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一回读后感6006
红楼梦每一回的读后感
前言:《红楼梦》是伟大的艺术;艺术是用来欣赏的.有体验者来欣赏.欣赏是一种经验的联想.经验的联想是一种感受.笔者在阅读《红楼梦》中有了强烈的感受.用自己的这种感受来解释和欣赏每一回《红楼梦》.既是感受,便有一种普及性;便有一种只属于自己独特的见解.你我如果是处在相似的环境中生活,其生活的经验便有相似之处,其对《红楼梦》的感受也就有近似的地方.因此,本文的内容也就有可能获得你的共鸣.《红楼梦》一书是阳春白雪,所涵的内容和艺术意蕴可以说是一个汪洋大海.笔者的感受只能是这大海中的一滴水.这一滴水如能对你有用,使你从中获得了这部伟大名著的某种“味”,那就不胜荣幸了.本文对每一回《红楼梦》,并不作一般性的面面俱到的介绍,而只是抓住某一点加以发挥.序诗·调寄浪淘沙妖书红楼梦,魅力无穷;百看千读意越浓.有何奥秘在其中?总想不通.星辰昨夜风,心灵震动;混沌七窍一凿通.个中秘密有人知,爱在梦中.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这一回主要讲了三件事:一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来历.宝玉是石头下凡.这块石头因“无材补天”被女娲抛弃在青埂峰下,又四处游荡,到警幻仙子处做了神瑛侍者,遇见一株绛珠仙草,日日为她灌溉甘露,后来又被一僧一道携了投胎下凡做人,他就是贾宝玉.那株绛珠仙草也跟了石头下凡,她就是林黛玉.二是有个叫甄士隐的知识男士,有三岁的女孩英莲,视若掌上明珠.士隐有一天做白日梦,梦里看见一僧一道携着一块美玉去投胎.士隐看那美玉上有“通灵宝玉”四字.醒来后就忘了此梦.不久,士隐的女儿失踪;家又遭火灾.因此悲观厌世而出家.三是穷知识分子贾雨村,常在甄家串门,被甄家丫头娇杏爱上.由于甄士隐的资助,贾雨村中举而做官.回目“甄士隐梦幻识通灵”,是说甄士隐在一次做梦时看见并认识了通灵宝玉,即贾宝玉生时从嘴里吐出来的那块玉.这是书上讲到的.这回目还有深一层的意思.“甄士隐”是“真事隐”的谐音.作者在本回开头就说“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这“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是不好解释的.意思是说,作者所经历过的人生,是痛苦的、曲折的,怀才不遇,理想未能实现,幸而有闺中识他爱他,得以安慰,便来写这样的一部书.(也可能是这样:作者出身在一个大贵族家庭,接触了一大群闺中女子,熟悉她们的性格,所友者有几十个之多,其中有一人是他刻骨铭心爱的,是独一无二的,即书中的黛妙,——按:近日看了《曹雪芹》,即筠妹妹.这个灵的化身的筠妹妹!这些爱,最终都成了梦,悲痛之后,要将它写成书,但又不能人真事,只好借题发挥,用艺术笔法写了红楼梦.通灵,有英译本作“精神之爱”,妙.回目“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是说贾雨村在落魄之际(风尘),竟然有闺中小姐(虽然是丫头)爱上他.他很感激,写了诗,做了官后第一件事便是接他的爱.贾雨村虽坏,这一点又能引起读者的欣赏.(这可能也是作者的体验,在倒霉之时,或在心灵失衡之际,有女性真正爱他)这“贾雨村”,是“假语村言”的谐音.是说这部《红楼梦》是用虚构的文学语言写成的.风尘怀闺秀,也暗喻作者自己在风尘碌碌之时怀念曾爱过自己的闺秀,要用文学语言为她们作传.这“甄士隐”,和“贾雨村”,又是“真士隐”和“假儒存”的谐音.意思是说,在那个腐败专制的时代,真正的有良知的正义人士,是受排斥的,只好隐居起来.而能够生存下来只能是像贾雨村这样的贪官污吏.本回甄士隐的生活道路,即是贾宝玉一生道路的缩影.是全书之纲.
红楼梦第32回读后感
1急
说实话,不应该做的丫鬟。
是大家眼中的“木头人”,可如果“真木头”也就罢了,如果不是,那这种装成木头的人往往是因为本身不爱出风头,因此也就讨厌不稳重的人。
而就是个不稳重的人,要说该多加小心才是,结果不以为意,果然犯了的“忌讳”,自己投井死了。
与王夫人性格相反,说话做事欠稳重不说,还特别喜欢找事。
那次“一步出不了三寸”的去见,王夫人也在,心里其实也忐忑不安,怕又要挨骂。
可就在这种时候,金钏儿偏偏与调笑,问他“嘴上新涂了胭脂,你还吃不吃了”
幸好宝玉垂头丧气的没搭理她,要是上来牛心古怪的性儿,多说两句玩笑话,让听见了不理会便罢,若是一时生起气来,估计王夫人轻饶不了金钏儿
当时那么多小丫鬟都在,独独这个金钏儿多事。
后来宝玉中午到王夫人处来,天热,金钏儿给太太捶着腿自己也昏昏欲睡。
宝玉一来她来了精神,两个人又是送津丹,又是说笑话,还说什么“是你的就是你的”;这还不算,最要紧的是,金钏叫宝玉“去拿环哥儿和彩云”,将王夫人惹得大怒。
翻身起来便给了她一个嘴巴,后又坚持将她逐了出去。
而这时宝玉早不知跑到哪儿去了。
只剩了个“金钗子掉在井里头”。
跳井死了。
,我觉得她很虚伪,但是还是肯定她的识大体与才华,在第32回里,王夫人的丫鬟金钏跳井死了,王夫人难过说“岂不是我的罪过”。
宝钗来安慰,原文——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
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
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
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
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待王夫人说心到底是不安,宝钗又叹道:“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
”这分明是在讨好王夫人,睁眼编谎话。
一条人命,在宝钗嘴里却是如此,亦不过是多赏几两银尖酸刻薄,看贱下人是明明白白的,而则是有些表里不一,面上看着一套,心里想的许就是另一套了. 这是我东找西找的,你自己要组织好才行
红楼梦第一回读后感怎么写
红楼梦 9-12 回读后感 不读《红楼梦》 ,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什么叫封建社会......《红楼梦》是政治历史小说。
—— 正如所说的,红楼梦里面记录了当时社会里的现象以及当时政治的腐败。
在这四回中说到:秦钟和宝玉到书斋里,不好好读书。
搞起儿女私情,秦钟与香拎挤眉 弄眼时被金荣发现了。
因为秦钟与宝玉是朋友。
遂金荣不能怎样。
而且也吃到苦头。
后来金 荣不服,找来自己母亲让秦钟的姐姐赔了不是。
秦可卿得了病,贾蓉请来医生给她看病。
见 了几次熙凤,贾瑞起了淫心。
熙凤发现后起了作弄他的心。
后来比熙凤作弄而死。
这几回中记录了,有钱的人不好好读书,没钱的人却想读。
在贾政问李贵,宝玉到书斋 学了什么。
李贵答:“哥儿已经念到第三本《诗经》什么‘哟哟鹿鸣,荷叶浮萍’。
”在红楼梦 中也充分的体会到阶级的观念。
“俗语说的好:‘一龙生九种,种种各别。
’未免人多了,就 有龙蛇混杂,下流人物在内。
”显现出当时社会中的阶级观念的深入人心。
读《红楼梦》11.12 回读后感 第十一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宁荣两府庆贺宁府的老大爷贾敬生日。
仍然写秦氏的病。
贾瑞, 是贾府教育家贾代儒的长孙, 曾当过贾氏家塾的代理校长。
凤姐, 是贾瑞的隔房嫂子。
在宁府寿宴散步时,贾瑞遇见凤姐,说话中有向她求爱的意思。
歹毒的凤姐假装顺从,暗藏 杀机。
第十二回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要点:爱情相思病,无药物可治 这回写的是王熙凤之下流,之歹毒。
这个“粉面含春威不露”的女人,她杀人的手段真是 叫人胆战心惊。
贾瑞求爱于她,固然是错。
你不答应或训斥他都可,为甚要用此毒计杀死他 呢
爱情相思病,除了爱的满足,是无其它药物可治的。
凤姐欺骗贾瑞说她爱他,用毒辣手段作弄了他几次后,因贾瑞仍死死爱着凤姐而又不得, 便害了相思病。
有道人送他一面风月宝镜,叫他只照反面,病就可好;若照正面,即死。
这 是寓言式地告诉贾瑞:凤姐是一个魔鬼,她要用假的爱情欺骗你,致你于死;她说爱你是她 的假像。
你不要被她的假像所蒙蔽,断了她,病即好。
这是就书中的情节而言的。
若广义一 点,这风月宝镜,是戒男人不要为色所迷。
即《金瓶梅》所说的“二八佳人体似酥,腰持长 剑斩愚夫”是也。
再广义开来,就是对于许多事物,要用反面思维去认识,这是很有哲学味 的。
贾瑞之死,许多人都认为活该。
是的
但—— 陈平盗嫂而做了汉相,曹植把亲嫂嫂甄氏当作精神恋人而撰《洛神赋》 ,郭沫若少年时爱 嫂抱竹,长大却成文豪,何况凤姐和贾瑞已隔了五代,并非亲嫂,他只是求爱而已,既不犯 法,又不犯德。
而王熙凤暗中勾引侄儿贾蓉,是犯法又犯德的,却装正经用此下流手段整死 呆子贾瑞,是无耻又歹毒也。
贾瑞之死,这事很有普遍性。
人的弱点之一,是难以抗拒眼前欲望的诱惑,尤其是这种 诱惑是你所渴求的。
所以 《荷马史诗》 中的莎琳女妖的艳歌, 会把所有的英雄志士变成畜生; 所以,鸦片海洛英便有了市场;所以被认为第六毒品的烟酒,会受人喜爱,甚至成为交际的 有力武器;所以,斯大林在赫鲁晓夫喊他作父亲的种种殷勤之下,会信任他,重用他(被人 恭维也是极大的精神享受) ;所以,金钱、美女,能使无数的人民公仆变成腐败份子。
英雄 难过美人关,何况区区一贾瑞乎
贾瑞虽然是贾府学堂的代理校长,但今天的正式校长、县 长、局长、厅长、省长一大批一大批的大人物们,被凤姐式的美人拉入地狱的,多乎哉
《红楼梦》第五回和第十二回读后感 红楼梦》《红楼梦》第五回是一大关目,撮其紧要,原因有三:一则此回为全书谶语式表现手法的集 中反映; 二则此回写有可卿以云雨之事警宝玉痴顽; 第三便是警幻仙姑提出的“意淫”之说。
整个第五回实质所叙的仅是宝玉的一场梦。
也是冥冥之中警幻仙姑受宁荣二公所托而安 排下的一系列事来警其痴顽。
第一件便是在“薄命司”中观看“金陵十二钗册”, 意在警告 宝玉,闺阁之中个中女子命运原本如此,命中注定,不要痴情于闺阁,自惹烦恼,忘身于孔 孟之道。
第二件便是“再历饮馔声色之幻”,即“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还有 以可卿予宝玉,以试云雨,来解迷津。
意在告戒宝玉:“仙闺幻境之风光尚如此,何况尘境 之情景哉。
”总之,近似“黄粱梦”的故事,令宝玉于梦中历尽男女情事,以免宝玉在尘世 的痴顽。
我所主要说的是“意淫”一说。
“意淫”是警幻对宝玉性格的一个概括, 它的意思“可 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能语达”,所谓不可“口传”,说简单点,就是很难说清楚, 言不尽意。
世俗中,沾淫字,“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天下之 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 此皆皮肤滥淫之蠢物耳”, 而警幻称宝玉是“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 即为“意淫”, 再确切一些, 只不过是“在闺阁中, 固可为良友, 却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 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然而也只是让人懵懂。
我觉得,这“意淫”就是指在自己的精神世 界中,以自己的贞淫美丑、善恶是非评价标准对人予以判断,不掺杂任何世俗的东西,这种 标准是不分贵*、不分男女的。
对待女子,宝玉予以珍爱、怜惜,如撞破茗烟和万儿的事,他反而担心丫头,喊着叫她 放心。
对待丫鬟,宝玉多以欣赏艺术品的眼光去看待,因为她们玲珑剔透,小巧可爱,宝玉 想到的是客观的美,由美便生爱,这种爱不是爱情,只是发自内心的欣喜,赞赏。
好比一个 人既爱画又爱音乐一样。
宝玉惟独与黛玉的爱跟别个女子不同,可上升至爱情,因为他们的 精神世界也是相通的,是别的女孩无可比拟的。
对待个别男子,宝玉也会像欣赏女子一样地对待。
如对蒋玉函的欣赏,有的学者以同性 恋称之,未必有损雪芹的精神境界,也是对自己的贬损。
就像宝玉欣赏许多女子一样,他想 的绝不是云雨之事,对男子的欣赏当然更不是**的需求了。
宝玉是一个纯粹地生活在自己精神世界中的人, 在尘世中的种种表现是庸俗之辈所不能 理解的,于世人看来,迂阔怪诡,难免百口嘲谤。
这样也注定宝玉最后弃绝尘世。
《红楼梦》第十二回点滴感悟 《红楼梦》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当贾瑞在凤姐得闲时来相探望,以慰淫心。
在其与凤姐的几句话中,颇值得回味。
“只因素日闻得人说,嫂子是个利害人,在你跟前一点也错不得,所以唬住了我,如今 见嫂子最是个有说有笑极疼人的,我怎么不来,死了也愿意
” 这是贾瑞的话, 从侧面体现了凤姐平时的毒辣程度, 这也正是凤姐在丫头下人眼中的印 象,从贾瑞的嘴中说出,也体现了丫头下人对凤姐的畏惧和憎恶,不然她们不会到处诉说主 子的不好处。
可谓“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也伏下后来凤姐“反算了卿卿性命”的结局。
在封建社会,贾瑞竟能说出“死了也愿意”,其淫意不言而喻。
这样越轨的行为是大错 特错的(此仅限当时,今日则成为男人的口头语了)。
而贾瑞说出的“在你跟前一点也错不 得”则暗示自己的悲惨结局。
后面凤姐笑道:“果然你是个明白人,比贾蓉两个强远了,我看他那样清秀,只当他们 心里明白,谁知竟是两个胡涂虫,一点不知人心。
”这样的话与第六回贾蓉来借炕屏时凤姐 的暧昧表情相比, 可略窥其与贾蓉有染, 是否是焦大称的“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也未可知
回读后感(总结性的) 红楼梦 1 至 6 回读后感(总结性的) 娲炼石补天时, 所炼之石剩一决未用, 弃在青埂峰下。
此石已通灵性, 大小随心, 来去任意,因未被选补天常悲伤自怨。
和尚茫茫大士、道士渺渺真人见其可爱, 送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旅、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走了一道”。
不知 多长时间以后,空空道人经过这里,见石上刻着它那番经历,便从头到尾抄下, 交曹雪芹披阅增删、 分出章回。
以下便为石上所刻内容。
姑苏阎门外有个葫芦庙, 乡宦甄士隐居住庙旁,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
元宵之夜,甄 的女儿英莲被拐走;不久因葫芦庙失火;甄家又被烧毁。
甄带妻子投奔岳父,遭 白眼,随跛道人出家。
贾雨村中进土,任县令,由于贪财被革职,到盐政林如海家教林的女儿林黛玉读 书。
京城起复参革人员。
贾雨村托林如海求岳家荣国府帮助:林的岳母贾母因黛 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
林便托贾雨村送黛玉到京。
贾雨村与荣国府联宗。
并 得林如海内兄贾政帮忙,得任金陵应天府。
黛玉进荣国府,除外祖母外,还见了大舅母,即贾赦之妻邢夫人,二舅母,即贾 政之妻王夫人,年轻而管理家政的王夫人侄、贾赦儿子贾琏之妻王熙凤,以及迎 春、探春、惜春和衔玉而生的贾宝玉。
宝黛二人初见有似曾相识之感,但宝玉因 见美如天仙的表妹无玉,便砸自己的通灵玉,惹起一场不快。
贾雨村在应天府审案,英莲被拐卖。
买主为皇商之家、王夫人姐姐薛姨妈之子薛 蟠。
薛蟠虽为争英莲打死原买主,但贾雨村胡乱判案,放了薛蟠。
薛蟠与母亲、 妹妹薛宝钗也一同到荣国府住下。
宁国府梅花盛开,贾珍妻尤氏请贾母等赏玩。
贾宝玉睡午觉,住在贾珍儿媳秦可 卿卧室,梦游太虚幻境,见“金陵十二钗”图册,听演《红楼梦》曲,与仙女可卿 云雨,醒来后因梦遗被丫环袭人发现,二人发生关系。
红楼梦 1~5 回读后感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感受: 甄士隐前日对雨村有“诳驾”之罪,待客既散,知他自便,也不去再邀。
及至中秋 节,士隐家宴毕,另具一席于书房,步行到雨村住处相邀。
前日不邀,是不生分, 中秋再邀,一可谢前罪,二为旅居僧房的雨村解愁,雨村听了,也不推辞。
由此 可见两家关系融洽,士隐也很会做人。
待人接物,显微见著。
喝酒间,雨村提出了盘缠之事,士隐:“何不早言……”,雨村吟诵诗词,博得士 隐赏识,趁士隐欢心之时提钱的事,容易成功。
送礼的人,也等到别人有求之意 才送,便送到点子上了。
果然,雨村得了钱,不管黄道黑道之日,天没亮就出发 了。
雨村与娇杏一见钟情,是本书的第一对男女相遇,一个是“虽无十分姿色,却亦 动人之处”,一个是“腰圆背厚,面阔口方,剑眉星眼……非久困之人。
”情场首现 二人,是世间常见的类型,算是书的后面才子佳人的引子吧。
士隐投奔丈人, 在世俗来说, 应算是没出息吧
偏这丈人还“半哄半赚”女婿的钱
这就叫“投人不着”。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感受 娇杏在这一回有了“人上人”的好结局。
她是书中第一位女性的结局,体现了作者 对女性良好的祝愿。
丫鬟命运两济,后面的女主人儿却是一个两个空余恨。
雨村 娶了娇杏,还送了不少礼物给甄家,此时的贾雨村,尚知报恩。
雨村初入官场,恃才侮上,被上司寻个空隙,参他一本,这是官场常见的现象。
雨村因此被革,为他日后重入官场时“随乡入俗”,乱判葫芦案铺垫了心理上的因 素。
大凡读书人,骨子里都有一个自视甚高的通病,有人受挫后愤然离职,采取“不 合作”的态度,有人在挫折中改变初衷,沦为虚情假意,尔虞我诈。
每一种游戏, 都有它的游戏规则,明白自己改变不了游戏规则,便只好改变自己了。
“雨村被 参后,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
”这种心态是常 人难以做得到的,可见是大奸
有人在官场失意后,愤世嫉俗,而雨村被参后,还力谋盐政林如海的西宾,成了 黛玉的老师,仅仅是因为盘费不继吗
他是在制造机会与权贵接近,结交
事实 证明,他后来确实是通过林如海重返官场谋得要职。
结果是,吃一堑,长一智, 做出了过河拆桥之事。
交代完雨村成为黛玉老师的事情后,书中出现了一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 前无路想回头。
这两句,是黑官的心理浓缩:有利可图,挡不住诱惑,一朝东窗 事发,命也不保住了,便想着那怕是回家种田也好啊
这副对联,在冷子兴说荣 国府前出现,相当于进入某个城市之前的路碑吧
“翻过筋斗来的”一说,自然而然的想到唐僧的高徒孙悟空。
荣国府年纪最长,也就是最高统治者是史老太君贾母,是不是作者出于对女性的 偏爱
宝玉出生前,兄贾珠就去世了。
黛玉既出于嫡妻,又克死亲弟,从而有机会读书 识字,宝、黛二人一样命硬,一个克弟,一个克兄
此乃天之作,非人力所能左 右。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黛玉与父亲洒泪拜别时,其父如海所言感人。
雨村入荣国府,投的是宗侄名帖,做法不错
得到贾政优待,入情入理,并得到 贾政力举终于谋了职位, 出而复入, 书里写得轻巧, 其实中间颇费了一番心机的。
“黛玉常听母亲说过,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虽然母女间无话不说,但是黛玉母 亲又如何体会到自家与别家不同呢
这倒奇了。
可见,黛玉的性格其实受其母影 响。
记得现代育儿学里说到,一个人的性格,在五、六岁以前就基本定型的。
黛玉来到贾府时不过六、七岁光景,便能做到“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多说一 句,多行一步”,哪里还象个“无亲母教养、兄弟姐妹扶持的孩子”,黛玉真是绝顶 聪明。
对贾府姑娘的描写:迎春“观之可亲”——性情温顺,探春“见之忘俗”——气宇不 凡。
黛玉“年貌虽小,举止言谈不俗,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什么叫 “自然的风流态度”
黛玉称自己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从不间断,这也奇了。
凤姐出场,用黛玉的心理纳罕来导出,也就是说,连小孩子都觉得她“放诞无礼”, 接着才写凤姐的衣着打扮: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 先闻。
妙笔
(真不明白, 男人们眼里的女人形象, 是什么样子的
怎么这么写
体格风骚
)凤姐进来,黛玉连忙起身,这是礼节,同时还听出贾母说“凤辣子” 是玩笑话,若是一般小孩子,就顺势接口称之了,黛玉略加迟疑才以“嫂”呼之, 足见谨慎。
至此,又以凤姐之口形容黛玉标致,此外“竟不象外孙女、竟是个嫡亲孙女”,难 道嫡亲孙就该比外孙长得标致
凤姐从“妹妹几岁”开始,一连串的询问,还真象 个管家领导。
吃茶果时,王熙凤与王夫人简洁对话,可看出二人领导与被领导的 配合默契,王夫人对凤姐的办事能力较满意。
黛玉见了外婆,接着到母舅家拜访,是礼规。
在去宁国府途中,黛玉还留意所经 过的地方“度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这孩子真是处处留心,贾 赦不来接见,但传回话时,黛玉还是要“连忙站起来一一听了”,礼数周全。
刑夫 人留饭出于礼数,黛玉婉言谢绝,也是“人情”二字。
来到王夫人屋里,老嬷嬷让黛玉炕上座,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 子上坐了,又显黛玉识大体。
再过来见王夫人时,在坐位上还是如此,王夫人再 四携他上炕,也只是挨王夫人坐,贾政虽不在家,始终是不坐贾政之位的。
宝玉 未出场,就先由王夫人口述,黛玉说话再小心,一提到宝玉话就多了。
后王夫人 与黛玉过贾母处吃晚饭时,路过贾链家,王夫人指给黛玉看。
贾链与黛玉同辈, 不用专程拜访,是这个意思吧。
在贾母处吃饭,饭桌上的布菜让位,又显“人情”, 寂然饭毕
宝玉终于登场,之前又先是黛玉心中一阵疑惑。
宝玉来了转一圈就出去,吊人胃 口。
宝玉“外客未见,就脱了衣服”,可见其不拘礼节,或是不把林妹妹当外人。
此时, 又从宝玉的角度描述黛玉容貌。
宝玉黛玉相见,都有眼熟面善之感,这就是前世 缘吧
按宝玉说的傻话:“只作远别重逢”。
贾母听了宝玉的傻话,还赞赏“更好, 更好”,若王夫人听此说法,不知该如何表态。
宝玉得贾母纵容,竟走近黛玉身边细细打量,哈。
宝玉送黛玉表字“颦颦”及摔玉, 重笔。
贾母:“你生气,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
”可见在贾母眼里,主人 的一块玉儿比下人的尊严还宝贵。
宝玉性情乖僻,自己独有玉,不是孤高自赏, 反说“没趣”,摔了玉,贾母哄几句就信了,毕竟还是个孩子。
宝玉睡后,袭人还进去看黛玉,很细心,是个不贪睡的勤快丫鬟。
黛玉到贾府的 头一晚,便开始还眼泪了。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贾雨村一听这案子,就知道头尾。
正要办案,看到有人使眼色,便觉疑怪,先退 堂再说。
这里可看出他办事开始老练了。
雨村再次为官,遇到“贫贱之交”竟如雷 震一惊,当故人把他教乖之后,就过河断桥,这点倒是无师自通,难道是与生俱 来的官本性
为官须有“护官符”,官官相护,才“作得长远”,连门子都知道,看来此风已是历 史悠久
雨村刚看完护官符,“王老爷来拜”,便是王家派人来说情了,虽只“顿饭 功夫”,但连说带送(钱)时间已经足够,官场交易,点到即止,虚礼则不必。
“王 老爷”来得正是时候,接下来门子所说的话,雨村(及读者)才肯相信,单听一 面之辞,雨村不一定信,作者笔墨不多,重点放在门子对案情的分析。
门子把自己知道的、 想到的对贾雨村和盘托出, 想以此讨好上司, 以示尽忠尽责, 博取新来上司的好感, 图日后办事能行个方便, 甚至还以为雨村还是旧日的书生, 教雨村“应相时而动”,一味地替雨村出点子,殊不知雨村说到“蒙皇上隆恩……实 不能忍”时已经言不由衷了
门子教了他具体操作办法,他还装着“不妥,不妥” 嘿
门子把聪明都显尽了,还不知大难临头,低估了雨村,却不知雨村上次被免职, 吃了一堑,这次再复出,心理上已经完成了从“书生官员”到“一般官员”的过渡。
门子既知道英莲之父是雨村大恩人,又不秉公办事,替英莲作主,还知道雨村此 次复出补升此任,是贾府之力,这些底细都捏在你门子手里,贾雨村哪里还容得 下你
可见,不管是多好的朋友,往日的交情有多深,只要有一方地位变了,人 就会变,类似的情况,发生在夫妻之间也屡见不鲜。
作者用一回的篇幅详细写雨村胡乱办案,便把雨村之流的为人、作官写明白了。
薛蟠出场了。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本回一开始,引出了宝玉、黛玉、宝钗的交情。
黛玉寄人篱下,宝钗却是“带薪作客”,再说母亲健在,日子当然比黛玉好过多了。
一个人不管长到哪个年龄段, 母亲——母爱, 都是精神粮食
黛玉虽有贾母疼爱, 毕竟隔了一辈,再说了,贾母要管的事情不少,因此,与宝玉朝夕相处了一段时 间后,宝玉成了唯一的精神支柱,在意宝玉对自己的态度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 宝玉“在孩提之间……视姐妹弟兄皆出一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从上到下的人 都当他是宝贝, 他当然不觉有别啊
因与黛玉“既熟惯, 更觉亲密; 既亲密, 则……” 联想我们现实中也一样,刚认识时,彼此客气,容易处些,后来惯熟了,却老是 吵架,甚至有人发出“情到深处人孤独”之叹,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荣、宁府女眷们赏花喝酒,是家常便饭,“并无别样新文趣事可记”,真是好日子
刘心武在电视讲《红》时,特别点到“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之人……乃重孙 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以前看书时都没在意这句话,若不是听了课,实 在是看不出这句话的特别之处。
宝玉不喜读书,见了劝人勤学苦练的画《燃藜图》心中不快尚情有可原,小孩子 大多不喜读书,怎么看了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转身就走
可 见,此时的宝玉,未开化,对人情世故不感兴趣。
嬷嬷说叔叔(宝玉)不该往侄儿房睡觉,秦氏没正面反驳,笑道:“嗳哟哟,不 怕他恼。
他能多大……”说这话的艺术,一是拿嬷嬷的主子压她,二是暗示,他 还是个孩子,不懂那事,三,不用忌讳还是小事,他还是个孩子,惹小孩子生气 了,闹到贾母处,可不好收场。
话锋一转,说到兄弟秦忠,果然,封了嬷嬷的嘴, 又引起了宝玉要找秦忠的兴趣。
宝玉“眼饧骨软”,连说好香,配上杨贵妃喝醉的画及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 袭人是酒香”,好文笔
会写诗写对,使文章增辉生色,起到锦上添花的妙用。
春色图及细细的甜香,为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做铺垫。
好象有报道,气味可以帮助 记忆,还能激起情欲。
书中注解说“作者用香艳故事……渲染秦氏房中陈设,暗 示其生活淫靡奢侈”,没能真正理解作者意图。
屋中摆设与挂《燃藜图》画的那间截然相反,作者平白无故写上一间干什么
就 是用来对比,表示宝玉不爱读书,不管世事,来到“温柔乡”,就说“这里好。
”秦 氏笑:“这屋子神仙也可以住了”,暗指宝玉在这里与神仙会面了。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妙
最妙是一个“闲”字。
不要闲着没事干,无故寻忧愁,无病呻吟
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见了神仙姐姐,对话,情景全都是风月、香艳语句
仙境的 描写, 文笔华丽, 仿佛自古以来形容女子容姿的典故、 词汇都被用上了。
在这里, 文字还有一大功能,就是可以加入读者的想象,书上这么写着,你读的时候,爱 怎么想,就怎么想吧。
在这里再次看到“太虚幻境”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想起第一 回已经出现过了,回过头看,原来是甄士隐在第一回曾来到此门前,那是伏笔。
作者的想象力真丰富,凭空想象出幻境内的宫、门、司,“痴情、结怨”,“朝啼、 夜怨”,“春感、秋悲”,如何想象得出
“司人间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布散相思”,这么说来,凡间的爱恨情仇,均是由天上神仙操作
凡人无能为力 了
(打住
不要看书看入魔——把邪魔招入膏盲了) “薄命司”的门对是: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由此可知,不要无事寻 愁,不然会短命
反之,快乐才能长寿。
警幻冷笑:“……庸常之辈,则无册可 录矣。
”现在我们玩博客,象不象是自己给自己造册
各人的判词,以前看时都是粗略大概,在电视听了刘心武讲课后,才知道原来判 词寓意深刻。
参不透,还是等老师讲课吧。
袭人图画里“一床破席”,“席”是谐音罢了,为什么是破的
(隐指婚前曾与宝 玉……
) 宝玉看睛文、袭人、香菱的册子时,一看就郑,看到“林、薛”时,多了一句“待要 问时……待要丢下,又不舍。
”一字一句,都是精心安排。
书中注解说李纨“判诗”后二句意难定,对“如冰水好空相妒”,我的理解是:冰、 水本质相同,只是由于温度相差致使冰坚水柔,“好”,喜欢,爱好。
全句意思, 冰与水本是一类,偏偏喜欢无端端的拿来对比,好象海水羡慕浪花,毫无来由。
引伸义,人与人本同是血肉之躯,偏喜欢争名逐利,贪图虚荣,岂不笑话
结合 后面判词《晚韶华》的“镜里恩情、梦里功名”,“古来将相……只是虚名儿与后人 钦敬”,所以,儿子有出息了,又有什么用
这些都是虚的,年轻守寡,槁木死 灰,人生意义何在
“枉与他人作笑谈”罢了
警纪叫仙子们出来迎接贵客(宝玉),仙子们以为是黛玉,兴冲冲的出来,见是 宝玉,当着宝玉的面说他是浊物。
宝玉在人间得宠,到了仙境却不怎么地。
宁荣 二公之灵云:“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情欲声色能警痴顽
宝玉入了仙室,闻一缕幽香,问仙姑所焚何物,这是日有所思的结果,刚进秦氏 房中先叹“好香”,闻着细细的香甜睡觉,睡着后潜意识在梦里胡思乱想。
在梦境 里,宝玉从刚入室,至喝茶,后设酒席,“不禁相问”三次香味来历。
据刘心武老师讲,痴梦仙姑——林黛玉,钟情大士——史湘云,引愁金女——宝 钗,度恨菩提——妙玉。
演员扮演人物,皆按“行当”,不能随意混用,现实的工作、生活中,做人的道理 亦应如此,明白自己是什么“行当”,摆正自己的位置
“看破的, 遁入空门, 痴迷的, 枉送了性命”, 遁入空门与枉送性命又有多大差别
人虽活,心已死。
宝玉听了曲,去香闺绣阁睡觉,屋内陈设,“乃素年未见之物”,前面写秦氏屋子 时把能想到的都写了, 作者在这里实在再想不出, 也写不出什么来了, 反正是“未 见过的”,随你怎么想吧。
1.讲通灵宝玉的来源,绛珠仙草泪眼还债,以及点出贾语村 2.贾雨村为林如海西宾,教读黛 玉。
冷子兴闲谈介绍贾府,贾夫人仙逝。
3.贾雨村官复原职,黛玉进贾府,贾宝玉出场。
4. 薛宝钗进京,贾语村见士隐之女英莲被践卖,因害怕得罪权贵而乱判断案件。
这是我回答另 一个学生的 1~4 内容梗概,再加个 5,贾宝玉做梦云游太虚境,见到了 12 钗的判词与判曲, 在梦中与天女云雨的事
求红楼梦每回读后感,共120回,每回100字左右
“丢弃了不离不弃黄金琐,忘记了通灵玉”,好一个多情潇洒的,娇嫩多病的,塑造了一个发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动人爱情悲剧。
作者通过,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
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来到了荣国府,渐渐与贾政之与生俱来通灵玉而性格顽劣的公子相恋,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娶带有黄金琐的,让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故事。
我实在是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为他们悲惨的命运而惋惜。
但追究人物本身并没有过错,让人憎恨却是那种封建的传统观念。
什么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么门当户对,这种思想真是害人不浅。
这不,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阴阳相隔,想而见不着的痛楚。
还要让贾宝玉受这样的欺骗。
唉,就是石头心肠的人也会被他俩的真情所感动的。
一部,让多少人为它垂泪,让多少人为它感动啊! 主要内容 林黛玉因丧母,被外祖母贾母接到贾府,见到贾宝玉及众姊妹,宝黛二人一见面就有似曾相识之感.不久,宝玉的表姐宝钗也在贾府住下.宝玉的姐姐元春被封为妃,皇帝恩准她探家,于是贾府修建大观园.后元春怕大观园空闲,令宝玉与众姐妹入园居住.宝玉与黛玉感情加深,落花时节,.后大观园成立诗社,黛玉的错误被宝钗察觉,宝钗原谅了她,两人关系转好.宝钗被家事缠绕,宝玉被父亲要求上学,迎春出嫁,大观园冷清起来后黛玉思想终身之事无人可求,染重病.不久,宝玉糊涂,元春死去.贾母做主,让宝玉娶宝钗,黛玉孤苦而死.最后,贾家势败,宝玉出家
红楼梦第一回读后感怎么写
红楼梦第1回今天,我看完了第一回,感触甚大。
是一篇古文小说,作为小学生的我,对于古文还是百思不得其解,但小说中作者华丽优美的语言句子使我赞叹不已。
以下是我对于第一回的肤浅的理解:作者写的唯妙唯肖,当中写了神话故事女娲补天中时掉下了一颗宝石,而这颗宝石隧有灵通之意,会讲人话,每天汲取大地灵气。
然而这颗宝石,却成为了《红楼梦》中重要的主角“”。
而的身世正是与《红楼梦》作者的身世相仿,所以从这部中的小说《红楼梦》中就可以看出作者曹雪芹当时的心情。
作者曹雪芹用尽了一生的心血写了上半部,但还是没有写完。
曹雪芹临终前嘱咐要完成他的心愿,为了却曹雪芹的毕生心愿,最后还是答应了。
。
因此这部小说的后半部也就是高额所写。
而作者曹雪芹不惜笔墨写了这篇长达731029万字的小说,一方面是为了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情,另一方面则是自己的感触而写下了这篇《红楼梦》。
《红楼梦》的前半部是曹雪芹写的,后半部是写的,虽然高鹗大体大家没有去太多的了解他,但是如果没有高鹗,就没有这一部人人仰慕的《红楼梦》,所以高鹗的才华也让我佩服。
据说,《红楼梦》直到现在还没有人真正了解其中意思,因此,我们国家特地开展了一个专门研究《红楼梦》的活动,主题叫“红学”,我很想去见识见识,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一定会去参观参观!
红楼梦四十一回读后感
主要就是在迎接新年的盛宴上贾府上下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请来两个说书的女先生,她们打算讲一出《凤求鸾》,只概述了故事的开头贾母已猜出了结局,并批评古往今来很多世俗小说陈腐老套,不合逻辑。
然后大家一起饮酒说笑。
本回中王熙凤的表现甚是出彩,几次都得全场捧腹大笑,出一些小小的洋相,无伤大雅的说说笑,既不失礼,又逗得大家都开心,足见她口齿伶俐,幽默机敏,怪不得贾母那么喜爱她。
在贾母深刻地批评那些市井小说之荒唐老套时,她笑道:“罢,罢,酒冷了,老祖宗喝一口润润嗓子再掰谎。
”恭维了贾母,但有一点不显得虚伪,而且还让大家都乐了。
她善于揣摩别人的心思,知道贾母厌倦了平常的酒令,而且想听她说说笑,于是提议鼓声一停,梅花落在谁手上谁就说个笑话,雅俗共赏。
贾母说笑话打趣凤姐这样伶牙利嘴的女人是在托生时喝了齐天大圣的尿,她明知贾母在打趣自己,假装不知道,还说:“好的,幸而我们都笨嘴笨腮的,不然也就吃了猴儿尿了。
”更让人觉得好玩。
她知道贾母年老了,聚到三更半夜也疲乏了,而且都已尽了兴,便精妙地通过一个打趣聋子抬炮仗的笑话,很自然地引出一句歇后语“外头已经四更,依我说,老祖宗也乏了,咱们也该‘聋子放炮仗--散了’罢。
”虽然彬彬有礼,只是用建议的语气提议大家散了,但是却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大家都纷纷感觉是应该散了。
凤姐儿善于说笑,一方面是她聪明伶俐,口才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地位高,受宠,才有胆子经常说说笑笑,可以看到她的语言虽然经常恭维贾母,却并没有太过客气,而且都比较市井,这也是她没有读过很多书,不怎么识字的缘故。
这一回的凤姐还是很讨人喜欢的,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本来就是让人爱恨参半。
她有狠毒,冷漠,多疑,爱慕虚荣,傲慢,庸俗的一面,但也有精明能干,口齿伶俐,做事有条理,有胆识,有幽默感的各种优点,而且只要没有危及到她的利益,很多时候她还是个开心果。
凤姐之所以比较冷漠、狠毒有心计,也是因为没有安全感。
她第一次出场的时候,穿得那么的华丽而花哨,就说明她内心是空虚的,如果她充满自信,也就不需要用那么多的华贵衣物表现自己的身份。
她没有安全感是可以理解,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她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加上贾琏有那么的“博爱”,她的地位是不稳固的,她必须靠不断的跟地位高的人搞好关系,不断地展示自己的才干,而且还要倚仗贾母这座靠山。
可是再有才干又有什么用呢
《红楼梦》第二回200字读后感
梦第二回读后感范文一在这一回有了“人上人”结局。
她是书中第一性的结局,体现了作者对女性良好的祝愿。
丫鬟命运两济,后面的女主人儿却是一个两个空余恨。
雨村娶了娇杏,还送了不少礼物给甄家,此时的贾雨村,尚知报恩。
雨村初入官场,恃才侮上,被上司寻个空隙,参他一本,这是官场常见的现象。
雨村因此被革,为他日后重入官场时“随乡入俗”,乱判葫芦案铺垫了心理上的因素。
大凡读书人,骨子里都有一个自视甚高的通病,有人受挫后愤然离职,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有人在挫折中改变初衷,沦为虚情假意,尔虞我诈。
每一种游戏,都有它的游戏规则,明白自己改变不了游戏规则,便只好改变自己了。
“雨村被参后,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
”这种心态是常人难以做得到的,可见是大奸
有人在官场失意后,愤世嫉俗,而雨村被参后,还力谋盐政林如海的西宾,成了黛玉的老师,仅仅是因为盘费不继吗
他是在制造机会与权贵接近,结交
事实证明,他后来确实是通过林如海重返官场谋得要职。
结果是,吃一堑,长一智,做出了过河拆桥之事。
交代完雨村成为黛玉老师的事情后,书中出现了一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这两句,是黑官的心理浓缩:有利可图,挡不住诱惑,一朝东窗事发,命也不保住了,便想着那怕是回家种田也好啊
这副对联,在冷子兴说荣国府前出现,相当于进入某个城市之前的路碑吧
“翻过筋斗来的”一说,自然而然的想到唐僧的高徒孙悟空。
荣国府年纪最长,也就是最高统治者是史老太君贾母,是不是作者出于对女性的偏爱
宝玉出生前,兄贾珠就去世了。
黛玉既出于嫡妻,又克死亲弟,从而有机会读书识字,宝、黛二人一样命硬,一个克弟,一个克兄
此乃天之作,非人力所能左右。
《红楼梦》第二回读后感范文二《红楼梦》第二回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贾雨村到“智通寺”的事。
那青埂峰下的一僧一道已经分头行动,各自忙着度脱可以度脱的情鬼去了,所以我认为在智通寺煮粥的老僧,便是青埂峰下的那位僧人,是前来度脱贾雨村的。
贾雨村在门口看到对联之时,也曾有过疑惑,却终不明白这两句“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是为点醒他而作。
对比着想起第一回甄士隐出家前的那一幕,甄士隐“本是有夙慧的”,故听到了“好了歌”及道士的言论,“心中早已悟彻”。
可见能否被度脱,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是否有僧道前来度脱,而是内心是否有“夙慧”,正所谓“佛渡有缘人”是也。
其实贾雨村也非寻常之辈,他能识宝黛二人,能在多年后不忘娇杏当年的回头;甄士隐家破后,连岳父都瞧他不起,贾雨村这个外人却还不忘用钱及物对甄家娘子一谢再谢。
我看到这些段落,就觉得贾雨村日后的飞黄腾达都是顺理成章的。
只是他肉眼凡胎,所见所想都逃不开俗世的纷扰,即使度脱之门已向他敞开,他走进去了也仍会走出来,因为他实在是不智不通。
这一点,想来,那老僧也看出来了,所以任凭贾雨村问什么,只装聋作哑不作答,任他去沉浮吧。
红楼梦第39回读后感
<<村姥姥是信口开合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先分析一下这回的回目,比较有意思.这个回目很好的概括了本回的情节.村姥姥指的就是.信口开河可以说明是一个很有交际能力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一顿胡编乱造,竟然可以让情哥哥偏寻根究底'.情哥哥就是宝玉.而且根据文中的内容我们知道.刘姥姥的信口开河取悦了贾母,得到了贾府实际最高领导人的认同.并且因此得到了进大观园的机会.刘姥姥出色的交际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下面来具体说说文中的内容.第一段末写了这么一句话: 李纨揽着他笑道:可惜这么个好体面模样儿,命却平常, 只落得屋里使唤.不知道的人,谁不拿你当作奶奶太太看.喜欢红楼梦的人很少有人不喜欢平儿的.虽然平儿对于来说很重要,但李纨的这句话写出了平儿的真实境遇.平儿也是薄命人,也只是封建制度下男人的玩物,这种遭遇可悲可叹. 接下来的一段中有一段话可以说明平儿对于的重要性. 李氏道 :嗳哟!这硬的是什么?平儿道:钥匙.李氏道:什么钥匙?要紧梯己东西怕人偷了去, 却带在身上.我成日家和人说笑,有个唐僧取经,就有个白马来驮他,刘智远打天下, 就有个瓜精来送盔甲,有个凤丫头,就有个你.你就是你奶奶的一把总钥匙,还要这钥匙作什么. 平儿就是的一把总钥匙',这话的确不假.纵观红楼梦全书,王熙凤的多少事情都是在平儿的一手操办下得以实现.平儿就是王熙凤指令的实际执行人.而且平儿为人宽厚,颇得贾府上下人的称赞和喜欢,王熙凤派平儿执行自己的计划,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为她减轻了压力. 这段还写了红楼梦中的另外一个重要丫头:. 李纨道:大小都有个天理.比如老太太屋里,要没那个如何使得. 从太太起,那一个敢驳老太太的回,现在他敢驳回.偏老太太只听他一个人的话. 老太太那些穿戴的,别人不记得,他都记得,要不是他经管着,不知叫人诓骗了多少去呢.那孩子心也公道,虽然这样,倒常替人说好话儿,还倒不依势欺人的. 这样写很妙,让李纨作为叙述者,话锋一转,就涉及到了红楼梦中的两个重要丫头,并迅速的让平儿和在读者的心中有了个整体印象.而且是好印象.可见曹公本身是带着同情和欣赏的眼光来描写这两个女子的.曹公的描写中略含叹息之意.可以很好的和读者产生共鸣. 接下来有一段话以平儿的口来叙述王熙凤.对这段话我的想法是王熙凤判词中的第一句话:机关算尽太聪明 平儿悄悄告诉他道:这个月的月钱,我们奶奶早已支了,放给人使呢.等别处的利钱收了来,凑齐了才放呢.因为是你,我才告诉你,你可不许告诉一个人去.袭人道 : 难道他还短钱使,还没个足厌?何苦还操这心.平儿笑道:何曾不是呢.这几年拿着这一项银子,翻出有几百来了.他的公费月例又使不着,十两八两零碎攒了放出去, 只他这梯己利钱, 一年不到,上千的银子呢. 紧接着的一段话比较有意思: 平儿答应着,一径出了园门,来至家内,只见儿不在房里。
忽见上回来打抽丰的那刘姥姥和板儿又来了,坐在那边屋里,还有张材家的周瑞家的陪着,又有两三个丫头在地下倒口袋里的枣子倭瓜并些野菜。
众人见他进来,都忙站起来了. 这段话看似普通,却可以看出刘姥姥的精明.之所以这么说是有道理的.因为在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时候,是先见到的平儿,这次是先见.所以说刘姥姥在交际上是很老练的.脂批庚辰本是这样批注的:妙文
上回是先见平儿后见,此则先见凤姐后见平儿也。
何错综巧妙得情得理之至耶
的文笔之妙可见一斑. 在接下来的描述中有一句话写得很好.体现了平儿为人之聪明伶俐和曹公文笔的细腻. 平儿因问:“想是见过奶奶了
”刘姥姥道:“见过了,叫我们等着呢。
”说着又往窗外看天气,说道:“天好早晚了,我们也去罢,别出不去城才是饥荒呢。
” 脂批是这么批注的:写平儿伶俐如此。
是八月中当开窗时,细致之甚。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已经有很多回没有写贾琏了.而且大家回想一下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的时候是没有见到过贾琏的,下面的一段话借平儿之口提到了贾琏,顺便也让刘姥姥多见识了一下.文章写得确实很妙. 平儿道:你们倒好,都商议定了,一天一个告假, 又不回奶奶,只和我胡缠.前儿住儿去了,二爷偏生叫他,叫不着,我应起来了,还说我作了情.你今儿又来了. 接下来就是刘姥姥见贾母的片段了.在这里节取一些写得很好的文字来分析. 平儿等来至贾母房中,彼时大观园中姊妹们都在贾母前承奉。
刘姥姥进去,只见满屋里珠围翠绕,花枝招展,并不知都系何人。
只见一张榻上歪着一位老婆婆,身后坐着一个纱罗裹的美人一般的一个丫鬟在那里捶腿,凤姐儿站着正说笑。
刘姥姥便知是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福了几福,口里说:“请老寿星安。
”贾母亦欠身问好,又命周瑞家的端过椅子来坐着。
那板儿仍是怯人,不知问候。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很多信息.我结合脂批分析一下.第一句话就很好.注意宝玉也在这里.然而却写的是大观园中姊妹们都在贾母前承奉.把宝玉也归入了女孩子一类了.行文很好,说明了宝玉和青春女性的亲密关系.然后通过刘姥姥的眼光对贾母进行了一个扫描,这个也很精彩.注意具体描写,王熙凤是站着正说笑.这就很精彩了.在刘姥姥心目中(未见贾母之前),王熙凤是相当尊贵的人,然而在这里却写她站着,刘姥姥也算章了见识了.而刘姥姥给贾母请安一句也很经典.在这里我就摘抄脂批来说好了:【庚辰双行夹批:更妙
贾母之号何其多耶
在诸人口中则曰“老太太”,在阿凤口中则曰“老祖宗”,在僧尼口中则曰“老菩萨”,在刘姥姥口中则曰“老寿星”者,却似有数人,想去则皆贾母,难得如此各尽其妙,刘姥姥亦善应接。
】.这段话中最后一句 那板儿仍是怯人,不知问候的仍字也用得极妙. 可见在前面的描述中板儿 也一定是这个样子. 接下来的部分就是点题的部分了.让我们来看看刘姥姥是如何信口开河的. 那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 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见头一个贾母高兴,第二见这些哥儿姐儿们都爱听, 便没了说的也编出些话来讲.因说道:我们村庄上种地种菜,每年每日,春夏秋冬,风里雨里,那有个坐着的空儿,天天都是在那地头子上作歇马凉亭 , 什么奇奇怪怪的事不见呢.就象去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我那日起的早,还没出房门,只听外头柴草响.我想着必定是有人偷柴草来了.我爬着窗户眼儿一瞧,却不是我们村庄上的人.........................刘姥姥笑道:也并不是客人,所以说来奇怪.老寿星当个什么人? 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 白绫裙子____刚说到这里,忽听外面人吵嚷起来,又说:不相干的,别唬着老太太...................... 这一大段的叙述可以看出刘姥姥的厉害之处.现编故事都编得有模有样.见头一个贾母高兴,第二见这些哥儿姐儿们都爱听这句话说明刘姥姥的社交已经成功.而当故事正精彩的时候,正合宝玉胃口的时候突然中断,这也写得很好.为后面情哥哥偏寻根究底做了铺垫.直接与后面的部分相呼应. 至于刘姥姥后面遍故事让宝玉信以为真的部分在这里就不谈了.故事情节大家应该都很清楚,就是刘姥姥编出了一个叫茗玉的小姐成精的故事.以宝玉之痴,当然信以为真.这部分略去不谈. 脂批对于本回的总批也很到位,贴在这里让大家参考,不多评论. 【蒙回末总批:此回第一写势利之好财,第二写穷苦趋势之求财。
且文章不得雷同,先既有杜诗,而今不得不用套坡公之遗事,以振其余响即此,以点染宝玉之痴。
其文真如环转,无端倪可指。
】 下面来说说第40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这其实就是大家熟悉的刘姥姥进大观园了.情节估计大家都很熟悉了.那么我就从文字上来谈谈本回. 先说说脂批回前总评:【蒙回前总批:两宴不觉已深秋,惜春只如画春游。
可怜富贵谁能保,只有恩情得到头。
】 这个评论写出了贾府盛极毕衰的必然性.在本回是一片歌舞升平.繁华热闹的景象.然而脂批却写出了结局. 由于大家对本回比较熟悉\\\/我就节取一些片段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第一处: 次日清早起来, 可喜这日天气清朗.李纨侵晨先起,看着老婆子丫头们扫那些落叶,并擦抹桌椅,预备茶酒器皿. 这段话很普通,但是可以看出本次宴会的季节是大约在八月末快进深秋.理由是老婆子丫头们扫那些落叶.有落叶了应该是深秋时节.再看看脂批回前总评.前后呼应.所以曹雪芹的文笔很细腻,不是随便那么一写. 第二处: 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笑道:让我打扮你. 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的了不得.刘姥姥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众人笑道:你还不拔下来摔到他脸上呢, 把你打扮的成了个老妖精了.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 这一段是凤姐调笑刘姥姥.我对这段情节印象很深刻.在电视剧中对于这段的拍摄很好.看似丑化了刘姥姥,却不知这样的刘姥姥才是聪明人,一个经验老道的社交家. 第三处: 刘姥姥让出路来与贾母众人走, 自己却走土地. 琥珀拉着他说道:姥姥,你上来走,仔细苍苔滑了.刘姥姥道:不相干的,我们走熟了的,姑娘们只管走罢.可惜你们的那绣鞋,别沾脏了.他只顾上头和人说话,不防底下果滑了,咕咚一跤跌倒.众人拍手都哈哈的笑起来.贾母笑骂道 :小蹄子们,还不搀起来,只站着笑.说话时,刘姥姥已爬了起来, 这段是一个很鲜明的对比.具体来说是贾母和刘姥姥的对比.两人年纪差不多,人生境域却差别如此之大,让人有所感叹.不过小人物也得有他们自己的生活啊,何况刘姥姥还是红楼梦中两条主线中其中一条的穿针引线的人物.刘姥姥摔了一交.自己就爬了起来.试想要是贾母会怎么样,区别立马就显现了出来. 第四处: 贾母笑向众人道:那个纱,比你们的年纪还大呢.怪不得他认作蝉翼纱,原也有些象,不知道的,都认作蝉翼纱.正经名字叫作`'.凤姐儿道:这个名儿也好听.只是我这么大了,纱罗也见过几百样,从没听见过这个名色. 贾母笑道:你能够活了多大,见过几样没处放的东西,就说嘴来了.那个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 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作`'.那银红的又叫作`霞影纱' .如今上用的府纱也没有这样软厚轻密的了.笑道:别说凤丫头没见,连我也没听见过. 其实上面的一段通过贾母的口写出了贾府的一种从盛到衰的变迁.按道理来说以凤姐的见识,这些都应该见过,但是文中却写从来都没见过.可见贾府是经历着历史的变迁的.如今上用的府纱也没有这样软厚轻密的了'这句话也略带有贾府正慢慢走下坡路的意味. 第五处: 调停已毕,然后归坐.是吃过饭来的,不吃,只坐在一边吃茶.贾母带着宝玉, 湘云, 黛玉,宝钗一桌.带着迎春姊妹三个人一桌,刘姥姥傍着贾母一桌. 很简短的一段话,写出了参加宴会的人.而且脂批批注说.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这句写得很好.因为不这样写,就显得薛姨妈过来就是为了吃饭,于情于理不合. 第六处: 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 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刘姥姥拿起箸来, 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у攮一个.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 众人两次发笑.这段很详细的写出了每个人的笑的形象和处理方式.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也看出了贾母对宝玉的溺爱. 第七处: 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 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 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 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这段描写探春卧室的片段写得很细.让我联想到了探春的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从她房间里的米襄阳<<烟雨图>>和颜鲁公的对联可以看出探春也是很有才情的人.同时也说明了贾府的奢华. 第八处: 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 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 不多说,因为我也喜欢这句诗. 第九处: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的具体内容.大家对这个应该很清楚.不多说了.在这里单引用黛玉的令. 鸳鸯又道:“左边一个‘天’。
”黛玉道:“良辰美景奈何天。
”宝钗听了,回头看着他。
黛玉只顾怕罚,也不理论。
鸳鸯道:“中间‘锦屏’颜色俏。
”黛玉道:“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鸳鸯道:“剩了‘二六’八点齐。
”黛玉道:“双瞻玉座引朝仪。
”鸳鸯道:“凑成‘篮子’好采花。
”黛玉道:“仙杖香挑芍药花。
” 这个令中良辰美景奈何天和纱窗也没有红娘报两句是当时女士的禁书<<西厢记>>中的句子,在这里林黛玉说了出来,就有了后面宝钗借这个缓和和林黛玉关系的一幕.在这里写,作为铺垫,可以很好的看出薛宝钗的一些人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