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侯养鸟读后感300字
谈谈对庄子寓言的鲁猴养鸟感想或启示500字
姓:家庭系统的称号。
统称为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的。
中国人的姓氏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作为一个血缘关系的家庭的标题。
姓的部分。
自秦汉时期,姓,不管合二而一。
姓母系氏族社会后,逐渐增加的来源是非常广泛的。
主要来源于丰哪么谥号,标题,姓名,官名,居住地,职业。
夏,商,周时期的贵族差异亲缘系统。
姓起源于部落或部落领导人的名称的名称。
传说黄帝住姬水沿岸的姓姬,炎帝居姜水旁,以姜为姓。
积极天堂大禹姓姒。
此外,部落首领的儿子也由此得名。
黄帝25分14姓,姬,酉,祁,腾震,任,荀席,吉欢,十二个姓,其中4人属于姓。
火神,为自己,董,彭,秃,女儿,曹(如适用),钱八姓。
这是古代表的姓氏。
夏,商时期,贵族的姓氏。
的一个分支,相当于一个家庭或家庭的姓的意思。
在夏天王室为姒姓,否则霸主坤为自己的姓,苏,顾,温,董,还隆自己的姓氏。
供应商王室的儿子,否则的霸主大彭,豕韦,姓彭姓。
商代酒吧,徐,肖氏13的,刚开始的一周点奖励丘露薇其他国家的君主。
有关周代的姓氏制度,更找到记录。
周王吉星,侯智军和官僚们的同姓异姓的区别。
到了春秋,考试姬,姒,子,风,赢了,有,有,齐,钱操,女儿,东,蒋燕,规范化,人,熊奎,油漆,让20的第二个名字。
高贵的姓氏,但只有那个女人说的姓,未婚的女子,如齐江,宋子齐,宋国名,姜,子姓。
已婚的女人,女人的自己的姓,她丈夫的名字,钱,江,栾,栾齐,齐姜谦。
同姓的婚姻习俗,它说,一个高贵的女人与她丈夫的姓姓不同。
周朝实施的法律制度的情况下,小宗。
A的未成年人从批量的分裂另立门户建立。
要建立侯周王认可的官僚立新家的君主允许,称为“授予后的地球和生命的。
贵族是通过以下方式:①到该国的名称。
藩属状态的君主名为”惊鸿一瞥的晋文公重耳,的国名金的重量重耳的简称;路赊嗯路西的公共应用,国名路的应用程序的名称。
国家。
金重量的②命名为邑的。
官僚和他们的后代的封地的名称,如国金医生贝文举行庄园的后代蔚,蔚为氏,曲沃桓叔的儿子10000韩寒作为一个家族的儿子。
③官员的名字。
贵族和他们的子孙其官方命名的。
市斤林傅的中银的俊帅组织3线的步兵,说中国Huanzai银行,他的儿子说,该银行的中国,燕燕迅的行为的;在宋州的的执政清乐喜(子罕)说,司城子罕的孙乐齐(志良),说是在的部市的梁思成的。
“④职业的名称。
巫婆的,泊松,木匠的,陶氏,巫,卜,匠,和陶器是所有名的职业。
“⑤”居住的命名。
鲁庄公的儿子,然后生活在东门,鲁说东门然后(姓名)东门湘中(字)的东大门的;宋国音乐大心合适的老师,生活中的宋彤门,说堂的右侧门师堂门的s。
⑥甚广的周王或侯君主的亲属关系称为s。
周腊王子虎说:汪资笏,他的孙子说的王子和苏联;儿子郑公爵的儿子,喜(子罕)说,嗨,和他的孙子斯科舍省的(分展场)说,公孙斯科舍省的。
“⑦高贵字的。
通过家长制,公族,仅包括产生的君主下的??近亲3代,在公孙儿子的一个公族额外的立法。
你的孩子和孙子的王傅(祖父),字他们的。
正果龚儿子送到字子国的新州参议院(子思),该国“结束时的分词;小斯的另一个儿子飞,字子,他的孙子”势“的。
的话语,最常见的祖父是必须的通例。
去年春天和秋天,贵族的姓继承自远古先民,接近EMI不变的贵族祖先的关系与他们的亲属关系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变化。
战国,宗法制度崩溃的姓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这一次开始改变姓姒姓的齐国田,像这样的属于战国田姓。
贵族有姓平民的人出名后的人,战国平民的姓氏命名的。
姓氏制度的演变,反映了贵族的下降,上升的平民身份。
比例姓人口中国人的姓氏李,王,张,刘,陈,可谓当代“百家姓”中,最常见的姓氏,人口350万。
李,王,张新姓人口占汉族人口的7.9%,7.4%,7.1%。
按照姓氏进化的普遍规律,大姓人数将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少的小兴安岭,甚至最终消亡。
为了姓氏在该国的人口,新的编织当代“百家姓”: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数的比例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峰,余东,肖诚,曹缘,唐,徐富,沉,曾鹏,鲁,苏,艳遇,陆江,家丁,魏雪,叶,潘笃,戴,夏,钟田,
仁,蒋凡,方,石,姚,谭,廖,邹,熊,金,土地,郝,孔,白,崔,康,毛,邱,秦江,历史,保健,气候,邵,孟龙,万,段,雷,钱,唐寅,李易,张,吴,乔,HE黎,龚人。
的调查和研究的主持下,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袁义达历时两年完成。
调查涉及的1110县,市,人口296万,4100总的姓氏的数据。
通过县,地区,省和三个统计的人口的比例,这一直是当今中国姓氏排序。
科学家还将被公布的300个中国人的姓氏的数据和分布地图,发布了新版本的“中国姓氏词典”,包括姓已收集了超过23,000名,为推动的姓氏文化产业的发展。
的姓的大隐藏的奥秘很微妙的问题:姓氏隐藏的遗传密码“的姓氏调查,目的并非仅局限于统计姓氏的数量事实上,系列的名称连接文化遗传和生物遗传的一个桥梁。
“袁义达解释说,中国长期以来姓氏的男子,从遗传的角度来看,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Y染色体与姓氏的男性传递的后代,因此,具有同一姓氏的人群将具有相同类型的Y染色体和基因。
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遗传疾病只分布在同一个姓人口,统计的数量和分布的美称,将是人类遗传学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袁义达告诉记者。
神秘:同姓的不一定是同一个家庭符合中国人,总是要问的名称,会觉得在家里与他们相同的姓氏,他们都“五百年前是一个“,”事实上,这是不可靠的,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的姓有可能是数百个来源,例如,中国的第一个姓“李”一些'双赢'姓,有些从'赵'姓,唐朝时'李'姓被李世民所赐的开国元勋,甚至在侯曹魏时期,鲜卑连字符号更改为“李”。
“不过,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了中国民族的凝聚力的粘合剂,”很多海外华侨华人要金钱来修复自己的家谱,他们要找到自己的根,修族谱,通过与大陆接触,但也对当地经济的带动。
“细微之三:大多数中国人姓??氏的内涵袁一笪,事实上,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姓氏,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符号,但世界上没有一个姓这样一个完整的和内涵的遗产“。
例如,在日本,虽然也有姓的存在,但非常小的文化内涵。
”袁义达,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只有少数的姓氏,明治皇帝为了改革,要求全国人民应该有一个姓,所以在短期内超过的几年时间里,已经有超过80,000姓,而不是源的意思,代表多数是基于位置的名称,如松下,井上,田中,日本学者很难日本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人的遗传联系。
固定的姓氏,但区区200多年的历史不能形成一种文化的传承,在美国,美国学者的研究主要是从他们的肤色,发色,眼睛的颜色。
姓是相对稳定的,在英国,它的主要来源是直接借用教名,或教学加,这样的血统关系的词缀等儿子或后代,以及教学的名称前附加表示身份的词缀的名称。
反映的名字,风景或环境特征的,以及反映身份或职业的,从合并到后来出现的双姓的姓氏,虽然有一个教名后,但数量要大得多。
在王室中,老的“爱德华”为姓,后来又出现了新的“温莎”。
欧洲大陆,姓氏通常是用来区分出生地的标志,二战时,欧洲军队的一次为一组同一姓氏的军人,以增加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最新数据显示,4100姓“难”姓村 \\\/>在本次调查中,罕见的怪姓也发现,这些姓氏从来没有被记载的第一次,“在过去的看,还以为这些怪姓,因为文书上的错误,但调查后发现,这些奇怪的姓氏深远的根源。
“袁义达向记者介绍,例如,在河南,研究组后发现四个姓”难“的小村,男人,妇女和儿童,里面充满姓”难“,研究组为这个姓氏是文书上的错误造成的,是没有统计学意义,但韩国文化署听到这个消息后,异常惊喜,马上组织了一个“寻根代表团到中国。
原来的“难”在韩国姓氏看来,是他们的根,“他们告诉我,河南曾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纪念碑,记录一个鲜卑族官员的事迹,他所谓的'难楼','困难与鲜卑族的姓移动了北部,松花江改名成了“难江随后,这些姓'难'的鲜卑族的朝鲜半岛,河南姓'难'的村民朝鲜自己的祖先。
”姓排名第一的三个姓追源:李排序,姓李,是最常见的姓,在中国,根据袁义达的调查,近3亿人,姓李,占13 %。
宽姓李的来源,有数百个之多为姓,最初是从“双赢”春和春秋时期流行的官方立场作为姓氏,道教我一个合理的人员祖父母的创始人,因此理由后传为“李”为姓。
早在唐代诸其肮徐冰,安,杜,胡,张,鲜,香麻,郭,阿布的开国元勋或舍利,董,罗,朱邪的16姓被赋予姓李,从而催生了显著最常见的姓在中国的发展在逐步增加。
第二姓王,是第二个最常见的姓氏,占总数的12%。
一般帝王的后裔称王子,王子,然后作为一个姓,王姓,也是许多其他家族名称更改跳出来的“贵”姓,据传说,古代皇帝和注意事项,于姓王一些较干的“商州之后,甚至古高丽国君也是王姓。
三:张张姓为第三大姓,占总数的11.8%。
元和姓纂记录,黄帝第五子青阳发挥学生的蝴蝶结,孤星的概念,系统前弓和箭,指挥张星,由于张姓,因此,根据传说中的张姓源于黄帝的后代,张姓,黄帝,从汉代逐渐增加,随着道教的兴起和流行,现行的“黄帝姓章,他说,比如当时的道教领袖,如开角,张鲁等。
姓探索倒计时:袁义达的研究小组意外地发现,姓,安徽,郭阳县山(音“子”)省和辽宁省彰武县,共约2000人。
有趣的是,这些人互相都没有联系,但显然他的姓氏的来源,他们说,他是岳飞的直系后裔,今年是秦桧迫害,逃到上下颠倒的“山”,形成新的姓氏。
研究组,以帮助他们在相互接触中,在同一时间,研究的来源姓,的确,正如他们所说。
倒计时:死袁义达说“死”姓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地区,北魏,少数四字连字符号演变,数量的目前的下降趋势。
最后:难(读去声)位于河南省,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的姓发展而来的,最初是一个鸟的名称,因为当时人崇尚鸟类,姓成为一个“难”后,移动了北部,大部分迁移到朝鲜半岛,中国已极少存在。
姓形式:吴铮王,赵钱孙李,周峰陈朱尉笞盎沉尤其是韩杨朱钦许浩卢师张孔曹严华靳威陶江齐·谢邹瑜陆委猖马妙峰山花方瑜任远包虱唐费连参薛雷贺倪汤疼阴虚劳双性恋伍皓常乐富Pikaqikang武玉苑不Gumeng黄平穆西拗尹希盎朱冬梁督朊蓝闵匈籍书瞿忠许秋罗江佟押嗯过它嗯宋茂庞宇10000柯夏季蔡梯广崔智友按钮龚嘉道娄危机归咎于管鲁磨宁仇鸾风暴裴卢熔翁胥嗯羊围成吉兴滑瑞易初金漏秉米宋珍魏家封吴娇酒吧弓的奎,畜牧业,丰富的谷井段巫羲叭嗯阳秋仲伊宫车侯宓彭谈工捞庞宇颜凸下巴印度的白色怀孕离开的地方幸运的是,科邵期嗯供应商谅解备忘录,以彝族古老的沉蒲台岛来自湖北的米伏到穿一身耿月球訇夹嗯窦历朱蓉包离开李舒沃石争吵,“区挲嗯规浦牛守塘李杲蓟薄穆Lianru决赛暨人居丽Geliao耿希还矮鱼容量电缆咸籍嗬嗯步骤徐苍双Kuangguo闻抠光禄阙东籍沉复阻塞卫岳奎龙师龚射聂座位季度,马强冷紫鑫简,简饶空美盛林刁郭台铭康条件后盖利益桓公范和Linghuo白色的乔东归海悦帅气的房间仇眯敖艾龚哈馇京红超钩敖荣西蒙屠宰后的父场景詹束龙主要奖励她聂柏水窦章党翟黎伊嗯齐呒翱于低司马朗屠宰祖武刘富公羊尉迟丁宣布本唐诸葛司寇云Supan戈宇文夏侯旅游朱权鲁斯图尔特颛孙池乔养阴法闻析嗯卓琳干燥的解决方案的情况下,土壤小厮微生物羲范抨啷第五欧阳侧胡延吉龚冶金,巴里单于于单坑,濮阳东方红爱杨同官方荪菱湖臧其Mibei明金初左丘湾奇佳辜蔡翟燕负责端木司空温度别庄西仁公众申屠尧烧王则楚宫良呼延巢关蒯相澹台羊舍杨且应涂猛上官恩福名人闾丘的是南宫音乐赫连谷良,冯梁邱台输贾朴仍农业中坜漆雕春雨慕容子车皇甫新鲜东门拓跋衷肠郭栋巫马轩辕龙孙宗正公孙
杨家家谱
杨姓起源主要有三: 一、出自姬姓 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的直系后裔,因此,杨姓的起源,要从黄帝说起。
1世,黄帝:世嗣少典氏。
少典氏为诸侯(有熊国君)。
母曰附宝,视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有孕,24个月,生帝于轩辕之丘,因名轩辕。
国于有熊,故号为有熊氏。
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
纳4妃,生25子。
元妃西陵氏之女,曰螺祖,生昌意、玄嚣、龙苗;二妃方累氏,又名白节,生休及清;三妃彤鱼氏,生妃及夷彭;四妃曰嫫母,貌恶而德充,生苍林、万阳。
其众妾之子 16人而已;已得姓者14人,为12姓。
八月既望,帝在位百年崩,葬桥山,年110岁,传子玄嚣。
2世,玄嚣:名挚,黄帝次子。
母螺祖,感大星如虹,下临华清之祥而生帝。
黄帝之世,降清江水,邑于穷桑,故号穷桑氏。
国于青阳,因号青阳氏。
以金德王天下,遂号金天氏。
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
在位84年崩,寿100岁,葬于云阳,故后世又曰云阳氏。
生子曰娇极。
传位于兄昌意之子高阳,是为颛顼。
3世,娇极:玄嚣子,未继位。
生子麦嗣位,是为帝喾。
4世,帝喾:娇极子,名(俊-亻)。
生而祥灵,年15,佐颛顼帝受封于辛。
年30,以水德代高阳氏为天子。
以其肇于帝,故号高辛氏,都于亳。
帝四妃:元妃有邵氏女,曰姜(女原),与帝礼祀上帝而生稷;陈锋氏女曰庆都,有赤龙之祥,孕14月,而生尧于丹陵;有娥氏女曰简狄,祈于高襟,有飞燕之祥而生契;娥訾氏女曰常仪,生子挚。
帝喾在位70年崩,年105岁,葬于顿丘。
子挚嗣立。
5世,后稷:名弃,母有邵氏女,曰姜螈,为帝喾元妃。
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而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而不践;徙置平林,适会山林 多人迁之;又弃之渠中冰上,飞鸟以翼覆之。
姜螈以为神,遂收养长之。
因初欲弃之未果,因名为弃。
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
其游戏好种树麻菽,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
民皆则之。
帝尧闻之,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于邵,号曰后稷,别姓姬氏。
后稷卒,子檠玺立。
6世,檠玺:后稷子,袭父职,务稼穑。
7世,叔望:檠玺子,袭父职,务稼穑。
8世,不窟:叔望子,当夏太康政衰失国,不窟不务稼穑,遂失其官,逃窜西北戎狄间。
生子曰鞠。
9世,鞠:不窟子。
生子曰公刘。
10世,公刘:鞠子,虽在戎狄间,复修后稷之业。
咸清甲子,自土沮漆渡渭,迁国于豳,百姓怀之,多从而保焉。
周道之兴,实自此始。
公刘卒,子庆节立。
11世,庆节:公刘子,国于豳。
庆节卒,子皇朴立。
12世,皇朴:庆节子,嗣位豳国。
13世,弗差:皇朴子,嗣位豳国。
14世,毁喻:弗差子,嗣位豳国。
15世,公非:毁喻子,嗣位豳国。
16世,辟方:公非子,嗣位豳国。
17世,高圉:辟方子,嗣位豳国。
18世,侯侔:高圉子,嗣位豳国。
19世,亚圉:侯侔子,嗣位豳国。
20世,云都:亚圉子,嗣位豳国。
21世,太公:云都子,嗣位豳国。
22世,组绀:太公子,嗣位豳国。
23世,诸益:组绀子,嗣位豳国。
24世,公叔祖:诸(幸攵皿)子,嗣位豳国。
25世,古公直父:公叔祖子。
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
因熏鬻、戎狄攻扰,遂去豳渡漆沮,逾梁山,止于岐山之下。
豳人举国扶老携幼,尽归古公于歧下。
及其傍国,闻古公贤,亦多归之。
古公有长子曰泰伯,次日虞仲;其妃太姜,生少子季历。
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
太任生子昌,有圣瑞。
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泰伯、次子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二人乃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古公卒,季历立,是为王季。
26世,季历:古公三子,修古公遗道,笃于仁义,诸侯顺之。
王季卒,葬鄂县之南山,寿98岁。
子昌立,是为西伯文王。
27世,文王昌:季历子,母曰太任。
太任之性,诚一端庄,维德之行。
及其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而生文王。
王生而圣瑞。
及长,受殷纣命,为诸侯领袖,得专征伐,称西伯。
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王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以此士多归之,诸侯响之,天下三分有其二。
以服事,即位50年,被囚羡里,后6年自歧下,迁都于丰邑,7年而崩,寿97岁,谥为文王。
葬雍州万年县西南28里毕原上(今陕西省咸阳西北18里处,有周文王陵)。
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28世,武王发:文王太子。
商纣五十三年(前1122年),西伯(文王)崩,太子发继位,以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爽、毕公高之徒皆左右。
武王率修文王绪业。
时纣王无道,武王以姜尚为师,遂率戎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000人,以东伐纣。
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孟津,诸侯咸会,陈师牧野。
商纣闻武王来,亦发兵70万人拒武王。
武王使帅尚父与百夫致师。
以太公卒,驰于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心。
武王亟人,纣师皆倒兵,不战以归,武王驰之,纣兵皆岸畔。
纣走,登鹿台自焚而死。
于是诸侯尊武王为天子。
十有九年十月,王有疾,后崩,寿93岁。
葬雍州万年县西南28里毕原上。
太子诵立,是为成王。
源于西周唐叔虞次子杨杼 周灭唐(其地约在今山西翼城西)后,周成王把唐地封给他的弟弟唐叔 (唐叔,姬姓,名虞,字子平),并赏给他怀姓九宗。
唐叔的儿子燮继位后,改唐国为晋国,这样唐叔就成周代晋国的始祖。
晋武公(唐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
其世系为: 1世,杨杼(姬杼):周武王姬发之孙,唐叔虞之次子,晋侯燮父之弟。
海南称其又名平杼,并尊其为杨姓开派之始祖,生于周成王二十年丙辰(前1085年)七月十一日子时 (均为夏历,下同)。
周康王六年戊辰封杨侯,食采于杨国,始以杨为姓。
卒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四月初八日丑时,寿85岁,谥忠廉。
葬于弘农西门外金龟形,乾山巽向。
配姒氏,生于周成王二十五年辛酉(前1080年)二月初二日亥时,(卒年不详)诰封贞静夫人。
葬同夫山。
生二子:伯沃、仲沃。
仲沃,官拜中卿大夫,配政氏,生子唐。
2世,杨伯沃:生于周康王二十三年丙申(前1045年)三 月初三日子时,袭杨侯。
卒于周孝王元年丁卯(前953年)五月十四日,寿92岁,谥勤简。
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向。
配胥氏,生于周康王二十六年己亥(前1042年)六月初六日卯时,寿89岁,诰封专肃夫人。
葬同夫山,生子庚。
3世,杨庚:生于周穆王元年戊午(前1022年)四月二十日丑时,卒于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前954年)十月十六日卯时,寿68岁,谥闵惠。
葬山东城南门外虎形,寅山申向。
配贲氏,生于周穆王元年戊午(前1022年)六月十一日卯时,卒于前953年四月初八日酉时,寿76岁。
葬同夫山。
生子三:文、宜、亭。
直,为邑宰,配郗(胥)氏,生子五:元始、元发、重邑、应春(青)、常五;亭,官中都宰,配胥氏,生子三:统伯(阮伯)、耀高(叔蒿)、谓明。
4世,杨文:生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正月初八日酉时,袭杨侯,卒于周夷王二十年丙午(前913年)正月十六日戌时,寿86岁,谥清勤。
葬山东城南门外虎形,同父处。
配山氏,生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三月初十日子时,卒于周孝王二十三年己丑(前930年)二月初二日亥时,寿69岁,谥端庄夫人。
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向,生子昭成。
5世,杨昭成:生于周恭王元年甲辰(前974年)七月初十日子时,袭杨侯,卒于周夷王二十一年丁巳(前901年)六月初十日卯时,寿73岁,谥密察。
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同母处。
配宣氏,生于周恭王七年乙巳(前967年)五月十一日寅时,卒于周夷王三十四年庚午(前882年)四月二十五日丑时,寿85岁,谥敬德夫人。
葬同夫山。
生子四:辛、康、京、襄。
辛,配向氏,生子六:冉、沈(游)、杭(慨)、载(栽)、骞、颜;京,配万氏,生子二:羡明、羡光;襄,官太傅,配华氏,诰封紫阁夫人,生子四:丰、礼、鳌、鲁。
6世,杨康:生于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前946年)九月十四日午时,官周王朝卿士大臣。
卒于周夷王三十三年己巳(前 882年)十二月二十日未时,寿64岁,谥威烈。
葬古塘坳牛形,庚山甲向。
配柳氏,生于周懿王五年己未(前952年)六月初十日亥时,,卒于周夷王三十六年壬申(前889年)正月二十日戌时,寿 73岁,封慈德夫人。
葬同夫山。
嗣祀子绍甲。
源于西周宣王少子尚父说 西周的王位由武王数传至宣王时,已是西周末年,国力已经大不如前。
宣王有位小儿子,名尚父,因在宣王时未能获得封爵,直到周幽王时才被封于杨,为侯爵,所以史书也称他为杨侯,建立杨国,后为晋国兼并,原杨国侯族子孙从封邑命姓为杨氏。
源于春秋晋太傅杨(月八十)说 伯侨生文,文生突,食邑于羊舌,为羊舌大夫,这就成为后世的羊舌氏。
羊舌辖有铜(革是)、杨氏、平阳三邑。
突生职,职生赤,(月八十)、鲋、虎、季夙。
其中第二子(月八十),字叔向,又称叔(月八十),是晋平公时的著名政治家,官居太傅之职,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今山西洪洞东南),其子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称杨氏。
公元前514年,晋灭强宗祁氏,羊舌氏,食我有子逃于华山仙谷,遂居华阴(今属陕西),称为杨氏。
其后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
是为山西杨氏。
又据、 所载,周宣王少子尚父封于杨(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一带),号曰杨侯,后并于晋,因为氏。
二、赐姓转姓 1.因功赐姓 因为建树功勋而被统治者赐予大姓,以使其门庭生辉,光宗耀祖,是赐姓中最基本的类型。
隋代杨义臣。
杨义臣本姓尉迟氏,尉迟氏属西部鲜卑,为北魏勋臣八姓之一。
义臣之父尉迟崇,北周时为定州总管,隋初随行军总管达奚长儒与突厥交战,力战而死。
当时义臣年幼,养于宫中,数年后奉诏宿卫宫掖。
由于常在隋文帝杨坚左右,不免引起隋文帝对尉迟崇功业的追忆,于是下诏:“义臣可赐姓杨氏,赐钱三万贯,酒三十斛,米麦各百斛,编之属籍,为皇从孙。
”不仅赐予皇室姓氏,还确定了义臣在皇族的辈份,这在受赐姓者中,可谓极受恩遇。
2.从其养主 最普遍的现象,是他姓之人因为养父或主人姓杨而转从其姓。
西晋时候,活跃在武都仇池(今甘肃成县西北)一带的氏族首领百顷氐王杨飞龙,有外甥令狐茂搜,茂搜为飞龙养子,遂从其养主转姓杨氏。
后来杨茂搜继飞龙为氐族首领,被晋愍帝封为骠骑将军。
从其养主现象最频繁的时期,为唐末五代。
唐代自“”后,方镇势力不断膨胀,一些方镇逐渐成为与中央相抗衡的独立王国。
或出于政治野心,或为了自保其土,藩帅纷纷招兵买马,一些凶悍勇猛之徒,成为藩帅的义儿假子,转从养主之姓。
宫中宦官为扩展自己的势力,也纷纷养他人为己子。
从其养主而转姓的风气,一时大盛。
唐代杨思(日助),本姓苏,因为杨家养子,遂从养父姓杨。
杨思(日助)是唐玄宗时期人,从史籍看,那时这种转姓现象尚不很多。
以后情况就大不同了。
杨复光,本姓乔,少时养于内侍杨玄价家,遂转姓杨。
唐僖宗时,杨复光因镇压王仙芝起义军有功,被封为弘农 郡公,而弘农(治今河南灵宝北)正是杨姓最显赫的郡望。
杨守亮,本姓訾名亮,杨复光平定江西黄巢起义军时,得訾亮,养为假子,转姓杨,改名守亮。
杨复恭,本姓林,因系宦官杨玄翼养子,遂转姓杨。
杨复恭在唐僖宗时任左神策军中尉,后来定策立唐昭宗,权倾一时。
3.改姓 在中国革命史上,屡有这样的情形,革命者为了工作需要,转改姓名,以后原姓不再起用,所转之姓一直使用下去。
中共党员杨靖远,满族人,原姓赵。
1938年,任冀鲁边区抗日武装部队副司令员。
次年元月,被伪保安司令孙仲文杀害。
中共党员杨林,朝鲜平安北道人,原姓金名勋。
1936年任红15军团75师参谋长,在率先锋营强渡黄河的战斗中负重伤牺牲。
抗日名将,原姓马名尚德。
4.回归旧姓 有的杨姓成员因为特殊的原因,改了姓,后来又改回杨姓。
如杨老令公——杨业身上。
杨业本名崇贵,后避北汉世祖刘崇名讳,改名重贵。
杨重贵少年时投身刘崇,刘崇赐其姓刘,改名继业。
刘崇之子刘承钧有养子刘继恩、刘继元、刘继忠,杨重贵赐姓名为刘继业,可能是因为刘崇长子刘(斌贝)早死无后,遂以杨重贵为刘继业而为其后嗣。
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统兵攻北汉,围太原,北汉主刘继元降宋,而刘继业犹据城苦战。
宋太宗喜其忠勇,喻刘继元招降继业。
于是继业归宋,复姓杨氏,只名业。
”杨业归宋复姓。
贵州台江巫脚乡的苗族杨姓。
过去,有一户姓杨的迁到翁慕沟居住,由于那里是欧姓聚居区,这位杨姓苗民不久也改姓欧,以便同欧姓村民亲密相处。
后来他的兄弟又恢复杨姓。
解放后,他的儿子也改姓杨。
三、少数民族杨姓 白族杨氏 杨氏一直是白族中的主要姓氏,人口最多,唐代杨氏曾成为白族中的第一大姓。
杨干贞,五代十国时大义宁国君主,白族,云南宾州人.先世为南诏权贵,大长和国时为剑川节度使,后为大天兴国权臣,1927年灭大天兴国,自立为主,改国号为大义宁国.因为暴虐,被杀,在位8年。
元代以后,杨氏仍为白族大姓。
杨鼐,白族,太和县(今市)人。
明弘治二年(土489年)举人,任黄州府(治在今湖北黄冈县)通判,退休后居家四十余年,闭门读书,乡人都称他为长者。
今天的云南喜洲地区是杨氏的聚居地。
满族杨氏 满族杨氏的祖先多为汉人。
居住在吉林市的杨氏,祖先就居住在云南贵州,后迁居山东登州。
康熙年间迁居吉林,耕种官田,因为能提前交纳5年的额粮,被批准入汉军镶黄旗,成为满人。
这支杨氏自始祖杨荣至今已传十四世。
纳西族杨氏 杨昌,清代纳西族散文家,大研里人。
喜庆十二年(1807年)举人,任湖北天门等县知县,疏导江流和修筑大堤很有政绩。
他的散文非常出众,著有集。
他还写有许多游记、杂记等,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等,深得士林叹服。
他有大约三十篇文章被收入云南丛书等集中。
杨元之,清代纳西族诗人,大研里人。
祖父杨本程,道光十四年(土834年)中顺天乡试举人,任刑部主事。
杨元之以善写汉、纳两读的诗出名。
苗族杨氏 杨再成,元代苗族教育家,湖南城步人。
大约于元皇庆元年 (1313年)在城步建立儒林书院,对传播汉族文化、教育苗民子弟起过重大作用。
杨洪,苗族,六合人,明朝将领。
父亲杨(王景),杨洪初从明成祖北征,机警敏捷,以勇著称。
正统三年(1438年)任都指挥同知,正统九年,击败兀良哈部,升任左都督,宣府总兵官,景泰二年(1451年)任镇朔大将军。
回族杨氏 杨应奎,明代诗人、书法家,回族,山东益都人,正德年间进士。
此外在侗族、朝鲜族、蒙古族中也有杨氏。
介绍文件 杨姓迁徙史 杨姓迁徙史 杨姓的发源地,是在今山西省境内,后为晋所灭,其子孙因避乱,远在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时期就有个别杨姓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内,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至秦汉之际,有的迁居河内,有的迁居冯翊 (今陕西大荔)。
杨姓为晋所灭后,便向西发展繁衍,其先迁入陕西,后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今河南境。
至汉时杨姓已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
杨姓入川也于此时,多由湖北、陕西迁去。
早在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氏族人迁入江汉地区(今湖北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迫使他们再向东南迁至江西。
与此同时,又有杨氏族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晋、唐这一时期,是杨姓在南北方繁衍的重要时期,由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和唐玄宗时的“安史之乱”,及宋代的“靖康之乱”,中原社会动荡,许多杨姓子孙为了避乱,大举南迁,其中以福建为迁播中心。
隋唐后便逐步向今河北、山东、内蒙、安徽、湖南、浙东、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发展。
至宋代起,杨姓已广布江南广大地区。
南宋初有大商人杨垢,随康王南渡,自河南定居宝山白沙,“潜心经商,诚一无伪,商民共信,聚集成市”。
宋末,杨荣从上虞迁至上海;另支杨氏,与钟王李三姓被流配到奉贤滨海地区;元代,渤海滨州人杨乘、嘉靖进士杨道亨的先人,相继自杭州和河南迁入青浦;元末,钱塘杨璃迁南汇下沙;著名诗人诸暨杨维桢避乱华亭天马山。
明代洪武初年,人们称之为“洪武落业”。
据志书记载,在元末明初朱洪武“血洗湖南”的战争中,湖南土著居民遭受了空前浩劫,特别是长沙、岳阳、常德、益阳、湘潭等地区成为一片废墟。
朱元璋建国后,为了复苏湖南,采取了“江西填湖广”的政策,因而大批的江西(包括浙江)杨姓宗族,迁往湖广地区。
总之,杨姓族人在隋唐以前,除集中于今河南、陕西、山西三省外,还有以甘肃天水为中心的一线,以湖南、江西为中心的一线,直至遍及全国各地。
台湾杨氏 台湾台南佳里杨氏 台南,即今台南市,是台湾省西南部的历史名城,1661至 1886年间为台湾政治、经济中心。
市里有郑成功祠,为著名古迹。
随郑成功人台的杨文科就落籍在台南佳里,成为望族。
其后有杨文魁,字子伟,号逸齐,奉天人。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以都督佥事调任台湾镇总兵,到任即分布营讯,讲求军务,又立义塾,延聘内地名儒为师,设置学田资膏火,因之大陆去台湾者甚多,对开发台湾起了极大的作用。
有一次蓝理入朝,康熙问台湾总兵如何?蓝理对曰:“练兵马,兴学校,洁己奉公,兵民相安无事。
自己每日所食惟腐莱。
”第二天康熙对荐举文魁的巴泰说:“杨文魁身为封疆大臣,惟食腐莱,可谓廉矣!”当时蓝理奏言台湾实行兵屯,文魁亦疏言以为不可,谓台湾之田皆为民业,若夺为兵田万不可以,况兵皆由内地调来,父母妻子隔洋相望,谁肯举家渡海以事屯田乎
康熙从其言,兵民皆喜。
及举军政,被劾者皆无怨言,而所拔将弁,多至镇帅,皆有声。
故兵民念其德,绘像立祠以祀之。
台湾台北半线杨氏 康熙三年(1664年),人居台北的杨志申,字燕夫,祖籍福建。
为拓建学宫,其父墓另择穴于魁年山麓,平坦如掌,约2.3亩,邑人说此地为“金盘摇珠”。
墓毕后有人告之曰:“您素行孝义,子孙必昌,但您当远徙,十年之后可致巨富。
”正是那个时候,半线初启,草莱未垦,志申遂往之,居于柴坑子庄,货番田而耕之,督率诸弟(有六兄弟,志申居二),尽力农耕,数年家渐富,辟田亦愈广。
遂凿二八圳,引猫罗之水灌溉,润田数百甲,岁人谷万石。
又凿福马及深圳,因之线东西两堡之田,皆为杨氏所有。
又以余力开垦淡水、佳腊埔及金包里,岁亦人谷数千石,家畜亦多,佃农数千人,锄耕并进,半线景象是以日兴。
雍正元年(1723年),台北建县治,志申移居东门街。
他好行慈善事业,睦宗族,恤乡里,治桥梁,捐学田,邑人莫不称颂之。
茔墓于彰化,后循众议,祀台邑孝悌祠。
以长子振文,追封为中宪大夫。
杨振文能识大体,人郡庠,捐资为知府衔,赏戴花翎。
孙杨应选,亦有盛名。
台湾台中杨氏 台中县杨氏的开基祖为杨琏,字至器,号华堂。
祖居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金门金沙镇官澳村下八巷。
兄弟两人,至器居第二,其父杨鸿畔之嫡出。
自幼抱有大志,嘉庆年间渡台。
初时,身中仅有18铜钱,人地生疏,举目无亲,不得已挑水度日,后改作厨司。
每日克勤克俭,兼作生理,渐有积蓄,即开办船头行,即现时所称贸易商。
他与内地各行店交接生理,店号杨合顺。
其从商不但信用可靠,兼对贫民甚多援助,对政府亦多贡献,数十年间置田园数千甲,发大财。
当时娶一妻两妾,育8个儿子,即现时8祧房亲,享年63岁。
其次子润卿,进秀才及廪生;三子连卿,进秀才及廪生,至考中恩科进士,由吏部任官福建儒学正堂;五子瑶卿,日人时代为参事。
其余各房子孙,皆勤俭,继续购有田园数百甲,亦皆昌盛。
台湾台中沙鹿镇杨氏 沙鹿镇人杨清钦,生于1934年2月23日。
幼承庭训,受父亲经商影响。
长大后,和昆仲合开味精厂,由小而大,逐渐扩大到今日的味丹集团,员工近5000人,工厂动力达3万匹马力,关系企业计20余家。
香港八闽弘农杨氏 孙中山先生的两名亲密战友民主革命先驱杨衢云和“四寇堂主人”杨鹤龄 (“四寇”指孙中山、陈少白、尤列和杨鹤龄)都是生活在香港的民族精英。
在1997年,香港胜利回归的前夜,以寓居香港的福建各地杨氏为主体自愿结合而成的民间群众团体——香港八闽弘农杨氏宗亲联合会成立了,并推选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
现任会长杨金溪,副会长杨友谊、杨慈意,理事长杨丕汉, 秘书长杨思敬。
联合会的主要宗旨为:弘扬中华文化,光大杨氏正谊明道、廉洁奉公、清白传家等伦理道德规范;并肩负联络宗谊,增强民族凝聚力,互助互济,加强经济合作,促进闽港文化经贸交流,以及扶危济困,举办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等任务。
建会初期,就有会员500多名,包含个人会员与团体会员两种。
移居海外 杨姓向海外比较大范围的移民,是在元末以后,尤其是在明代郑和下西洋以后,这是中国南部特别是福建、浙江、广东等省的杨姓人向海外迁移的发轫时期。
主要是为了避免天灾人祸而向海外谋生的。
移居的主要地区是在今天东南亚一带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孟加拉、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
在鸦片战争以后直到 20世纪初叶,或因政治避难,或为追求西方科技,或为寻找革命真理,杨姓人迁居的主要地区则面向西方欧美一带,这也是杨姓人飘洋过海的第二个重要时期。
马来西亚沙巴州杨氏 这是杨姓人足迹踏遍东南亚的第一步。
据史料记载,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的浙江绍兴人杨云川,曾随军渡海去北婆罗洲,即今马来西亚沙巴州。
云川在此长期羁留,而与当地鲁顺族酋长女儿相爱而结婚。
公主后因云川遇难而为夫跳海殉节,留下了“寡妇山”这一游览胜地。
而后有原籍福建漳州长泰人杨原抄(1858—1925年),于1877年只身南渡,抵达新加坡,寄宿同乡宗亲会馆中,后又移居今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经过艰苦努力,创建立古晋市,成为当地著名的实业家和华侨领袖。
目前这里已建立了沙捞越古晋董杨宗亲会。
如今马 来西亚杨氏最活跃的要数沙捞越第三、六、七省的董杨宗亲会,他们的总顾问是拿督阿玛杨国斯。
这个宗亲会成立于1971年,包括沙捞越的民丹莪、泗里街、加帛、加拿逸和诗巫等5个地区的杨姓,其次还有美里杨氏公会和雪龙杨氏公会。
孟加拉杨氏 清乾隆四十五年至四十八年间(1780—1783年),杨姓人杨阿秋去印度经商,在孟加拉胡格里河畔定居下来,并吸引、接纳中国的侨民,在当时的印度加尔各答建立了“中国城”,从而在印度和孟加拉繁衍生息。
缅甸仰光杨氏 始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至今已146年了。
他们为谋团结、敦亲谊,于清光绪元年 (1875年)在仰光建立了“四知总堂”。
嗣后,1922年旅缅侨领杨昭固,又倡议新建植德堂于仰光海滨街三若开恒头,门牌 75—76号第三、四楼,1925年冬落成。
当时“四知总堂”的会址系租赁,岁时莅止、春秋祭祀,咸感局促。
1957年由几位正副理事长倡议筹建会所,推举杨唐豪为建委会主任,着手劝募基金,幸得诸族亲热烈支持,踊跃捐献,数月之间,巨款立就。
1958年购地于仰光海域街门牌400号,第二年己亥冬兴工,越三年辛丑告竣。
内部雕刻布置,历时经岁,至1962年12月举行落成庆典。
目前已在全缅各重镇、市区筹设分堂,宗旨是联系宗亲、加强团结,尽力推行族亲福利,并协助贫穷子弟就学或介绍职业。
菲律宾杨氏 杨姓人已散布在菲律宾全国各地区。
宗亲总会成立于 1950年3月19日,会址设在马尼拉市,下面还有礼智三描分会(礼智市)、宿务分会(宿务市)、三宝颜分会(三宝颜市)、纳卯分会(纳卯市)、班乃西黑人省分会(怡郎市)和美骨区分会及五宝杨氏家族会等。
这里的杨姓人大都来自中国福建的泉州市、厦门市及其附近的晋江、金门、同安、安溪等县。
新加坡杨氏 新加坡有70%以上的华侨,其中杨姓人占了较大的比重。
他们最初去新加坡的具体时间虽然难以考证,但据记载,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在这里就成立了槟城杨氏植德堂公司。
嗣后又在这里建立了新加坡杨氏总会及新加坡潮安仙乐杨氏互助社、星洲湖峰社杨氏公会、槟城杨氏公会和新加坡潮州弘农杨氏公会等宗亲会组织。
泰国杨氏 居住在泰国的杨姓人也不少,他们在这里建立了泰国杨氏宗亲总会。
印度尼西亚杨氏 居住在印尼的杨姓人建立了印尼杨氏宗亲总会和印尼万隆佛昙杨氏联谊会。
后者为以伯侨公为大始祖,直系传下第59世的世隆公,开基于福建漳浦县佛昙镇衍派的子孙居住于万隆市者所组成,会员800余户,达5000余众。
还有印尼坤旬杨氏弘农世家,这一家曾于1994年8月组团回河南开封寻根访祖,并参加了新建天波杨府的剪彩活动。
欧美澳杨氏 20世纪以来,杨姓子孙在留学或经商的过程中,侨居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的杨氏。
这些人在贸易、科学、艺术、工程、政治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许多人都成了各界精英。
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
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师学院院士的杨祖佑,当年即被布什总统任命为总统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
四句古诗
一首之中共有四句的诗。
这是我国诗歌中最常见的句式结构。
《诗经》中一首诗的一章多为四句,汉魏六朝时的乐府民歌也多是四句。
如六朝时的《子夜歌》:“落日出前门,瞻瞩见子度。
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
”到了唐代盛行的绝句,则以四句为基本结构。
小学生必背古诗300首(1—100)1、江南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敕(chì)勒(lè)歌 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qióng)庐(lú),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3、咏鹅 (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4、风 (唐)李峤(qiáo)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静夜思 (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6、登鹳雀楼 (唐)王之焕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春晓 (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8、鹿柴(zhài) (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9、绝句 (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0、绝句 (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yuān)鸯(yāng)。
11、游子吟 (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2、江雪 (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suō)笠(lì)翁(wēng),独钓寒江雪。
13、塞下曲 (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4、塞下曲 (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chán)于(yú)夜(yè)遁(dùn)逃(táo)。
欲(yù)将(jiāng)轻(qīng)骑(jí)逐(zhú),大雪满弓刀。
15、池上 (唐)白居易小娃撑(chēng)小艇(tǐng),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cáng)踪(zōng)迹(jì),浮(fú)萍(píng)一道开。
16、忆江南 (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céng)谙(ān)。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7、悯(mǐn)农 (唐)李绅(shēn)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8、悯农 (唐)李绅春种一粒粟(sù),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19、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0、乐游原 (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1、江上渔者 (宋)范(fàn)仲(zhòng)淹(yān)江上往来人,但爱鲈(lú)鱼(yú)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2、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3、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4、竹里馆 (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5、咏风 (唐)虞世南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26、蝉 (唐)虞世南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7、送兄 (唐)七岁女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亦雁,不作一行飞。
28、易水送别 (唐)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29、中秋夜 (唐)李峤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30、山中 (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31、渡汉江 (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2、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3、照镜见白发 (唐)张九龄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
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34、送朱大人入秦 (唐)孟浩然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35、中南望馀雪 (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36、相思 (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37、莲花坞 (唐)王维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38、杂诗 (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39、夜宿山寺 (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0、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 (唐)李白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41、听弹琴 (唐)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42、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43、拜新月 (唐)李端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44、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45、瀑布 (唐)施肩吾豁开青冥颠,泻出万丈泉。
如裁一条素,白日悬中天。
46、题西施石 (唐)王轩岭上千峰秀,江边细草春。
今逢浣纱石,不见浣纱人。
47、剑客 (唐)贾岛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48、题诗后 (唐)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49、马诗 (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50、雪 (唐)罗隐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51、五岁咏花 (唐)陈知玄花开满树红,花落万枝空。
唯余一朵在,明日定随风。
52、田家 (唐)聂夷中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53、公子家 (唐)聂夷中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54、江行无题 (唐)钱珝万木已清霜,江边村事忙。
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香。
55、田上 (唐)崔道融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56、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57、鸟鸣涧 (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8、山中送别 (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59、田园乐 (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60、越女词 (唐)李白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61、秋浦歌 (唐)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6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贺知章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63、八阵图 (唐)杜甫7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64、江南曲 (唐)李益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65、春怨 (唐)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66、曲池荷 (唐)卢照邻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67、送上人 (唐)刘长卿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68、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69、赠范晔 (北魏)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70、山中 (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71、哥舒歌 (唐)无名氏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72、新嫁娘 (唐)王建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73、行宫 (唐)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74、宫词(唐)张祜(hu)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75、蚕妇 (宋)张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76、梅花 (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77、画 佚名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78、秋夜寄邱十二员外 (唐)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79、逢侠者 (唐)钱起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
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80、三闾庙 (唐)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81、赐萧瑀 (唐)李世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
智者必怀仁。
82、马诗 (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83、古离别 (唐)孟郊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84、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唐)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85、陈情上韦令公 (唐)薛涛闻说边城苦,今来到始知。
羞将筵上曲,唱与陇头儿。
86、秋风引 (唐)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87、夜雨 (唐)白居易早蛩蹄复歇,残灯灭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88、遗爱寺 (唐)白居易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89、离骚 (唐)陆龟蒙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
岂知千句丽,不敌一谗言。
90、易水歌 (战国末秦初)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91、大风歌 (秦末汉初)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92、垓下歌 (秦末)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93、所见 (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94、劝学 (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95、凉州词 (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96、出塞 (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97、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98、咏柳 (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99、凉州词 (唐)王之焕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0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zhū)萸(yú)少一人。
经典古文名句整理
杨姓起源 杨姓起源主要有三: 一、出自姬姓 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的直系后裔,因此,杨姓的起源,要从黄帝说起。
1世,黄帝:世嗣少典氏。
少典氏为诸侯(有熊国君)。
母曰附宝,视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有孕,24个月,生帝于轩辕之丘,因名轩辕。
国于有熊,故号为有熊氏。
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
纳4妃,生25子。
元妃西陵氏之女,曰螺祖,生昌意、玄嚣、龙苗;二妃方累氏,又名白节,生休及清;三妃彤鱼氏,生妃及夷彭;四妃曰嫫母,貌恶而德充,生苍林、万阳。
其众妾之子 16人而已;已得姓者14人,为12姓。
八月既望,帝在位百年崩,葬桥山,年110岁,传子玄嚣。
2世,玄嚣:名挚,黄帝次子。
母螺祖,感大星如虹,下临华清之祥而生帝。
黄帝之世,降清江水,邑于穷桑,故号穷桑氏。
国于青阳,因号青阳氏。
以金德王天下,遂号金天氏。
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
在位84年崩,寿100岁,葬于云阳,故后世又曰云阳氏。
生子曰娇极。
传位于兄昌意之子高阳,是为颛顼。
3世,娇极:玄嚣子,未继位。
生子麦嗣位,是为帝喾。
4世,帝喾:娇极子,名(俊-亻)。
生而祥灵,年15,佐颛顼帝受封于辛。
年30,以水德代高阳氏为天子。
以其肇于帝,故号高辛氏,都于亳。
帝四妃:元妃有邵氏女,曰姜(女原),与帝礼祀上帝而生稷;陈锋氏女曰庆都,有赤龙之祥,孕14月,而生尧于丹陵;有娥氏女曰简狄,祈于高襟,有飞燕之祥而生契;娥訾氏女曰常仪,生子挚。
帝喾在位70年崩,年105岁,葬于顿丘。
子挚嗣立。
5世,后稷:名弃,母有邵氏女,曰姜螈,为帝喾元妃。
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而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而不践;徙置平林,适会山林 多人迁之;又弃之渠中冰上,飞鸟以翼覆之。
姜螈以为神,遂收养长之。
因初欲弃之未果,因名为弃。
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
其游戏好种树麻菽,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
民皆则之。
帝尧闻之,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于邵,号曰后稷,别姓姬氏。
后稷卒,子檠玺立。
6世,檠玺:后稷子,袭父职,务稼穑。
7世,叔望:檠玺子,袭父职,务稼穑。
8世,不窟:叔望子,当夏太康政衰失国,不窟不务稼穑,遂失其官,逃窜西北戎狄间。
生子曰鞠。
9世,鞠:不窟子。
生子曰公刘。
10世,公刘:鞠子,虽在戎狄间,复修后稷之业。
咸清甲子,自土沮漆渡渭,迁国于豳,百姓怀之,多从而保焉。
周道之兴,实自此始。
公刘卒,子庆节立。
25世,古公直父:公叔祖子。
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
因熏鬻、戎狄攻扰,遂去豳渡漆沮,逾梁山,止于岐山之下。
豳人举国扶老携幼,尽归古公于歧下。
及其傍国,闻古公贤,亦多归之。
古公有长子曰泰伯,次日虞仲;其妃太姜,生少子季历。
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
太任生子昌,有圣瑞。
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泰伯、次子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二人乃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古公卒,季历立,是为王季。
26世,季历:古公三子,修古公遗道,笃于仁义,诸侯顺之。
王季卒,葬鄂县之南山,寿98岁。
子昌立,是为西伯文王。
27世,文王昌:季历子,母曰太任。
太任之性,诚一端庄,维德之行。
及其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而生文王。
王生而圣瑞。
及长,受殷纣命,为诸侯领袖,得专征伐,称西伯。
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王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以此士多归之,诸侯响之,天下三分有其二。
以服事,即位50年,被囚羡里,后6年自歧下,迁都于丰邑,7年而崩,寿97岁,谥为文王。
葬雍州万年县西南28里毕原上(今陕西省咸阳西北18里处,有周文王陵)。
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28世,武王发:文王太子。
商纣五十三年(前1122年),西伯(文王)崩,太子发继位,以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爽、毕公高之徒皆左右。
武王率修文王绪业。
时纣王无道,武王以姜尚为师,遂率戎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000人,以东伐纣。
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孟津,诸侯咸会,陈师牧野。
商纣闻武王来,亦发兵70万人拒武王。
武王使帅尚父与百夫致师。
以太公卒,驰于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心。
武王亟人,纣师皆倒兵,不战以归,武王驰之,纣兵皆岸畔。
纣走,登鹿台自焚而死。
于是诸侯尊武王为天子。
十有九年十月,王有疾,后崩,寿93岁。
葬雍州万年县西南28里毕原上。
太子诵立,是为成王。
源于西周唐叔虞次子杨杼 周灭唐(其地约在今山西翼城西)后,周成王把唐地封给他的弟弟唐叔 (唐叔,姬姓,名虞,字子平),并赏给他怀姓九宗。
唐叔的儿子燮继位后,改唐国为晋国,这样唐叔就成周代晋国的始祖。
晋武公(唐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
其世系为: 1世,杨杼(姬杼):周武王姬发之孙,唐叔虞之次子,晋侯燮父之弟。
海南《杨氏宗谱》称其又名平杼,并尊其为杨姓开派之始祖,生于周成王二十年丙辰(前1085年)七月十一日子时 (均为夏历,下同)。
周康王六年戊辰封杨侯,食采于杨国,始以杨为姓。
卒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四月初八日丑时,寿85岁,谥忠廉。
葬于弘农西门外金龟形,乾山巽向。
配姒氏,生于周成王二十五年辛酉(前1080年)二月初二日亥时,(卒年不详)诰封贞静夫人。
葬同夫山。
生二子:伯沃、仲沃。
仲沃,官拜中卿大夫,配政氏,生子唐。
2世,杨伯沃:生于周康王二十三年丙申(前1045年)三 月初三日子时,袭杨侯。
卒于周孝王元年丁卯(前953年)五月十四日,寿92岁,谥勤简。
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向。
配胥氏,生于周康王二十六年己亥(前1042年)六月初六日卯时,寿89岁,诰封专肃夫人。
葬同夫山,生子庚。
3世,杨庚:生于周穆王元年戊午(前1022年)四月二十日丑时,卒于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前954年)十月十六日卯时,寿68岁,谥闵惠。
葬山东城南门外虎形,寅山申向。
配贲氏,生于周穆王元年戊午(前1022年)六月十一日卯时,卒于前953年四月初八日酉时,寿76岁。
葬同夫山。
生子三:文、宜、亭。
直,为邑宰,配郗(胥)氏,生子五:元始、元发、重邑、应春(青)、常五;亭,官中都宰,配胥氏,生子三:统伯(阮伯)、耀高(叔蒿)、谓明。
4世,杨文:生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正月初八日酉时,袭杨侯,卒于周夷王二十年丙午(前913年)正月十六日戌时,寿86岁,谥清勤。
葬山东城南门外虎形,同父处。
配山氏,生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三月初十日子时,卒于周孝王二十三年己丑(前930年)二月初二日亥时,寿69岁,谥端庄夫人。
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向,生子昭成。
5世,杨昭成:生于周恭王元年甲辰(前974年)七月初十日子时,袭杨侯,卒于周夷王二十一年丁巳(前901年)六月初十日卯时,寿73岁,谥密察。
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同母处。
配宣氏,生于周恭王七年乙巳(前967年)五月十一日寅时,卒于周夷王三十四年庚午(前882年)四月二十五日丑时,寿85岁,谥敬德夫人。
葬同夫山。
生子四:辛、康、京、襄。
辛,配向氏,生子六:冉、沈(游)、杭(慨)、载(栽)、骞、颜;京,配万氏,生子二:羡明、羡光;襄,官太傅,配华氏,诰封紫阁夫人,生子四:丰、礼、鳌、鲁。
6世,杨康:生于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前946年)九月十四日午时,官周王朝卿士大臣。
卒于周夷王三十三年己巳(前 882年)十二月二十日未时,寿64岁,谥威烈。
葬古塘坳牛形,庚山甲向。
配柳氏,生于周懿王五年己未(前952年)六月初十日亥时,,卒于周夷王三十六年壬申(前889年)正月二十日戌时,寿 73岁,封慈德夫人。
葬同夫山。
嗣祀子绍甲。
源于西周宣王少子尚父说 西周的王位由武王数传至宣王时,已是西周末年,国力已经大不如前。
宣王有位小儿子,名尚父,因在宣王时未能获得封爵,直到周幽王时才被封于杨,为侯爵,所以史书也称他为杨侯,建立杨国,后为晋国兼并,原杨国侯族子孙从封邑命姓为杨氏。
源于春秋晋太傅杨(月八十)说 伯侨生文,文生突,食邑于羊舌,为羊舌大夫,这就成为后世的羊舌氏。
羊舌辖有铜(革是)、杨氏、平阳三邑。
突生职,职生赤,(月八十)、鲋、虎、季夙。
其中第二子(月八十),字叔向,又称叔(月八十),是晋平公时的著名政治家,官居太傅之职,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今山西洪洞东南),其子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称杨氏。
公元前514年,晋灭强宗祁氏,羊舌氏,食我有子逃于华山仙谷,遂居华阴(今属陕西),称为杨氏。
其后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
是为山西杨氏。
又据《广韵》、 《通志·氏族略》所载,周宣王少子尚父封于杨(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一带),号曰杨侯,后并于晋,因为氏。
二、赐姓转姓 1.因功赐姓 因为建树功勋而被统治者赐予大姓,以使其门庭生辉,光宗耀祖,是赐姓中最基本的类型。
隋代杨义臣。
杨义臣本姓尉迟氏,尉迟氏属西部鲜卑,为北魏勋臣八姓之一。
义臣之父尉迟崇,北周时为定州总管,隋初随行军总管达奚长儒与突厥交战,力战而死。
当时义臣年幼,养于宫中,数年后奉诏宿卫宫掖。
由于常在隋文帝杨坚左右,不免引起隋文帝对尉迟崇功业的追忆,于是下诏:“义臣可赐姓杨氏,赐钱三万贯,酒三十斛,米麦各百斛,编之属籍,为皇从孙。
”不仅赐予皇室姓氏,还确定了义臣在皇族的辈份,这在受赐姓者中,可谓极受恩遇。
2.从其养主 最普遍的现象,是他姓之人因为养父或主人姓杨而转从其姓。
西晋时候,活跃在武都仇池(今甘肃成县西北)一带的氏族首领百顷氐王杨飞龙,有外甥令狐茂搜,茂搜为飞龙养子,遂从其养主转姓杨氏。
后来杨茂搜继飞龙为氐族首领,被晋愍帝封为骠骑将军。
从其养主现象最频繁的时期,为唐末五代。
唐代自“安史之乱”后,方镇势力不断膨胀,一些方镇逐渐成为与中央相抗衡的独立王国。
或出于政治野心,或为了自保其土,藩帅纷纷招兵买马,一些凶悍勇猛之徒,成为藩帅的义儿假子,转从养主之姓。
宫中宦官为扩展自己的势力,也纷纷养他人为己子。
从其养主而转姓的风气,一时大盛。
唐代杨思(日助),本姓苏,因为杨家养子,遂从养父姓杨。
杨思(日助)是唐玄宗时期人,从史籍看,那时这种转姓现象尚不很多。
以后情况就大不同了。
杨复光,本姓乔,少时养于内侍杨玄价家,遂转姓杨。
唐僖宗时,杨复光因镇压王仙芝起义军有功,被封为弘农 郡公,而弘农(治今河南灵宝北)正是杨姓最显赫的郡望。
杨守亮,本姓訾名亮,杨复光平定江西黄巢起义军时,得訾亮,养为假子,转姓杨,改名守亮。
杨复恭,本姓林,因系宦官杨玄翼养子,遂转姓杨。
杨复恭在唐僖宗时任左神策军中尉,后来定策立唐昭宗,权倾一时。
3.改姓 在中国革命史上,屡有这样的情形,革命者为了工作需要,转改姓名,以后原姓不再起用,所转之姓一直使用下去。
中共党员杨靖远,满族人,原姓赵。
1938年,任冀鲁边区抗日武装部队副司令员。
次年元月,被伪保安司令孙仲文杀害。
中共党员杨林,朝鲜平安北道人,原姓金名勋。
1936年任红15军团75师参谋长,在率先锋营强渡黄河的战斗中负重伤牺牲。
抗日名将杨靖宇将军,原姓马名尚德。
4.回归旧姓 有的杨姓成员因为特殊的原因,改了姓,后来又改回杨姓。
如杨老令公——杨业身上。
杨业本名崇贵,后避北汉世祖刘崇名讳,改名重贵。
杨重贵少年时投身刘崇,刘崇赐其姓刘,改名继业。
刘崇之子刘承钧有养子刘继恩、刘继元、刘继忠,杨重贵赐姓名为刘继业,可能是因为刘崇长子刘(斌贝)早死无后,遂以杨重贵为刘继业而为其后嗣。
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统兵攻北汉,围太原,北汉主刘继元降宋,而刘继业犹据城苦战。
宋太宗喜其忠勇,喻刘继元招降继业。
于是继业归宋,复姓杨氏,只名业。
”杨业归宋复姓。
贵州台江巫脚乡的苗族杨姓。
过去,有一户姓杨的迁到翁慕沟居住,由于那里是欧姓聚居区,这位杨姓苗民不久也改姓欧,以便同欧姓村民亲密相处。
后来他的兄弟又恢复杨姓。
解放后,他的儿子也改姓杨。
三、少数民族杨姓 白族杨氏 杨氏一直是白族中的主要姓氏,人口最多,唐代杨氏曾成为白族中的第一大姓。
杨干贞,五代十国时大义宁国君主,白族,云南宾州人.先世为南诏权贵,大长和国时为剑川节度使,后为大天兴国权臣,1927年灭大天兴国,自立为主,改国号为大义宁国.因为暴虐,被杀,在位8年。
元代以后,杨氏仍为白族大姓。
杨鼐,白族,云南大理太和县(今云南大理市)人。
明弘治二年(土489年)举人,任黄州府(治在今湖北黄冈县)通判,退休后居家四十余年,闭门读书,乡人都称他为长者。
今天的云南喜洲地区是杨氏的聚居地。
满族杨氏 满族杨氏的祖先多为汉人。
居住在吉林市的杨氏,祖先就居住在云南贵州,后迁居山东登州。
康熙年间迁居吉林,耕种官田,因为能提前交纳5年的额粮,被批准入汉军镶黄旗,成为满人。
这支杨氏自始祖杨荣至今已传十四世。
纳西族杨氏 杨昌,清代纳西族散文家,云南丽江大研里人。
喜庆十二年(1807年)举人,任湖北天门等县知县,疏导江流和修筑大堤很有政绩。
他的散文非常出众,著有《四下可斋》集。
他还写有许多游记、杂记等,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等,深得士林叹服。
他有大约三十篇文章被收入云南丛书《滇文丛录》《丽郡文征》等集中。
杨元之,清代纳西族诗人,云南丽江大研里人。
祖父杨本程,道光十四年(土834年)中顺天乡试举人,任刑部主事。
杨元之以善写汉、纳两读的诗出名。
苗族杨氏 杨再成,元代苗族教育家,湖南城步人。
大约于元皇庆元年 (1313年)在城步建立儒林书院,对传播汉族文化、教育苗民子弟起过重大作用。
杨洪,苗族,六合人,明朝将领。
父亲杨(王景),杨洪初从明成祖北征,机警敏捷,以勇著称。
正统三年(1438年)任都指挥同知,正统九年,击败兀良哈部,升任左都督,宣府总兵官,景泰二年(1451年)任镇朔大将军。
回族杨氏 杨应奎,明代诗人、书法家,回族,山东益都人,正德年间进士。
此外在侗族、朝鲜族、蒙古族中也有杨氏。
杨姓迁徙史 杨姓的发源地,是在今山西省境内,后为晋所灭,其子孙因避乱,远在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时期就有个别杨姓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内,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至秦汉之际,有的迁居河内,有的迁居冯翊 (今陕西大荔)。
杨姓为晋所灭后,便向西发展繁衍,其先迁入陕西,后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今河南境。
至汉时杨姓已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
杨姓入川也于此时,多由湖北、陕西迁去。
早在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氏族人迁入江汉地区(今湖北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迫使他们再向东南迁至江西。
与此同时,又有杨氏族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晋、唐这一时期,是杨姓在南北方繁衍的重要时期,由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和唐玄宗时的“安史之乱”,及宋代的“靖康之乱”,中原社会动荡,许多杨姓子孙为了避乱,大举南迁,其中以福建为迁播中心。
隋唐后便逐步向今河北、山东、内蒙、安徽、湖南、浙东、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发展。
至宋代起,杨姓已广布江南广大地区。
南宋初有大商人杨垢,随康王南渡,自河南定居宝山白沙,“潜心经商,诚一无伪,商民共信,聚集成市”。
宋末,杨荣从上虞迁至上海;另支杨氏,与钟王李三姓被流配到奉贤滨海地区;元代,渤海滨州人杨乘、嘉靖进士杨道亨的先人,相继自杭州和河南迁入青浦;元末,钱塘杨璃迁南汇下沙;著名诗人诸暨杨维桢避乱华亭天马山。
明代洪武初年,人们称之为“洪武落业”。
据志书记载,在元末明初朱洪武“血洗湖南”的战争中,湖南土著居民遭受了空前浩劫,特别是长沙、岳阳、常德、益阳、湘潭等地区成为一片废墟。
朱元璋建国后,为了复苏湖南,采取了“江西填湖广”的政策,因而大批的江西(包括浙江)杨姓宗族,迁往湖广地区。
总之,杨姓族人在隋唐以前,除集中于今河南、陕西、山西三省外,还有以甘肃天水为中心的一线,以湖南、江西为中心的一线,直至遍及全国各地。
台湾杨氏 台湾台南佳里杨氏 台南,即今台南市,是台湾省西南部的历史名城,1661至 1886年间为台湾政治、经济中心。
市里有郑成功祠,为著名古迹。
随郑成功人台的杨文科就落籍在台南佳里,成为望族。
其后有杨文魁,字子伟,号逸齐,奉天人。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以都督佥事调任台湾镇总兵,到任即分布营讯,讲求军务,又立义塾,延聘内地名儒为师,设置学田资膏火,因之大陆去台湾者甚多,对开发台湾起了极大的作用。
有一次蓝理入朝,康熙问台湾总兵如何?蓝理对曰:“练兵马,兴学校,洁己奉公,兵民相安无事。
自己每日所食惟腐莱。
”第二天康熙对荐举文魁的巴泰说:“杨文魁身为封疆大臣,惟食腐莱,可谓廉矣!”当时蓝理奏言台湾实行兵屯,文魁亦疏言以为不可,谓台湾之田皆为民业,若夺为兵田万不可以,况兵皆由内地调来,父母妻子隔洋相望,谁肯举家渡海以事屯田乎
康熙从其言,兵民皆喜。
及举军政,被劾者皆无怨言,而所拔将弁,多至镇帅,皆有声。
故兵民念其德,绘像立祠以祀之。
台湾台北半线杨氏 康熙三年(1664年),人居台北的杨志申,字燕夫,祖籍福建。
为拓建学宫,其父墓另择穴于魁年山麓,平坦如掌,约2.3亩,邑人说此地为“金盘摇珠”。
墓毕后有人告之曰:“您素行孝义,子孙必昌,但您当远徙,十年之后可致巨富。
”正是那个时候,半线初启,草莱未垦,志申遂往之,居于柴坑子庄,货番田而耕之,督率诸弟(有六兄弟,志申居二),尽力农耕,数年家渐富,辟田亦愈广。
遂凿二八圳,引猫罗之水灌溉,润田数百甲,岁人谷万石。
又凿福马及深圳,因之线东西两堡之田,皆为杨氏所有。
又以余力开垦淡水、佳腊埔及金包里,岁亦人谷数千石,家畜亦多,佃农数千人,锄耕并进,半线景象是以日兴。
雍正元年(1723年),台北建县治,志申移居东门街。
他好行慈善事业,睦宗族,恤乡里,治桥梁,捐学田,邑人莫不称颂之。
茔墓于彰化,后循众议,祀台邑孝悌祠。
以长子振文,追封为中宪大夫。
杨振文能识大体,人郡庠,捐资为知府衔,赏戴花翎。
孙杨应选,亦有盛名。
台湾台中杨氏 台中县杨氏的开基祖为杨琏,字至器,号华堂。
祖居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金门金沙镇官澳村下八巷。
兄弟两人,至器居第二,其父杨鸿畔之嫡出。
自幼抱有大志,嘉庆年间渡台。
初时,身中仅有18铜钱,人地生疏,举目无亲,不得已挑水度日,后改作厨司。
每日克勤克俭,兼作生理,渐有积蓄,即开办船头行,即现时所称贸易商。
他与内地各行店交接生理,店号杨合顺。
其从商不但信用可靠,兼对贫民甚多援助,对政府亦多贡献,数十年间置田园数千甲,发大财。
当时娶一妻两妾,育8个儿子,即现时8祧房亲,享年63岁。
其次子润卿,进秀才及廪生;三子连卿,进秀才及廪生,至考中恩科进士,由吏部任官福建儒学正堂;五子瑶卿,日人时代为参事。
其余各房子孙,皆勤俭,继续购有田园数百甲,亦皆昌盛。
台湾台中沙鹿镇杨氏 沙鹿镇人杨清钦,生于1934年2月23日。
幼承庭训,受父亲经商影响。
长大后,和昆仲合开味精厂,由小而大,逐渐扩大到今日的味丹集团,员工近5000人,工厂动力达3万匹马力,关系企业计20余家。
香港八闽弘农杨氏 孙中山先生的两名亲密战友民主革命先驱杨衢云和“四寇堂主人”杨鹤龄 (“四寇”指孙中山、陈少白、尤列和杨鹤龄)都是生活在香港的民族精英。
在1997年,香港胜利回归的前夜,以寓居香港的福建各地杨氏为主体自愿结合而成的民间群众团体——香港八闽弘农杨氏宗亲联合会成立了,并推选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
现任会长杨金溪,副会长杨友谊、杨慈意,理事长杨丕汉, 秘书长杨思敬。
联合会的主要宗旨为:弘扬中华文化,光大杨氏正谊明道、廉洁奉公、清白传家等伦理道德规范;并肩负联络宗谊,增强民族凝聚力,互助互济,加强经济合作,促进闽港文化经贸交流,以及扶危济困,举办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等任务。
建会初期,就有会员500多名,包含个人会员与团体会员两种。
移居海外 杨姓向海外比较大范围的移民,是在元末以后,尤其是在明代郑和下西洋以后,这是中国南部特别是福建、浙江、广东等省的杨姓人向海外迁移的发轫时期。
主要是为了避免天灾人祸而向海外谋生的。
移居的主要地区是在今天东南亚一带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孟加拉、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
在鸦片战争以后直到 20世纪初叶,或因政治避难,或为追求西方科技,或为寻找革命真理,杨姓人迁居的主要地区则面向西方欧美一带,这也是杨姓人飘洋过海的第二个重要时期。
马来西亚沙巴州杨氏 这是杨姓人足迹踏遍东南亚的第一步。
据史料记载,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的浙江绍兴人杨云川,曾随军渡海去北婆罗洲,即今马来西亚沙巴州。
云川在此长期羁留,而与当地鲁顺族酋长女儿相爱而结婚。
公主后因云川遇难而为夫跳海殉节,留下了“寡妇山”这一游览胜地。
而后有原籍福建漳州长泰人杨原抄(1858—1925年),于1877年只身南渡,抵达新加坡,寄宿同乡宗亲会馆中,后又移居今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经过艰苦努力,创建立古晋市,成为当地著名的实业家和华侨领袖。
目前这里已建立了沙捞越古晋董杨宗亲会。
如今马 来西亚杨氏最活跃的要数沙捞越第三、六、七省的董杨宗亲会,他们的总顾问是拿督阿玛杨国斯。
这个宗亲会成立于1971年,包括沙捞越的民丹莪、泗里街、加帛、加拿逸和诗巫等5个地区的杨姓,其次还有美里杨氏公会和雪龙杨氏公会。
孟加拉杨氏 清乾隆四十五年至四十八年间(1780—1783年),杨姓人杨阿秋去印度经商,在孟加拉胡格里河畔定居下来,并吸引、接纳中国的侨民,在当时的印度加尔各答建立了“中国城”,从而在印度和孟加拉繁衍生息。
缅甸仰光杨氏 始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至今已146年了。
他们为谋团结、敦亲谊,于清光绪元年 (1875年)在仰光建立了“四知总堂”。
嗣后,1922年旅缅侨领杨昭固,又倡议新建植德堂于仰光海滨街三若开恒头,门牌 75—76号第三、四楼,1925年冬落成。
当时“四知总堂”的会址系租赁,岁时莅止、春秋祭祀,咸感局促。
1957年由几位正副理事长倡议筹建会所,推举杨唐豪为建委会主任,着手劝募基金,幸得诸族亲热烈支持,踊跃捐献,数月之间,巨款立就。
1958年购地于仰光海域街门牌400号,第二年己亥冬兴工,越三年辛丑告竣。
内部雕刻布置,历时经岁,至1962年12月举行落成庆典。
目前已在全缅各重镇、市区筹设分堂,宗旨是联系宗亲、加强团结,尽力推行族亲福利,并协助贫穷子弟就学或介绍职业。
菲律宾杨氏 杨姓人已散布在菲律宾全国各地区。
宗亲总会成立于 1950年3月19日,会址设在马尼拉市,下面还有礼智三描分会(礼智市)、宿务分会(宿务市)、三宝颜分会(三宝颜市)、纳卯分会(纳卯市)、班乃西黑人省分会(怡郎市)和美骨区分会及五宝杨氏家族会等。
这里的杨姓人大都来自中国福建的泉州市、厦门市及其附近的晋江、金门、同安、安溪等县。
新加坡杨氏 新加坡有70%以上的华侨,其中杨姓人占了较大的比重。
他们最初去新加坡的具体时间虽然难以考证,但据记载,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在这里就成立了槟城杨氏植德堂公司。
嗣后又在这里建立了新加坡杨氏总会及新加坡潮安仙乐杨氏互助社、星洲湖峰社杨氏公会、槟城杨氏公会和新加坡潮州弘农杨氏公会等宗亲会组织。
堂号 关西堂:东汉时有关西人杨震,博览明经,时人称他是关西孔子。
四知堂:杨震当荆州刺史时,非常清廉。
有一次,有个人在夜里带着黄金到杨震的家里行贿。
杨震坚决不受,并严厉地斥责了那个人。
那个人还是不死心,笑着对杨震说:“现在是深夜,地点在您的府上,决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您收下吧
”杨震义正词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
快滚出去
”杨氏因以“四知”为堂号。
郡望 弘农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北)。
东汉至北周,曾一再改名恒农郡。
天水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
此支杨氏,其开基始祖为韩襄王将领杨苞。
参考资料:
山东莱阳 杨姓
近代杨贵德等在桐梓县娄山关镇虎峰山杨价崇德庙开会讨论百字谱:弘农俊杰英、荣华泽祥祯、文武科举锦、福禄宁康兴、太师忠书令、唐宋才嘉兵、汉隋相尉权、崇德怀仁君、兰桂照辉映、侯州尽雄伟、盛海波涛涌、 觉理冲凌云、启后继乾坤、慎思贵富民、树以成良言、勋著永绵传、严洁孝顺模、喜庆辅龙腾、昌发山西籍、源远承家业。
后修改为:三知承俊杰、荣华泽祥祯、汉隋相尉才、盛德怀仁君、文武科举锦、唐宋建奇勋、太师奉旨令、侯州忆雄英、沧海波涛涌、虎跃起龙腾、满门忠烈鼎、丰功壮凌云、慎思传清白、后裔靖康宁、兰桂照辉映、福禄显家声、昭著千秋范、源远伟业兴、廉洁行孝顺、继发晋乾坤。
杨姓起源主要有三:一、出自姬姓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的直系后裔,因此,杨姓的起源,要从黄帝说起。
1世,黄帝:世嗣少典氏。
少典氏为诸侯(有熊国君)。
母曰附宝,视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有孕,24个月,生帝于轩辕之丘,因名轩辕。
国于有熊,故号为有熊氏。
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
纳4妃,生25子。
元妃西陵氏之女,曰螺祖,生昌意、玄嚣、龙苗;二妃方累氏,又名白节,生休及清;三妃彤鱼氏,生妃及夷彭;四妃曰嫫母,貌恶而德充,生苍林、万阳。
其众妾之子 16人而已;已得姓者14人,为12姓。
八月既望,帝在位百年崩,葬桥山,年110岁,传子玄嚣。
2世,玄嚣:名挚,黄帝次子。
母螺祖,感大星如虹,下临华清之祥而生帝。
黄帝之世,降清江水,邑于穷桑,故号穷桑氏。
国于青阳,因号青阳氏。
以金德王天下,遂号金天氏。
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
在位84年崩,寿100岁,葬于云阳,故后世又曰云阳氏。
生子曰娇极。
传位于兄昌意之子高阳,是为颛顼。
3世,娇极:玄嚣子,未继位。
生子麦嗣位,是为帝喾。
4世,帝喾:娇极子,名(俊-亻)。
生而祥灵,年15,佐颛顼帝受封于辛。
年30,以水德代高阳氏为天子。
以其肇于帝,故号高辛氏,都于亳。
帝四妃:元妃有邵氏女,曰姜(女原),与帝礼祀上帝而生稷;陈锋氏女曰庆都,有赤龙之祥,孕14月,而生尧于丹陵;有娥氏女曰简狄,祈于高襟,有飞燕之祥而生契;娥訾氏女曰常仪,生子挚。
帝喾在位70年崩,年105岁,葬于顿丘。
子挚嗣立。
5世,后稷:名弃,母有邵氏女,曰姜螈,为帝喾元妃。
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而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而不践;徙置平林,适会山林多人迁之;又弃之渠中冰上,飞鸟以翼覆之。
姜螈以为神,遂收养长之。
因初欲弃之未果,因名为弃。
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
其游戏好种树麻菽,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
民皆则之。
帝尧闻之,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于邵,号曰后稷,别姓姬氏。
后稷卒,子檠玺立。
6世,檠玺:后稷子,袭父职,务稼穑。
7世,叔望:檠玺子,袭父职,务稼穑。
8世,不窟:叔望子,当夏太康政衰失国,不窟不务稼穑,遂失其官,逃窜西北戎狄间。
生子曰鞠。
9世,鞠:不窟子。
生子曰公刘。
10世,公刘:鞠子,虽在戎狄间,复修后稷之业。
咸清甲子,自土沮漆渡渭,迁国于豳,百姓怀之,多从而保焉。
周道之兴,实自此始。
公刘卒,子庆节立。
11世,庆节:公刘子,国于豳。
庆节卒,子皇朴立。
12世,皇朴:庆节子,嗣位豳国。
13世,弗差:皇朴子,嗣位豳国。
14世,毁喻:弗差子,嗣位豳国。
15世,公非:毁喻子,嗣位豳国。
16世,辟方:公非子,嗣位豳国。
17世,高圉:辟方子,嗣位豳国。
18世,侯侔:高圉子,嗣位豳国。
19世,亚圉:侯侔子,嗣位豳国。
20世,云都:亚圉子,嗣位豳国。
21世,太公:云都子,嗣位豳国。
22世,组绀:太公子,嗣位豳国。
23世,诸益:组绀子,嗣位豳国。
24世,公叔祖:诸(幸攵皿)子,嗣位豳国。
25世,古公直父:公叔祖子。
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
因熏鬻、戎狄攻扰,遂去豳渡漆沮,逾梁山,止于岐山之下。
豳人举国扶老携幼,尽归古公于歧下。
及其傍国,闻古公贤,亦多归之。
古公有长子曰泰伯,次日虞仲;其妃太姜,生少子季历。
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
太任生子昌,有圣瑞。
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泰伯、次子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二人乃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古公卒,季历立,是为王季。
26世,季历:古公三子,修古公遗道,笃于仁义,诸侯顺之。
王季卒,葬鄂县之南山,寿98岁。
子昌立,是为西伯文王。
27世,文王昌:季历子,母曰太任。
太任之性,诚一端庄,维德之行。
及其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而生文王。
王生而圣瑞。
及长,受殷纣命,为诸侯领袖,得专征伐,称西伯。
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王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以此士多归之,诸侯响之,天下三分有其二。
以服事,即位50年,被囚羡里,后6年自歧下,迁都于丰邑,7年而崩,寿97岁,谥为文王。
葬雍州万年县西南28里毕原上(今陕西省咸阳西北18里处,有周文王陵)。
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28世,武王发:文王太子。
商纣五十三年(前1122年),西伯(文王)崩,太子发继位,以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爽、毕公高之徒皆左右。
武王率修文王绪业。
时纣王无道,武王以姜尚为师,遂率戎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000人,以东伐纣。
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孟津,诸侯咸会,陈师牧野。
商纣闻武王来,亦发兵70万人拒武王。
武王使帅尚父与百夫致师。
以太公卒,驰于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心。
武王亟人,纣师皆倒兵,不战以归,武王驰之,纣兵皆岸畔。
纣走,登鹿台自焚而死。
于是诸侯尊武王为天子。
十有九年十月,王有疾,后崩,寿93岁。
葬雍州万年县西南28里毕原上。
太子诵立,是为成王。
源于西周唐叔虞次子杨杼周灭唐(其地约在今山西翼城西)后,周成王把唐地封给他的弟弟唐叔 (唐叔,姬姓,名虞,字子平),并赏给他怀姓九宗。
唐叔的儿子燮继位后,改唐国为晋国,这样唐叔就成周代晋国的始祖。
晋武公(唐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
其世系为:1世,杨杼(姬杼):周武王姬发之孙,唐叔虞之次子,晋侯燮父之弟。
海南《杨氏宗谱》称其又名平杼,并尊其为杨姓开派之始祖,生于周成王二十年丙辰(前1085年)七月十一日子时 (均为夏历,下同)。
周康王六年戊辰封杨侯,食采于杨国,始以杨为姓。
卒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四月初八日丑时,寿85岁,谥忠廉。
葬于弘农西门外金龟形,乾山巽向。
配姒氏,生于周成王二十五年辛酉(前1080年)二月初二日亥时,(卒年不详)诰封贞静夫人。
葬同夫山。
生二子:伯沃、仲沃。
仲沃,官拜中卿大夫,配政氏,生子唐。
2世,杨伯沃:生于周康王二十三年丙申(前1045年)三月初三日子时,袭杨侯。
卒于周孝王元年丁卯(前953年)五月十四日,寿92岁,谥勤简。
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向。
配胥氏,生于周康王二十六年己亥(前1042年)六月初六日卯时,寿89岁,诰封专肃夫人。
葬同夫山,生子庚。
3世,杨庚:生于周穆王元年戊午(前1022年)四月二十日丑时,卒于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前954年)十月十六日卯时,寿68岁,谥闵惠。
葬山东城南门外虎形,寅山申向。
配贲氏,生于周穆王元年戊午(前1022年)六月十一日卯时,卒于前953年四月初八日酉时,寿76岁。
葬同夫山。
生子三:文、宜、亭。
直,为邑宰,配郗(胥)氏,生子五:元始、元发、重邑、应春(青)、常五;亭,官中都宰,配胥氏,生子三:统伯(阮伯)、耀高(叔蒿)、谓明。
4世,杨文:生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正月初八日酉时,袭杨侯,卒于周夷王二十年丙午(前913年)正月十六日戌时,寿86岁,谥清勤。
葬山东城南门外虎形,同父处。
配山氏,生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三月初十日子时,卒于周孝王二十三年己丑(前930年)二月初二日亥时,寿69岁,谥端庄夫人。
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向,生子昭成。
5世,杨昭成:生于周恭王元年甲辰(前974年)七月初十日子时,袭杨侯,卒于周夷王二十一年丁巳(前901年)六月初十日卯时,寿73岁,谥密察。
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同母处。
配宣氏,生于周恭王七年乙巳(前967年)五月十一日寅时,卒于周夷王三十四年庚午(前882年)四月二十五日丑时,寿85岁,谥敬德夫人。
葬同夫山。
生子四:辛、康、京、襄。
辛,配向氏,生子六:冉、沈(游)、杭(慨)、载(栽)、骞、颜;京,配万氏,生子二:羡明、羡光;襄,官太傅,配华氏,诰封紫阁夫人,生子四:丰、礼、鳌、鲁。
6世,杨康:生于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前946年)九月十四日午时,官周王朝卿士大臣。
卒于周夷王三十三年己巳(前 882年)十二月二十日未时,寿64岁,谥威烈。
葬古塘坳牛形,庚山甲向。
配柳氏,生于周懿王五年己未(前952年)六月初十日亥时,,卒于周夷王三十六年壬申(前889年)正月二十日戌时,寿 73岁,封慈德夫人。
葬同夫山。
嗣祀子绍甲。
源于西周宣王少子尚父说西周的王位由武王数传至宣王时,已是西周末年,国力已经大不如前。
宣王有位小儿子,名尚父,因在宣王时未能获得封爵,直到周幽王时才被封于杨,为侯爵,所以史书也称他为杨侯,建立杨国,后为晋国兼并,原杨国侯族子孙从封邑命姓为杨氏。
源于春秋晋太傅杨(月八十)说伯侨生文,文生突,食邑于羊舌,为羊舌大夫,这就成为后世的羊舌氏。
羊舌辖有铜(革是)、杨氏、平阳三邑。
突生职,职生赤,(月八十)、鲋、虎、季夙。
其中第二子(月八十),字叔向,又称叔(月八十),是晋平公时的著名政治家,官居太傅之职,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今山西洪洞东南),其子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称杨氏。
公元前514年,晋灭强宗祁氏,羊舌氏,食我有子逃于华山仙谷,遂居华阴(今属陕西),称为杨氏。
其后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
是为山西杨氏。
又据《广韵》、 《通志·氏族略》所载,周宣王少子尚父封于杨(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一带),号曰杨侯,后并于晋,因为氏。
二、赐姓转姓1.因功赐姓因为建树功勋而被统治者赐予大姓,以使其门庭生辉,光宗耀祖,是赐姓中最基本的类型。
隋代杨义臣。
杨义臣本姓尉迟氏,尉迟氏属西部鲜卑,为北魏勋臣八姓之一。
义臣之父尉迟崇,北周时为定州总管,隋初随行军总管达奚长儒与突厥交战,力战而死。
当时义臣年幼,养于宫中,数年后奉诏宿卫宫掖。
由于常在隋文帝杨坚左右,不免引起隋文帝对尉迟崇功业的追忆,于是下诏:“义臣可赐姓杨氏,赐钱三万贯,酒三十斛,米麦各百斛,编之属籍,为皇从孙。
”不仅赐予皇室姓氏,还确定了义臣在皇族的辈份,这在受赐姓者中,可谓极受恩遇。
2.从其养主最普遍的现象,是他姓之人因为养父或主人姓杨而转从其姓。
西晋时候,活跃在武都仇池(今甘肃成县西北)一带的氏族首领百顷氐王杨飞龙,有外甥令狐茂搜,茂搜为飞龙养子,遂从其养主转姓杨氏。
后来杨茂搜继飞龙为氐族首领,被晋愍帝封为骠骑将军。
从其养主现象最频繁的时期,为唐末五代。
唐代自“安史之乱”后,方镇势力不断膨胀,一些方镇逐渐成为与中央相抗衡的独立王国。
或出于政治野心,或为了自保其土,藩帅纷纷招兵买马,一些凶悍勇猛之徒,成为藩帅的义儿假子,转从养主之姓。
宫中宦官为扩展自己的势力,也纷纷养他人为己子。
从其养主而转姓的风气,一时大盛。
唐代杨思(日助),本姓苏,因为杨家养子,遂从养父姓杨。
杨思(日助)是唐玄宗时期人,从史籍看,那时这种转姓现象尚不很多。
以后情况就大不同了。
杨复光,本姓乔,少时养于内侍杨玄价家,遂转姓杨。
唐僖宗时,杨复光因镇压王仙芝起义军有功,被封为弘农郡公,而弘农(治今河南灵宝北)正是杨姓最显赫的郡望。
杨守亮,本姓訾名亮,杨复光平定江西黄巢起义军时,得訾亮,养为假子,转姓杨,改名守亮。
杨复恭,本姓林,因系宦官杨玄翼养子,遂转姓杨。
杨复恭在唐僖宗时任左神策军中尉,后来定策立唐昭宗,权倾一时。
3.改姓在中国革命史上,屡有这样的情形,革命者为了工作需要,转改姓名,以后原姓不再起用,所转之姓一直使用下去。
中共党员杨靖远,满族人,原姓赵。
1938年,任冀鲁边区抗日武装部队副司令员。
次年元月,被伪保安司令孙仲文杀害。
中共党员杨林,朝鲜平安北道人,原姓金名勋。
1936年任红15军团75师参谋长,在率先锋营强渡黄河的战斗中负重伤牺牲。
抗日名将杨靖宇将军,原姓马名尚德。
4.回归旧姓有的杨姓成员因为特殊的原因,改了姓,后来又改回杨姓。
如杨老令公——杨业身上。
杨业本名崇贵,后避北汉世祖刘崇名讳,改名重贵。
杨重贵少年时投身刘崇,刘崇赐其姓刘,改名继业。
刘崇之子刘承钧有养子刘继恩、刘继元、刘继忠,杨重贵赐姓名为刘继业,可能是因为刘崇长子刘(斌贝)早死无后,遂以杨重贵为刘继业而为其后嗣。
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统兵攻北汉,围太原,北汉主刘继元降宋,而刘继业犹据城苦战。
宋太宗喜其忠勇,喻刘继元招降继业。
于是继业归宋,复姓杨氏,只名业。
”杨业归宋复姓。
贵州台江巫脚乡的苗族杨姓。
过去,有一户姓杨的迁到翁慕沟居住,由于那里是欧姓聚居区,这位杨姓苗民不久也改姓欧,以便同欧姓村民亲密相处。
后来他的兄弟又恢复杨姓。
解放后,他的儿子也改姓杨。
三、少数民族杨姓白族杨氏 杨氏一直是白族中的主要姓氏,人口最多,唐代杨氏曾成为白族中的第一大姓。
杨干贞,五代十国时大义宁国君主,白族,云南宾州人.先世为南诏权贵,大长和国时为剑川节度使,后为大天兴国权臣,1927年灭大天兴国,自立为主,改国号为大义宁国.因为暴虐,被杀,在位8年。
元代以后,杨氏仍为白族大姓。
杨鼐,白族,云南大理太和县(今云南大理市)人。
明弘治二年(土489年)举人,任黄州府(治在今湖北黄冈县)通判,退休后居家四十余年,闭门读书,乡人都称他为长者。
今天的云南喜洲地区是杨氏的聚居地。
满族杨氏 满族杨氏的祖先多为汉人。
居住在吉林市的杨氏,祖先就居住在云南贵州,后迁居山东登州。
康熙年间迁居吉林,耕种官田,因为能提前交纳5年的额粮,被批准入汉军镶黄旗,成为满人。
这支杨氏自始祖杨荣至今已传十四世。
纳西族杨氏 杨昌,清代纳西族散文家,云南丽江大研里人。
喜庆十二年(1807年)举人,任湖北天门等县知县,疏导江流和修筑大堤很有政绩。
他的散文非常出众,著有《四下可斋》集。
他还写有许多游记、杂记等,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等,深得士林叹服。
他有大约三十篇文章被收入云南丛书《滇文丛录》《丽郡文征》等集中。
杨元之,清代纳西族诗人,云南丽江大研里人。
祖父杨本程,道光十四年(土834年)中顺天乡试举人,任刑部主事。
杨元之以善写汉、纳两读的诗出名。
苗族杨氏 杨再成,元代苗族教育家,湖南城步人。
大约于元皇庆元年 (1313年)在城步建立儒林书院,对传播汉族文化、教育苗民子弟起过重大作用。
杨洪,苗族,六合人,明朝将领。
父亲杨(王景),杨洪初从明成祖北征,机警敏捷,以勇著称。
正统三年(1438年)任都指挥同知,正统九年,击败兀良哈部,升任左都督,宣府总兵官,景泰二年(1451年)任镇朔大将军。
回族杨氏 杨应奎,明代诗人、书法家,回族,山东益都人,正德年间进士。
此外在侗族、朝鲜族、蒙古族中也有杨氏。
介绍文件杨姓迁徙史杨姓迁徙史杨姓的发源地,是在今山西省境内,后为晋所灭,其子孙因避乱,远在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时期就有个别杨姓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内,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至秦汉之际,有的迁居河内,有的迁居冯翊 (今陕西大荔)。
杨姓为晋所灭后,便向西发展繁衍,其先迁入陕西,后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今河南境。
至汉时杨姓已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
杨姓入川也于此时,多由湖北、陕西迁去。
早在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氏族人迁入江汉地区(今湖北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迫使他们再向东南迁至江西。
与此同时,又有杨氏族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晋、唐这一时期,是杨姓在南北方繁衍的重要时期,由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和唐玄宗时的“安史之乱”,及宋代的“靖康之乱”,中原社会动荡,许多杨姓子孙为了避乱,大举南迁,其中以福建为迁播中心。
隋唐后便逐步向今河北、山东、内蒙、安徽、湖南、浙东、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发展。
至宋代起,杨姓已广布江南广大地区。
南宋初有大商人杨垢,随康王南渡,自河南定居宝山白沙,“潜心经商,诚一无伪,商民共信,聚集成市”。
宋末,杨荣从上虞迁至上海;另支杨氏,与钟王李三姓被流配到奉贤滨海地区;元代,渤海滨州人杨乘、嘉靖进士杨道亨的先人,相继自杭州和河南迁入青浦;元末,钱塘杨璃迁南汇下沙;著名诗人诸暨杨维桢避乱华亭天马山。
明代洪武初年,人们称之为“洪武落业”。
据志书记载,在元末明初朱洪武“血洗湖南”的战争中,湖南土著居民遭受了空前浩劫,特别是长沙、岳阳、常德、益阳、湘潭等地区成为一片废墟。
朱元璋建国后,为了复苏湖南,采取了“江西填湖广”的政策,因而大批的江西(包括浙江)杨姓宗族,迁往湖广地区。
总之,杨姓族人在隋唐以前,除集中于今河南、陕西、山西三省外,还有以甘肃天水为中心的一线,以湖南、江西为中心的一线,直至遍及全国各地。
台湾杨氏台湾台南佳里杨氏台南,即今台南市,是台湾省西南部的历史名城,1661至 1886年间为台湾政治、经济中心。
市里有郑成功祠,为著名古迹。
随郑成功人台的杨文科就落籍在台南佳里,成为望族。
其后有杨文魁,字子伟,号逸齐,奉天人。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以都督佥事调任台湾镇总兵,到任即分布营讯,讲求军务,又立义塾,延聘内地名儒为师,设置学田资膏火,因之大陆去台湾者甚多,对开发台湾起了极大的作用。
有一次蓝理入朝,康熙问台湾总兵如何?蓝理对曰:“练兵马,兴学校,洁己奉公,兵民相安无事。
自己每日所食惟腐莱。
”第二天康熙对荐举文魁的巴泰说:“杨文魁身为封疆大臣,惟食腐莱,可谓廉矣!”当时蓝理奏言台湾实行兵屯,文魁亦疏言以为不可,谓台湾之田皆为民业,若夺为兵田万不可以,况兵皆由内地调来,父母妻子隔洋相望,谁肯举家渡海以事屯田乎
康熙从其言,兵民皆喜。
及举军政,被劾者皆无怨言,而所拔将弁,多至镇帅,皆有声。
故兵民念其德,绘像立祠以祀之。
台湾台北半线杨氏康熙三年(1664年),人居台北的杨志申,字燕夫,祖籍福建。
为拓建学宫,其父墓另择穴于魁年山麓,平坦如掌,约2.3亩,邑人说此地为“金盘摇珠”。
墓毕后有人告之曰:“您素行孝义,子孙必昌,但您当远徙,十年之后可致巨富。
”正是那个时候,半线初启,草莱未垦,志申遂往之,居于柴坑子庄,货番田而耕之,督率诸弟(有六兄弟,志申居二),尽力农耕,数年家渐富,辟田亦愈广。
遂凿二八圳,引猫罗之水灌溉,润田数百甲,岁人谷万石。
又凿福马及深圳,因之线东西两堡之田,皆为杨氏所有。
又以余力开垦淡水、佳腊埔及金包里,岁亦人谷数千石,家畜亦多,佃农数千人,锄耕并进,半线景象是以日兴。
雍正元年(1723年),台北建县治,志申移居东门街。
他好行慈善事业,睦宗族,恤乡里,治桥梁,捐学田,邑人莫不称颂之。
茔墓于彰化,后循众议,祀台邑孝悌祠。
以长子振文,追封为中宪大夫。
杨振文能识大体,人郡庠,捐资为知府衔,赏戴花翎。
孙杨应选,亦有盛名。
台湾台中杨氏台中县杨氏的开基祖为杨琏,字至器,号华堂。
祖居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金门金沙镇官澳村下八巷。
兄弟两人,至器居第二,其父杨鸿畔之嫡出。
自幼抱有大志,嘉庆年间渡台。
初时,身中仅有18铜钱,人地生疏,举目无亲,不得已挑水度日,后改作厨司。
每日克勤克俭,兼作生理,渐有积蓄,即开办船头行,即现时所称贸易商。
他与内地各行店交接生理,店号杨合顺。
其从商不但信用可靠,兼对贫民甚多援助,对政府亦多贡献,数十年间置田园数千甲,发大财。
当时娶一妻两妾,育8个儿子,即现时8祧房亲,享年63岁。
其次子润卿,进秀才及廪生;三子连卿,进秀才及廪生,至考中恩科进士,由吏部任官福建儒学正堂;五子瑶卿,日人时代为参事。
其余各房子孙,皆勤俭,继续购有田园数百甲,亦皆昌盛。
台湾台中沙鹿镇杨氏沙鹿镇人杨清钦,生于1934年2月23日。
幼承庭训,受父亲经商影响。
长大后,和昆仲合开味精厂,由小而大,逐渐扩大到今日的味丹集团,员工近5000人,工厂动力达3万匹马力,关系企业计20余家。
香港八闽弘农杨氏孙中山先生的两名亲密战友民主革命先驱杨衢云和“四寇堂主人”杨鹤龄 (“四寇”指孙中山、陈少白、尤列和杨鹤龄)都是生活在香港的民族精英。
在1997年,香港胜利回归的前夜,以寓居香港的福建各地杨氏为主体自愿结合而成的民间群众团体——香港八闽弘农杨氏宗亲联合会成立了,并推选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
现任会长杨金溪,副会长杨友谊、杨慈意,理事长杨丕汉, 秘书长杨思敬。
联合会的主要宗旨为:弘扬中华文化,光大杨氏正谊明道、廉洁奉公、清白传家等伦理道德规范;并肩负联络宗谊,增强民族凝聚力,互助互济,加强经济合作,促进闽港文化经贸交流,以及扶危济困,举办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等任务。
建会初期,就有会员500多名,包含个人会员与团体会员两种。
移居海外杨姓向海外比较大范围的移民,是在元末以后,尤其是在明代郑和下西洋以后,这是中国南部特别是福建、浙江、广东等省的杨姓人向海外迁移的发轫时期。
主要是为了避免天灾人祸而向海外谋生的。
移居的主要地区是在今天东南亚一带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孟加拉、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
在鸦片战争以后直到 20世纪初叶,或因政治避难,或为追求西方科技,或为寻找革命真理,杨姓人迁居的主要地区则面向西方欧美一带,这也是杨姓人飘洋过海的第二个重要时期。
马来西亚沙巴州杨氏这是杨姓人足迹踏遍东南亚的第一步。
据史料记载,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的浙江绍兴人杨云川,曾随军渡海去北婆罗洲,即今马来西亚沙巴州。
云川在此长期羁留,而与当地鲁顺族酋长女儿相爱而结婚。
公主后因云川遇难而为夫跳海殉节,留下了“寡妇山”这一游览胜地。
而后有原籍福建漳州长泰人杨原抄(1858—1925年),于1877年只身南渡,抵达新加坡,寄宿同乡宗亲会馆中,后又移居今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经过艰苦努力,创建立古晋市,成为当地著名的实业家和华侨领袖。
目前这里已建立了沙捞越古晋董杨宗亲会。
如今马来西亚杨氏最活跃的要数沙捞越第三、六、七省的董杨宗亲会,他们的总顾问是拿督阿玛杨国斯。
这个宗亲会成立于1971年,包括沙捞越的民丹莪、泗里街、加帛、加拿逸和诗巫等5个地区的杨姓,其次还有美里杨氏公会和雪龙杨氏公会。
孟加拉杨氏清乾隆四十五年至四十八年间(1780—1783年),杨姓人杨阿秋去印度经商,在孟加拉胡格里河畔定居下来,并吸引、接纳中国的侨民,在当时的印度加尔各答建立了“中国城”,从而在印度和孟加拉繁衍生息。
缅甸仰光杨氏始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至今已146年了。
他们为谋团结、敦亲谊,于清光绪元年 (1875年)在仰光建立了“四知总堂”。
嗣后,1922年旅缅侨领杨昭固,又倡议新建植德堂于仰光海滨街三若开恒头,门牌 75—76号第三、四楼,1925年冬落成。
当时“四知总堂”的会址系租赁,岁时莅止、春秋祭祀,咸感局促。
1957年由几位正副理事长倡议筹建会所,推举杨唐豪为建委会主任,着手劝募基金,幸得诸族亲热烈支持,踊跃捐献,数月之间,巨款立就。
1958年购地于仰光海域街门牌400号,第二年己亥冬兴工,越三年辛丑告竣。
内部雕刻布置,历时经岁,至1962年12月举行落成庆典。
目前已在全缅各重镇、市区筹设分堂,宗旨是联系宗亲、加强团结,尽力推行族亲福利,并协助贫穷子弟就学或介绍职业。
菲律宾杨氏杨姓人已散布在菲律宾全国各地区。
宗亲总会成立于 1950年3月19日,会址设在马尼拉市,下面还有礼智三描分会(礼智市)、宿务分会(宿务市)、三宝颜分会(三宝颜市)、纳卯分会(纳卯市)、班乃西黑人省分会(怡郎市)和美骨区分会及五宝杨氏家族会等。
这里的杨姓人大都来自中国福建的泉州市、厦门市及其附近的晋江、金门、同安、安溪等县。
新加坡杨氏新加坡有70%以上的华侨,其中杨姓人占了较大的比重。
他们最初去新加坡的具体时间虽然难以考证,但据记载,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在这里就成立了槟城杨氏植德堂公司。
嗣后又在这里建立了新加坡杨氏总会及新加坡潮安仙乐杨氏互助社、星洲湖峰社杨氏公会、槟城杨氏公会和新加坡潮州弘农杨氏公会等宗亲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