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古诗心得体会
学习古诗后的感想和收获
学习古诗后的感想和收获如下: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
在古诗文阅读训练中十分重视学生的古诗文量的积累,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诗词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达到思维和能力上的“质”的提升。
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努力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让学生每天与古诗文见面。
开始,选一些短小易懂的古诗写在黑板一角,每日在课前几分钟里读一读、在晨读时间背一背,同时在教室的墙壁上贴着一些古诗,并定期更新,让学生既好奇又感新鲜,愿意主动去诵读,记忆,营造古诗文阅读的良好氛围,学生在与古诗“朝夕相处”下“日久生情”,使诵背古诗文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学习行为。
其实目前很多教师都是这样做的,在正式上课之前,学生会先背一首古诗或者“弟子规”、“三字经”之类的古诗文,这也足以说明现在的教育已经开始重视古诗文的教学,注重孩子对一些蒙学读物的学习,学习中国深厚的文化精髓,陶冶情操。
小学生读古诗心得体会
古诗文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句式工整,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
小学生诵读古诗文,可以从中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辈的心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加强人文修养,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这符合新课程总目标的要求:学生应“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 一、背诵 中学生的古诗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多读多背。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学生对于古诗文的了解还不是很多,对于其中的一些字词理解不是很到位,毕竟古文与现在同样的白话文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要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一首诗,首先就要多读多背。
背诵是孩子的天性,此时他们的记忆是“无意识记忆”。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
在古诗文阅读训练中我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古诗文量的积累,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诗词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达到思维和能力上的“质”的提升。
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努力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让学生每天与古诗文见面。
开始,选一些短小易懂的古诗写在黑板一角,每日在课前几分钟里读一读、在晨读时间背一背,同时在教室的墙壁上贴着一些古诗,并定期更新,让学生既好奇又感新鲜,愿意主动去诵读,记忆,营造古诗文阅读的良好氛围,学生在与古诗“朝夕相处”下“日久生情”,使诵背古诗文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学习行为。
其实目前很多教师都是这样做的,在正式上课之前,学生会先背一首古诗或者“弟子规”、“三字经”之类的古诗文,这也足以说明现在的教育已经开始重视古诗文的教学,注重孩子对一些蒙学读物的学习,学习中国深厚的文化精髓,陶冶情操。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体会心得700字怎么写
最主要的是抓关键字和词眼,一般来说,高考中这道题得满分的极少,并且阅卷老师也只看那几个关键字的解释是否明白准确,运用的知识也是学过的,推荐你一种方法,多看多记,遇见根本不懂的诗词时,联想与之相关的诗词,不管对错,全写上去,能写多少写多少,尽量去得分。
我就是这样过来的
学习古诗的感受或感想
古诗文的培训让我们受到了这种传统文化的熏陶,让我们这群新时代的学生浸润在浓浓的民族精神之中。
我们从优秀古典诗文中摄取着精神的玉露甘泉,滋润心灵,培养起对真、善、美的热爱,领悟人生的真谛。
还能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陶冶我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
比如从屈原的《天问》中,我们能体验上下求索与质疑的精神;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西出阳关无故人”中品尝永恒的孤独感;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领略大丈夫的万丈豪情;从“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去接近人类的奉献精神;从“悠然见南山”“海上明月共潮生”感受人对自然的憧憬与和谐。
可以说,诗歌是人类某种宝贵的情绪、情感在瞬间的灵光闪现。
人们读诗,正是通过对瞬间的把握,以补充自己情感经验的不足,或引起心灵的共鸣,从而体验到某种人生情绪的极致。
诗,是随感而发的, 唐前的诗人就是这样,比如说陶渊明。
且那古典诗经,虽然说也有祭祀时故意歌颂的诗,但是总体还是古代劳动人民因生活感受而写的居多。
诗是激情的流露,太功利的人不会有诗歌。
诗是童心的专利,对世对事对人没有好奇心,没有强烈的关怀,没有一片赤诚,就不会有真正的诗歌。
所以写诗,都是为了唤起一种美好的情感,
幼儿园公开课心得体会 小学古诗教学心得体会 如何上好公开课
心得体会就是要写课堂效果,成功地方是什么,不足的地方是什么,以后怎么改进。
学习诗歌的心得体会
1、词时要有一个明确的立意。
意境要。
2、要突出重抓住事物的本质来写。
诗词往往是先写景后抒情,情景交融。
景要为情服务。
凡是事物都是相通的,就如摄影取景,好的景很多,但要选择与内容相关的景物来拍摄,要不然会显得很零乱,重点不突出。
3、注意句中、句与句之间的逻辑性,关联性。
整篇诗词前后要逻辑严谨,如一个画面不能同时出现太阳与月亮。
所谓的关联性是当句或前后句之间有没有关联。
句中或句与句之间应步步紧扣,关系紧密。
不要出现脱节。
4、句子忌用熟语,用了往往不能出新词往往很短,用语要凝练,用一个字能表达清楚的,一般不要用两个字。
如蝴蝶,用蝶能说清楚,就要省略一个字。
5、诗词中尤其是律诗忌用重字,尽量少用叠字。
6、适当的用一些数字,颜色词会使画面生动活泼。
5、注重诗词的音韵美,意境美。
小学生背诵古诗的收获与感想
《古诗文诵读心得体会》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从《诗经》到诸子散文,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无一不蕴涵着丰富的哲理,高远境界. 时间是宝贵的,我们的古人就非常珍惜时间,同时告诫人们“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生待明月,万事成蹉跎”。
这些千古名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我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就把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
而我们个别青少年整天沉溺虚拟网络世界,荒废学业,一事无成。
如果你们读了这些古诗文,有很多的人会受到启迪和教育,从此珍惜时间,发奋读书。
是啊
通过经典诵读,你会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体味到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你会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领略古人的豪迈气概。
又会从“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体会到清新婉约的韵味。
爱上经典诵读吧
你会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领略到塞外奇特的大漠风光。
会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体味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壮志豪情,还会激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强烈的爱国之心„„《传承经典修身养性》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
我们临沂自古就有尊老爱幼,崇德尚善的良好风气。
国学诵读的开展,我们小学生受益匪浅。
“民不信不立”,“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这些名言警句教育和警示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这可见诚信的重要性。
《弟子规》又曰:“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通过经典诵读,我们一定会受到启迪和教育,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经典诵读让我们学会自律。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择其善者者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还学会了读书的方法,《弟子规》曰:“读书法,有三要,心眼口,信皆要”.即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 古诗文就连写字的要领阐述的入木三分:“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读书的选择及信心的培养也精辟入理:“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
如此种种,让我们叹为观止,终生受益。
《经典古诗文诵读体会》这学期,我校开展了国学朗诵,我们异常高兴。
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博大而精深,一首首、一曲曲气吞山河的诗、词、赋如群星璀璨、华光四射。
朗诵经典犹如与先哲同行,聆听他们对世界、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你能感受到一颗颗民族心和一段段爱国情。
李白的诗笔,把你带进激情的山川;王维的诗情,把你融入如画的意境;经典浩如烟海,让我们从小选取经典古诗文来朗诵,或许我们现在有许多还无法解读,但我们重在濡染经典的灵气,让经典长相伴随,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也许会豁然顿悟。
我们在这次古诗文经典诵读中得到了全面发展的机会。
学习方面,我们对古诗文经典又熟悉了;做人上,我们得到了教育;平日中,我们也通过读背来检验自己的记忆力。
我们决心从今以后背诵更多的中国古代文化结晶。
《诵读经典体验美丽》中华民族是诗的国度,渊远流长,古诗文是艺术精品是民族瑰宝,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通过经典诵读,你会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体味到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你会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领略古人的豪迈气概。
又会从“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体会到清新婉约的韵味。
经典诵读让我们学会自律。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择其善者者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还学会了读书的方法,《弟子规》曰:“读书法,有三要,心眼口,信皆要”.即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之柱和心灵家园。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读国学经典,扬民族文化》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
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教导我们为人处世的规范。
他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言慎行。
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这是儒家的基础,更是我们人性的基础。
一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道出了的所思所想,其情感之真挚、寓意之深远、哲理之精辟,令人拍案叫绝。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现代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不打自垮。
做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引以为傲,它是我们中国人的国粹
我们应该一起传承国学经典,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中国这条巨龙永远腾飞在世界的东方
大学语文综合具体作品,总结《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敏锐的节序感。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对季节的变化特别敏感,这些作品中 明确标示出季节的有6篇,其他以物侯暗示节序的诗篇亦为数不少。
上述两项加 在一起,占据19首诗的绝大部分。
那些或明或暗标示节序的物象不是孤立地置 于作品中,而是作为激发诗人情感的对象出现,同时也是表达情感的载体。
诗人 以感伤的情调回应季节的变化,不同季节的多种物候都被轻烟薄雾般的愁思所笼 罩。
萧瑟的秋风固然引起游子的苍凉之感,就是“东风摇百草”的春天,在他们 心中产生的也不是欢快喜悦,而是“所遇无故物”(《回车驾言迈》)的失落和 孤独。
至于闺房思妇,更因春天的到来而牵动愁肠。
微妙的空间感。
《古诗十九首》所展开的空间方位是多维的,诗人把自己置 于不同的空间位,产生许多微妙的感受。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客从 远方来》),这是远距离的心灵沟通,是天涯咫尺。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这是近距离的感情交流受阻,是咫尺天涯。
诗的作者多是 行旅之人,饱尝长途跋涉的艰辛,所谓“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回车驾 言迈》),就是通过展现空间距离的遥远,抒发未能及时建功立业的惆怅,道路 的漫长暗示宦游的渺茫前程。
诗人旅居他乡,四处漂泊,他们本身是离家而去的 远行客,对于人生也按照自己的生存方式加以描述:“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 (《青青陵上栢》)这是以远距离的行走比喻人生的历程,人生短暂感和距离 遥远感交织在一起,时空贯通而又背反。
深切的世态炎凉感。
《古诗十九首》的许多作者寓居他乡,饱经忧患,他们 需要同情和帮助,对人间冷暖的感受特别深切。
《西北有高楼》的作者被楼上飘 下来的歌声所吸引,心有所感:“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他把歌者设想成 一个失意之人,自命为歌者的知音,和对方同病相怜,实际是慨叹知音难遇。
《 明月皎夜光》是有感于朋友间的友谊不牢固而发:“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富贵易交,严重伤害了那些仕宦无门的游子,他们 本已脆弱的神经实在难以承受这样的打击,抚今追昔带来的只有悲伤和怨愤。
《古诗十九首》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它长于抒情,却不径直言之,而是委 曲宛转,反复低徊。
许多诗篇都能巧妙地起兴发端,很少一开始就抒情明理。
用 以起兴发端的有典型事件,也有具体物象。
《涉江采芙蓉》、《庭中有奇树》选 择的都是采择芳条鲜花以赠情侣的情节,只不过一者是远在他乡的游子,一者是 独守闺房的思妇。
以物象起兴发端多选择和时序相关的景观,抒情主人公或遇春 草,或临秋风,有的眼望明月,有的耳听虫鸣,由这些具体物象引发出种种思绪。
以事件起兴发端的诗篇,往往顺势推衍成一个故事。
《孟冬寒气至》和《客从远 方来》都以女主人公收到远方寄来的物品发端,然后写她们对游子的信件和礼物 如何珍视,或精心收藏,或巧加裁制。
以具体物象起兴发端的诗篇,则由这些物 象构成优美的艺术境界。
《古诗十九首》以写景叙事发端,极其自然地转入抒情, 水到渠成,而且又抑扬有致。
《古诗十九首》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 艺术境界。
《凛凛岁云暮》和《明月何皎皎》都是典型的写境,抒情主人公一为 思妇,一为游子。
思妇在岁暮给远方游子寄去衣被,自己也思绪如潮。
她在梦中 见到了朝思暮想的“良人”,并且携手同车而归。
然而,未及同床共枕,游子便 倏忽离去。
思妇醒后回忆梦境,徙倚感伤,一洒相思之泪。
《明月何皎皎》则是 以夜晚独宿为背景,抒发游子的思乡之情。
这两首诗基本是写实之作,构成的意 境却是如幻如梦,朦胧而又深沉。
《西北有高楼》的抒情主人公先是听见高楼飘 来的乐曲,接着品味曲中的慷慨和悲哀,最后幻想“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从空中逸响写起,又以奋翅高飞结束,诗中多想象之词,构成的是恍惚空灵的境 界。
《明月皎夜光》以月光星象发端,又以南箕北斗和牵牛星徒有其名为喻而结 束,中间穿插富贵易交一事,整首诗都给人一种寒凉凄清之感,作者的造境技巧 是非常高明的。
《古诗十九首》的抒情主人公绝大多数都在诗中直接出现,《迢 迢牵牛星》是个例外,全诗通篇描写牵牛织女隔河相望而无法相聚的痛苦,把本 来无情的两个星宿写得如同人间被活活拆散的恩爱夫妻。
诗中无一句言及自身苦 衷,但又无一语不渗透作者的离情别绪。
《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钟嵘《诗品》卷上称它“惊心 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古诗十九首》不作艰深之语,无冷僻之词,而是 用最明白晓畅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
浅浅寄言,深深道款,用意曲尽而造语新警, 从而形成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
《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又是浓缩的、积淀已久的,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丰富的表现力。
诗中有许多名言警句,简洁生动,哲理深而 诗意浓。
《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如山间甘泉,如千年陈酿,既清新而又醇厚,这 得益于诗的作者对于各种语言融汇消化能力。
诗中有许多日常用语,虽造语平淡 却有韵味。
诗中化用了许多古代典故,却不给人以晦涩生硬之感。
至于《青青河 畔草》、《迢迢牵牛星》两诗叠字的巧妙连用,《客从远方来》诗中双关语的自 然融入,又颇得乐府民歌的神韵。
《古诗十九首》在各方面均取得突出成就,古人对它给予很高的评价。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谈到包括《古诗十九首》在内的“古诗”时称:“观其结体 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古代作家喜爱《古 诗十九首》,并自觉地学习、借鉴它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甚至加以模拟,曹 植、陆机、陶渊明、鲍照等人都有这方面的作品传世。