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田苇滩的观后感言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下句是什么
此联为明朝翰林解缙所作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笋,嘴尖皮中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 (明·解缙)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用这幅对联形象地讽刺了主观主义的学风。
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写了《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其中在批评主观主义时说:“许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他们对于研究今天的中国和昨天的中国一概无兴趣,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 。
许多人是做实际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
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
或作演讲,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
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
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
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
”“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
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
好像是沈从文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我这一辈子到过很多地方,见到过很多人,却只在最好的年纪···”
一、“骐骥一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出自荀子的《》,意思是—— 以千里马(骐骥)的一跃,却还不到十步,而老马走一步没多远,却不舍,相比之下,当然老马走的更远了。
这样比喻作学问,说明我们应该持之以恒。
二、附原文如下: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恭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 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风至苕折, 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 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
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异体“修”加三点水), 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 ,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
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 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召祸也,行有 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
诗曰 :“尸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故君子结于一也。
【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它把烤弯煨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
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惯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
《诗》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老是想着安逸。
认真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
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巨大的幸福。
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的薰陶感染更大的,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的。
我曾经整天发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胳臂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螃蟹有八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因此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
在歧路上行走达不到目的地,同时事奉两个君主的人,两方都不会容忍他。
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听清楚。
螣蛇没有脚但能飞,鼫鼠有五种本领却还是没有办法。
《诗》上说:布谷鸟筑巢在桑树上,它的幼鸟儿有七只。
善良的君子们,行为要专一不偏邪。
行为专一不偏邪,意志才会如磐石坚。
所以君子的意志坚定专一。
三、作者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红楼梦3次诗社
37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诗社由探春发起,因贾芸送来了几盆白海棠,因以海棠为名。
起初成员有:,,蕉下客贾探春,稻香老农李纨,衡芜君,菱洲,藕榭贾惜春。
也加入诗社,做了个“监察御史”。
几天后又有枕霞旧友加入。
后又有、香菱、、李绮、李纹的加入。
自此,海棠社达到全盛,也有了空前绝后的卢雪庵争联即景诗。
桃花社:发起人:参与人物:地点:潇湘馆因只有林黛玉一人参与,故无夺魁者诗: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柳絮词:发起人:参与人物:、林黛玉、、、贾探春夺魁诗(有三):“果然翻得好气力,自然是这首为尊.缠绵悲戚,让,情致妩媚,却是枕霞”林黛玉()柳絮词:《唐多令》: 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薛宝钗(蘅芜君)柳絮词:《临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 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 送我上青云!史湘云(枕霞旧友)柳絮词:《如梦令》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诗社到此没了下文。
只有梅花诗即景联句:发起人:李纨参与人物:邢岫烟、香菱、林黛玉、薛宝钗、薛宝琴、王熙凤、史湘云、贾宝玉、李纹、李绮地点:芦雪广夺魁者:史湘云夺魁诗(因是联句,就都摘录下来):这里李纨便写了: 一夜北风紧,(此乃王熙凤所联)自己联道: 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香菱道: 匝地惜琼瑶.有意荣枯草,探春道: 无心饰萎苕.价高村酿熟,李绮道: 年稔府粱饶.葭动灰飞管,李纹道: 阳回斗转杓.寒山已失翠,岫烟道: 冻浦不闻潮.易挂疏枝柳,湘云道: 难堆破叶蕉.麝煤融宝鼎,宝琴道: 绮袖笼金貂.光夺窗前镜,黛玉道: 香粘壁上椒.斜风仍故故,宝玉道: 清梦转聊聊.何处梅花笛?宝钗道: 谁家碧玉箫? 鳌愁坤轴陷,李纨笑道:我替你们看热酒去罢.宝钗命宝琴续联,只见湘云站起来道: 龙斗阵云销.野岸回孤棹,宝琴也站起道: 吟鞭指灞桥.赐裘怜抚戍,湘云那里肯让人,且别人也不如他敏捷,都看他扬眉挺身的说道: 加絮念征徭.坳垤审夷险,宝钗连声赞好,也便联道: 枝柯怕动摇.皑皑轻趁步,黛玉忙联道: 翦翦舞随腰. 煮芋成新赏,一面说,一面推宝玉,命他联.宝玉正看宝钗、宝琴、黛玉三人共战湘云,十分有趣,那里还顾得联诗,今见黛玉推他,方联道: 撒盐是旧谣.苇蓑犹泊钓,湘云笑道:你快下去,你不中用,倒耽搁了我.一面只听宝琴联道: 林斧不闻樵.伏象千峰凸,湘云忙联道: 盘蛇一径遥.花缘经冷聚,宝钗与众人又忙赞好.探春又联道: 色岂畏霜凋.深院惊寒雀,湘云正渴了,忙忙的吃茶,已被岫烟道: 空山泣老鸮.阶墀随上下,湘云忙丢了茶杯,忙联道: 池水任浮漂.照耀临清晓,黛玉联道: 缤纷入永宵.诚忘三尺冷,湘云忙笑联道: 瑞释九重焦.僵卧谁相问,宝琴也忙笑联道: 狂游客喜招.天机断缟带,湘云又忙道: 海市失鲛绡.林黛玉不容他出,接着便道: 寂寞对台榭,湘云忙联道: 清贫怀箪瓢.宝琴也不容情,也忙道: 烹茶冰渐沸,湘云见这般,自为得趣,又是笑,又忙联道: 煮酒叶难烧.黛玉也笑道: 没帚山僧扫,宝琴也笑道: 埋琴稚子挑.湘云笑的弯了腰,忙念了一句,众人问到底说的什么?湘云喊道: 石楼闲睡鹤,黛玉笑的握着胸口,高声嚷道: 锦罽暖亲猫.宝琴也忙笑道: 月窟翻银浪,湘云忙联道: 霞城隐赤标.黛玉忙笑道: 沁梅香可嚼,宝钗笑称好,也忙联道: 淋竹醉堪调.宝琴也忙道: 或湿鸳鸯带,湘云忙联道: 时凝翡翠翘.黛玉又忙道: 无风仍脉脉,宝琴又忙笑联道: 不雨亦潇潇.湘云伏着已笑软了.众人看他三人对抢,也都不顾作诗,看着也只是笑. 黛玉还推他往下联,又道:你也有才尽之时.我听听还有什么舌根嚼了!湘云只伏在宝钗怀里,笑个不住.宝钗推他起来道:你有本事,把`二萧'的韵全用完了,我才伏你. 湘云起身笑道:我也不是作诗,竟是抢命呢.众人笑道:倒是你说罢.探春早已料定没有自己联的了, 便早写出来,因说:还没收住呢.李纨听了,接过来便联了一句道: 欲志今朝乐,李绮收了一句道: 凭诗祝舜尧.赋得红梅花:发起人:李纨参与人物:邢岫烟、薛宝琴、李纹地点:芦雪广夺魁者:薛宝琴夺魁诗:《赋得红梅花》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祖国有什么著名的物产呢
急啊
丹江,一条神奇灵异的江。
发源于苍莽秦岭、滔滔奔流八百里的丹江,早在春秋时期,就以其左曲右折、闪转腾挪的身姿一样摇曳的才情,激情喷涌、飞溅翻滚的浪花一样绽放的灵思,在中下游的肥沃土地这个温暖的摇篮里,精心培育出了峨皇斑斓、博大精深的楚文化。
丹江,一条丕功著于华夏、硕惠加于北国的江。
据我国最早的地理书籍《禹贡》记载,战国以前,丹江就已经通航。
此后的两千多年间,丹江一直是我国南方江汉一带联系西北的最主要最便捷的交通途径。
丹江天赐使命,以北方河流中罕见的南北流向,贯通了泱泱大中华肌体上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这两大脉胳系统,是牵系在中国南方与北方间的一条飘逸的蓝色绸带。
20世纪70年代初,丹江口大坝竣工。
从此,丹江阅水成川,汇川成湖,在下游区域形成了烟波浩淼的亚洲第一大水库,被誉为“内陆的太平洋”。
本世纪伊始,随着旷绝古今的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丹江口水库又将成为中原和华北地区的“大水缸”,以她丰沛、甘甜的清泉、乳汁,润泽北中国干坼的土地,喂养京津冀干渴的生命…… 对于淅川,这个偏处豫西南一隅的山区小县,上苍在造化乾坤万物时,似乎特别倾心和青睐。
它让丹江这么一条重要的江纵贯淅川全境,并让丹江及其最大的支流鹳河,在淅川中部分别冲积成了宽阔坦荡的平川——丹阳川、板桥川。
两条河流交汇后,迤逦穿过丹江三峡,于下游又合力冲积形成了淅川最大的平川——顺阳川。
作为300年楚始都的丹阳,就位于一望无垠、肥如膏腴的顺阳川上。
而淅川的三大平川,正是楚文化的滥觞处和发祥地。
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淅川人,就在丹江沿岸的平川上耕耘稼穑、繁衍生息…… 丹江,楚人后裔、淅川儿女的“母亲河”
淅川丹江沿岸的许多地方,山峦险峻,关隘雄峙,易守难攻,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又因水上交通便利,地理位置独特,淅川在历史上真可谓南北来往的钤键、水陆转运的津要。
“地扼襟喉通洛燕,雄关虎踞;天留锁钥枕荆襄,禹甸龙飞。
”这副楹联,就为淅川的重要位置及其深刻影响,作出了形象概括和生动注脚。
——丹江,就这样成名、成就了淅川。
然而,淅川也由于丹江而蒙受了重大损失:世代耕种的平畴沃野化为水乡泽国,炊烟缭绕的如画村庄成了长留江底的记忆,星罗棋布的珍贵历史文化遗存遗迹被永远封存于浩瀚碧波之中,几十万祖辈居住在丹江之滨的淅川儿女泪洒故土、永别家园…… 其实,上苍早就预料到了丹江下游将是一片水势泱莽的人工湖,他实在不忍心让钟爱的淅川失去太多。
也许是作为补偿吧,他便在丹阳川、板桥川与顺阳川之间,放置了一件中国山水峡谷的精品——丹江三峡。
审视再三,意犹未尽。
于是,他又在丹江三峡出口处、顺阳川的西北角,以神来之笔,勾画了一幅堪称精妙的得意之作——这里,群峰屏列,仙鸟逶迤,嘉树芳草,山晖川媚,薄雾缥缈,瑞气氤氲。
而且,地守三峡咽喉,背负浑莽群山,面临广袤顺阳,视野宏阔,阃域辽远,气势雄壮,气象峥嵘。
置身这方天造地设的山川形胜之地,仰观俯察,幽思冥想,不由深深领会到“天然图画”这个词语的妙处,更不由对古人所说的“大哉坤元,资日月以贞观;至哉坤元,凭山川以载物”这句话,产生真切的体悟
也许,上苍在最初创造这方灵山秀水时,确有深意存焉:他要把丹江岸边的这件山水杰作,作为最适宜的地方,预留给楚先民的后世子孙们,让他们珍存岁月,保留记忆,承载历史,典藏文化。
于是,他静静地期待着,希望有朝一日出现一个大智慧者,能洞察他的秘密,领悟他的用心,发现、开发、建设并保护好这方形胜之地,真正使其成为一处得天地灵气、极丹江大观的山水天堂、文化胜境
——这注定是一场漫长的等待。
21世纪初,这位大智者终于出现了。
他就是河南福森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曹长城先生。
曹先生以天赋的异禀、非凡的胆识、豪迈的气魄和卓越的才干,成为开发、建设和保护这方山水的不二人选
河南福森集团抱着承天之大任的信念,怀着打造“亚洲第一库,中国第一苑”的雄心壮志,按国家5A级景区标准,凭借丹江水文化、楚文化、佛文化、商文化、药文化的深厚底蕴,投资6.8亿,历时8年,终于把这方面积达12平方公里的钟灵毓秀的自然山水,建设成了以“知识性、观赏性、趣味性、娱乐性、养生性”为一体的丹江历史文化典藏胜地和中原休闲度假胜地、祈福胜地。
福森人秉承信念,牢记使命,以天赐神授般的才思,给这方丹江瑰丽自然景观与厚重历史文化完美合璧的旅游胜地,起了一个大气豪放、铿锵响亮而又恰切精准的名字——丹江大观苑。
书写、审视“丹江”这个词语时,我惊异地发现:“丹”,这个字实在应该作为一个象形字来解读,其中的“冂”,就是丹江口水库周边连绵的群山;其中的“一”,就是于下游截断丹江、高耸挺立的丹江口大坝;而中间的“丶”,就是如今名震中原、驰誉全国的丹江大观苑了
看来,当初为丹江命名者,必是个有先见之明的高人,他把丹江未来的玄机都暗寓在这个“丹”字内了。
丹江大观苑,丹江的“丹”字里的“丶”——最简单的一个笔画。
然而,却是丹江口水库这个放大的“丹”字里,粹取丹江自然风光、典藏丹江历史文化的一方绝佳胜地
二 卜筑于丹江大观苑内制高点上的丹阳楼,古风古韵,古色古香,可谓一座气冲斗牛、势壮山河的崇楼杰阁。
其内涵乃以“水”为核心和主调的洋洋水文化大观——以高山般的巍然矗立、雄伟刚强,来表现湖水样的坦然静卧、柔润幽婉,这种对立统一的手法,也许是丹阳楼纪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最好方式
楼名曰“丹阳楼”,建筑规制采用先秦时期楚国典型的层台累榭形式,其实,是一座以“水”为主线而贯穿上下的水意弥漫、水情洋溢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纪念馆”——藉当今举世瞩目的人工天河般的世纪调水伟业,来回望、怀恋处于滉漾丹江水下的3000年前的楚始都丹阳,应该是一种别出心裁的巧妙途径吧
“屹山峙以纡郁,隆崛岉乎青云”。
未近丹阳楼,心魄已深深撼动了。
一路松柏夹道,一路精神焕发。
走进楼前小广场,我的目光不由得被一座石牌坊实实攫住了。
我手抚牌坊柱体,左右察视,前后探看。
令我盘桓再三、沉吟有顷的,不只是牌坊别致的造型、繁复的雕刻、精湛的工艺,更是其上所镌刻的两副情感真挚、意味隽永的对联:“举世瞩目水贯千山流北国合唱奉献曲;南水北调丹汉万里到京津豪吟动地诗。
”“抛家舍业四十万移民远走异乡无他顾;故园寻梦八百里丹江日夜见证未了情。
”欣赏领略以“南水北调”、“丹江”、“渠首”、“京津”、“移民”为主要字眼的两副对联,我似乎隐约触摸到了丹江一渠清泉北上跳动的脉搏,感受到了淅川几十万移民赤诚奉献的激情。
越过(阅过)石牌坊这篇序言,以两副对联为索引,一个参观者,才可以顺利进入丹阳楼这部鸿篇巨制所营造的深邃意境,进而正确抵达它的深刻内蕴
丹阳楼外貌表象的峥嵘气势让人震憾,而胸腹内容的非凡气象更令人惊叹
一楼大厅中央,放置着一个面积达469平方米的超大型沙盘,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形象逼真地展示了丹江口水库周边秦岭、大巴山、伏牛山等山脉和丹江、淅水、汉水等水系,涵盖了河南、山西、陕西、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湖北、四川等省23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真乃尺幅千里,缩龙成寸,具体而微
在光电作用效果下,漫步于沙盘玻璃罩面,恍然觉得自己已化身为一只扇动翅翼翱翔九天的大鹏鸟,现实中不可捉摸、遥不可及的磅礴山脉、逶迤河流,这时竟尽收眼底、一览无余了。
环大厅精巧布局的展板,一帧帧、一组组或黑白或彩色的珍贵照片,犹如电影蒙太奇一般为我们展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半个世纪以来从萌发、肇端、论证到实施的具体过程。
陶岔引丹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渠首工程、穿黄工程,一个个经典性的历史画面,经过美丽端庄的女讲解员绘声绘色、娓娓动听的解说描述,使听者顿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由国画名手绘就的长达86米的丹江和渠首风情壁画,其浪漫主义的写意手法,与丹江流域巨型沙盘的现实主义写实技法,形成鲜明对比。
丹江壁画与丹江沙盘,一平面,一立体;一写意,一纪实;一个列四壁,一个处中厅。
二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堪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纪念馆”的两件镇馆之宝
《中国水资源分布图》《中线工程供水城市图》,更犹如两封宣言书,向我们有力地宣告、阐释了南水北调这项功在当代、惠及千秋的国家行动的深远意义。
而作为水源区和渠首地的淅川,几十万丹江儿女舍家为国的崇高精神和无私品格,更让人感动叹服
“南水北调甘泉千里润华夏;天河下界青史万年铭伟功”——对于丹江和她哺育的淅川儿女而言,付出和奉献,也许就是与生俱来的基因吧
带着尚且盘旋在脑际的一楼印象,沿盘旋的楼梯登上二楼。
二楼的“移民馆”,其实是一楼“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纪念馆”的余韵和回声。
在包罗淅川移民万象的“移民馆”,最令我怦然心动的,是那个大型移民雕塑群。
丹江儿女在搬离故土的过程中,有着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
雕塑师撷取颇具典型性的场面,创作出《乡土》《欢送》《照相》《相约》《惜别》《上车、上船》这些上乘之作,生动传神,惟妙惟肖。
这组无言的雕像,当是“识大体,明大义,舍小家,为大家”的淅川移民精神的最好诠释。
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楼的“治水名人馆”里,孙叔敖、西门豹、李冰、郑国、史禄、王景、范仲淹、王安石、郭守敬、潘季训、徐光启、李仪址,这12位从春秋到近代不同历史时期的治水名人,环绕大厅端坐着,形貌各异,但个个器宇轩昂,神采英拔。
与他们铜铸的目光一一对视,从中,我读出了胸纳华夏山川、腹藏治水韬略的气度与自信。
如今,这些历代治水先贤们,穿越时空,会聚于此,正在经纬江河、擘画水利
从三楼升高到四楼,“治水名人馆”也升华到了治水英雄馆——“大禹馆”。
大禹,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治理黄河水患的英雄,功齐天地,受到了华夏子孙万世景仰。
“丰水东注,维禹之绩。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而今,南水北调,滋润中原,恩泽京津,厥功在谁
于大禹烟蓑雨笠、身执耒锸的铜像前,我顶礼膜拜。
起身细看,但见大禹遥望东南,目含睿智,面露欣慰——在那里,清洌甘甜的丹江水,将通过渠首枢纽,沿千里干渠滔滔北流。
我深知,永续北流的一江碧水,既负载着丹淅儿女代代不易的深厚情谊,也赓续着英雄大禹生生不息的治水精神…… 站在丹阳楼顶层的看台上,披襟岸帻,极目远眺。
只见亚洲第一大人工湖,水势浩瀚,烟波滉瀁,怀天纳地,衔山吞江,雾霭晴岚,万千气象。
水天相接处,一客轮徐徐航行,形如一苇渡江;汪洋碧波里,三五只游艇疾驰,势若锦鲤劈浪;辽阔湖面上,点点渔舟游弋,状似高士弈棋。
更见蟹屿螺洲,梳裹风鬟雾鬓;龙嶂虎峦,威守壮湖丽水;翔鹭飞鹤,妆点诗界画境……此时,北宋画家巨然的《江山行舟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元代书画家赵孟頫的《烟江叠嶂图》,不由与眼前的情景交错纷杂在一起。
恍兮惚兮中,我竟分不清哪是眼前景,哪是画中境了。
尽收村墟归檐下,全贮湖山在目中。
凭栏独立,凝神而望,我忽然有所憬悟:浩浩汤汤、汗漫无际的丹阳湖,如同放置在顺阳川这张书案上的一沓色宣——一沓湖蓝色的宣纸;丹阳湖滨一座座苍翠蓊郁的青山,仿佛一锭锭散发着暗香的麝墨;而我此时身处其上的丹阳楼,就是一方纸镇;丹江,淅水,就是两枝狼毫或羊毫毛笔。
那么,谁又是搦管挥毫的书法大师或丹青圣手
——神奇的大自然造化者
宏伟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筹者、建设者
对江楼阁凌云立,丹楚山河缩地来。
依楼观澜,讵料眼前浩淼洪漭的丹阳湖下,竟然曾是一个丰富、博大、神奇、瑰丽的世界。
在丹江口水库(丹阳湖)形成前,这里为淅川县最为宽阔平坦、美丽富饶的地方——顺阳川。
横空三百里,纵时五千年。
遥想西周初年,顺阳川上的丹江两岸,就出现了多座城池。
春秋时期,位于丹江流域的楚国,更把都城丹阳营建于顺阳川腹地。
尔后,楚国以此为中心,征战杀伐,攻城略地,渐成诸侯霸王。
正是淅川这块龙兴之地,才奠定了浩浩八百载的楚国基业;也正是丹江沿岸这方物华天宝之处,才孕育了光耀华夏三千年的楚国文化。
历史上,无论世事如何变幻,朝代怎样递嬗,顺阳川大都是淅川的政治中心、军事武库,并且一直是经济重镇、五谷仓廪、人才渊薮。
可以想象,千载间的顺阳川上,城市里,殿宇巍峨,街衢宽敞,市井繁华;村落中,屋舍俨然,鸡鸣牛哞,炊烟缭绕;沃野间,阡陌纵横,农人稼穑,稻菽飘香…… 一阵东南风吹来,带着丹江湖水的潮润,拂过我沉思缅想的头颅,我从邈远的历史中收回思绪。
把拦俯瞰,但见丹江大观苑内,一道道山岭自上而下,夭矫蜿蜒的身躯一直伸入碧波荡漾的丹阳湖中;峰峦上,山岭间,谷坳里,处处堆苍积翠,汪绿凝碧,真让人感觉双眼就要溢出绿色的水珠了。
绿得纯粹、绿得澄澈、绿得醉人的丹江水,柔情缱绻地偎依在群山众岭的怀抱里,仿佛为大观苑镶嵌、佩饰了一块块巨大的翡翠。
各式殿阙堂宇、亭台楼阁、长桥游廊,恰到好处地布局在峰巅岭际、山陬水湄,与自然山水浑然一体,相映生辉……尚未深入其中,触目皆诗景、入眼尽画意的丹江大观苑,已使我先自陶醉了。
俯仰天地,覃思味象,游心骋怀。
我可否能蘸一湖清水,掀笔底惊涛,像古代的骚人咏士那样,文章绮合,藻思罗开,赋就一篇大抵可与丹阳楼的风物、气象、境界、意蕴相匹配的美文华章
于丹阳楼上审视大观苑,我惊异地发现,苑区所在的5条山岭,蜿蜒绵长,起伏低昂,气势磅礴,极像5条声威浩大、精神抖擞、转闪腾跃的巨龙。
它们相互照应,顾盼有情,一齐伸入深深的丹阳湖中,构成了“五龙探海”的奇观。
而丹阳楼顶层的梁枋、雀替、撑拱、挂落之间,一群瑞兽拱卫着5只仙姿丰仪、雍荣华贵、神采炳焕的凤凰。
“丹阳楼”上栖“凤凰”,“凤鸣丹阳”,恰恰构成了“丹凤朝阳”的题旨——“五龙探海”、“丹凤朝阳”,是否暗寓着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凤呈祥”这一经典性的祝福语
是否喻示着丹江大观苑,甚至整个淅楚大地、南水北调盛世伟业,龙翔凤翥,龙腾凤舞,龙凤呈祥
我还不经意间感知,丹江大观苑的5条龙岭奔腾入湖,形成了5座或长或短的半岛,犹如5根或屈或伸的手指;而整个大观苑的地势地貌、外形轮廓,就好像一只巨型的手——一只巨型的佛手
此刻,我正伫立巅层的丹阳楼,就恰恰被这只佛手,稳稳地托在掌端最高处——吸纳天地精神,观览丹淅风云
三 形如佛手的丹江大观苑,与神秘神圣的佛,注定有着神奥神妙的关联。
苑区最东边的一条山岭——一座半岛,应是佛手的大拇指吧
如今,其上,坐落着庄严古朴、精致典雅的观音禅院,延展着洋溢浓郁佛教氛围、彰显深刻佛学义理的观音广场,矗立着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原三面盛世观音”雕塑群。
从而,这座半岛,便成了丹江大观苑这篇锦绣文章里华彩生辉、引人入胜的一个段落。
以佛文化的雕塑、建筑、景观来诠释、演绎佛之巨手,可谓深领题旨、颇合内蕴;而佛手之巨擘,得以观音文化设施的装点、润饰,又恰逢盛世、适得其所。
事实上,供奉观世音菩萨于形如佛手的丹江大观苑,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佛理底蕴。
据《道藏搜神记》载,楚有国王,号曰楚庄。
有三女,长女妙音,次女妙元,三女妙善。
妙善公主即观音大士,自幼艳丽芳颖,夙好习道。
而淅川,正是楚国始都丹阳所在地,也是楚文明的发祥地。
因此,淅川,这块非同寻常的历史文化土壤,极可能就是观世音菩萨的故里。
去观音广场朝圣拜佛,须经过一座凌空飞架的索桥,桥名“佛缘度”。
我想,这座桥在当初命名时,是颇费用心和别寓深意的:凡是到对岸的香客游人,只有走过这座桥,才能由尘界俗世过渡到佛境圣地,进而与佛结缘,并得到佛的普度救施。
行走在跨度达200余米的飞江索桥上,尽管钢骨铁筋的桥无比坚固结实,但脚下仍有一丝颤悠;眼望索桥几十米下深不可测的碧绿江水,虽然明知桥两侧有着高而密集的安全护栏,但心里未免还有几分惊怵。
或许,这正是索桥设计建造者的初衷
因为,只有经过这样一座索桥,才可以帮助来自滚滚红尘的人们,不由自主地营造、调适好拜佛的心境和氛围——面对佛,芸芸众生,都应保持恭敬的心情和端凝的态度吧
从迈上“佛缘度”的第一步起,直到登上观音广场,一切映入眼帘的景观、事物,都汇成一种萦绕脑际的强烈感受和印象——净。
一尘不染的桥面,像刚刚被谁细心地擦拭过;绿玉一般的丹江水,不含任何渣滓和泡沫;岛上的各种树木翠色欲流,水洗过一般养眼润目;铺设在广场上的石板,形状不一,表面粗粝,却纯洁得如山间处子;粉墙碧瓦的观音禅院,与头顶的蓝天白云相互映衬,恍若自九天之上飘然而降的神仙宫阙;矗立广场中央如足金一样闪亮的观音底座,以及伴着音乐徐徐升起的如羊脂玉般的三面观音圣像,风华绝俗,超然出尘
置身于这样的人间净土、佛家圣地,从紫陌红尘中迢迢而来的我,仿佛觉得裹于肌肤之上的那层尘泥俗垢、绕在身体周围的那团污气浊息,正在渐渐褪去、消散,一种从未有过的清爽、轻松、畅快,自心头传遍全身…… 观世音不惟爱净,大概还喜欢静吧
平静的江水,寂静的半岛,幽静的树林,清静的禅院,让人时时体悟到佛地与喧嚣尘世迥乎不同的安宁静谧。
生长于角角落落的青草,这儿一团,那儿一簇,鲜嫩翠绿,盈盈可人,洁净而又安静——佛地的草,阐绎着怎样的禅机
煦暖的江风阵阵吹来,观音广场上悬挂的彩色经幡,轻轻飘动。
我不禁困惑:是风动
经幡动
还是我的心动
一个来到禅林的游客,意应闲静,心须虚静吧。
观音禅院大殿檐角的一串串铜铃铛,丁零作响,闻之如仙乐一般悦耳。
铃声亦是禅韵
凡俗愚钝的我,可否能领悟其中的妙谛
依次转动转经廊内铜质的经筒,《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玄奥的义蕴,似脉脉清流,通过我的十指,缓缓注进我沉静的心田……一个个旅游团队,在打着彩旗的导游引导下,自“佛缘度”鱼贯而来,但都出奇地从容镇定,专注地倾听着导游小姐燕语莺声般的深情解说。
这时,梵乐奏响,观音显圣仪式开启。
广场上的喷泉伴着音乐喷出花样繁多的水柱造型,声势浩大,美轮美奂。
随着一个男中音浑厚有力、磁性十足的激情旁白,万众注目的“中原三面盛世观音像”缓缓升起……此时,梵乐声、解说声、瀑流声、喷泉声,交织在一起,但并不嘈杂聒耳,反而觉得清幽宁静——这种种声音,与营造出“林逾静”、“山更幽”效果的“蝉噪”、“鸟鸣”,有异曲同工之妙。
净土亦静土,圣地即福地
被誉为中原佛教文化和世界佛教雕塑经典之作的三面盛世观音,一手持金钗,寓意治病救人、禳灾除难;一手执经卷,寓意普度众生、指点迷津;一手握净瓶,寓意遍洒甘露、惠济万众。
怀着十二分的虔敬,环绕三面观音像,我缓缓走了一匝。
尔后,久久地站在手握净瓶的那面观音像下。
抬头仰望,但见观音仪态端丽,面容慈祥;微睁的双目看着下面的游客信士,充满无限爱怜;一股细小的水流自手中斜倾的净瓶内飘然而下,化作万千滴甘露,喷洒在人们身上。
我静静地站着,一任圣水甘露淋湿了面颊,濡润了衣襟……这时,我恍惚觉得,观音手中的净瓶像施了仙术一般无限扩大,竟变成了身后汤汤汗汗的丹江口水库;而那股细小的水流,也幻化成了永续北上的一渠清流。
从此,豫冀京津干渴的大地和人民,在丹江口水库这个最大的净瓶的福泽惠济下,将彻底清除旱魃,永享甘露…… 再看观音圣像下莲花状的偌大水池,得以近在咫尺的浩渺江水的映衬,犹如从丹江口水库这个巨大的荷塘里开出的一枝圣洁的莲花,而观世音菩萨,恰就立于从万顷碧波的丹江水中升起的这枝亭亭莲花之上。
忽然,一阵高亢的汽笛声从东南方传来。
循声望去,但见辽阔江面上,一艘客轮正从丹江东岸向西岸航行着。
我想,此刻,我和这么多香客游人所处的这座远远伸入江水的半岛,也是一艘船吧
——一艘正航行在茫茫丹江口水库的船
而大慈大悲的观世音,正带着我们这些芸芸众生,慧海度慈航——从此岸,到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