宪问》) 民无信不立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此即孔子对子贡问政之答。
民信之与足食足兵为孔子治邦强国之政。
然可去兵去食,不可使民无信;民信则为本。
此也即与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身取义有相通这处。
后朱熹有曰:“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
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
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不失信于我也”。
春秋时期 弟子三千儒家学派创造人 名言:( )
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孔子名言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7、道不同,不相为谋。
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9、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0、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1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4、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二、孔子人生名言: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6、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7、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9、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2、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3、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4、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5、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16、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17、子谓于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9、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2、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23、放于利而行,多怨。
24、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6、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7、法语之言,能无从乎
改之为贵。
28、(“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
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9、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30、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31、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三、孔子做人名言1、不学礼,无以立。
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下信乎
传不习乎
8、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9、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0、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1、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2、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4、过,则匆惮改。
15、不迁怒,不二过。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8、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20、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2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5、巧言乱德。
26、巧言令色,鲜矣仁。
27、刚、毅、木、讷近仁。
28、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9、听其言而观其行。
30、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关于提问的名言警句
1、有教养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
——普列汉诺夫2、读书好问,不得,不妨再问。
——郑燮3、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 名4、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刘开5、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 陶行知6、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8、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9、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汉·王充《论衡·实知篇》10、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培 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