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遗产的导游词
世界遗产导游词
各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你们好
欢迎来到“世界遗产”之北京故宫,我是来自遂昌的翁导游,下面我就带大家去细细游赏一番吧。
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地点位于北京城中心。
开始建造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现在说的1406年至1420年,后来经过多个朝代的劳动人民细心修改,变的非常的富丽堂皇,但仍保持着原来的布局和规模,,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木构架宫殿建筑群。
最先的设计人是蔡信、阮安等,主持施工的人是蒯详、陆详等,名字里都有详哦
我们说完了北京故宫的历史和人物建造,现在该说说外观和排列顺序了把
这座城设四个门,南门正中面是午门、北边是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四门个建有重檐庑殿顶门楼。
这座城的四个角都还布有一些结构精巧、外观秀丽的角楼。
外面的墙有10米多高呢
还有护城河宽52米,够宽的吧
长3800米,整个建筑群按南北中间的中轴线为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次有序。
听完了一以上那些,你应该对北京故宫有些了解了吧
可能你还不知道把,连皇帝的住所都是那么井井有条
文化殿,武英殿是面阔九间的但檐歇山顶建筑。
文化殿是皇帝听大臣讲书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吃饭、居住和召见大臣的地方。
后三宫、东西六宫和乾清宫和坤宁宫通直御花园。
坤宁宫和乾清宫是内廷的正殿、正寝,是皇帝、太后和皇后的正式居住场所,平均面积宽九间,为重檐庑殿顶。
前三殿是全宫最大的建筑群,占地面积有达8.5万平方米,是宫城的12%,后三供则为前三殿的25%,期于宫殿依次递减,主要突出前三殿、后三宫的主要地位。
1961年定位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联合过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作文:世界历史文物遗产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就有我来带领大家共同游览颐和园。
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让我们共同度过这一美好的时光。
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部海淀区境内,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属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200字
故宫导游词 欢迎各位游客加入阳光之旅行列。
我是这里的小小导游,现在,我带领大家共同游览,希望各位遵守秩序,不要拥挤,禁止照相。
祝愿你们快乐地度过这美好时光
明清的两代皇宫,也叫 紫禁城 。
它始建于1406年,距今已有600年了。
经过多个朝代的建造现在这故宫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故宫,也是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我说完历史,现在来说说它的布局吧。
故宫南边是午门,北边是神武门,东边是东华门,西边是西华门,是结构精美的角样。
多面的城墙有10米多高,护城河宽52米,长800米,既壮观有美丽。
文华殿是皇帝上早朝的地方。
武英殿是皇帝吃饭、居住和会见大臣的地方。
坤宁宫和乾清宫是皇帝、太后正式居住的地方,除了这些场所,还有后三宫和东西六宫。
故宫在196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的介绍完了,我相信大家对故宫也有些了解了吧。
祝大家玩得开心
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各位朋友: 现在,我们来到了海神庙。
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自古以来,秦皇岛、山海关沿海一带的航海业、捕捞业就非常发达。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朝开国元勋徐达奉命主持修建长城。
为了调运各种军需民用物资,在山海关石河口修建了码头。
船夫渔民出海作业,总是冒着很大的危险,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好把生命托付给神灵。
为了乞求神灵的保护,乞求海上风平浪静,平安无事,就在老龙头的西侧修建了海神庙、北海神庙、妈祖庙、龙王庙等四座庙宇。
1900年八国联军从老龙头登陆,四座庙宇被毁掉了。
现在的海神庙是1988年重新修建的,它综合了原有四座庙宇的特点,重新构思设计,延伸入海124米,是旅游观光、临风休憩的好去处。
这里是牌楼,南北两面各有两个大字:安澜、伏波,——让大海安静,海不扬波,点明了整个海神庙的主题。
往前走就是山门。
海神庙和一般佛教庙宇的山门不同,它里面供奉的不是四大天王,而是“天佑”、“天应”两位大海中的神将。
“天佑”的意思就是老天保佑,“天应”就是指叫地地灵,叫天天应。
传说这二位原来都是大海中的怪物,浑身的力气没处使,就专门兴风作浪,玩恶作剧。
后来他们被天后娘娘——就是我们常说的妈祖收伏了,成了妈祖的得力助手。
现在我们来到了海神庙正殿前面的庭院。
左右两侧有两个吉祥物。
右边的叫做“乘黄”,也叫“飞黄”。
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集《山海经》说:白民之国有乘黄。
长的样子像狐狸,背上有角。
要是骑到它的身上,就能活到两千岁。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写过这样的诗句: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后来,人们就用飞黄腾达来比喻一个人的官职地位上升得非常快。
看来,乘黄的功能有两条,长寿和升官。
可是,我们眼前的这个乘黄大家千万不要骑,一是真要活到两千岁,那可就太麻烦了;二是您真要骑了上去,可就要准备罚款了。
左边的这一个叫做“龙马”。
我国古代传说龙马是河水之精,说它是龙头,马身,还有两个可以张开的翅膀,叫的声音很好听,说它是“鸣声九音”——有些人很谦虚,用“五音不全”来说自己唱歌的声音不好听,但这龙马“鸣声九音”,简直就是一个交响乐团
还有的古书上说这龙马就是乘黄。
在海神庙的前面设立龙马、乘黄的塑像,是取其“河水之精”的含义。
现在请大家走进海神庙的大殿。
正中端坐的就是海神。
两边站的是他的助手。
渤海湾一带供奉的是北海之神。
北海之神叫做禺京。
他的“分工”有两条:让大海风平浪静,让陆地风调雨顺。
为了让大海风平浪静,他手持弓箭,查看大海,哪儿的海浪过高,就射箭击碎它,这时,两位巡海夜叉就是它的助手;为了让陆地风调雨顺,他选拔了几位得力的干将,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这两位是千里眼和顺风耳。
千里眼的眼睛瞪得大大的,顺风耳的大耳朵拉得长长的,专门负责收集各地旱涝信息。
这两位是雷公和电母。
雷公头似猕猴,嘴似鸡形,肩膀上长了一对翅膀,左手拿椎,右手使槌,脚踏五面大鼓,他敲起鼓来,就是天上响起了隆隆雷声。
电母手拿两面镜子,只要她把镜子飞舞起来,天空里就会出现一道道闪电。
左边的这二位是风婆和雨师。
风婆只要把她背的布袋拿下来,轻轻一抖是小风,重重一抖是大风,抡上一圈,就成台风了。
雨师用柳条在他的宝葫芦里沾上一下,往人间洒一洒,就是一场雨。
当然,他用的力度和时间就决定了这场雨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
古代的神明,都是凡人自己创造的。
神明的功能,大都表达了人们的理想和愿望。
今天,千里眼和顺风耳的功能已经由气象卫星和计算机承担起来了,——尽管还不那么准确,不那么全面,而雷公、电母、风婆、雨师的功能,我们最终能取代多少、能不能取代,甚至于有没有必要去取代,现在还都是一连串的未解之谜。
我们该和海神说一声再见了,但愿他能保佑我们旅游顺利,晚上下雨,白天晴天,天天有个好天气,天天有个好心情。
某处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大家看,我们已经到长城脚下了,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
今天我们就登上长城做好汉
现在我们面前的便是好汉坡,登上它我们就是一个好汉了,扶好扶手,走吧。
前面的那座山就是军都山,八达岭长城就盘踞在这座山上。
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人民就已经开始修建长城了,那个时候诸侯争霸,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不被侵犯,所以在各自的边界上纷纷修筑了长城,叫做互防长城。
各位朋友: 眼看火车站就要到了,桂导我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
常言道“相见时难别亦难”,“送君千里终有别”。
在此,桂导我非常感谢各位朋友对我工作的支持。
短短几天时间,大家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谢谢大家的合作
在几天的游览过程中,若有不尽人意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您的意见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您的建议将是我们改进的目标。
在返程途中,如果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多谅解。
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再来我市,欣赏我们的春季湖水、夏日荷香、秋天红叶和冬季的雪光。
一年四季的美景等着您,到时桂导我再来给各位当导游。
最后祝愿大家一路平安
合家欢乐
身体健康
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就有我来带领大家共同游览颐和园。
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让我们共同度过这一美好的时光。
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部海淀区境内,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属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颐和园原是帝王的行宫和花园。
公元1750年,乾隆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
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
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今名,作消夏游乐地。
到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
1903年修复。
后来在军阀、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解放后不断修缮,才使这座古老的园林焕发了青春。
颐和园的面积达 29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3\\\/4。
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上高达41米的佛香阁为中心,根据不同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楼、阁、廊、亭等精致的建筑。
山脚下建了一条长达728米的长廊,犹如一条彩红把多种多样的建筑物以及青山、碧波连缀在一起。
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
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组成。
总面积290多公顷。
万寿山上依山而建的佛香阁、铜亭,临湖畔建的千米长画廊、昆明湖中的十七孔桥和石舫等都是游人必到的景点。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离城约10公里。
既可以坐郊区公共汽车,也可以坐专线游览车前往。
这座巨大的园林依山面水,昆明湖虽大,但水面并不单调,除了湖的四周点缀着各种建筑物外,湖中有一座南湖岛,由一座美丽的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
在湖的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优美的桥。
颐和园里有许多景点是效法了江南园林的一些优点。
如谐趣园就是仿无锡寄畅园建造的。
西堤是仿杭州西湖的苏堤。
颐和园前山的正中,是一组巨大的建筑群,自山顶的智慧海,往下为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一条明显的中轴线。
在中轴线的两边,又有许多陪衬的建筑物。
顺山势而下,又有许多假山隧洞,游人可以上下穿行。
颐和园的后山,其设计格局则与前山迥然而异。
前山的风格是宏伟、壮丽,而后山则是以松林幽径和小桥曲水取胜。
世界遗产导游词sdhsrthbgfbvbgjhgjujujj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就有我来带领大家共同游览颐和园。
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让我们共同度过这一美好的时光。
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部海淀区境内,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属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颐和园原是帝王的行宫和花园。
公元1750年,乾隆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
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
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今名,作消夏游乐地。
到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
1903年修复。
后来在军阀、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解放后不断修缮,才使这座古老的园林焕发了青春。
颐和园的面积达 29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3\\\/4。
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上高达41米的佛香阁为中心,根据不同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楼、阁、廊、亭等精致的建筑。
山脚下建了一条长达728米的长廊,犹如一条彩红把多种多样的建筑物以及青山、碧波连缀在一起。
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
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组成。
总面积290多公顷。
万寿山上依山而建的佛香阁、铜亭,临湖畔建的千米长画廊、昆明湖中的十七孔桥和石舫等都是游人必到的景点。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离城约10公里。
既可以坐郊区公共汽车,也可以坐专线游览车前往。
这座巨大的园林依山面水,昆明湖虽大,但水面并不单调,除了湖的四周点缀着各种建筑物外,湖中有一座南湖岛,由一座美丽的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
在湖的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优美的桥。
颐和园里有许多景点是效法了江南园林的一些优点。
如谐趣园就是仿无锡寄畅园建造的。
西堤是仿杭州西湖的苏堤。
颐和园前山的正中,是一组巨大的建筑群,自山顶的智慧海,往下为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一条明显的中轴线。
在中轴线的两边,又有许多陪衬的建筑物。
顺山势而下,又有许多假山隧洞,游人可以上下穿行。
颐和园的后山,其设计格局则与前山迥然而异。
前山的风格是宏伟、壮丽,而后山则是以松林幽径和小桥曲水取胜。
世界遗产导游词
急
世界遗产分类 两个前提 (1) 遗产项目所具有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最基本的前提); (2) 保护管理(由相关管理机构,制定法律规章还有经费)。
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与文化复合遗产和文化景观。
世界遗产具有明确的定义和供会员国提名及遗产委员会审批遵循的标准:文化遗产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以及其综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地方。
其标准有: (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6)与具有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和实质的联系(委员会认为,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他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入《名录》的理由)。
自然遗产 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规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境区。
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其标准有: (1)构成代表地球现代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
(2)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
(3)独特、稀少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
(4)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
混合遗产 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Mixed Site)简称“混合遗产”、“复合遗产”、“双重遗产”。
按照《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只有同时部分满足《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中关于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定义的遗产项目才能成为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
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这一慨念是1992年12月在美国圣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时提出并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
这样一来,世界遗产即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与文化复合遗产和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代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所表述的“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
一般来说,文化景观有以下类型: (1) 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
包括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它们经常(但并不总是)与宗教或其他概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有联系。
(2) 有机进化的景观。
它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目前的形式。
它又包括两种次类别:一是残遗物(化石)景观,代表一种过去某段时间已经完结的进化过程,不管是突发的或是渐进的。
它们之所以具有突出、普遍价值,就在于显著特点依然体现在实物上。
二是持续性景观,它在当地与传统生活方式相联系的社会中,保持一种积极的社会作用,而且其自身演变过程仍在进行之中,同时又展示了历史上其演变发展的物证。
(3) 关联性文化景观。
这类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与自然因素、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相联系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
此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迹遗址、自然景观一旦受到某种严重威胁,经过世界遗产委员会调查和审议,可列入《处于危险之中的世界遗产名录》,以待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文化景观的评定采用文化遗产的标准,同时参考自然遗产的标准。
为区分和规范文化景观遗产、文化遗产、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的评选,《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对文化景观的原则进行了规定:文化景观“能够说明为人类社会在其自身制约下、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下以及在内外社会经济文化力量的推动下发生的进化及时间的变迁。
在选择时,必须同时以其突出的普遍价值和明确的地理文化区域内具有代表性为基础,使其能反映该区域本色的、独特的文化内涵。
” 世界上的第一项文化景观遗产诞生于1992年,即新西兰的汤加里罗国家公园(Tongariro National Park)。
此后,陆续评选出了一些文化景观遗产,但往往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