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读后感800
笛卡尔 《谈谈方法》读后感
[笛卡尔 《谈谈方法》读后感]历时三天,识别并校对完笛卡尔(1596—1650)的一本小书《谈谈方法》,笛卡尔 《谈谈方法》读后感。
在识别和校对的这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阅读”了这本书。
在我先前的印象中,笛卡尔是个数学家,他创立了有著深远意义的解析几何。
但现在瞭解到,他还是一位重要的哲学家和科学家。
在录入、排版、校对、编辑之类的活动过程中阅读,是一种不正常的阅读方式,或者说是被动的阅读。
根本得不到阅读的乐趣、也得不到经由阅读带来的收获。
所以,下面的读後感,就显得有些支离破碎。
翻阅此书,大致得到以下四点感想: 1.伟人用汉语 2.灵魂复制 3.顺境和逆境 4.证明神的存在(*本文作者不这样认为) 1.伟人用汉语 最初设想一个外国伟人用汉语思考和写作,是在阅读《巴尔扎克传》的时候。
那个时候,对巴尔扎克的笔赶不上思维速度感到遗憾,设想,如果他会汉语——更理想的——会用五笔,是不是会令他更加高兴。
此後,每当想起或阅读一位外国伟人的时候,都会设想一下他用汉语思考或写作的情形。
2.灵魂复制 在这本书中,笛卡尔大致谈了谈肉体和灵魂的关系。
他认为肉体可以分成若干份,而灵魂只有一个整体,据此推断灵魂不灭。
由此,我想像了一下,把光盤比作肉体,把光盤里面的数据比作灵魂。
但是,遗憾的是,光盤被损坏的同时,数据也不能用了。
再一想像,数据可以复制,而灵魂好像不能复制——至少是相当地困难。
由於再也没有想到更贴切的类比,所以,还是没办法想像灵魂不灭。
3.顺境和逆境我们也可以把寻求真理比作领兵打仗,实力通常总是随著胜利而雄厚的,吃了败仗要煞费苦心才能保住不垮,打了胜仗之後却不用费多大气力就能占领许多城池和大片地盤。
上面这段话,应该比较容易理解,总结一下,就是你很容易享受到“锦\\\\上添花”,不太容易享受到“雪中送炭”。
所以,在你穷困的时候,往往要坚持战斗很多年;在你富有的时候,财富的获得更加容易。
4.证明神的存在(*本文作者不这样认为) 命题三 用心里有神的观念的我们自己存在来证明神存在。
证明 如果我有能力保存我自己,那就有更强的理由认为,我也会有本领给予我一切我所缺乏的完满(据公理八和九);因为这些完满只是本体的属性,而我自己是一个本体,读后感《笛卡尔 《谈谈方法》读后感》。
但是我没有本领给予我这一切完满;因为否则我就已经具有这些完满了(据公理七)。
因此我没有本领保存我自己。
此外,我之所以能存在,只有我的存在得到保存才行。
这个保存者要麼是我自己,假定我有这种本领的话;要麼是另外一位有这种本领的(据公理一和二)。
然而,我是存在的,可是我并没有本领保存我自己,像上面证明的那样。
因此我是由另外一位保存的。
此外,那位使我得以保存的在自身内形式地或卓越地具有著我里面的一切(据公理四)。
然而,我心里有许多我所缺乏的完满的见解,以及一位神的观念(据定义二和八)。
因此,这些完满的见解也在那个使我得以保存的一位里面。
最後,那位使我得以保存的并不能具有他自身缺乏的任何完满的见解,也就是说,他并不在自身内形式地或卓越地具有著它(据公理七);因为,他既然有本领保存我,像刚才说的那样,那就有更强的理由能够把这些完满给予他自己,如果他没有的话(据公理八和九)。
然而他具有我认为自己缺乏、只能理解为在神里面的那一切完满的见解,像上面证明的那样。
因此他自身里面形式地或卓越地具有这一切完满,所以他就是神。
以上,是笛卡尔证明神存在的多种方法中的一种。
这段话看起来好像相当难懂。
换个简单通俗点的说法,就是:笛卡尔认为,创造和保存一件东西,难度是差不多的,保存一件东西,并不比创造一件东西更容易。
不说创造,他只论保存。
他认为,他自己无力“保存”自己,但他自己确实存在,而没人保存,他就不可能存在。
所以,在不是他自己保存自己的情况下,就只能是别人在保存他了,所以,那个保存他的“别人”,就是——神。
我又情不自禁地做了一下想像。
我试著保存一份糕点,为了不让它变质(否则就是没保存成功),我把它放进了冰箱。
在这个时候,我有保存糕点的能力,而糕点自己没有,所以,可以证明我比糕点高明。
笛卡尔认为,A比B高明,A就具备B的所有能力。
但我们知道,我并不具备糕点的能力——我至少是没办法做到甜、做到好吃。
所以,至今我仍然接受辩证唯物主义、坚持无神论。
尽管我不同意他的结论,但极为推崇、叹服哲学家的深邃。
伟人与庸碌的人之间的区别,就在於,伟人可以证明他的信仰,而庸人只知道傻了巴叽\\\\、人云亦云地说“有神”。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笛卡尔所认为的神,是经过改造的,大致可以理解为——大自然。
他本人,一生都在从事哲学、科学研究。
通过修改神的定义,而不是正面冲突,为自己争取一个相对安全的外部环境。
〔笛卡尔 《谈谈方法》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
理性哲学家笛卡尔读后感
1650斯德哥尔摩的街头,52岁卡尔邂逅了18岁的瑞典公里斯汀。
那时,落魄、一文不名的笛卡尔过着乞讨的生活,全部的财产只有身上穿的破破烂烂的衣服和随身所带的几本数学书籍。
生性清高的笛卡尔从来不开口请求路人施舍,他只是默默地低头在纸上写写画画,潜心于他的数学世界。
一个宁静的午后,笛卡尔照例坐在街头,沐浴在阳光中研究数学问题。
他如此沉溺于数学世界,身边过往的人群,喧闹的车马队伍。
都无法对他造成干扰。
突然,有人来到他旁边,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在干什么呢
”扭过头,笛卡尔看到一张年轻秀丽的睑庞,一双清澈的眼睛如湛蓝的湖水,楚楚动人,长长的睫毛一眨一眨的,期待着他的回应。
她就是瑞典的小公主,国王最宠爱的女儿克里斯汀。
她蹲下身,拿过笛卡尔的数学书和草稿纸,和他交谈起来。
言谈中,他发现,这个小女孩思维敏捷,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和女孩道别后,笛卡尔渐渐忘却了这件事,依旧每天坐在街头写写画画。
几天后,他意外地接到通知,国王聘请他做小公主的数学老师。
满心疑惑的笛卡尔跟随前来通知的侍卫一起来到皇宫,在会客厅等候的时候,他听到了从远处传来的银铃般的笑声。
转过身,他看到了前儿天在街头偶遇的女孩子。
慌忙中,他赶紧低头行礼。
从此,他当上了公主的数学老师。
公主的数学在笛卡尔的悉心指导下突飞猛进,他们之间也开始变得亲密起来。
笛卡尔向她介绍了他研究的新领域——直角坐标系。
通过它,代数与几何可以结合起来,也就是日后笛卡尔创立的解析几何学的雏形。
在笛卡尔的带领下,克里斯汀走进了奇妙的坐标世界,她对曲线着了迷。
每天的形影不离也使他们彼此产生了爱慕之心。
在瑞典这个浪漫的国度里,一段纯粹、美好的爱情悄然萌发。
然而,没过多久,他们的恋情传到了国王的耳朵里。
国王大怒,下令马上将笛卡尔处死。
在克里斯汀的苦苦哀求下,国王将他放逐回国,公主被软禁在宫中。
当时,欧洲大陆正在流行黑死病。
身体孱弱的笛卡尔回到法国后不久,便染上重病。
在生命进入倒计时的那段日子,他日夜思念的还是街头偶遇的那张温暖的笑脸。
他每天坚持给她写信,盼望着她的回音。
然而,这些信都被国王拦截下来,公主一直没有收到他的任何消息。
在笛卡尔给克里斯汀寄出第十三封信后,他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此时,被软禁在宫中的小公主依然徘徊在皇宫的走廊里,思念着远方的情人。
这最后一封信上没有写一句话,只有一个方程:r=a(1-sinθ)。
国王看不懂,以为这个方程里隐藏着两个人不可告人的秘密,便把全城的数学家召集到皇宫,但是没有人能解开这个函数式。
他不忍看着心爱的女儿每天闷闷不 乐,便把这封信给了她。
拿到信的克里斯汀欣喜若狂,她立即明白了恋人的意图,找来纸和笔,着手把方程图形画了出来,一颗心形图案出现在眼前,克里斯汀不禁 流下感动的泪水,这条曲线就是著名的“心形线”。
笛卡尔的主要成就
笛卡尔的主要数学成果集中在他的“几何学”中。
他提出必须把几何与代数的优点结合起来,建立一种“真正的数学”。
笛卡尔的思想核心是:把几何学的问题归结成代数形式的问题,用代数学的方法进行计算、证明,从而达到最终解决几何问题的目的。
依照这种思想他创立了我们现在称之为的“解析几何学”。
1637年,笛卡尔发表了《几何学》,创立了直角坐标系。
他用平面上的一点到两条固定直线的距离来确定点的位置,用坐标来描述空间上的点。
他进而又创立了解析几何学,表明了几何问题不仅可以归结成为代数形式,而且可以通过代数变换来实现发现几何性质,证明几何性质。
解析几何的出现,改变了自古希腊以来代数和几何分离的趋向,把相互对立着的“数”与“形”统一了起来,使几何曲线与代数方程相结合。
笛卡尔的这一天才创见,更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从而开拓了变量数学的广阔领域。
最为可贵的是,笛卡尔用运动的观点,把曲线看成点的运动的轨迹,不仅建立了点与实数的对应关系,而且把形(包括点、线、面)和“数”两个对立的对象统一起来,建立了曲线和方程的对应关系。
这种对应关系的建立,不仅标志着函数概念的萌芽,而且标明变数进入了数学,使数学在思想方法上发生了伟大的转折--由常量数学进入变量数学的时期。
正如恩格斯所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尔的变数。
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辨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了。
笛卡尔的这些成就,为后来牛顿、莱布尼兹发现微积分,为一大批数学家的新发现开辟了道路。
可见,变数可理解为变量数学的简称。
笛卡尔的使命是?
笛卡儿认为科学的本质是数学.他说“我尤其对数学推理的确实性与明了性感到高兴.“他强调科学的目的在于“造福人类”,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
自从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问世以来,人们一直把代数限定在研究数及其关系的范畴内,把几何限定在研究位置和图形的范畴内。
代数和几何截然分家持续了几千年,犹如两座高山被万丈深渊分割,连接代数和几何的桥梁将“数”和“形”紧密联系在 一起的科学就是笛卡儿创立的坐标几何学。
坐标几何(后被人们称为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是:在平面上建立起坐标系,坐标系是由两条正交的上面已标定好方向和长度单位 的直线所组成的。
由于确定了坐标系,因此平面上任何一个点都可以用一对实数来表示它所在的位置,反之,任何一对实数也可用一个平面上的点来表示。
这样一来图形和位置关系研究就可以通过曲线方程来转化为对数量关系和计算问题的研究。
从此代数问题有了几何直观的解释,几何直观形象有利于去发现其数学的描述。
笛卡儿是怎样产生坐标几何的思想的呢
据说是在1619年的夏天,笛卡儿因病进了医院,中午当他躺在病床上,苦苦思索着一个数学问题而不得其解时,忽然发现天花板上有一只苍蝇从这个地方飞到另一地方,当时天花板是用木条嵌成正方形的图形。
笛卡儿发现,要说出这只苍蝇在天花板上的位置,只需要说出苍蝇所在正方形是在天花板上的第几行和第几列。
当苍蝇落在第四行第五列的那个正方形时 ,他可以用(4,5)来表示 这个位置……由此他联想到可用这类似的办法来描述一个点在平面上的位置。
他高兴地边跳下床边叫“我找到了,找到了”,然而不小心将被子上的国际象棋撒了一地,当他目光落到棋盘上时,他又兴奋地一拍大腿:“对,对, 就是这个图”。
正是由于笛卡儿那种锲而不舍的毅力,那种勤思苦索的精神,那种献身科学的决心,使他开创了数学的新纪元,改变了科学的历史进程。
可以这么说,17世纪以后,数学之所以能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坐标几何学的创立。
在他的《几何学》中第一次出现变量与函数的思想.笛卡儿所谓的变量,是指具有变化长度而不变方向的线段,还指连续经过坐标轴上所有点的数字变量,正是变量的这两种形式使笛卡儿试图创造一种几何与代数互相渗透的科学.笛卡儿的功绩是把数学中两个研究对象“形”与“数”统一起来,并在数学中引入“变量”,完成了数学史上一项划时代的变革.对此恩格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数学中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
”应该指出,笛卡儿的坐标系是不完备的,他未曾引入第二条坐标轴,即y轴.另外笛卡儿也没有考虑横坐标的负值。
笛卡儿对韦达所采用的符号作了改进,他用字母表中开头几个字母 等表示已知数,而用末尾几个字母 等表示未知数,这种表示法一直沿用至今。
他还考虑过高次抛物线( ),并且给出了作摆线切线的相当精巧的方法。
笛卡儿的哲学思想受到很多人的推崇,黑格尔(Hegel)称他是“现代哲学之父”.他是将哲学思想从传统的经院哲学束缚中解放出来的第一个人,是唯理论的创始人。
在贝克曼提出“运动守恒原理”的影响下,笛卡儿开展对物理学的研究。
在1644年出版的《哲学原理》一书中,它弥补了伽利略的不足,他还认为在运动量守恒这条规律之外,再要有其第二级定律两条:第一条定律是如果没有外界的作用,任何物质粒子的状态 包括它的大小、形状、位置和运动)不会有任何变化。
第二条定律是如果物体处在运动之中,那么如无其他原因的作用的话,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在同一直线方向上运动,既不停下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笛卡儿最早认识到惯性定律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所在,最早把惯性定律作为原理加以确立。
这对后来牛顿的综合工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1649年10月,勒内.笛卡儿应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的邀请来 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为这位19岁的姑娘讲授哲学和数学,很遗憾由于笛卡儿对女王的生活习惯不适应,加上严寒冬天的威胁,这位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病倒了。
1650年2月11日,这位科学巨人与世长辞了。
笛卡儿死于肺炎.在教会控制下的学术界,对笛卡儿的逝世十分冷淡,只有几个友人为他送葬. 随着笛卡儿的数学和哲学思想影响的扩大,法国政府在笛卡儿去世后18年,才将其骨灰运回安葬在巴黎名人公墓.在评论笛卡儿的骨灰回归他的故土法国时,德国数学家雅克比幽默地说:“占有伟人的骨灰,通常比他们活着的时候占有他们本人更方便.”1799年又将其骨灰置于历史博物馆,1819年移入圣日耳曼圣心堂中,其墓碑上刻着:笛卡儿,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笛卡儿出生于法国,父亲是法国一个地方法院的评议员,相当于现在的律师和法官。
一岁时母亲去世,给笛卡儿留下了一笔遗产,为日后他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经济保障。
8岁时他进入一所耶稣会学校,在校学习8年,接受了传统的文化教育,读了古典文学、历史、神学、哲学、法学、医学、数学及其他自然科学。
但他对所学的东西颇感失望。
因为在他看来教科书中那些微妙的论证,其实不过是模棱两可甚至前后矛盾的理论,只能使他顿生怀疑而无从得到确凿的知识,惟一给他安慰的是数学。
在结束学业时他暗下决心:不再死钻书本学问,而要向“世界这本大书”讨教,于是他决定避开战争,远离社交活动频繁的都市,寻找一处适于研究的环境。
1628年,他从巴黎移居荷兰,开始了长达20年的潜心研究和写作生涯,先后发表了许多在数学和哲学上有重大影响的论著。
在荷兰长达20年的时间里,他集中精力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1634年写了《论世界》,书中总结了他在哲学、数学和许多自然科学问题上的看法。
1641年出版了《行而上学的沉思》,1644年又出版了《哲学原理》等。
他的著作在生前就遭到教会指责,死后又被梵蒂冈教皇列为禁书,但这并没有阻止他的思想的传播。
笛卡儿不仅在哲学领域里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同时笛卡儿又是一勇于探索的科学家,在物理学、生理学等领域都有值得称道的创见,特别是在数学上他创立了解析几何,从而打开了近代数学的大门,在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笛卡儿的主要数学成果集中在他的“几何学”中。
当时,代数还是一门比较新的科学,几何学的思维还在数学家的头脑中占有统治地位。
在笛卡儿之前,几何与代数是数学中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
笛卡儿站在方法论的自然哲学的高度,认为希腊人的几何学过于依赖于图形,束缚了人的想象力。
对于当时流行的代数学,他觉得它完全从属于法则和公式,不能成为一门改进智力的科学。
因此他提出必须把几何与代数的优点结合起来,建立一种“真正的数学”。
笛卡儿的思想核心是:把几何学的问题归结成代数形式的问题,用代数学的方法进行计算、证明,从而达到最终解决几何问题的目的。
依照这种思想他创立了我们现在称之为的“解析几何学”。
1637年,笛卡儿发表了《几何学》,创立了直角坐标系。
他用平面上的一点到两条固定直线的距离来确定点的距离,用坐标来描述空间上的点。
他进而又创立了解析几何学,表明了几何问题不仅可以归结成为代数形式,而且可以通过代数变换来实现发现几何性质,证明几何性质。
解析几何的出现,改变了自古希腊以来代数和几何分离的趋向,把相互对立着的“数”与“形”统一了起来,使几何曲线与代数方程相结合。
笛卡儿的这一天才创见,更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从而开拓了变量数学的广阔领域。
最为可贵的是,笛卡儿用运动的观点,把曲线看成点的运动的轨迹,不仅建立了点与实数的对应关系,而且把形(包括点、线、面)和“数”两个对立的对象统一起来,建立了曲线和方程的对应关系。
这种对应关系的建立,不仅标志着函数概念的萌芽,而且标明变数进入了数学,使数学在思想方法上发生了伟大的转折--由常量数学进入变量数学的时期。
正如恩格斯所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
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辨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了。
笛卡儿的这些成就,为后来牛顿、莱布尼兹发现微积分,为一大批数学家的新发现开辟了道路。
笛卡儿在其他科学领域的成就同样累累硕果。
笛卡儿靠着天才的直觉和严密的数学推理,在物理学方面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从1619年读了开普勒的光学著作后,笛卡儿就一直关注着透镜理论;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参与了对光的本质、反射与折射率以及磨制透镜的研究。
他把光的理论视为整个知识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
笛卡儿坚信光是“即时”传播的,他在著作《论人》和《哲学原理》中,完整的阐发了关于光的本性的概念。
他还从理论上推导了折射定律,与荷兰的斯涅耳共同分享发现光的折射定律的荣誉。
他还对人眼进行光学分析,解释了视力失常的原因是晶状体变形,设计了矫正视力的透镜。
在力学方面,他提出了宇宙间运动量总和是常数的观点,创造了运动量守恒定律,为能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
他还指出,一个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将沿直线匀速运动。
笛卡儿在其他的科学领域还有不少值得称道的创见。
他发展了宇宙演化论,创立了漩涡说。
他认为太阳的周围有巨大的漩涡,带动着行星不断运转。
物质的质点处于统一的漩涡之中,在运动中分化出土、空气和火三种元素,土形成行星,火则形成太阳和恒星。
笛卡儿的这一太阳起源的旋涡说,比康德的星云说早一个世纪,是17世纪中最有权威的宇宙论。
他还提出了刺激反应说,为生理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笛卡儿近代科学的始祖。
笛卡儿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
他自成体系,熔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于一炉,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他又是一位勇于探索的科学家,他所建立的解析几何在数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笛卡儿堪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
编辑本段笛卡尔的爱情故事 一、1650年,斯德哥尔摩的街头,52岁的笛卡尔邂逅了18岁的瑞典公主克里斯汀。
那时,落魄、一文不名的笛卡尔过着乞讨的生活,全部的财产只有身上穿的破破烂烂的衣服和随身所带的几本数学书籍。
生性清高的笛卡尔从来不开口请求路人施舍,他只是默默地低头在纸上写写画画,潜心于他的数学世界。
一个宁静的午后,笛卡尔照例坐在街头,沐浴在阳光中研究数学问题。
他如此沉溺于数学世界,身边过往的人群,喧闹的车马队伍。
都无法对他造成干扰。
突然,有人来到他旁边,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在干什么呢
”扭过头,笛卡尔看到一张年轻秀丽的睑庞,一双清澈的眼睛如湛蓝的湖水,楚楚动人,长长的睫毛一眨一眨的,期待着他的回应。
她就是瑞典的小公主,国王最宠爱的女儿克里斯汀。
她蹲下身,拿过笛卡尔的数学书和草稿纸,和他交谈起来。
言谈中,他发现,这个小女孩思维敏捷,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和女孩道别后,笛卡尔渐渐忘却了这件事,依旧每天坐在街头写写画画。
几天后,他意外地接到通知,国王聘请他做小公主的数学老师。
满心疑惑的笛卡尔跟随前来通知的侍卫一起来到皇宫,在会客厅等候的时候,他听到了从远处传来的银铃般的笑声。
转过身,他看到了前儿天在街头偶遇的女孩子。
慌忙中,他赶紧低头行礼。
从此,他当上了公主的数学老师。
公主的数学在笛卡尔的悉心指导下突飞猛进,他们之间也开始变得亲密起来。
笛卡尔向她介绍了他研究的新领域——直角坐标系。
通过它,代数与几何可以结合起来,也就是日后笛卡尔创立的解析几何学的雏形。
在笛卡尔的带领下,克里斯汀走进了奇妙的坐标世界,她对曲线着了迷。
每天的形影不离也使他们彼此产生了爱慕之心。
在瑞典这个浪漫的国度里,一段纯粹、美好的爱情悄然萌发。
然而,没过多久,他们的恋情传到了国王的耳朵里。
国王大怒,下令马上将笛卡尔处死。
在克里斯汀的苦苦哀求下,国王将他放逐回国,公主被软禁在宫中。
当时,欧洲大陆正在流行黑死病。
身体孱弱的笛卡尔回到法国后不久,便染上重病。
在生命进入倒计时的那段日子,他日夜思念的还是街头偶遇的那张温暖的笑脸。
他每天坚持给她写信,盼望着她的回音。
然而,这些信都被国王拦截下来,公主一直没有收到他的任何消息。
在笛卡尔给克里斯汀寄出第十三封信后,他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此时,被软禁在宫中的小公主依然徘徊在皇宫的走廊里,思念着远方的情人。
这最后一封信上没有写一句话,只有一个方程:r=a(1-sinθ)。
国王看不懂,以为这个方程里隐藏着两个人不可告人的秘密,便把全城的数学家召集到皇宫,但是没有人能解开这个函数式。
他不忍看着心爱的女儿每天闷闷不 乐,便把这封信给了她。
拿到信的克里斯汀欣喜若狂,她立即明白了恋人的意图,找来纸和笔,着手把方程图形画了出来,一颗心形图案出现在眼前,克里斯汀不禁 流下感动的泪水,这条曲线就是著名的“心形线”。
国王去世后,克里斯汀继承王位,登基后,她便立刻派人去法国寻找心上人的下落,收到的却是笛卡尔去世的消息,留下了一个永远的遗憾…… 这封享誉世界的另类情书,至今,还保存在欧洲笛卡尔的纪念馆里。
二、 笛卡尔一直未结婚,但是他有一个私生女儿,五岁时夭折了,他讲这是他平生最大的 悲伤。
他永远衣冠楚楚,佩挂一柄宝剑。
笛卡尔当然是个伟大的人,可是在爱情方面,他是不合格的,甚至让人愤怒,比如说我。
这个理性哲学家啊。
被人拒绝了就立刻识趣的离开,身边的女仆为他生了个女儿,但只留下个名字,其他得旁人一概不知。
没落的贵族伊丽莎白公主主动和他写信,他很开心的回信,可后来瑞典女王来了,他就不顾公主惨淡的境遇离开了。
是不是我只能无奈的说,过于理智的人就是这样
与斯宾诺莎、莱布尼茨一样,笛卡尔终身未婚,没有享受到家庭生活所带来的快乐。
求~~三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字左右
暑假在家闲来无事,就把以前在上学买的书整理一下,发现有好多书自己竟然没有好好的读完,都是听老师说要看什么书自己去买来了,结果随便翻几页就扔在那里。
心里实在有点过意不去,就决定在这个假期里好好弥补一下。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想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
从苏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写着:“你是谁
”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
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
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
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
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
看过之后,我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震撼。
“我思故我在” 可读完全书的我却很茫然,我存在吗
不过是在这个时段、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
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
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
真不敢相信“恐惧”竟是我读完书后的第一感觉。
我不知道他人读此书的过程中是否会有这荒谬的感觉。
这是我真实而自觉荒谬的心灵体验。
讫今为止,《苏菲的世界》是让我感觉最奇特的书,真的,在以往没有任何一本书会这样让我沉迷其间而深感“恐惧”,读后对这“恐惧”深感荒谬。
要解决这种恐惧这中荒谬就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通过思考来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个世界,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终目的吧 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
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
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来衡量。
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
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
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心里面想的还有很多,但不知道怎么来更加明白的表达,也许只有我们自己亲身读了此书后才能和我一样感受到《苏菲的世界》带给我们的震撼
笛卡尔的生平
笛卡尔简介 勒奈·笛卡尔(René Descartes 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土伦省莱耳市-1650年2月11日逝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
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 为是解析几何之父。
他还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