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征在读后感
孔母颜征在读后感
1岁: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 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
名丘,字仲尼。
孔子传读后感
孔子,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影响了中华文明两千多年。
时至今日,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仍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直以来,我对孔子并不熟知,利用这个假期,才认真地读了《孔子传》。
读了以后,有以下一些心得: 孔子自小长相丑陋,并遭到了其父叔梁纥的嫌弃,幸得其母颜征在并不嫌他丑陋,一如既往地爱他。
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叔梁纥去世,从此,孔子和母亲颜征在过着贫苦的生活。
孔子聪慧过人,起初他的母亲教他读书识字,但是渐渐地他母亲发现,孔子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就让孔子跟着他的外祖父学习“六艺”。
由于孔子的勤奋好学,他的博学多能,逐渐得到了人们的承认,开始有人登门求教,那个时候收下了第一个弟子颜路,即颜回的父亲 孔子学习,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了。
他曾经为了研究各地的风俗人情,为了请教郯国君王,不顾寒冷在雨中等候数个时辰,感动了鲁国的仲孙大夫,终于为他引荐,郯子也热情地详细解答他所提的问题。
孔子向师襄子学习音乐理论和弹琴。
在习琴时,一连三日,足不出户,一日三餐,全由干粮充饥。
第四日,师襄子觉得他第一首曲子已然纯熟,建议他学习新曲,而他认为自己的技巧还不纯熟,故又习了三日。
此时孔子所奏的曲子,技巧纯熟,音调谐和,韵味无穷。
师襄子又让他习新曲,但孔子认为自己还没有领会曲子的志趣神韵,也没有体察出曲作者的为人,因此又习了三日。
孔子习琴的第十天,他所弹奏的曲子,师襄子也听得如痴如醉。
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孔子学习,选择了学习内容,心无旁婺,一心钻研,不学习到其精髓绝不放手。
而且孔子学习,绝少三心二意,一味图多。
孔子博学,但都是一类类的学习所得,并且每学一类,他必深钻之。
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有其不可磨灭的功绩。
他设教授徒,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例,一生共收徒3000人,精通“六艺”者72人。
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孜孜以求,不耻下问,总结出了一整套治国平天下之道和教学经验。
孔子的教学方法是循循善诱、因人施教。
他同时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大胆质疑,他区别不同情况进行解答。
他的学生中有的性格粗鲁、憨厚,有的耿直、淳朴;有的擅长舞剑,有的长于辞令;有的谦虚,有的逞能;有的适合教书,有的适合做官„„孔子总能找到适合教育他们的方法,并且让他们心服口服。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我的学生们,他们都是鲜活的生命,千差万别,老师在没有对他们做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就用统一的教学方法要求他们,让他们做到一致,那是不现实的。
因此,作为老师,还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可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来
金银岛这本书的每个章节的300字感受谁知道
今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几本课外读物,其中一本是《孔子》里面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我教育了我。
在书中,我了解到:孔丘的父亲叔梁纥有9个女儿,还有一个儿子,叫做孟皮,可他的脚有些毛病,所以叔梁纥不太满意,他决定再去外求亲。
后来他父亲和颜大人的女儿颜征结婚生下了孔子,渐渐的孔丘到了三岁,他聪慧过人,又活泼机灵。
可就在这年十月,叔梁纥离开了人世。
颜征对孔丘说:“孩子,娘是为你而活着的。
”说罢,向曲阜城走去。
在曼夫娘的帮助下,他们在曼夫娘家旁边住下了。
曼夫经常带孔丘去教堂看祭祀,孔丘一回来就向妈妈问这问那,颜征看孔丘如此好学,就说:“孔丘,娘一天给你讲一个故事,你要记住才行,好不好。
”孔丘高兴地直拍手。
一天中午,孔丘要求妈妈教他读书写字,颜征十分高兴,只用了半天的工夫就学会了200个生字。
又爱上了ㄍ易》学,经过了长时间的努力,成为了大学问家。
可孔丘觉得依然不够,就驾起马车,来到了洛阳,找到了老子,用了半年的时间,终于学富一车,回到了家乡,并开了一家私塾,专门教学。
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孔丘虽然丑,可他却并不自卑,甚至比正常人更好学;更勤奋;更加的聪慧,并且他还十分的谦虚,虽然他聪慧过人,还满腹经纶,可他依然要千里迢迢的去洛阳拜师学艺。
小时候在家里就帮妈妈烧火,洗衣,做饭,到了晚上,还和妈妈一起编草鞋。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定要向孔丘学习上课认真听讲,听老师的话,学习多动脑筋,回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认真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多读书多学习做个听话孝顺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