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学科资料 > 历史 >

广州历史导游词

yiyyy分享 94704

yiyyy 分享

广州历史旅游路线解说词

白云山风景名胜区 白云山为南粤名山,位于广州市北部,距离市区约17公里,由于山势雄奇挺拔,恣意傲然,自古便被人誉为“羊城第一秀”、“南越第一山”。

它由三十多座山峰组成,主峰摩星岭,海拔382米,每当雨后天晴或暮春时节,山顶白云萦绕,山名由此得来。

白云山山脉气势磅礴,山峦起伏,沟谷纵横。

山上现存古迹有蒲涧,相传为秦代郑安期筑室隐居之所;九龙泉,相传发现于秦代,有二千余年历史。

近的有明代歌女张二乔墓,世称百花冢;清代黑旗军的刘永福所书“虎”字刻石,形如活虎盘立。

还有滴水岩、白云晓望、白云晚看、天南第一峰、明珠楼、水月阁等景。

其中“白云晚望”登高云,倚绝壁,凭栏远眺,珠江如带飘散在广袤无垠的土地上,羊城美景尽收眼底。

白云山风景优美,名胜古迹众多,是广州著名的旅游游览区,历来为羊城八景之一。

景区分为七个游览区,即明珠楼游览区、摩星岭游览区、鸣春谷游览区、三台岭游览区、麓湖游览区、飞鹅岭游览区以及荷依岭游览区。

在景区内不仅能够欣赏自然美景,还能体验滑草、滑道、小型蹦极等娱乐项目 番禺莲花山旅游区 广州番禺莲花山旅游风景区,位于番禺区珠江口狮子河畔,距离广州市区约30公里,是一个融古代粗犷与现代秀美于一身的风景旅游区。

2002年时,莲花山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景区。

莲花山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共分为:莲花塔景区、莲花城景区、观音胜境区以及石景区四大景区。

光孝寺 广州民谚有云:“未有羊城,先有光孝”。

广州光孝寺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700余年,是岭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宏大的寺院。

光孝寺位于广州光孝路,寺址本是西汉南越王赵佗玄孙赵建德的住宅。

三国时,吴国贵族虞翻被流放南海,居此讲学,时人称为“虞苑”。

因苑中多植诃子树,又称“诃林”。

虞翻逝后,家人捐宅为寺,匾曰“制止”,光孝历史,由此而始。

中山纪念堂 广州中山纪念堂位于广州越秀山南麓的东风中路北侧,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为国家及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先生设计,1929年动工,1931完成。

越秀公园 广州越秀公园位于市区解放北路,因越秀山而得名,建于1952年,是广州最大的综合性文化观赏公园。

公园由主峰越井岗及周围的桂花岗、木壳岗、鲤鱼岗等七个山岗和北秀、南秀、东秀三个人工湖组成,一向以山水秀丽、文物古迹众多、风景优美别致而著称。

全公园内山水相依,风光自然、舒心。

一年四季草木葱茏、鸟语花香。

繁密的树木、茂盛的竹林、绽放的鲜花,无不彰显着越秀公园作为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的风采神韵。

亭、台、楼、阁、廊、榭等园林景点,镌刻精美,极富岭南特色;东秀、南秀、北秀三湖波光粼粼,湖水荡漾,令人心醉神迷。

每年的春、秋两季公园还会举办盛大的花卉展,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

春节广州旅游景点门票价格 广东 广州市 陈家词 10 广东 广州市 海洋馆 100 广东 广州市 黄花岗 10 广东 广州市 黄铺军校 20 广东 深圳市 世界之窗 100,110 广东 深圳市 锦绣中华 70,80 广东 深圳市 民俗文化村 90 广东 深圳市 仙湖植物园 20 广东 深圳市 欢乐谷 90 广东 深圳市 青青世界 40 广东 深圳市 野生动物园 90 广东 深圳市 明思克航空母键 100 广东 深圳市 国贸,地王顶层观光 60 广东 珠海市 圆明新园 90,100 广东 珠海市 澳门环岛游 30 广东 珠海市 石景山滑道 45 广东 珠海市 梅溪牌坊 30 广东 珠海市 农科奇观 20 广东 肇庆市 七星岩 50 广东 肇庆市 鼎湖山 50 广东 番禺市 香江野生动物园 90—100 广东 番禺市 长隆夜间野生动物园 150 广东 番禺市 宝磨园 30 广东 番禺市 莲花山 30 广 最后,祝你健康快乐,如果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请采纳,谢谢 以上内容参考

《 广州白云山风景区 》 导游词

白云山为南粤名山,自古有“羊城第一秀“之称。

它位于广州市北部,山形略呈长方形,总面积为20。

98平方公里,主峰“摩星岭”,海拔382米。

  人们常用白云珠海来特指广州,这白云指的就是白云山。

白云山风景区在广州市北部,距市区约17公里,是九连山脉的南延部分,素有南越第一山之称。

据说每到秋季,常有白云冉冉升起,使山上一个侧面变成白云漫漫的一片,犹如面纱笼罩,因而得名。

白云山由30多座山峰簇集而成,全山面积28平方公里,最高峰摩星岭海拔382米,是广州市最高峰,又称“天南第一峰”。

 自古以来,白云山一直是广州有名的风景胜地,历史上羊城八景中的菊湖云影、白云晚望、蒲间濂泉、景泰僧归都在白云山里。

金液池位于白云山麓,是一座风光如画的湖泊,湖光潋滟,波平似镜。

湖光山色交映生辉,如诗似画,别有情趣,是白云山中的佳境。

  白云山很早就知名于世。

战国时已有名士出入,晋朝时已风景宜人,唐朝便以胜地著称。

宋代以来的羊城八景,白云山就占多处。

羊城人们一向喜欢到此登高游览,尤其在九九重阳,更以登白云山为乐事,每逢此时,扶老携幼,人流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便构成羊城一幅独特的风情画。

白云山被广东省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一些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如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陈毅、陶铸、郭沫若等都曾来此观光、小憩和接待外国来宾。

现在,白云山有专线游览车,顺着盘山公路而上迂回曲折,可直达山顶公园和天南第一峰,还设有上山索道。

山上有各式风味餐厅和各种服务设施,还有简易炉灶可供人们野餐和烤烧,已成为全国有名的游览胜地。

  经过近年来的建设和发展,白云山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绿化环境大大改善,成为广州市空气指数、生态环境最好的一方“净土”,如今的白云山,已是层林叠翠、山花满径、清泉滴翠,松涛如涌。

  云溪生态公园、明珠楼游览区汇聚白云山自然风光的优美特色,散落于湖光山色的观荷园、叠水园、果香园、黄婆洞水库、桃花涧、白云松涛等景点,水光山色,秀丽奇特。

  在繁忙纷扰的都市住腻了的人们,请来白云山走一走,漫步森森古木之中,徜徉于淙淙山泉之上,听涛观荷、品茗赏泉、休闲垂钓,在大自然的天地里,寻找生命的意义,生命的真在,定能洗去世俗的烦嚣,领略幽雅的境界和情怀。

急求广东省博物馆新馆的导游词(中文)

我有一部分,不过是文字说明,你要彻底把它变成导游词可能还需要润色得口语化一点:简介:广东省博物馆是一座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于1959年10月1日落成开放,现有藏品16.7万余件,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

200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投资9亿元在广州珠江新城建设广东省博物馆新馆。

2010年5月18日,作为广东省“十项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和建设文化大省三大文化设施之一的广东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新馆总占地面积4102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6980平方米,陈列展览面积达21000平方米。

新馆外形犹如一个精雕细琢的古代透雕宝盒,里面盛满各种珍宝,吸引着观众揭开宝盒里面的秘密。

新馆以广东历史民俗、艺术、自然为三大主要陈列方向,其中包括历史馆、自然馆、艺术馆三大部分,另外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先进的管理系统将使省博物馆新馆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

馆藏端砚、潮州木雕、广彩瓷器、石湾陶塑、广州牙雕等传统工艺到自然标本,一应俱全。

新馆包括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广东自然资源陈列、土火之艺——馆藏历代陶瓷展览、紫石凝英——端砚艺术展览、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等几大基本陈列,全面反映广东地方历史、文化、民族、民俗、自然变迁与发展等方向的情况。

广东历史文化展:本展览为我馆基本陈列之一。

共展出文物一千五百多件套,照片三百多张。

展览通过文物、图片、油画、雕塑、模型、多媒体、复原场景等丰富的展陈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广东从马坝人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文化变迁。

其中长达四十米的猎德龙舟、迄今发现的国内唯一一套广州外销壁纸、雕工精湛的象牙雕镂空提盒、国内罕见的詹天佑亲笔签名的《京张路工摄影》相册等都是该展的亮点。

镶嵌历史元素的广东海陆图、大型历史主题油画、大型壁画与建筑相结合的复原场景、近代名人雕塑群等艺术设计使该陈列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让你感受到广东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分“南粤源流”“扬帆世界”“继往开来”和“粤海烽火”四部分,以专题形式向观众介绍广东历史文化风貌,突出展示三大民系、海上贸易、近代广东等闪亮历史,表现广东作为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的独特文化特色。

广东最早的人类:1958年,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县马坝镇的狮子山石灰岩洞的石缝中偶然发现了马坝人的头骨化石。

马坝人是广东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古人类。

经过铀系法测定,马坝人生活在距今约12.8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是介于中国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一种古人类型,属早期智人,是直立人转变为早期智人的重要代表。

和马坝人头盖骨一起发现的还有19种动物种属化石,包括鬣狗、大熊猫、剑齿象,属于华南“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三大民系:广东的汉族居民,按照语言和地域的差异,主要可分为广府、客家与潮汕三大民系。

广府人主要生活在珠江三角洲和西江流域,以广州话为标准话;潮汕人主要生活在广东东部地区,以潮汕话为标准话;客家人则生活在广东东北地区,以客家话为标准话。

三大民系的形成,是中原汉族与岭南土著长期融合的结果。

较大规模的整合始于秦征岭南,经过两晋、两宋、明末三次移民高潮,逐渐形成了在生活习俗、文化意识上各具特色的三大民系。

猎德龙舟:该龙舟征集于广州猎德村,因其体型庞大,早在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建成之前就已经整体悬吊进入四楼展厅,是最早“入住”广东省博物馆新馆的一件展品。

猎德龙舟长42米,最宽处达1.18米,重约4吨,船身画满荔枝、杨桃等岭南佳果形象,也被叫做“猎德花龙”。

龙舟造于上世纪80年代,2004年时,参加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获得了传统龙项目第一名。

潮汕工夫茶:潮汕工夫茶一枝独秀于中国茶艺之林,它以用具精细、冲饮讲究、茶味酽香而远近闻名,以“和、爱、精、洁、思”的文化内涵入潮汕人的日常生活中,不管是红白喜事、宴客答谢、纠纷调解还是商业活动,凡事都离不开工夫茶。

十三行:广州十三行,又称广东十三行、十三洋行,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公园附近,是清朝在广州设立的专门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商行数目并不是一个确数,嘉庆十八年和道光十七年刚好为13家,被约定俗成地称为“十三行”。

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乾隆皇帝仅保留粤海关对外通商,史称“一口通商”。

广州由此成为全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而广州十三行则成为垄断全中国对外贸易的地方。

粤语发音转化而来、兼具广东和广州之意的Canton成为重要的世界贸易中心的代名词,广州也成为西方人了解中国的窗口。

吴六奇墓陶俑:吴六奇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客家人。

早年行乞,曾投靠南明桂王朱由榔,清兵攻克潮州时投降于平南王,参与绥靖反清复明的势力,以功升广东水陆师提督。

这三套陶俑出土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吴六奇墓,其中,陶坐衙模型真实反映了官衙场面;陶出巡模型,是当时有较高地位的官员出巡场景的生动写照;陶内庭生活模型,是上层贵族日常生活的一个缩影。

三套人俑捏造各具神态,带有粤东北客家地方浓郁民俗民情色彩,是我国考古出土陶塑中继秦始皇陵兵马俑之后反映墓主人生前历史不可多得的陶瓷作品。

(陶坐衙模型器、陶出巡模型器、陶内廷生活模型器)南海一号:是考古工作者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的一艘南宋古沉船,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船内文物丰富,估计有6万至8万件。

经过20年的水下考古,2007年,“南海一号”实现世界首创的整体打捞并正式入驻“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南海一号”出水了大量珍贵文物,包括金银器、铜器、铁器、瓷器等等。

瓷器是出水文物的大宗,有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福建德化窑、磁灶窑等著名窑口的产品。

“南海一号”为研究中国海上交通贸易史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南澳一号:是一艘明代沉船,2007年在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岛海域被发现。

目前共发掘出水了11000多件文物。

主要为明代粤东或者闽南及江西一带民间瓷窑生产的青花瓷器,其中以漳州窑的青花为大宗。

“南澳一号”是我国沿海经过正式考古调查和发掘的明代沉船,为解决中国海外贸易、航海、制瓷等诸多学术课题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实证材料,为研究明代中国经济提供了新的资料和线索,填补了16-17世纪大航海时代我国海外贸易政策转变,东南沿海经济结构变化等资料的空白,入选2010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鎏金腰带:此器物出水自南宋沉船“南海一号”,是1987年第一次试探打捞时出水的文物。

它全长1.7米,重566克,以四股八条鎏金铜丝编织而成,一端为蛇形钩,另一端有四个小环可调节松紧,样式奇特,呈异国情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又一实物见证。

外销化《广州港全景图》:外销画是18-19世纪时中国画师采用西洋技法绘制的外销艺术品,题材以广东自然风物,市井风情为主,满足了西方人对中国的好奇心,影响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

这件由著名外销画师煜呱创作的《广州港全景图》为布本油彩,绘于约1845年,长2米,描绘了从沙画、十三行商馆区直至大沙头附近的东平炮台一带珠江北岸的广阔图景,是目前所知最大的外销油画,由广东省博物馆专家从欧洲征集回来,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堪称清代广州的手绘照片。

珠江版的“清明上河图”。

《孙总理实业计划图》: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说:“吾粤之所以为全国重者,不在地形之便利,而在人民进取性之坚强;不在物质之进步,而在人民爱国心之勇猛。

”近代广东,风起云涌,群英荟萃。

鸦片战争、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国共合作,许多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在此发生,林则徐、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大量杰出人才涌现,他们为挽救民族危亡和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

孙中山先生1919年撰写的《实业计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工业化方案。

后人根据他的著作于1930年绘制的《孙总理实业计划图》,集中体现了孙中山建设北方、东方和南方大港,开采矿产,整治长江等宏伟计划。

和辑百越:公元前184年。

冼夫人:驰骋岭南六十余年,推行汉人礼制,促进民族融合,推动岭南社会进步,岭南圣母。

煎堆:用糯米粉、爆谷、芝麻、糖做成。

据说原为中原先民祭牲的仙果,移民南迁时随身携带,以祈逢凶化吉,从此流传下来成为必备的年宵品,广东的九江煎堆和龙江煎堆最为有名。

栾樨饼模:栾樨饼,以栾樨叶和米粉为原料,在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拜神后食用,民间认为吃过此饼可以辟邪,小孩不生疥疮。

中华茶室美点期刊:十年九月四号,第十二期,星期日,厦历八月初三日越点:明虾条面三角,会鸡丝饭 二角,虾皮蚧角 一角,荷闲鹅卷 一角,萝白酥饼,鲜虾汤饺,虾蚧粉果甜点:鲜藕精糕,玫瑰莲卷,鸡油糍糕,酥皮蛋挞,湔山莲粽另备面食河粉,多种不能尽列严茶定格龙凤定席:龙凤四喜汤,雪影绿仙桃,双乡炖蜜水,大地田鸡炖,碧绿豆炖鸡,八珍扒大鸭……十大名菜:龙凤鱼肚,时菜扒鸭,壕油焗子鸡,凤肝炒雀片,四宝烩鱼唇,红烧海鲜,纲油烧鸡卷,明炉切乳猪,好事养财,南乳扣肉,加饭菜陆羽居大酒家:凤黄公鱼腌顶肉,家鸽炖广肠,大地扒津菜,香茹焗

,白灼

,银

肾球,湘莲炖大肠,

菜扒肘子……年晚煎堆新年大吉:广州话桔、吉同音,故广州人常在逛花街时买盆桔贺新年,希望来年大吉大利。

波罗鸡:用纸扎和鸡毛粘成的工艺品,在波罗诞上售卖,据传在十万只波罗鸡中,有一只会像真鸡一样啼叫,买到的人会好运连连唱龙舟苦口良药:凉茶,是指用药性寒凉并清暑解热的中草药煮的药剂,喝凉茶是广州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鸡公榄:广州地区的一种零食,卖榄人用盐或糖腌制橄榄,并制作大公鸡模型,将模型套在身上,吹唢呐模仿公鸡的叫声,边走边叫卖,尤其吸引小孩子。

晒腊肉:晒制地道的广式腊味煲仔饭:用小煲锅煮饭,并加入各种菜料,是广州地区的特色美食艇仔粥:广州胥家食品,水上主人以船为家,在船上煮粥沿江叫卖,叫艇仔粥书在肚里:钉木屐:工夫茶:岭南人一生:催生礼:孕妇临产月月初,娘家送来鸡蛋(催生蛋),以求生产顺利。

开腥礼:小儿出生三天,请算命先生为其排生辰八字,俗称“扎时”,并择吉日“开腥”——产妇由吃素转入吃荤,开腥当天,主人家备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外婆则备衫裙、肚兜、鞋帽、披风、小被、金银首饰送给外孙,备公鸡、猪肉、鸡蛋祭拜“公婆”神。

满月礼:满月时,公公婆婆为小孙剪去胎发,去旧迎新,迎吉祥,此后可以去门口,见生人四月礼:小儿满四个月时,可戴外婆送的金银首饰、坐竹椅(俗称母仔椅),当年不能出门(俗称脱产),以后可出远门周岁礼:小儿第一次生日,称“头生日”,吃红鸡蛋、甜面条,猪肉豆粉丝。

桌子上放文房四宝、刀、弓、脂、粉、针、线、金银财宝等玩具,由小儿自选,由此判断小儿长大后的性情志向入学礼:小儿入学第一天,父母备猪肝炒芹菜、煮鲮鱼、红鸡蛋、豆干炒葱、明糖,带着小孩前往拜祭孔子,然后让小孩吃这几道菜。

“肝”和“官”、“芹”和“勤”、“葱”和“聪”、“鲮”和“龙”,在潮语里发音相同,明糖表示聪明。

成人礼-“出花园”:孩子15岁时,父母为其“出花园”。

关于“出花园”,据载“生子虑难养者,辄请禄神到家供养,侯此子十六(俗多十五岁)请道士以纸为园,设列盆花,令此子做其中,道士扮花公花母为之宣诵,即毕,谴出,焚园,谓之出花园,乃罢禄神之祀。

”婚礼-进门:结婚当天凌晨,新娘在老婶、青娘母和几位未婚姑娘的陪伴下乘花轿到婆家。

新郎、新娘携手进家门。

婚礼-请拜:结婚当天上午,新娘向长辈下跪敬甜茶,长辈祝贺新娘并送“赏面”--金、银或红包,新娘则以衣衫、棉布作回礼。

婚礼——捣奔缸:新娘由家婆和青娘母带着到自家奔缸边,用称杆捣奔缸,青娘母则念:“奔缸捣浮浮,饲猪打过牛”,以示新娘进门后六畜兴旺、生活美好。

婚礼-分香包:结婚当天,新娘把婚前做好的香包分送给新郎的亲朋好友、邻里乡亲,以示新娘的心灵手巧。

婚礼-饮茶:拜寿以后,大家一边喝着功夫茶,一边谈笑拉家常,其乐融融。

寿礼-庆寿:寿是“五福”之首,尤其是六十大寿(一个甲子),意义更为重大。

生日当天,儿子媳妇准备三牲或五牲、鸡蛋、豆粉丝、寿桃、糖到乡里神庙敬奉神爷公;在家招待亲朋好友准备酒席。

寿者接受儿孙跪拜请安、朋友致礼。

礼毕侍茶赴宴。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客家人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开荒山、辟梯田,用简单的劳动工具辛勤耕耘,营建家园,繁衍生息。

汉代的徐闻港、合浦港,唐代的扶胥港,明代的黄埔港,见证了广东两千多年海上贸易的辉煌历史。

汉代的楼船,唐宋的木兰舟,明清的广船,承载着广东人走向东南亚、非洲、欧美等地,谱写了广州成为世界海洋贸易圈东方中心的传奇。

神会官冲窑:为唐代广东著名的外销官窑之一,产品以青釉为主,施釉厚薄不均,一般不到底,在一些东南亚国家遗址中有出土。

梅县水车窑:晚唐时期广东著名的外销瓷窑之一,该窑所烧的青釉瓷器釉面莹亮,玻璃质感强,开细小纹片,其产品在一些亚洲国家均有出土。

湖南长沙窑:唐代中国重要的外销瓷窑之一,以铜红窑下彩瓷为主,开创了中国釉下彩瓷的先河,该窑产品由广州港外销到海外,在北非及亚洲各国遗址中部有出土。

番禺石马村墓葬出土瓷器:此处出土的青釉瓷,是南汉皇帝刘晟生前御用瓷器、釉色晶莹,造型秀巧,此类器物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有发现。

潮州笔架山窑:是北宋时期广东重要的外销瓷窑之一,其产品以青白釉为主,器形规整,胎体轻薄,在亚洲各国都有出土。

广州西村窑:北宋时期广东著名的外销瓷窑之一,以青釉和青白窑为主,纹饰以刻花、划花、印花为代表,在东南亚各国均有发现。

湛江雷州窑:南宋至元代广东著名的外销瓷窑之一,以釉下褐彩纹饰为主,器形敦厚古朴,在北非及亚洲等地都有发现。

佛山石湾窑:创烧于唐代,兴盛于明清,产品胎体厚重,釉色以窑变釉、雨淋墙为代表,以鲜活灵动的石湾公仔受到海外市场欢迎。

该窑产品在东南亚等地都有发现。

饶平九村窑:以青花瓷为主,纹饰枝叶纷披,粗犷流畅,类似产品在东南亚亦有发现。

惠阳窑:所产瓷器仿龙泉窑,施釉厚重,青翠莹亮,在东南亚各国都有发现。

十七世纪,欧洲经历了一场“饮料的革命”,咖啡、可可,中国茶成为风靡上流社会的奢侈消费品。

一六一零年,荷兰商人首次向欧洲运销中国茶叶。

此后,茶叶逐渐取代了丝绸的地位,成为中西贸易的主要货品。

银缉私巡船:清朝官府到商船实行维护海防建设的巡船。

德化窑达摩执鞋像:清,达摩“负履西归”,达摩去世三年后,背着一只鞋子上西天……种牛痘:一七九三年英国人爱德华·詹纳发明的预防天花的医术,清嘉靖十年即一八零五年,《种痘奇书》在中国刊行。

广州十三行行商行敦地、潘有度、卢观恒出巨资,每年定期在洋行公所为幼儿接种牛痘。

基督教传教士伯驾(1804-1889):是美国第一位来华传教士医生,1834年来到广州,1935年在新医院街开设“

医局”,是中国最早的西医院。

“石室”教堂模型:广州圣心大教堂是现存中国最大的石结构哥特式天主教堂,建于一八六三年,落成于一八八八年。

教堂全部墙壁和柱子都用花岗石砌造,故又称“石室”。

卢惟良款八宝纹铜琴:明清代广州银器外销盛极一时,十三行街区曾形成一个银器市场。

当时外国人订制纹饰精美的银器,多作为礼品和纪念品馈赠亲朋。

银刻花花卉奶壶、粮罐、茶壶:依外国来样,在广州加工制作而成,底部“WH”是宏兴银器作坊的店名,“慎昌”是当时美国洋行的符号,位于今广州沙面四街6-8号。

广钟:出现于十八世纪初,在英国动力机械计时器技术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开中国钟表制造业之先河。

广钟多为亭、台、楼、阁等建筑造型,采用铜镀金、广珐琅等多种装饰工艺,构思奇巧,制作精密。

广彩: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是将景德镇的白瓷按照西方人的审美习惯,在广州加彩烘烧而成,主要销往国外。

广彩既有中国传统彩绘艺术风格,又吸收欧美艺术精华,构图紧密,色彩浓艳,金碧辉煌。

广式家具:清代中叶,广式家具是与“京式”“苏式”齐名的三大家具流派之一,广州家具在传统硬木家具结构基础上,效仿西式家具的造型结构和装饰纹样,歀式新颖,做工精湛,风格独特广雕:有岭南特色的雕刻工艺品,包括牙雕、木雕、石雕、砖雕、骨雕等,清代以来。

清代以来,广雕融入西方文化元素,形成构图新颖别致,造型生动逼真,雕工精巧细腻的艺术特色。

镂雕人物柱花卉纹十五层象牙球:镂空象牙球是广州最著名的牙雕制品,有“鬼工球”之称,此类工艺品大都由外商订制,供出口外销之用。

珐琅:广州是清代珐琅器的生产基地,珐琅工艺常见的有掐丝珐琅、錾胎珐琅、透明珐琅、画珐琅等四大类,广珐琅品种齐全、技艺精妙。

铜胎画珐琅花卉纹双兽瓶:清。

画珐琅又称洋瓷,制作方法是,先在金属胎上涂白色珐琅胎,入窑烧硬后,使其表面光滑,然后用各色珐琅釉绘饰图案。

最后入炉焙烧而成。

广州是清代画珐琅的主要生产基地。

《中美周报》:1930年被并入《联合日报》。

朱次琦和陈溰是晚清著名学者、教育家,提供经世致用的学风,在学术传授和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作出重大贡献,被尊为“岭南两大儒”。

张弼士(1840-1916):又名振勋,大埔人,被誉为“中国葡萄酒之父”。

1894年在烟台创办中国第一家葡萄酒酿酒厂——张裕葡萄酒公司。

该公司所产的“白兰地”于一九一五年在美国旧金山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英国商船“皇家萨克逊”号司务长约翰·斯尔维洛克于一八四零年一月四日自广州黄埔给父亲的信:“对所有诚实且与鸦片买卖没有瓜葛的人来说,这里没有丝毫危险”,这里印证了林则徐的对外政策。

吕文成吸取小提琴的优点,把二胡的外弦丝弦改为钢弦,经改良的二胡被人称为“高胡”,高胡具有音域广、音色美的优越性,成为广东音乐和粤剧的首席乐器。

午夜铃:广东音乐,尹自重和陈文达合奏。

丘逢甲创办的南岭学堂,设物理、生化、数学、外语、体育等新式课程,启迪学生“学其有用之学”,是近代粤东地区民间设立的一所新式学校。

先(1904-1956),粤剧表演艺术家,1932年上演粤语片《白金龙》,1935年成为英国伦敦“国际哲学科学艺术学会”会员,1937年组织“党先锋男女剧团”,演出了《胡不归》、《王昭君》等剧目,创造了别具一格的粤剧“薛腔”。

《贵妃醉酒》。

电影《孤儿救祖记》,郑止敕编剧,1924年拍摄,中国第一部中华伦理片。

广东的自然资源:本展览为我馆基本陈列之一。

在近4000平方米、高度由8米到22米的高大空间内,将地质地貌、矿产、宝玉石、中草药、陆生野生动物、海洋生物、古生物共7个主题展览纳入其中,最后是环境保护问题的提出和各类环保纪念日的展示。

展览趣味盎然、生动活泼,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广东省的自然资源及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同时,能使观众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油然而生。

国家地质公园:广东有7个国家地质公园,其中,位于韶关的丹霞山和湛江的湖光岩是世界地质公园。

丹霞地貌的岩石形成于距今约7000-90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为红色河湖相砂砾岩,以赤壁丹崖为特色。

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以丹霞山为名,将这一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

丹霞山集中分布了世界上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风景最优美的丹霞地貌。

油页岩资源:湖泊或较静滞的海湾中的动植物(主要是藻类),在地壳变动中随着泥沙一起埋入地层深处,经过千万年的地质作用,转变成今天的油页岩。

油页岩在地层中的蕴藏量十分丰富,是一种潜在的巨大能源,在能源紧缺的今天,已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

广东的油页岩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二,主要集中在茂名地区,仅广东茂名矿田可采储量就有50亿吨,相当于3-3.5亿吨页岩油。

除了提炼页岩油外,油页岩还可作为燃料发电、取暖,副产品还可用来生产建筑材料、水泥和化肥等等。

广东玉石:广东的玉石资源很丰富,包括信宜玉、阳春孔雀石、台山玉和广宁玉等等。

其中,广东阳春石和孔雀石开采于清代,矿床规模大、矿体集中、含量高,储备量居全国之首。

阳春孔雀石质优色艳,内部具有翠绿、墨绿、粉绿、天蓝等色带相绕的同心纹和竖状、放射状花纹,非常诱人。

广东省常用中草药: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岛等热带、亚热带地区,生长着很多道地药材,俗称“广药”。

例如:有镇静、止痛、收敛、祛风功效的珍贵药材土沉香;有消痰、理气、健胃、消食作用的化州橘红;有醒脾开胃、快膈化滞、顺气宽胸、疏肝解郁、治疗和胃等多种药用功能的广佛手;主治脾胃气滞、腹痛痞胀、噎膈呕吐、寒泻冷痢、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的名贵药材阳春砂仁等等。

除此以外,广金钱草、广防己、高良姜等也是广东地区较常用的中草药。

广东凉茶:凉茶是一种药性寒凉的汤药,具有清热、解毒、降火的作用,用于治疗实热和虚热症(热气和上火)。

凉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凉茶泛指一切清凉的汤药。

药力轻柔的有“五花茶”、“夏桑菊”、“竹蔗茅根汁”等;药力峻猛的有“石岐凉茶”、“廿四味”、“斑痧茶”等。

狭义的凉茶仅指药方中加有茶叶的清凉汤剂,如“绿菊茶”。

无论广义或狭义的凉茶,都或多或少带有寒凉之性,仅“热气”和“上火”者适用。

(百草堂)恐龙足迹在广东:在遥远的中生代时期,地球上曾居住着一群神秘的动物——恐龙,它们从原始爬行动物开始演化,在侏罗纪时期占据了世界的统治地位,称霸地球达1.6亿年之久,最后又神奇地消失了。

至今,恐龙灭绝仍是一个未解之迹,不过,这曾经的世界霸主仍在地球上留下了它们的痕迹,广东境内同样也有发现。

在河源、南雄的白垩系——古近系地层中,分别出土了恐龙骨髂、恐龙蛋及恐龙足迹化石,龙、蛋、足迹三位一体,世界罕见。

河源也因为出土的万余枚恐龙蛋化石,获得了“世界最大恐龙蛋收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铅有哪些用途与危害

铅是最软的重金属,硬度很低,易与其它金属制成合金。

大量的铅被用来制造铅蓄电池,广泛使用在汽车、飞机、火车、坦克等交通工具和部分照明设施上。

铅的密度很大,可以挡住绝大部分X射线、r射线的通过,常用来制造各种防辐射的防护产品。

尽管铅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多,但是它和它的倾倒物对人体的各个组织都能造成损害。

铅容易由呼吸道吸入或被胃肠吸收,并会在人体内慢慢积累,引起慢性中毒,尤其容易影响儿童的生长和智力发育。

动物分类:龙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草履虫,海绵动物=浴海绵,腔肠动物=珊瑚,扁形动物=吸血虫,线形动物=蛔虫,环节动物=蛔虫,环节动物=蚯蚓,软体动物=蜗牛,棘皮动物=海参,节肢动物:昆虫=蚂蚁,甲壳动物=虾蟹,蛛形动物=圆网珠,多足动物=蜈蚣脊椎动物:鱼=鲫鱼,两栖动物=青蛙,爬行动物=蜥蜴,鸟=家鸽,哺乳动物=虎为什么鲸鱼不是鱼

鲸生活在海洋里,因为体形像鱼,所以被叫做鲸鱼。

实际上,鲸并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鲸用肺呼吸,因此,它们不能够长时间在海底活动,必须每膈一段时间游到海面上来呼吸空气,而鱼类可以在水中用鳃直接呼吸氧气;和鱼产卵不同,鲸是胎生的,它和人类一样,靠母乳喂养;鲸是恒温动物,体温一直不变,而鱼是变温动物。

最为明显的一点是,鲸的尾巴是横着的,游动时上下摆,而鱼类则是左右摆动前进。

海百合是生长在海里的百合吗

海百合的萼上生长着很多的腕,萼下有茎,茎的底部还有根,颇如百合植物,故有海百合之名,但实际上,海百合根本不是植物,而是和海星、海胆一样,属于生长在海底的一种棘皮动物,早在遥远的寒武纪时期就已出现。

海百合有厚实的骷髅,它们在古生代海洋的数量众多,大多数海百合是利用柔软的茎节附着在海底,茎节的顶部附着肢臂,肢臂用来从水中过滤食物。

帮我写一篇山西太行山大峡谷的导游词1000字左右谢谢

位于壶关县东部的晋豫两省交界区,北距壶关县城30公里,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公园涉及三个乡镇的23个村,占地面积达4389.4公顷,其中林木面积3287.6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74.9%。

公园风光旖旎,和人文景观资源十分丰富。

规划以五指峡、龙泉峡、五莽峡三大峡谷为主线,开辟紫团洞、云盖寺、水妖洞和真泽宫四大景区。

共有峡景、水景、山景、石景、树景、林景和名胜古迹景观44处,景点400余个。

有绿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姿百态的山石,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雄奇壮丽的庙宇,引人入胜的溶洞,令人神往的传说。

景点有实有虚,有明有暗,有光有色,有奇有险,巧夺天工,使公园的和人文景观珠联壁合,相映成趣。

公园的景点主要集中在紫团山上。

山距壶关县城东南60公里,因山有紫气缭绕成团而得名。

山区突兀,。

古称抱犊,风光绝佳,有“南五夷(山),北抱牍(山)”之说,是“海内不可多得”之胜境。

历史上有颂扬它的诗词百余篇及36景诗传世。

主要有八大景色:仙翁崖、云盖寺、照壁山、倚秀峰、南参园、唐崖碑、将军峰、翠微洞和白龙潭。

云盖寺在山巅,亦称白云寺,有南向的二进院佛寺建筑,大殿斗拱层叠,木质透雕,尤以4组戏剧砖雕而著称。

紫微洞亦称紫团洞,是紫微道人面壁之处。

洞如迷宫,宽窄不等,最高处达50余米,最宽处达30余米,最低窄处则仅容一人侧身而入。

洞中有“天神”、“罗汉”、“八仙过海”、“玉龙捧寿”等溶岩层景点151处,已开发1500米,接待各方宾客。

真泽宫景区以真泽宫为中心,位在紫团山区树掌镇神郊村。

宫内供奉着乐氏二仙女,又称“二仙奶奶庙”、“二圣庙”。

宫外红墙碧瓦,巍峨庄严,内部雕梁画栋,结构巧妙,占地7000平方米,依山筑砌成五进院落,一院高于一院。

有香道、牌坊、山门、当央殿、万寿亭、钟鼓楼、寝宫、圣公母大殿及两侧的楼阁式配殿,有阳宫、阴宫、婴儿宫、奶水宫、梳妆楼等,使整个建筑统一在古朴典雅、高低错落的环境之中。

太行山峡谷,古有“藏龙卧虎之地”的美称。

不久太行峡谷森林公园,将以“返璞归真”的氛围展现在世人面前,为游人赞赏、青睐。

太行山绵延千里,象一条青色的巨龙,盘踞在河南、山西、河北三省辽阔的大地上。

位于林州市西部的一段被称为南太行林虑山。

闻名于世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就构筑在磊山的悬崖峭壁中。

因此,该风景区定名为“红旗渠·林虑山风景名胜区”。

这里是国家级风景浼胜区,也是“亚州第一,世界一流”的滑翔基地。

主要景区面积有100平方公里。

我国锦乡山河素有“北雄南秀”之称,而林虑山是北雄风光最胜处。

林虑山属暖温带半湿润,它的最高山峰海拔1675米,形成独特的山区气候特征。

年平均降雨量670毫米左右。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暖少雨,秋凉气爽,平均气温12.7。

C。

林虑山历史悠久,汇独特的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景区内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71处,旅游资源丰厚。

从南北朝时期起,这里就已成为众所瞩目的旅游胜地。

这里曾留下了历代帝王将相、达官贤士、文豪武侠、名流高僧、神医巧匠的足迹,也有他们美丽而神奇的传说故事。

商朝第22代国王,省年时被其父送往王相岩与平民奴隶生活在一起,在此结识了奴隶,发现其很有才华,他即位后三年不语,方把朝臣说服,请出山并拜为宰相,而得辅佐,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殷道复兴”。

东汉时期,朝中官宦夏馥迫于皇宫之祸,陷姓埋名避难于此,现遗迹尚存。

明嘉靖年间游方道人赵得秀居山不舍,依崖筑景,苦练仙丹,现仍存其师徒墓塔。

景区气势磅礴,风光独秀。

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形成了以“人工天河”红旗渠、、太行之魂王相岩、冬夏倒置桃花谷、、天开图画黄华山、文物宝谷洪谷山、北雄风光天平山、翠柏园林龙凤山、石门涌泉万泉山、龙洞天桥王龙洞等景观为主体的独具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本书重点介绍风光。

北起林州市任村镇回山角,南至山西省平顺县井底村,南北长30公里,东西宽200米,最窄处60米。

群山环绕,山峦重迭,奇峰突兀,台壁交错,形态万千,森林覆盖,郁郁葱葱,青山流水,,景色“雄、险、奇、秀”。

站在高处眺望,抬头是景,低头是景,左看是景,右看是景,景色迷人。

主要景区有:山前景区、王相岩景区、仙台山景区、桃花谷景区、太行平湖景区、林虑山国际滑翔基地等。

那三九冰雪桃花开的桃花谷和三伏酷暑洞结冰的冬夏倒置奇观,更是令游人神秘莫测、赞口不绝。

太行大峡谷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着四方游客。

每年接待观光野营、休疗养生、滑翔攀岩等大批游客。

现在北京、河南、上海、广州等多家电视台、电影制片厂来此作外境地,拍摄电视、电影片,著名的电影片《李双双》和电视剧《难忘岁月——红旗渠故事》等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每年迎来大批美术院校师生,来此写生作画,创作出了无数优秀美术作品。

咏太行大峡谷高空吊桥凌空横跨危崖半,极目凭栏忘胆寒。

树绿峰青鸟蹈舞,天蓝云白水安澜。

介绍三亚的导游词,大概300字左右,帮帮忙,很急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将要到达中国最南端的热带海滨城市三亚市,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三亚的概况。

三亚别称“鹿城”,市花是三角梅,市树是酸豆树,酸豆树树体巨大、枝叶茂盛,树姿宏丽,是非常珍贵的草坪孤立风景树。

三亚不仅是我国天然大温室,是南繁育种和冬季瓜菜基地,更是避寒冬泳和开展潜水旅游的绝佳之处。

三亚古称崖州,由于交通闭塞,人烟罕至,被封建统治者当作流放贬官谪臣的蛮荒之地。

“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

崖州在何处

生度鬼门关。

”唐代杨炎的这首诗,便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三亚的感受。

三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汇集了阳光、海水、沙滩、环境、民族风情、名胜古迹和热带田园风光等众多旅游资源为一体,可以说三亚是海南热带自然景观最美,人文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

三亚热带海滨的主要观光点和度假胜地有亚龙湾、大东海、鹿回头、天涯海角、南山文化旅游区、大小洞天、蜈支洲岛等。

它们不仅阳光明媚、沙滩细白、椰风摇翠、海韵迷人,而且都处在纯净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

朋友们,三亚市已经到了,让我们放松身心,去融入古时被称为“极地异域”,如今正朝着国际海滨旅游城市方向前进的热土和海水吧。

([图片]2,三亚落日--lengjing)

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中英)

广东省博物馆于1957年开始筹建,1959年10月1日,广东省博物馆及其所辖的广州鲁迅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旧馆馆址在广州市文明路215号中山大学旧址(即原广东贡院旧址),占地面积4.3万㎡,除广州鲁迅纪念馆外,还辖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民党“一大”旧址(包括革命广场)和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红楼等。

筹建之初,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大楼设计原是“U”形的建筑物,主楼向东,右为南副楼,左为北副楼,规划建筑总面积1.4万㎡。

南副楼于1959年上半年落成,楼高三层,面积3500平方米。

主楼和北副楼后因经济困难,没有拨款建设。

改革开放后,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广东省博物馆在原址上建设了新的陈列大楼。

1992年10月新陈列大楼落成,总建筑面积18700㎡,其中新建陈列大楼12300㎡,陈列面积达6000㎡,为原楼1500㎡的4倍。

自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广东省博物馆通过考古发掘、调拨、购买、接受捐赠等方式征集了大量珍贵文物,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学术研究,举办各种形式和题材的陈列展览,努力向社会提供丰富、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在藏品收藏保管与科技保护、陈列展示、科学研究和教育推广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丰硕的成果,并于2008年5月获评为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截止2009年12月,通过考古发掘、收购、调拨、接收捐赠等方式,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已达16.6万余(套),其中,一级文物404件,二级文物7284件,三级文物12639件,自然标本、化石4万余件(套)。

馆藏中的古字画、古陶瓷两类传世文物,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全国博物馆中,均名列前茅,尤以“岭南画派”书画藏品丰富而闻名;端砚和潮州木雕独成系列,是极具特色的广东传统工艺收藏品;广东出土文物、广彩瓷器、石湾陶塑、广州牙雕、外销画等极富地方特色;自然标本中的“须鲸骨骼”、“巨型孔雀石”和五吨多重的“信宜玉石”等亦极其珍贵。

此外,广东省博物馆还收藏有图书资料10余万册。

十年来,广东省博物馆推出了许多产生过重大社会影响的大型展览,如《广东历史文物展览》、《广东出土文物展览》、《广东省改革开放成就展览》、《商承祚先生捐赠文物精品展览》、《刘少奇光辉业绩展览》等。

目前,馆内的基本陈列有:《广东历史大观》、《漆木精华 ——潮州木雕艺术展览》、《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广东珍稀动物展览》、《鲁迅生平与纪念》、《国民党“一大”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史料陈列》等。

这些根据广东历史文化特点和馆藏优势推出的展览,反映了岭南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此外,每年还不定期地推出一些各具特色的临时展览。

从开馆到现在,累计举办陈列展览300多个,从1985年至2004年近二十年间,平均每年举办8-9个陈列展览。

接待观众数百万人次。

广东省博物馆于1957年开始筹备,馆址定在文明路6号(今215号)中山大学旧址(即旧贡院)。

陈列大楼设计原是“U”形的建筑物,主楼向东,右为南副楼,左为北副楼,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

南副楼于1959年上半年落成,楼高三层,面积3500平方米。

主楼和北副楼后因经济困难,没有拨款完成。

1959年10月1日,广东省博物馆及其管理的广州鲁迅纪念馆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以后,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广东省博物馆决定在原址上建设新的陈列大楼。

1992年10月新陈列大楼落成,总建筑面积18700平方米,其中新建大楼12300平方米,陈列面积达6000平方米,为原楼1500多平方米的4倍。

Guangdong Provincial Museum began construction in 1957, October 1, 1959, Guangdong Province Museum and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Guangzhou Lu Xun Memorial Hall opens. The old museum is located in Guangzhou city of civilization Road No. 215 Zhongshan University ( former Guangdong site the site), covers an area of 43000 square meters, in addition to the Guangzhou Lu Xun memorial hall, also have jurisdiction over the national key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s -- the a site ( including the revolution Square ) and Guangdong Province paper relics protection unit -- red etc..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stablishment, Guangdong Province museum building design is U shaped buildings, the main building to the East, south side, right, left for the north side building, planning a total construction area of 14000 square meters. The south side building in the first half of 1959 was completed, a three-storey building, area 3500 square meters. The main building and the north side building, due to economic difficulties, no funding construction.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order to meet the growing cultural needs of the people, Guangdong Province Museum on the sit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building displays. In 1992 October the new exhibition building was inaugurated, a total construction area of 18700 square meters, of which 12300 square meters of new building displays, display area of 6000 square meters, for the original building 1500㎡4 times.Since its inception,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under the loving care of Guangdong Province, the museum through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transfer, purchase, donations and collected a large number of precious cultural relics, and on the basis of in-depth research, holding various forms and themes of the exhibition, and strive to provide rich, high-quality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in the collection, storage, display and technological protec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 etc, have made great strid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fruitful results, and in 2008 May was named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museum .As of 2009 December, through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acquisition, transfer, donations and other means, Guangdong Province Museum has reached more than 16.6 ( sets), in which, a class of 404 cultural relics of 7284 cultural relics, level two, level three of 12639 cultural relics, natural specimens, fossils of more than 4 pieces ( sets). The collection of ancient calligraphy, ancient ceramics two handed artifacts, both quantity and quality, in the National Museum, have come out in front, especially in the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school of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collection rich and famous; Duan and Chaozhou wood into a single series, is very characteristics of Guangdong traditional crafts collections; Guangdong unearthed cultural relics, the color of porcelain, Shiwan Guangzhou ivory carving, pottery, exporting paintings highly local characteristics; natural specimens in whale bones , giant Malachite and five tons of multiple Xinyi jade is also the extremely precious. In addition, Guangdong Province, the museum also has a collection of books of more than 10 books.In ten years, Guangdong Province Museum launched many had great social impact of large-scale exhibition, such as the Guangdong historical relics exhibition , Guangdong unearthed cultural relics exhibition , Guangdong Province reform and opening achievement exhibition , Mr. Shang Chengzuo , donated cultural relics exhibition Liu Shaoji glorious achievements exhibition etc.. At present, the basic display: history , Guangdong grand paint wooden essence -- Chaozhou wood carving art exhibition , the South Silk Road on the sea , rare animal Guangdong exhibition, Lu Xun's life and honor , the a and the first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KMT and the historical exhibition etc..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uangdong and its collection launched the exhibition, reflect the culture of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has a long history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rich natural resources. In addition, also do not regularly introduced some distinctive temporary exhibitions. From the opening to the present, accumulative total hold exhibitions more than 300, from 1985 to 2004, nearly twenty years, the average annual 8-9 exhibition. Millions of people to receive the audience.Guangdong Provincial Museum in 1957 to begin preparations, is set in the civilized road No. 6 (now 215 ) Zhongshan University site (i.e. old Gongyuan ). Display building design is U shaped buildings, the main building to the East, south side, right, left for the north side buildings, construction area of about 14000 square meters. The south side building in the first half of 1959 was completed, a three-storey building, area 3500 square meters. The main building and the north side building, due to economic difficulties, no funding to complete. In October 1, 1959, Guangdong Provincial Museum and the management of the Lu Xun Memorial Hall in Guangzhou to open to the outside world.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order to meet the growing cultural needs of the people, Guangdong Province museum decided on the sit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building displays. In 1992 October the new exhibition building was inaugurated, a total construction area of 18700 square meters, of which the new building of 12300 square meters, display area of 6000 square meters, for the original building more than 1500 square meters of 4 times.

写导游词作文

导游词300字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叫黄锦怡,很荣幸能做你们的导游,今天我带大家去参观著名的文化遗产之一 “万里长城”。

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修建时间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防御工程。

他总长度达50000多千米。

如此伟大的万里长城,它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好吧,我们现在就开始登长城去!  游客们,请你们往左看,那齿形的墙叫垛子,是古代打仗时防止箭射中的“挡箭牌”,垛子旁边凹下去的地方是了望口,供了望用,底下的一个方形的小口是射口,工射击用。

在往前看,那就是古代打仗的吞并所住的地方,叫堡垒,每个三百至五百米就有一座,能与其它堡垒互相呼应。

游客们,咱们脚下的长城约一万三千多里,远远看去,它就像一条长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参观和感受长城的风景,现在可以分散活动,但要注意安全和不要乱丢垃圾,更不要拿走城砖。

长城导游词(注:必须包含一个有关长城的故事、成语、谚语或诗句)

1、《长城》【唐】汪遵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2、《登长城》【唐】李益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

有日云长惨, 无风沙自惊。

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3、《饮马长城窟》【南北】沈约 介马渡龙堆,涂萦马屡回。

前访昌海驿, 杂种宼轮台。

旌幕卷烟雨,徒御犯冰埃。

4、《统汉烽下》【唐】李益 统汉烽西降户营,黄沙白骨拥长城。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5、《塞外月夜寄荆南熊侍御》【唐】武元衡 南依刘表北刘琨,征战年年箫鼓喧。

云雨一乖千万里,长城秋月洞庭猿。

6、《经檀道济故垒》【唐】刘禹锡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

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

7、《杞梁墓》【唐】汪遵 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

南邻北里皆孀妇,谁解坚心继此来。

下午好,欢迎各位游客来游赏我们中国的历史瑰宝-万里长城。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的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啊

我们中国还有许多壮丽的历史景观,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8、《听筝》【唐】张祜 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

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

1.不到长城非好汉 2.雄关万里 3.狼烟四起 4.烽火连天 5.兵临城下 6.众志成城 7.固若金汤1.孟姜女9、《古筑城曲》【宋】陆游 长城高际天,三十万人守。

一日诏书来,扶苏先授首。

10、《古意》【宋】陆游 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

何时青冢月,却照汉家营

11、《至广州第七十七》【宋】文天祥 南方瘴疠地,白马东北来。

长城扫遗堞,泪落强徘徊。

12、《送邢郎中赴太原》【唐】姚合 上将得良策,恩威作长城。

如今并州北,不见有胡兵。

晋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

所从古无比,意气送君行。

13、《阮公体》【唐】徐晶 秦王按剑怒,发卒戍龙沙。

雄图尚未毕,海内已纷拏。

黄尘暗天起,白日敛精华。

唯见长城外,僵尸如乱麻。

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

位于贵州省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km,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km,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km。

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据统计,在清朝咸丰年间(1729年)有600多户,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为1040户,1990年增至1227户,1997年为1115户。

据2005年的最新统计,现共有住户1258户,人口5326人,其中苗族人口占99.5%。

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

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了大片的梯田,形成了浓郁的农耕文化与优美的田园风光。

由于受耕地资源的限制,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特点,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上千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这里的苗族居民根据自己的信仰和习俗,在每个村寨的坡头都种植了成片的枫树林作为护寨树,成为当地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

西江苗族是黔东南苗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主要居住的是苗族的“西”氏族。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拥有深厚的苗族文化积淀,这里的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不但典型,而且保存较好。

西江苗族过去穿长袍,包头巾头帕,颜色都是黑色的,故称“黑苗”,也称“长裙苗”。

西江苗族的语言属于苗瑶语族苗语支中部方言的北部次方言,这里现使用的文字是通用的汉语言文字,尽管汉语言是西江苗族与外界交流的必备语言工具,但苗族人之间的交流仍然使用苗语。

在清雍正开辟“新疆六厅”以前,西江基本处于化外之地,地方事务多由自然领袖管理,与汉族地区有显著差别,实行自主管理内部事务。

西江苗族的自然领袖主要包括“方老”、“寨老”、“族老”、“理老”、“榔头”、“鼓藏头”、“活路头”等,不同性质的自然领袖其职责也不同,相互之间具有分工协作的性质,共同维护苗寨的安全与利益。

“方老”是自然地方的最高领袖,每个自然地方下辖若干相互有密切联系的村寨,“寨老”是每个苗寨的最高领袖,“族老”则是某一家族的领袖,“理老”一般由德高望众、学识丰富的人担任,主要负责民间纠纷的调解、裁断,“榔头”主要负责刑罚,维持地方治安,“鼓藏头”负责召集和主持祭祀、祭祖活动,“活路头”则主持安排农业生产。

其中,鼓藏头和活路头是世袭的,而其他自然领袖一般是群众选举出来的。

“议榔”是苗族社会为了维护地方治安和社会秩序,由方老、寨老、榔头等组织的群众议事会,以对内部的各种重要纠纷和外敌入侵进行商议、决断。

议榔大会一般每年举行一次,如果社会安定,无争无议,也可两、三年举行一次,遇外敌来犯时则临时召开。

西江的议榔一般是分头在各寨子的风景林中举行。

清政府在苗疆实施“改土归流”后,西江苗寨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方老、寨老等自然领袖已基本不存在了,但负责祭祀和生产的鼓藏头与活路头仍得以世袭保留。

长期以来,农业一直在西江千户苗寨产业结构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

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虽能养活生活在这里的数千人口,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但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十分缓慢。

1982年,西江被省人民政府列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199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为全省首期村镇保护和建设项目5个重点民族村镇之一,2005年11月“西江千户苗寨馆”在此挂牌,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知名度不断提高,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日益增多。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西江千户苗寨的后发优势开始显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来了新的契机。

西江的苗族是以“西”氏族为主的多支苗族经过多次迁徙融合后形成的统一体。

距今5000多年以前,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九黎集团在向北扩张的过程中,与东进和南下的炎帝、黄帝部落发生了剧烈的武力冲突,经过长时间的征战,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集团在涿鹿地区被击败,蚩尤被黄帝擒杀。

大部分苗族先民被迫开始第一次大迁徙,放弃了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退回到长江中下游平原,并于洞庭湖和鄱阳湖之滨建立了“三苗国”。

随着三苗部落的日渐强大,尧、舜多次对“三苗”进行征剿。

舜帝即位后,“南巡狩猎”,对不服舜帝管制的“三苗”进一步攻掠,苗族先民再次被迫向西南和迁徙,其中被迫向西北迁徙的这支苗族先民一部分融合于“羌人”,成为西羌的先民,一部分则因人口增多,耕地少而向平原地区迁徙,从青海往南到四川南部、云南东部、贵州西部,有的更向南、向西深入老挝、越南等地。

而往西南迁徙的苗族先民则与楚人和睦相处,成为后来“楚蛮”的主要成员。

战国时期,秦灭楚以后,一部分苗族背井离乡,长途跋涉西迁,进入武陵山区的五溪一带,形成历史上著名的“武陵蛮”。

到西汉时期,这部分苗族先民在这里较快地发展起来,形成了与汉王朝相抗衡的一股势力。

公元47年,汉王朝派出军队征剿“武陵蛮”,迫使苗族再次离乡背井,一部分进入黔东北地区(今铜仁一带),一部分则南下广西融水,后又溯都柳江而上到达今天的榕江、雷山、台江、施秉等地。

苗族在数次大迁徙中,分化成了许多不同的分支。

其中,柳氏族、西氏族、尤氏族、苟氏族等几乎是同时到达贵州榕江,由于西氏族在榕江多处辗转,到达西江的时间晚于柳氏族。

西氏族到达西江的年代约在600多年以前,但在西氏族到达以前,这里已经居住着苗族“赏”氏族。

西江地名中的“西”指西氏族,“江”通“讨”,即西江是“西”氏族向“赏”氏族讨来的地方,“西江”因此而得名。

“西”氏族到达并定居在西江以后,陆续又有其他苗族分支迁来,形成以“西”氏族为主体的苗族融合体。

传说西江有千年以上历史。

西江苗族和苗族先祖蚩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中记录的西江苗族子连父名的世系谱,从蚩尤到1732年间共有284代,说明生活在西江的苗族是蚩尤的直系后裔。

清乾隆年间,清政府为了管理苗疆,对苗族人民实行编户定籍,强行取消了苗族子连父名的传统,用苗名的谐音来定汉姓,目前西江境内苗族的蒋、唐、侯、杨、董、宋、顾、龙、陆、李、梁、毛、陈、金、吴等姓就是由此而来。

,雷山属牂牁国与且兰国之边地,战国时属大夜郎国,秦时属象郡且兰县边境,西汉时处且兰、毋敛两县之间,东汉时属毋敛县,三国属蜀国之牂牁郡辖之边地,魏晋时期属牂牁郡宾化县境,唐朝时属于罗恭县,五代至宋朝属夔州路绍庆府羁縻州,元初属“管外苗族地区”,元朝中期属湖广省播州宣慰司,明属管外苗族地区。

从秦汉到元、明、清初,雷公山大山区朝廷的设置虽有涉及,但郡县制、羁縻州对这一地区的统治极弱,甚至没有直接治理,在历史上多被称为“蛮荒之地”、“生苗”、“生界”等。

雍正七年(1729年),贵州巡抚张广泗开辟苗疆,设“新疆六厅”,置丹江厅,下辖丹江卫和凯里卫,西江属丹江卫。

乾隆三年(1738年),丹江卫设置了分土司,包括黄茅岭司、鸡讲司、乌叠司,鸡讲司就位于现西江西南附近的营上村,从此西江才被列入中原政权的治理范围。

1914年,丹江改厅称县,西江属其辖内,1945年,丹江撤县,西江改归台江县管辖。

1944年,置雷山设置局,西江复归雷山管辖,改为西江镇。

1950年,雷山设立县人民政府,西江属于第二区公所。

1954年,建立雷山县苗族自治区,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属西江区,1959年,雷山、炉山、丹寨、麻江并入凯里大县,西江属于凯里县的雷山片。

1961年,恢复雷山县,建丹江、西江、大塘、永乐四区、44个公社,千户苗寨当时属于西江区西江镇。

1992年,撤区并乡后,千户苗寨属于西江镇管辖至今。

西江千户苗寨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寨,虽然近年来不少村民外出务工或就地从事旅游接待,但绝大多数居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仍然是农业生产,依然沿袭着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苗寨上游的大片耕地是全寨居民主要的生活来源,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土豆、红薯以及辣椒等。

西江千户苗寨已合并,根据原资料统计,各村的基本社会经济状况如下: 原羊排村:下辖12个村民小组,345户,1308人,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259.94万元,1510元,其中农业收入900元,劳务收入400元,旅游收入210元。

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346亩,其中水田1225亩,旱地121亩,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12kg。

原东引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308户,1318人。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243.30万元,为1460元,其中农业收入810元,劳务收入470元,旅游收入180元。

现有耕地面积769亩,其中水田面积692亩,旱地77亩。

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81kg。

原南贵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235户,899人。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159.92万元,为1458元,其中农业收入790元,劳务收入490元,旅游收入178元。

现有耕地面积640亩,其中水田面积564亩,旱地76亩,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71.2kg。

原平寨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397户,1495人。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230.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80元,其中农业收入750元,劳务收入510元,旅游收入120元。

全寨现有耕地面积824亩,其中水田面积767亩,旱地57亩,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66.5kg.西江千户苗寨属亚热带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约1300~1500mm,年平均气温14~1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当北京、上海、广州、重庆、长沙等城市炎热难耐之时,这里却清凉宜人,是消夏避暑的好去处。

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为一断层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在谷底蜿蜒穿寨而过。

谷地两侧山地并不对称,相对高度达数百米。

西南侧山高坡陡,宛若一道高大的屏风,护卫着千户苗寨千百年来宁静的田园生活;东北侧的山地则舒缓得多,鳞次栉比的吊脚楼依山而建,顺着地势的起伏呈现出多样的变化。

苗寨东南侧,是白水河长期侧向侵蚀塑造成的一个山间盆地,盆地虽然不大,却是西江苗族同胞世代耕作、赖以为生的地方,盆地底部是成片的水田,北面山地已被开垦为梯田和旱地。

西江千户苗寨四周的山地上,森林植被保存较好,尤其是苗寨西南部的山坡上,尚保留着大片的乔木林。

苗寨内的也东、羊排、南桂等自然村寨内零星分布着小片的枫树林,呈现出苗族居民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

相对封闭的地形条件、和谐安宁的苗寨、清澈诱人的白水河、茂盛的植被覆盖、成片的梯田景观,构成了一幅优美的苗岭山水田园风光,极具旅游美学和开发价值.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

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

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

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观景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

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资料。

西江吊脚楼不但造型美观实用,而且在以下几方面表现出很高的科学文化价值。

1、西江苗族吊脚楼源于上古居民的南方,是中华上古居民建筑的活化石。

这种建筑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距今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建筑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苗族最早的文明发源于长江中下游一带,西江苗族就是传承了这种古老的建筑风格。

2005年,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西江吊脚楼结构严谨,建筑工匠巧妙运用力学原理,运用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结构的组合,柱柱相连,枋枋相接,构成了三维空间的网络体系。

这种建筑看似上实下虚,但牢实坚固,非常实用,在建筑学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3、一栋栋的吊脚楼沿山坡依次第上,上千栋吊脚楼相连成片,形成一个整体的环形,形成了单个吊脚楼所不具备的视觉效果。

吊脚楼群与周围的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相得益彰,使得西江吊脚楼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4、西江苗族将吊脚楼建在斜坡上,将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平地用于耕作,反映了苗族居民珍惜土地、节约用地的民族心理,在我国当前人多地少的形势下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5、西江苗族在建房时,对发墨、中柱、正梁有一套讲究和禁忌,特别是上梁的祝辞和立房歌,具有浓厚的苗族宗教文化色彩。

因此,苗族的吊脚楼不但具有较好的美学和建筑学价值,而且还是苗族传统文化重要的承载者。

除了吊脚楼外,风雨桥也是西江千户苗寨的重要建筑之一。

出于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方便居民生活考虑,多数苗寨都在自己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

西江以前有风雨木桥,主要有平寨通往欧嘎的平寨风雨桥和南桂村关锁整个西江大寨风水的南寿风雨桥。

由于是木质结构,几经修复又被洪水冲毁。

现在西江唯一的风雨桥是连接大寨和西江中学的弓形水泥桥,是在过去风雨桥的基础上恢复重建的,由于采用水泥和木材的混合结构,使得风雨桥的坚实性和抵御洪水的能力大大增加。

虽然农业依然是西江千户苗寨的主导产业,但在过去十余年间,大量慕名而来的旅游者陆续前来观光,推动了西江旅游业的发展。

调查表明,除了本省游客以外,前来西江旅游的国内游客主要来自重庆、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北京以及上海等全国各地,国外游客主要来自美国、法国、日本、英国、西班牙和比利时等。

由于旅游接待设施不够完善,目前主要以一日游游客为主,一般上午到达,下午离去。

少部分多日游的客人,主要为前来写生的艺术专业大学生和从事西江研究的专家学者。

统计表明,在过去六年间,西江千户苗寨的游客数量持续增长。

2000年至2005年0.75万人、1.2万人、2.4万人、2.15(非典)、3.5万人,2006年猛增至7.5万人,国外游客也从2000年的200人发展到2006年的3000人。

目前,西江千户苗寨已有苗家乐100余家,旅游商品店铺30余家,已经开发出的旅游商品主要有银饰系列、苗族服装、刺绣系列等。

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纪念品的发展还有较大的空间。

AD位1

相关推荐

AD位2

热门图文

AD3

上一篇:华夏历史导游词

下一篇:导游词专题山西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